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第一秘-李真盛衰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河北第一秘-李真盛衰记-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聪明的朋友,不要用忘记的办法来对待痛苦,因为这是不深刻的,也是不可能的。无论是痛苦还是幸福,强烈的感情却是难以忘怀的。我们也正是在这样那样起伏的幸福和痛苦的感情磨砺中成熟起来的。生活中的事件过去了。他不会随着事件的消失而消失,他应该长大,应该成熟,应该帮助我们象居里妇人那样更深切地理解生活。莫里哀讲过:〃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使我们重新做人。〃一定意义上讲,失恋也何尝不是如此呢?这就是你生活的书。   
情场失意(6)   
从失恋的马尼亚到科学的巨人,其中包含的一个伟大真理-工作和事业对一个人的积极意义。事业需要人们去进行,人也离不开事业。谁都可能有软弱的时候,事业和理想却是人生的支柱。越是痛苦的时候越需要这些坚实的东西,在失恋的痛苦中,放弃工作,丢下书本,离开奋斗的事业,像幽灵一样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彷徨、徘徊,那是没有出路的,只有代表了祖国和人民理想的事业,只有创造性的工作,只有发奋学习,才能使你战胜痛苦,才能恢复你炽烈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 
小李,爱情是男女双方共同孕育的。它不是纪念碑式的建筑,它是一条生动的生命大河。产生于叙利亚与巴勒斯坦奚里谷的玫瑰,尚未开花就已凋谢,但移植于湿地却能再生。如果你献出了美好的感情,却不是成为一株奚里谷的玫瑰吗?那就不要害怕迁移,湿润的沃土到处都有。决不要让你感情的小舟老是在失恋痛苦的河流中颠簸。理想的太阳应该升起,真正的勇士,绝不甘于在失恋中彷徨、忧伤,而是迅速地振做起来,勇敢地去迎接新的生活。朋友,挺起你的胸膛吧,豪迈地挥动你手上的帽子-别了,我心中的金字塔。李真经过一段感情调整以后,渐渐恢复过来。此时《中国青年》正开展了人生问题大讨论,他又向中国青年投稿,开始叙述自己的苦闷人生,人生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对此,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渐渐地忘却了痛苦的过去,开始投身到新生活中去了,他即将奔赴他的第一个大学毕业分配地-桑干河畔张家口地区涿鹿农场去工作。他唱道:想要潇洒地挥挥衣袖/却拂不去记忆中的名字/整个风中画满了你的名字/思念总在分别后开始。 
毕业后梅青被分配到塞外山城一所中学当了文艺老师,1983年秋天他俩在张家口见了最后一面,直到十五年后,他俩才重逢。此时的他们早过了那种追梦的年代,千山万水横亘在他们面前,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想起对方来。李真也曾经在百忙的工作中,抽空打电话过来,像兄妹般地倾心长谈,能够有勇气共同面对这段恋爱情怀。对此梅青感到欣慰,同时也更加珍惜,这份人生不可多得亦友、亦学,亦亲、亦爱的感情。 
在柴沟堡师范学校有一个历史老师叫张某,他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文革期间的毕业生,1970年9月毕业分配到师范学校。1979年邓小平支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放开言论,西单墙已开始张贴大字报。张老师借机在学校出了一张叫〃洋河论坛〃的小报,对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评判、反思。他当时提出了许多新锐的观点。 
新中国建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毁灭了中国许多历史文化。比如像北京城就是一例,刚刚解放时,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建议:对北京旧城进行全面保护,保留下来作为中华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北京是有几千年文化的古都。对于旧城的改造,他提出仅限于修建上下水,通热力管道,一点不拆。新的北京城应该建在北京西郊五棵松、公主坟一线以西,可是当时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干扰,盲目学习苏联的经验,并未采纳梁思成的建议,而将政治、经济、文化、商业、金融等中心大都建在了旧城内,从而对旧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改造,结果为修二环路将古城墙全部拆除,还有更可笑的是国庆节游行的队伍因看不到天安门城楼,以影响交通为由,将各个城门也全部拆除了,现在仅留下了前门的箭楼和德胜门的鼓楼,内城九门已经荡然无存,这是首都北京历史的一大遗憾。 
