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帝国风云-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第一次东征的失败,更是荒谬到了极致。十二个军,一百一十三万将士,九道齐头并进,水陆夹攻,南北夹击,打一个总人口只有几十万的高丽小国,竟然打败了,而且还是在气候最适宜进攻的时候,更匪夷所思的是,阵亡将士的数量竟然高达三十万,都快赶高丽小国的总人口了。这是皇帝指挥失误的责任?这是中枢制定的攻击计策的错误?这根本就是一场闹剧,一场由权贵们导演的以伤害无辜将士的性命来打击皇帝和改革派,试图牢牢控制权力和财富再分配权的血腥阴谋。



以此来推断,第二次东征,不但会必然失败,而且在皇帝和改革派遭到重大打击,威信降到最低点的时候,国内局势必然掀起惊涛骇浪。



皇帝和改革派大臣难道不知道?难道连这种最基本的预见和警觉都没有?当然不是,皇帝和改革派愤怒了,他们要下手杀人了。



建立骁果军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骁果军是禁卫军,禁卫军是内卫,内卫掌宿卫侍从。皇帝已经意识到危险,并以建立骁果军来警告居心叵测者,一场风暴就要来临了。



薛德音的分析和判断让薛世雄陷入了沉思。



老帅是相信,还是不相信?伽蓝正在想着如何进一步说服薛世雄,就看到薛世雄冲着他挥了挥手,示意他退出大帐。伽蓝看了薛德音一眼。薛德音看去很颓丧,低头不语。伽蓝躬身致礼,缓缓退出。



帐内就剩下薛世雄和薛德音。



“元弘嗣是否派人到灵武和朔方一带截查伽蓝的这支马军团?”



薛德音摇头。



“这么说,元弘嗣相信你已经死了?”



薛德音还是摇头。



“在你看来,楼观道和陇西李氏、关中长孙氏为何放过你?伽蓝用什么条件换回了你这条性命?”



“伽蓝推断,今夏或者今秋,楚公要发动叛乱。”薛德音说道,“以某的估计,伽蓝把他的判断当作某提供的消息,卖给了他们。”



薛世雄的眉头皱得很深,老脸露出惊诧之色,“他很肯定?”



“某认为,他的这个判断应该来自于裴侍郎。”



“所以你毅然随他来到了临朔宫,认为这里很安全,是不是?”薛世雄摇摇头,叹道,“元弘嗣不会相信你死了。陛下身边肯定有他们的人,伽蓝会成为追杀的目标,你也难逃一死。”



“裴侍郎既然知道他们可能举兵叛乱,岂会任由他们杀了伽蓝?”



“伽蓝早就失去了价值,早在伊吾道一战后,他就失去了价值。”



薛德音目露惊色,“这是真的?裴侍郎已经抛弃了伽蓝?裴侍郎不知道这件事?那伽蓝又如何得知这等机密?”



“如果没有你的介入,伽蓝来此不可能重新得到裴侍郎的认可。”薛世雄慢条斯道,“但你来了,伽蓝掌握了惊天秘密,他必能得到裴侍郎的认可。”



薛德音蓦然想到什么,暗自惊骇,“你是说,伽蓝的消息来自陇西李氏,或者来自楼观道?”



薛世雄缓缓点头,“陇西李氏,关中长孙氏,当年都是太子一党。”停了片刻,薛世雄又补了一句,一语双关,“你和你父亲当年与太子过从甚密,也是太子一党。”



薛德音暗自吃惊。当年父亲与杨素交好,自己与杨玄感关系莫逆,正是因为这种便利,暗中为太子蓄积力量,谁知太子还是惨遭废黜,太子一党惨遭打击,同样是因为与杨氏关系好,父子两人逃过了一劫,不过与皇帝的仇怨也就此结下了。参加杨玄感的叛乱谋划,正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某种程度,换一个皇帝,肯定对薛家有利。薛世雄的这句暗示,表明他知道自己的隐秘,怀疑自己到辽东是别有目的。事实,自己到辽东来,的确别有目的。



“弘农杨氏倒了,太子余党也未必能赢得陛下的信任。”



“弘农杨氏不会倒。”薛世雄说道,“八百余年的簪缨世家,岂会一夜间灰飞烟灭?倒塌的不过是杨素一系。”



