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再造山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蝴蝶效应之再造山河-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犹舍而来。今将军厚公台不过于曹公,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若一旦有变,妾岂得为将军妻哉?”
从吕夫人和以前曹性的攀词可以看出,陈宫的忠心连自己内部的人都无法肯定,但曹操将他俘虏,问他投不投降时,他却大义凛然,慷慨就义。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同事张辽,不但乖乖地投降了曹操,还成了曹操手下的顶级大将。
也许有人说,那是陈宫没脸再在曹操手底下办事。
他反曹操投吕布拉张邈通袁术骗徐州,什么无耻的事没做过?而且都做得光明正大,一点也不惧外人的非议,临到要死了,脸皮却突然变薄了?
另外,当吕布势孤之时,他为何没投对他颇有好感的袁术,可当时比曹操还要强大的袁绍,而选择与吕布、高顺一起坚守下邳孤城等死?若对吕布不忠,他会这样?
话说到这个份上,又有疑点了:陈宫能对吕布尽忠,为何不能对强大的曹操尽忠?难道真是如众人所说,是对郭嘉等人心怀妒嫉?可他在吕布手下得到重用了吗?他的忠心不为人知,而他的地位……说句不好听的话,吕布的首席谋士始终是他老婆,而不是陈宫。
这里面一定还有别的原因。是令陈宫不得不与曹操反目的原因。而且,从曹操后来对陈宫的待遇来看,是曹操无理在先。
罗贯中大大定是看到了这点,所以在对陈宫的定义上有点犯迷糊。最终加入了陈宫与曹操一同逃难这一段情节。陈宫认定曹操“不仁”,故舍之。曹操内心有愧,所以对陈宫的死非常地伤心。
可还是有疑点,陈宫本就是不一个讲“仁义道德”的人,吕布偏巧也不是。若为这点“小事”,陈宫怎么肯舍曹操而奔“流浪狗”吕布?罗贯中大大技穷了。
我们写小说,本来也可以大肆YY一下,把陈宫和曹操写成一对BL,或让他们俩为一个女人反目,等等,但有些事实却必须澄清。
我们先看一下陈宫是什么时候反的曹操吧。
当时“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然后才有“会张邈与陈宫叛迎吕布,郡县皆应。”这件事。这件事的主谋,便是陈宫。
大家看一下,陈宫为什么会反曹操啊!那是在曹操伐罪吊民的情况下反的。他事先肯定和曹操争辩过,求曹操不要殃及无辜。曹操不听,更由于政见上的不同便将其留下兖州不予重用。所以才会有史书上的“陈宫自危”一说。陈宫见言语无法劝他的主公,而曹操果然所他所言“复雠东伐……所过多所残戮”,所以才在无奈之下反了曹操。结果是徐州百姓得以安息,而陈宫,万劫不复。
写到此处,我的眼睛湿润了。古代士子多沽名钓誉,宁肯死,也要有个好名声。而陈宫,为了一乡百姓,不惜背负千年骂名,反了对自己恩重如山的主公,去投靠一个当时连根据地都没有的吕布。与曹操做得毫无胜算的,悲壮地斗争。
这种人,才配叫“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种人,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
这种人,也注定不会被世人所接受,不得好死。
我为陈宫哭泣,为那些抹杀历史的混蛋史官愤慨,也为那些不动脑子便随意诽谤我心目中真英雄的人不齿。
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陈宫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向着那个被他拖下水的,无辜的吕布,演完他生命最后的辉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高顺与张辽
高顺现在有一种逐渐被看好的趋势,成为三国证券最大的“潜力股”。更有人将其评论为三国时期的第一大将,高顺从此身价倍增。
我不想说高顺的坏话,因为高顺这人我也有点喜欢。但对于什么三国第一大将,我还是觉得有点滑稽,有些话不得不说。
看谁是大将,无外乎看两点:一是武力,二是战绩。最近挨骂挨得比较凶的关羽,其实他的战绩无人能比,曾以一人之力令曹操慌得要迁都,诸葛亮可没这本事。(有人说水淹七军是天灾,不能算在关羽头上,我无语了。听没听过“机会只会降临在有准备的头脑上”?若说水淹七军纯粹只是天灾,关羽是在知道水淹七军营后才派兵前去活捉庞德的,说什么我也不信——要么就是庞德太白痴,把自己的大营建在一涨大水就淹得着的地方,而且逃得倍儿慢,连关羽毫无准备下派出的军队也没逃过,你到底相信哪个?——其武力也是众所瞩目,无可挑剔。单杀颜良就足以让他傲视天下——否则曹操那么喜欢他干嘛?还能真是BL啊?
