《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十大王朝的最后时刻:帝国不语对枯棋-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说过的那句最重要的话不再起作用,现在起作用的是徽宗喜欢的古字画。从此以后,组建了一百六十多年的北宋将成为两个艺术家的狂欢乐园,一个王朝最后的盛宴已然开始,人人怀抱饕餮的理想,唯恐落后于他人。坐在主宾席上的,只能是徽宗和蔡京,而他曾布,怕是再没机会重返盛宴了。




第119节:一个没有底线的人(1)

不是没雄心,也不是没耐心,而是这个王朝再也不可能时来运转了。北宋政坛资深观察家曾布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
 
一个没有底线的人
 
曾布走后,蔡京却摩拳擦掌要改革了。
 
作为一个没有底线的人,蔡京其实做任何事都是有可能的。
 
有些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蔡京是无所不为。只有如此,蔡京才能成为北宋政坛常青树。蔡京以改革先驱自居,高举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方田均税法”和“免役法”的伟大旗帜,于不知不觉间将王安石时代的改革理论作了全面的阉割和置换。比如蔡京的“方田均税法”是默许大地主的土地以多报少,从而将赋税转移给底层民众。还有他的“免役法”更是明白规定豪户可以免出免役钱,这样一来底层民众所要承担的各项钱款竟是元丰时期的八倍以上。蔡京的伪改革直接把北宋王朝逼入死胡同,一个著名的词语“逼上梁山”成为那个时代弱势群体普遍的社会流行心理。
 
但是蔡京并没有善罢甘休。社会越不稳定,蔡京越以为是改革不彻底所致。他仿佛看到一个幽灵在四处游荡——那是以司马光为首的“元佑君子”的鬼魂在作祟啊,蔡京决定进行反攻倒算,对“元佑君子”来个总鞭尸。包括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在内的一百二十多名元佑时代的保守分子被鞭了尸。但很显然,蔡京意犹未尽,他接下来把章淳等人继续鞭尸。这样被蔡京鞭尸的人员前后共达三百九十多人,至此,蔡京的行为艺术才告一段落。
 
不过,徽宗对蔡京的行为艺术是不以为然的。他是个有洁癖的人,喜欢高雅艺术,喜欢寄情山水,不喜欢鞭尸。他对蔡京的变态行为真是不能理解,但他也明白,搞艺术的人总有一些怪癖,蔡京不鞭尸那就说明他不是真正的艺术家,如果真是这样,皇帝艺术家徽宗是决不会重用他的。好在蔡京终于鞭了尸,并且将行为艺术与政治行为完美结合,这样的人,用着才放心。徽宗觉得用蔡京是用对人了。
 
蔡京对徽宗的艺术感受是了如指掌的。徽宗喜爱花石,可天下太大,他虽贵为天子,却不知道到哪里去找,这种痛苦,蔡京几乎可以想见。蔡京也痛苦了,这是一个艺术家对另一个艺术家的惺惺相惜。蔡京发誓,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为徽宗找来天下最精美的花石。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花石纲之役”打响了。这是一场真正的战争,指挥所设在苏杭奉应局,战场在淮河和汴河两岸,投入的人员达上百万,前后相接的船队长达千里,战争总费用达数百万两白银,战利品是花石,受益人是徽宗。




第120节:一个没有底线的人(2)

花石运回来了,为了使其成为真正的艺术品,蔡京任命童贯为工程监理,自己为艺术总监,为徽宗开建延福宫。延福宫美轮美奂,宛如仙境,但是徽宗却不满意,认为它缺乏人间烟火气。徽宗愿意永留人间。这样的心思,被蔡京捕捉到之后,蔡京又建造了万岁山工程,这万岁山充分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浪漫主义遐想,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比很多年后的颐和园还要上档次,徽宗非常满意,对蔡京的办事能力更加放心了。
 
但是徽宗不知道,万岁山已然成了这个王朝最后的大工程,一个王朝百多年来的积蓄已经被挥霍一空,帝国命悬一线,再也经不起任何的风吹草动。而此时,在遥远的江南,种树专业户方腊开始蠢蠢欲动,因为他的生存底线被突破了。
 
方腊是种漆树的。如果仔细考察他的林场的话,应该是在今天浙江省建德县附近。那个地方一向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是种漆树的理想之地。
 