薛德音不得不佩服薛世雄,这个老家伙目光如炬,果然厉害。这场风暴假如刮起来,目标肯定是杨素一系,是杨素死后留在权力场的庞大的军政两届的门生故旧。杨素执掌中枢将近二十年,深得先帝信任,又帮助今夺取了帝位,他死后留下来的权利遗产极其惊人。杨玄感之所以敢于谋划叛乱,就是因为自身实力强悍。今日中枢的激烈矛盾,很大一部分源自太子余党和杨素一系联手对抗皇帝和改革派,而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关陇贵族,正是皇帝和改革派要打击的对象。



太子余党要做“渔翁”,要挑起皇帝和杨素一系的自相残杀,再往深处延伸,以太子余党与皇帝、与杨素一系的深重仇怨,可能早就开始谋划了。皇帝谁都可以做,只要高踞位的皇帝能把权利和财富的再分配大权交给世家权贵,那一切都好说。



薛德音把前前后后梳理了一遍,心里已有计较,“你相信伽蓝的判断?”



“他是个天才。”薛世雄笑道,“当年在西土,不管是裴侍郎还是某,都对他超凡的才能赞叹不已。其实这件事也很简单,你知道了‘因’,还推测不出‘果’?”



薛德音思索良久,问道,“计将何出?”



“伽蓝送给某一份重礼,某当然笑纳。”薛世雄望着薛德音,郑重其事地说道,“只是,某能否拿到这份重礼,还需要你的帮助。”



薛德音躬身为礼,“敢不从命。”



在偏帐中,薛家兄弟和伽蓝也在开怀畅谈,他们谈论的是骁果军。



“事情比你想像的要复杂。”薛万均说道,“虽然你因陛下钦点而来,却未必能加入骁果军。”



“愿闻其详。”



今继承大统后,为进一步集中军权,遏制和削弱世家权贵对军队的控制,对军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增加内军,也就是增加内卫禁卫军的数量和实力,这样大隋府兵就由十二卫增加到了十六卫,其中外军由左右翊卫、左右骁卫、左右屯卫、左右候卫、左右御卫、左右武卫等十二卫分领,而禁卫军则由左右备身、左右监门四卫分领。



禁卫军统帅改为郎将,品秩降为正四品,以方便皇帝和中枢直接控制。外军还是由正三品的十二个大将军和从三品的二十四个将军统帅,正职和副职加在一起总共三十六人,而这三十六人全部来自世家望族。



世家望族实际控制军队,这一局面无论是开创府兵制度的拓跋氏西魏,还是宇文氏北周,乃至于到先帝建立大隋王朝,都未能改变。



今矢志改革,不遗余力遏制和削弱世家望族对中土权力和财富的占有,首先是改官制,继而改军制,而改军制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增强内军数量,牢牢掌控禁卫军。



今日所建的骁果军就是禁卫军的一部分,而且是当作主力军队来建设,这引起了世家权贵们的强烈不满,明里暗里蓄意阻扰,建军速度极其缓慢。皇帝非常愤怒,已经下令江都留守府,从江左诸郡火速抽调锐士北参加骁果军。



“你不但来得很及时,而且带来的都是西北马军精锐。”薛万彻笑道,“你以为大将军会把这支精锐马军送给陛下?”



第九十一章一场豪赌



薛万均、薛万彻兄弟也不隐瞒伽蓝,把一些军中隐秘和第一次东征前后所发生的事情详细告之。



伽蓝曾以西北狼的身份保护过薛世雄、冯孝慈和王威等西北军统帅,所以对军队里一些鲜为人知的机密略有耳闻,又曾五次扈从裴世矩经略西土,对中枢职事也是略知一二。



从军队来说,有内外军之分。内军掌仪仗宿卫,是禁卫军,直属中央。外军掌镇戍征伐,遍布全国各地的鹰扬府统统隶属十二卫府。十二卫府统率军队,主掌统兵权。十二卫府有十二位正三品的大将军,二十四位从三品的将军,四十八位正四品的武贲郎将,七十二位从四品的武牙郎将。这些都是高级军官,统帅级别,正是这些人控制着军队,控制着遍布全国各地的鹰扬府。