而高顺,sorry,我不知道他有过这方面的战绩。有人后来把射瞎夏侯惇眼睛一事也归在他头上,说夏侯惇因为和高顺打了四五十合打得精疲力尽了还没能躲开曹性的暗箭(详见《三国演义》,听见了吧?是《三国演义》)——掰到这个份上,我也真是没话可说了。
我喜欢高顺,不是因为曾经让拥有关、张两员大将的刘备都吓得连夜逃跑(军队实力摆在那里,那不废话吗?曹操大军杀出,诸葛亮还逃呢!),也不是他打败过夏侯惇的军队——夏侯惇吃的败仗多着呢!他的陷阵营,传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他打过几仗?他的军队是当时军中装备最好的军队,陷阵,那是理所当然的事。
我喜欢的是他的人品,他那“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的性格。是在吕布“知其忠然不能用”的情况下依旧与其同生共死的忠诚。
当然,他是有才的,他在军中的威望注定了他超凡的治军能力,这也是“陷阵营”攻击力超强的原因。高顺是吕布手下第一大将,麾下士兵将必不止七百人而已,但他的威望却只在区区七百人中。相比之下,关羽的威望,在荆州数万士兵心中,两者根本没办法比。
对高顺能力的又一个怀疑点是曹操对他的态度。众所周知,曹操是那种求贤若渴的主公,他手上只处死过两个被俘的大将,一个是沮授,一个就是高顺(吕布不算的话)。
沮授是自己找死的。而高顺,史上没注明,好象给曹操毫不犹豫毫不可惜的一刀给剁了。这就让人不禁生疑:高顺真是个大才吗?
其时张辽地位低于高顺,如果说曹操爱惜吕布军的战力,他首先珍惜的,应该是吕布手下第一大将高顺。可惜,他反而看上了张辽。而张辽在随后的战斗中无愧为大将的称号,威震逍遥津后更是声名大噪。而高顺,我实在说不上他哪里比得上张辽。
有人拿受吕布的宠信度来衡量高顺和张辽之再的才能,这不是很可笑吗?如果这也能算才能高低的标准的话,那赵云在袁绍、公孙瓒下之时,魏延跟从蔡瑁之日,他们和其他的同事们相比,那才能怎么算呢?
我一直认为时事造英雄。没有展示人才才能的机会,这个人才就永远不为人知。高顺这个人,既便他真的很厉害,历史并没给他机会展现,他的能力就永远是未知。他的才能未知,武力未知,战绩不骄,却被人誉为天下第一名将,这不但没理由,还很可笑。
历史的误区——臧洪
    臧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人。他爸臧旻是个有名的地理学家,他则没啥本事。史载董卓之乱时,臧洪联络了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亻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广陵太守张超等,纠合义兵,讨伐董卓。后为袁绍所器重,命为青州刺史,二年后,转为东郡太守。
后曹操与张超作战,张超指望臧洪前来救他,却又清晰地指出,“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者,但恐见禁制,不相及逮耳。”说臧洪虽然肯定会救他,但因为受袁绍的限制,可能没办法前来救援,后来果然臧洪因为袁绍不同意而停止对张超的援救,使张超死于雍丘。
张超被灭族后,臧洪开始埋怨袁绍,与其断绝关系,还处处说袁绍的坏话,惹得袁绍对他大兴刀兵。臧洪以一城之军力抗袁绍,粮食没了就把自己的老婆杀了给众人吃,众士兵们感动得五体投地,心甘情愿地为臧洪去死。城破后臧洪被袁绍所俘,死不投降,于是被袁绍咔嚓了。
史书上对臧洪的赞美溢于言表,但其实他充其量只是个沽名钓誉的傻蛋。稍微有脑子的人就应该知道,张超的死根本跟人家袁绍没关系,臧洪要有与袁绍绝交的能力,又非常想去救张超的话,早在曹操围攻张超的时候就该去救了。张超没救着,臧洪不去恨曹操,反而和袁绍捣蛋,这不是犯浑是什么?要我是袁绍我也出兵打他了。
臧洪犯浑也算了,毕竟古代人里面蠢人多,但因他一已之“蠢”而害死一城百姓,甚至把自己的老婆也煮着吃了,那就罪莫大焉了。史书还用大篇幅赞美他,敢情拿老婆的性命沽名钓誉是一件好事!