张老师新锐的思想观点,使刚刚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学校吹入了一股春风,李真对张老师的观点很欣赏,对他也十分崇拜,甚至成为张老师的追随者。李真对一切旧制度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而且将这些不满公开发泄出来。他玩世不恭,在学校标新立异,服装新潮。花格衬衣、新喇叭裤,公鸡头,这种叛逆的装束和打扮在学校引起了老师们的不满和非议。李把对社会的不满发泄在和别人的打架上。社会青年、老师、同学都是他攻击的对象,他成为让人们头痛的〃风云人物〃。 
1977年至1979年国家改革招生制度后入学的新三级大学生,因为在大学几年正赶上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放开言论、西单墙贴大字报、拔乱反正、旧案平反等一系列事件,他们思想比较活跃开放。但有一些人不了解中国国情,盲目学习西方的民主自由。不明真相的学生在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指使下,曾经进行了游行示威活动。国家为了教育学生,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国家,所以当时的毕业政策是毕业生要实行三个面向,到广阔的天地去锻炼成长。 
1981年根据国家制定的新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政策,当年的毕业生实行三个面向:面向基层、面向边疆、面向生产第一线。 
按李真在学校的〃杰出〃表现,他很可能被分配到基层的生产第一线。果然李真在分配时被分到桑干河畔的一个偏僻的农场,成了一名基层生产第一线的普通员工。 
就在毕业前,他收到了家里给他来的一封来信,对他的一些生活方式,对社会的法,和当代大学生的一些价值观念提出了一些疑问。他很快给姐姐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希望能够得到家人的理解。   
情场失意(7)   
一纸信笺,满载着一个在思想解放洪流中挣扎的大学生的心声,他彷徨迷茫但是又充满抱负与希望,对于未来的现实生活,他的理想抱负又将怎样实现呢?可是这封信当时他未发出,仅给他的同学看了。他和姐姐、哥哥一样下了乡。     
第七章   
乡村男教师(1)   
河水说:〃低垂的柳梢呵,你柔软的手指,在我胸膛上划的是一条长长的伤口呵 
!〃 
适者生存,我们创造了一个王国,现在说明王国找到了。他来到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河北省涿鹿县历史悠久。正如我国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所言,千古文明开涿鹿。一部记载着我 
国上下几千年的《二十五史》就是从发生在涿鹿大地上的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而〃邑于涿鹿之阿〃开篇写起的。 
黄帝城,即涿鹿故城,亦称轩辕城,位于河北省涿鹿县矾山镇三堡村北。据《史记》记载:黄帝杀死蚩尤,归服炎帝后,建都城于涿鹿山下的平地之上。秦始皇等历代帝王都曾来此祭祀黄帝。明代时,城内还有轩辕庙,黄帝城与其附近的黄帝泉、蚩尤三寨、蚩尤坟,上下七旗等远古遗迹至今保存尚好。为研究黄帝、炎帝、蚩尤人文三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涿鹿土地肥沃,物产较为丰富,以产粮果著称。桑干河是由西向东横贯全境的河流,素有〃千里桑干唯富涿鹿〃之说。在这块土地上曾经进行了黄蚩之战,开拓了华夏的新纪元,推动了历史的新发展。历史上曾有不少帝王将相、才子英贤挥毫泼墨成章,表达了对涿鹿的歌颂。著名作家丁玲著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是以涿鹿县温泉屯为素材写的,该书曾获得斯大林文学奖。如今涿鹿这片土地上,又一派生机,改革开放正像春风一样,温暖着黄帝故乡人民的心田。华夏子孙更将把黄帝的故乡建设得富饶美丽,中华民族发祥地将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1981年8月的一个早晨,李真大专毕业。他手持张家口地区教育局的一纸分配令,骑了一辆破旧的飞鸽牌自行车,带着行李,默颂着〃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的诗句,风尘仆仆,骑行一百多公里,奔赴那号称桑干河畔北大荒的涿鹿农场。他来到了太阳照耀下的桑干河上,在农场他成为了一名老师,正式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 