军事行政权由尚省的兵部掌控,军事决策权则由尚都省掌控。



帝国国事总揆于尚、内史和门下三省,三省官长共执朝政,三省运转的轴心就在尚都省。朝之众务,总归台阁,三省官长共享相权。其中内史省拟制策略,门下省审核,经皇帝御批,再由尚省执行,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重大国策都是由三省官长在尚都省共同商讨拟制,其中尤以尚令和尚左右仆射权重,所以帝国的宰相实际只有三个人,尚令和左右仆射。为限制相权,左右仆射常置,而尚令仅仅在特定时期授予功勋元老,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今朝五贵,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是军中老帅,纳言苏威和黄门侍郎裴矩执掌门下省,内史侍郎虞世基是内史省官长之一,御史大夫裴蕴主掌御史台行使监察大权,皇帝通过他们牢牢把持中枢决策权、监察权以及对军队的控制权,巩固和增强自己的皇权,但结果并没有达到皇帝的预期,甚至可以说与他的预期大相径庭,东征失败就是个明证,而东征失败所带来的一系列恶果正在迅速凸现并急速蔓延。



建立骁果军的命令出自中枢,兵部要执行,要在最短时间内招募一万锐士。皇帝要求骁果军具备强悍的战斗力,并且完全被中央所控制,也就是说,皇帝不允许世家权贵在骁果军中安插亲信,但考虑到时间的急迫,为了满足皇帝对骁果军战斗力的要求,兵部又不得不从十二卫府中选拔精锐,这就需要十二位大将军和二十四位将军的通力配合,结果矛盾爆发了。



东征失败,近三十万将士战死辽东,十二卫府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帝国有多少军队?



二十多年前,帝队南下攻打江左,当时北方一统,人口约为三千万,但山东是征服地区,山东人不能用,另外还要派军队镇戍山东,镇戍边郡,所以当时能够调用的军队有五十一万八千人,九十位行军总管。现在中土统一二十多年了,人口暴增,达到四千六百万,但人口主要增加量在山东和江左,帝国根基之地的关陇地区因为西北过于贫瘠,再加大量人口涌向中原富裕地区,导致人口增加缓慢。



考虑到帝国统一之初国内激烈矛盾和维护国祚安全的需要,帝国府兵主要还是关陇人,府兵的增加量有限,另外随着中土一统,国防策略做了颠覆性修改,由内转外,守外虚内,十二卫府的主要兵力转到边郡镇戍,而边郡镇戍需要强大国力支撑。国力是否强大体现在财赋,财赋多寡体现在税赋,税赋多少体现在人口和土地。府兵耕地不要交赋税,也就是说,府兵越多,对帝国财政的影响就越大。



帝国统一后军制改革的重点是军户入籍,名义是因为战争减少了,军人的家眷和军户不要随着军队四处征伐了,于是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安居乐业,但实际这是削弱和遏制世家权贵对军队控制的一种手段。北周苏绰开创府兵制的最初目的是解决兵源问题,解决如何养兵的问题,顺带集中一下兵权,遏制一下世家权贵。世家权贵拿什么保证自身的权益?除了经学,财富,还需要什么?当然是军队。中土分裂四百余年,世家权贵从坞壁到乡兵、宗团,新兴豪强从部曲到私军,无时无刻不在增强自身的武力,以武力来保证权力和财富。所以,中土即便统一了,即便有了府兵制,即便中央想方设法集中兵权,但至皇帝下至普通一卒,都不得不面对世家权贵始终控制军队这个现实。



皇帝要削弱世家权贵对军队的控制,世家权贵则不惜代价维护自己对军队的控制,这关系到权力和财富的拥有,因此在这种激烈斗争中,帝队还有扩张的可能吗?



今修改军制,把十二卫府扩张到十六卫府,其目的不是削弱世家权贵对军队的控制,而是增加禁卫军数量,试图以增加禁卫军的实力来保证中枢对军权的控制,从而为一下步更大力度的军制改革打下基础。由此可见世家权贵对军队控制力之强,这种控制力严重影响到了国策的制定,对皇帝改制造成了空前阻力。



帝国人口增长了,财富增加了,军队却没有扩张,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更严重的是,随着统一时间的延续,除了边军,禁卫军和镇戍京畿以及镇戍大河大江南北的军队因为长时间不打仗,信心和勇气逐渐被安逸生活所腐蚀,战斗力每况愈下。东征失败,与府兵战斗力的下降也有直接关系。



帝队的总量应该超过一百万,而禁卫军、戍守京畿的中央军和边军至少占据一半。四年前西征吐谷浑,调用的是西北军、巴蜀军和一部分镇戍京畿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