但理想之地在遭遇非理想年代时,方腊的命运就会变得坎坷起来。苏杭奉应局的老大朱勔老是过来找碴儿,动不动就让方腊交这个费那个费的,搞得方腊和其他一些种植大户活不下去了,只好横下一条心来造反。 
光脚不怕穿鞋的,方腊的造反事业很快有了起色。几万农民军轰轰烈烈地占领了富阳、杭州等地,杭州太守赵霆吓得弃城逃跑,其他的省级官员也跑的跑,死的死,浙江的局面乱成一团。几个月后,方腊惊奇地发现,他所率领的队伍竟占领了六个州、五十二个县,几乎可以成立一个小朝廷了。
 
方腊起事,北宋官员有惊慌失措的,也有痛心疾首的。御史中丞陈过庭上奏说:“致寇者蔡京,养寇者王黼,窜二人,则寇自平。又朱勔父子,本刑余小人,交结权近,窃取名器,罪恶盈积,宜昭正典刑,以谢天下。”陈过庭话说得慷慨激昂,却为这慷慨激昂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贬的不是蔡京、王黼等人,而是他自己。因为他不是艺术家,不懂得艺术家之间的惺惺相惜。徽宗和蔡京此后举全国之力,恶狠狠地镇压了方腊兵团。史载:在长达八个月的军事行动中,官民共死亡人数达到了两百多万,北宋的国力大幅下降。




第121节: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家皇帝(1)

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家皇帝
 
北宋国力在大幅下降的时候,金的国力在大幅上升。
 
金在辽的东北部,首领是一个叫阿骨打的人。阿骨打从小相信一个道理:人生是打出来的,天下也是打出来的。
 
因为辽国紧挨着金,阿骨打就先试着打它。
 
当然,在徽宗眼里,阿骨打这是在找死。因为辽国太强大了,强大到令大宋闻风丧胆——因为从宋太宗到宋仁宗,这个国家的军队对它征战是屡战屡败。实在是被打怕了。
 
但这一次,徽宗的嘴巴张大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奇迹的诞生:金打败了大辽。辽国的东京、上京、中京纷纷被金占领。金国军团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在辽国的土地上攻城略地。
 
徽宗不得不相信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更厉害的角儿诞生了并在笑傲江湖。
 
那么接下来,一个可怕的问题就摆在了他的面前:金国的胃口究竟有多大?在吃掉辽国之后,会不会一举吃掉大宋?
 
徽宗不敢肯定也不敢否定,他只有辗转反侧。当然辗转反侧并不代表这个浪漫的皇帝有多爱国,而是表明他开始为自己的皇位而担忧。
 
有了皇位才有一切,没有皇位什么狗屁艺术都将随风而逝。徽宗非常深刻地明白这个朴素的道理。
 
为了稳固皇位,为了艺术永世长存,必须想出一个阻止金国进入大宋国土的办法。
 
徽宗很快就想出来了。
 
因为他是艺术家。艺术家经常匪夷所思,艺术家经常第三只眼看问题想问题,经常会在死胡同里找出走出去的法子——徽宗想到的就是这样的法子。
 
具体地说:就是与金国结盟,南北夹击,联金灭辽。徽宗对蔡京说,我们要派使者到金国去,要充分展示本朝对金国的诚意,要让大宋和大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同时要劝说金国接受我们共同作战的建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安全的。
 
蔡京跪倒在地,觉得这个艺术家皇帝真是富有想象力。
 
徽宗的异想天开加上蔡京的推波助澜,使得这场与虎谋皮的跨国军事行动顺理成章地展开了。使臣赵良嗣来到金国,代表大宋朝与金国政府共商灭辽大计。金国原则上同意两国共灭辽国后,燕云十六州归宋,其余部分归金国所有。“喜讯”传来,徽宗兴奋不已。一个百年来一直在辽国不平等条约下蒙羞讨生活的国度似乎一夜之间要翻身做主人,这让徽宗在惊喜之余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他发现,多年来,自己可能把自己低估了——敢情我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家,也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啊!徽宗觉得自己真是不容易。




第122节: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家皇帝(2)

南北夹击行动开始了。辽国很快崩溃,天祚帝仓皇西逃蒙古,只留下亲王耶律淳守燕京。不久,耶律淳因病去世,辽国群龙无首,徽宗一下子感觉到千载难逢的时机就在眼前。他命童贯为统帅,率领十五万精兵,杀气腾腾地直扑燕京。与此同时,徽宗和蔡京开始忙乎盛大的庆功典礼。他们预计,胜利就像女人生孩子一样,是天经地义要到来的。
 