他认为燕子有燕子的信仰,毕生追求芬芳的春光。任何成功都是昨天的事,今天不努力,明天会失掉一切。新的终要战胜旧的,干什么事不要被别人遗忘,把任何事融化到自己的行动中,就是要做一个新时代要求的人。 
他在日记中写道:告别柴师校,农场来报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西山枫叶凋,北国秋来早,人生多离别,一去相逢少。农场象寺庙,远离城市了,桃源成一体,不沾人间草。起舞弄风骚,我像自由鸟,果实收获时,我在丛中笑。极目远山眺,晨曦无限好,未来人生路,匆匆向前跑。 
这一年他还不到19岁。而他的学生中有的已经18岁。他的工资是41元。他担任初一、初三两个班的物理课老师兼二班班主任,他班里有一个来自乡下的姑娘叫玲,纯朴带着天然的丽质,比自己小三岁,是班长,李真对她也格外关爱。他在与学生的见面会上发表了简短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的一片片掌声:〃我宣誓:为了教育的光荣和自己的荣誉,我将以真正的教育精神参加工作,并尊重和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做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 
月光中荡漾着那份期盼,到了农村,学生举家欢迎老师的那份热情,诚挚朴实、亲如一家的浓厚氛围,让他多年以后,还经常久久回味。晚上,偌大的校园有时只剩下他一个人。在校园中他伴着孤独的星光漫步,仰望天空,繁星璀璨却没有一个可与他私语,只有无尽的孤寂围绕着他。回到宿舍,为了排遣这种寂寞,他就打开录音机和磁带说话。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就这样度过…… 
战胜孤独需要学习,孤独的求学者,当他轻轻地翻动书页,整个世界把它拥在怀中;需要友谊,孤独的小屋,因为有了树的陪伴,他镇定地迎接暴风雪来临;需要信念,孤独的小舟,因为有了竹篱的支持,它在茫茫的水中稳住了方向;需要劳动,孤独的耕耘者,当他在大地上留下深深的犁沟,一朵绚丽的花已开在他的心中。 
他开始伴着春花秋月,斜阳衰草,在果树场中学苦读外语、哲学、历史、地理和古今名著,同时刻苦练习书法、学习音乐、锻炼身体。他把自己写的条幅挂在宿舍的墙上,让这些从生命底蕴中散发出的活力支持他走下去。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寻找到了无尽的乐趣。上了近两个月课后,学校很快就要放秋假了,在同学们即将离校的那天,他布置完假期作业,告诉学生们注意安全,还专门找来了班长玲谈话:〃你假期怎么安排的?〃〃老师,我回家后想先到外婆家去看看。已经两年多没去了,我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听说她最近病了。初三功课紧,我去几天就回来学习。〃玲认真地把假期的安排告诉了老师。〃好!祝你一路顺风。〃李真满意地说。 
就这样玲高兴地走了,这一去她就再也没有回来。假期开学后同学们告诉李真一个消息:玲失踪了…… 
这可急坏了李真,他寻问原因,同学告诉他说:玲从外婆家9月30日就回来啦,家中却未见到人,10月6日在村外发现了一具无名女尸,经推断很可能就是学生玲的尸体……李真骑车赶到现场采访,公安部门迅速开始侦察。不久案件破了,玲是被人奸污后杀害的,杀手竞是初三一男生…… 
刚刚出现希望的生活就发生了这种事情,这是为什么?他走遍现场,了解有关情况,为警示后人,他写了一篇文章,在报纸上公开发表了。这是他发表的第一篇新闻报道:   
乡村男教师(2)   
少女失踪以后…… 
1981年10月14日上午10时,在河北省涿鹿县柳堡村的一条乡间小路上,出工的青年农民徐某发现自己的责任田玉米大片倒地。他觉得很奇怪:〃这是咋弄的?〃往里查看,发现一具无名女尸,只见女尸全身裸体,一丝未挂,尸体已腐烂,徐某立即上报公安机关。 
死者是谁呢?县公安局一面上报,一面火速赶往现场,经过附近老乡辨认后确定:死者,玲,柳堡人,女,18岁,身高1.67米,系被强奸后又致死。 
但凶手是谁?在哪里? 
刑警队迅速投入了紧张的侦破中。 
她失踪了…… 
话还得从头说起,1981年9月30日,玲利用在放秋假时间告别了父母,高兴地去大堡乡看望外婆,她愉快地走在乡间小道上……你看她:十八岁的少女,正是充满梦幻的豆蔻年华。这个正值春心萌动,青春妙龄的姑娘,丰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