我早指出,限出史官们本身的立场与角度,史稿中不可信的事情实在太多了,陈宫如此,臧洪又如此,有时候反不如罗大的《三国演义》来得真实。因为罗大的《三国演义》故事都是民间流传下来的经典故事,很多真正反映了老百姓们心目中真英雄的现象。真正在老百姓们心目中成为英雄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还是那句老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回复书友“易雅思”的书评
    □ 李历狞笑道:“既然如此,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来人哪!把宋仪的官袍脱了,打入大牢!”这里应该是笔误吧,应该是吴名而不是宋仪!
◇谢谢,已经改过来了!
□ 雨老大,宋仪还要憋屈多久啊??当初在塞外时的杀伐果断,怎么在韩馥手下变得那么的软弱与犹豫不决?到底是性格推动情节还是情节决定性格?我觉得你为了情节的发展,使得宋仪与韩馥的性情前后变化很大啊!而且算无遗漏的军师怎么从长安事变以后就变得古古怪怪了呢?如果真的那么粗心,他以前的战赢得也太过侥幸了!而且他吸收了一个城市人口的记忆,怎么连火药的配方都不懂?按理说西方人不懂得中国历史还可以理解,但是西方大学里那么多学生教授竟然没有人懂得化学,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关于宋仪的性格转变,是我写这本书时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本来是打算让他死在洛阳事变中的,但后来写着写着控制不住就活了下来(宋仪的生命力还真的不是一般的顽强,换我早就死了……)
问题是他经历了这样惨烈的一次事变,亲身经历了身边这么多战友的死亡,再经过在太行山漫漫数月的自然、平和之旅后,他还有没有可能回到从前那种处处把别人往死里算计的心态中去?在感受到了死亡的痛苦后,他在算计别人的时候,还会像从前那样整到别人至死方休的程度吗?虽说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巨大的事变给人造成的强大刺激是可以使一个人的性情发生巨大甚至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所以后来的宋仪,我一直在控制他算计别人时的尺度,以及,让他在很多时候,开始慢慢替别人考虑问题(从前除了牧马国和宋歌,他是谁都不放在心上的。)
于是,他又开始试图重新拾回他与慕容黛雅之间的感情。
在他的转变过程中,一开始他还是很习惯性地用他一惯用的方式狠狠地算计了袁绍一下(当时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牧马国扫除袁绍以及,可能的话,曹操这两大障碍)。在从笼烟山回来时,他的性格又一次发生了改变,改变他的,是笼烟山众居士。
笼烟山居士是我看完中央八套的《武林外传》后突发奇想加进来的,里面许多人物的对话也带有《武林外传》的色彩,这章是为了向“宁财神”表达我真诚敬意之作。但写到后来,笼烟山居士们(尤其是小杂役崔明玉),已经不单单是一个NPC或者路人甲之类的人物了,他们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崔明玉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美丽、善良、活泼、开朗,她聪明却从不用她的聪明去算计其他的人。就算明知宋仪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让她当免费劳工,她也报着不与官府人作对的心态开开心心地接受了当三十年杂役的命运。也正是因为她的“傻”,让宋仪看到了事物的另一面:原来生活可以是那个样子的。
这个时候,韩馥又求他带兵为他打下袁绍。若是从前的他,很可能便选择最安全的途径——和彭宫一起回牧马国。但崔明玉让他学会了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自己是韩馥该怎么办?宋仪现在是韩馥手上唯一能拿得出来可以与袁绍一战的人,事情是他自己挑起的,难道就这样拍拍屁股走人,让韩馥帮他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