但是他们失望了。大宋十五万精兵在与辽国残兵败将的终极PK中竟败下阵来,几乎溃不成军,还好金国的大部队及时赶到,十五万精兵才没有全军覆没——大宋好歹保存了最后的面子。不过到最后,大宋也为这面子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为经此一役,金国无意间窥探到了大宋的外强中干,他们突然只同意肯归还燕京及其他六州,而不是事先约好的十六州。同时他们还规定,燕京是租给宋的,每年租金六百万;以前宋给辽的岁币今后一律转给大金,不得短少。
 
徽宗突然间明白了一个词——与虎谋皮。什么叫与虎谋皮?这就叫与虎谋皮!赶走了一只狼,却引来一只虎,大宋朝岌岌可危了。但徽宗并没有检讨自己当初的失策,而是怀疑王安石改革的成果——这样的改革究竟给大宋带来了什么?是国力增强了还是军队战斗力提高了?十五万精兵打不过辽国的残兵败将,耻辱啊……都是改革惹的祸。改革真是越改越乱!越改越把一个百年大朝往绝路上推!王安石是罪魁祸首罪魁祸首啊……躺在万岁山的行在里,徽宗真是忧伤不已。这也许是一个艺术家第一次为政治感到忧伤,但他很快又振作起来,为燕京及其他六州的回归祖国向大宋朝野发表重要讲话。因为徽宗明白,这是个需要凝聚人气的朝代,这样的时刻,他是不可以忧伤的。绝对不可以。




第123节:历史的叹息(1)

历史的叹息
 
徽宗宣和五年,一件大事突然发生。
 
这件大事虽然发生在金国,却深刻地影响了宋朝的命运。
 
原来金国死人了。
 
金国死人并不可怕,但这一回金国死的不是别人,而是金太祖,当年的那个阿骨打。
 
举国国丧。这是金国的非常时期,一些人开始浑水摸鱼。比如原辽国降将突然纷纷离开金国前来投奔大宋。
 
这让徽宗感觉自己接了个烫手的山芋:接纳还是不接纳,这是个问题。
 
一个大问题。
 
一个关系到宋金两国邦交的大问题。
 
甚至是一个关系到大宋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但没等徽宗想明白,金国军团已经扑过来了。一夜之间攻占了燕京和太原,其前锋部队离大宋首都汴京只有短短的十天路程。
 
这下徽宗想明白了:一切都是事先设计好的阴谋,这是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阴谋,那些前来投奔大宋的降将只是阴谋的组成部分。但是徽宗想明白了也没用。因为这个时代是实力说话的时代,阴谋是不受谴责的。
 
徽宗落泪了。他边落泪边写《罪己诏》,同时派了求和使火速前往敌营求和。这大概是艺术家皇帝徽宗当前所能做的唯一一件事了。但是金国的统帅们不置可否。他们看上去意在汴京。
 
太常少卿李纲这时候站了出来。李纲建议:“只有今上引咎禅位,才能使天下克济赴难。”徽宗犹豫不决——说实话这个皇位他真没坐够,但是形势比人强,金国军团已经渡过黄河,直往汴京而来,如果再赖在这个位置上,怕是到时会死得很惨……
 
徽宗决定退位,含泪决定退位。当然为了把位退得体面一些,他还是使用了一点技巧。徽宗在朝堂上一番慷慨激昂后突然做中风状,半边身子一软随后被几个宦官抬了出去。一同被抬出去的还有属于他的那个时代,宋钦宗赵桓闪电登场。北宋王朝就此迎来它的末代皇帝。而这个时刻,离公元1126年农历新年的到来只有短短六天时间了。
 
宋钦宗在新年元旦这一天无限感伤地将这一年命名为“靖康元年”。接下去的岁月里,包括蔡京、童贯、王黼等人在内的徽宗时代的重臣遭到了清洗,他们甚至没能保住自己的性命。特别是蔡京之死在当时的朝野引起极大的震动,蔡京前后为相十九年,却一朝死于新君之手,宋钦宗顿时为他的靖康朝博得了很多印象分。也正因为如此,一个王朝最后的一点血性被调动了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二十万勤王师汇集首都,准备和围攻于此的六万金兵一决雌雄。




第124节:历史的叹息(2)

但是关键时刻,宋钦宗却软了下来。他和金国达成协议:割中山、太原、河间三城;陪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以及其他财宝无数;将皇子肃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