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豪杰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豪杰梦-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看这狗娘养的小日本,能把我怎么样?我就不信他敢在中国的土地上撒野!”杨翠新继续反驳。 
没过几日,杨翠新带领众兄弟,都上身马夹中斜插两把德国的“毛瑟”枪,骑快马直奔长春。 
法庭上两把枪被警察没收,杨翠新被五花大绑推至被告席。事先,杨翠新将两万大洋送给委托律师,并告之摆平此案。 
法官满脸威严,手敲堂槌三下开庭,只见他一本正经地说道:“今审理被告杨翠新所欠债务六年未还一案——检控官,你还有要指控的证人证词吗?” 
检控官平淡地回道:“没有。” 
法官接着说:“下面,由警察为杨参议松绑!” 
此时,全场座无虚席,鸦雀无声。杨翠新看到旁庭上坐着日本人,气不打一处来,他两眼瞪着日本人。 
法官问:“被告杨翠新,你可知持枪闯入法庭违法吗?” 
杨翠新用手摸着被绳索勒疼的手腕,笑说道:“犯什么法?那是自卫的东西,我又没用它!” 
律师起身为其辩护:“法官大人,杨参议每次到省里来开会,都是持枪而来持枪而去,法庭上没有明文规定参议员不可持枪进入法庭!” 
大家听后,审庭内一片哗然。 
法官紧捶堂槌说道:“此事先搁一边儿……我再问被告,你可有六年前借九台杨老六三万七千块现大洋,至今未还一事?” 
杨翠新用眼扫了一下原告席位的杨老六,很稳重地说:“确有此事,我不是不还,暂时还不是还的时候。” 
法官问:“你什么时候还?” 
杨翠新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现在没有!等打败日本人就有了,我还会多给他些。” 
场内哗然。 
“嗙……嗙……嗙……”法官敲完堂槌问道:“三万七可不是小数目,你借这么多钱干什么用了?” 
杨翠新灵机一动,很直率地说:“这点哪够,我借了十万购置军火,打土匪呀!打完土匪再打小日本!这不都接上了吗?” 
全场哗然,在座的日本人气得吁吁喘。 
律师起身说:“法官大人!自古来借钱还钱,不要问借钱干什么,这是与法庭诉讼的本案无关的话题。” 
检控官起身说道:“私购军火一事与原告诉词吻合。” 
律师嘲讽般地问道:“法官大人,假如您的公馆被抢了,又被人放火烧了,您应该追究谁?” 
法官直言不讳地说道:“将纵火犯抢劫犯绳之以法!” 
律师胸有成竹地说道:“法官大人,您想想,不要说杨参议,就是在座的每一位,谁愿意被人欺被人抢呢?他总不能看到劫匪来,打开大门放粮,把财产拱手相让,任胡子为所欲为吧?购枪实属自卫,保卫屯民的利益,至于债务是另一玛事。” 
法官有所慍怒:“今日到此,休庭!” 
第二天辰时,法庭仍座无虚席。法官敲了几下堂槌,严厉地问道:“被告杨翠新!你所欠杨老六的债什么时候还?” 
杨翠新果断地回道:“如果法庭当今立断,需了此案,我愿将九十垧地质押,划给债权人,您看如何?” 
全场沉默。 
法官脸露喜色,忙问:“原告杨老六,被告杨翠新愿将九十垧地归你所有,如何?” 
检控官起身说道:“地为国土,为满洲帝国之地,岂为个人财产,划地赔偿不符国情。” 
杨翠新向检控官怒斥道:“天大之笑谈!司马错曰;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古人德音在耳,吾正为强屯富民鞠躬尽瘁,造福千秋。自古炎黄子孙以地而耕,奉交官粮,地为官府,谁来种?种者农人也。官人有地无官耕地,怪哉!” 
全场哗然而大笑。 
法官遏制道:“反对无效!” 
杨翠新接着说道:“不管你有效还是无效,我要说;地是中国的土地,与外国人无关。中国的土地上,绝不允许外国的猪在这片土地上乱拱,再拉屎!谁给他的特权都要收回来,直至把他们打出中国去!” 
日本人听了大怒:“臊嘎……杨翠新!你的良心大大地坏了,你与日本帝国对抗,并不友好亲善,围攻东县,大打皇军,你的同盟打死榆齐日军数百人,这些罪过都要你来承担。你罪难赦,死了死了地!” 
杨翠新说:“放你娘的狗屁!只有你们等死!”骂完的杨翠新心里痛快,他从中也知道了少一枪的人马和蒙古人击败了日军。 
记者们高举相机,照向杨翠新和狼狈的日本人。 
法官连敲堂槌,平息了审庭内的喧哗。 
原告看到此情,高声说道:“法官大人,我愿接受赔偿九十垧地。” 
法官宣判如下:“经法庭调查,在位的国民参议和满洲帝国合议,特宣判为;免去杨翠新吉林省国民参议员,削职为民。收缴枪支弹药,归国库所有。所欠杨老六的债务,以地九十垧偿还,当庭立据为凭,债务人签字划押,法庭加盖公章。杨翠新反击劫匪的年代中,所欠村民的债务自行偿还,此宣判经满洲帝国合议有效,已审批定案,经法庭终了。” 
吉林满洲法庭 
民国二十一年农历三月十九 
此宣判结束,杨翠新病倒长春,心如堵石,胸中憋闷,茶饭不思,日见消瘦。家人闻之,陈璎与长子杨永清速赶长春。 
律师通过一个外国的牧师,把杨翠新深深地保护起来。牧师教堂对过的客店中住着二十几名杨屯人,他们装扮成各路买卖人,暗中保护着杨翠新的安全。 
那条街布满了日本特务在监视,还时有鬼子的巡逻队来回地走动。陈璎与杨永清装扮成虔诚祈祷的教徒,混进了教堂。杨屯人隔街盯着特务们,如有不测,将发生枪战。 
牧师让棺材铺打造好了两口大棺材,棺底部是两层板的。他弄来了两具死尸,开始为死者美容。 
第二日是礼拜六,杨屯人都一起去和教徒们吃“圣餐”。事毕,牧师沉痛地说:“我们的两位好兄妹,传播‘福音’的同工,因一场大火不兴身亡。主减免了他们的罪过,他们尽了自己的本分,走完了当跑的路,升天与主同在,啊门!” 
牧师说着,用眼扫视教堂的门口,那里站着警察和特务。 
牧师接着说:“让我们为二兄妹祈祷,愿主饶恕他们的罪过,成为完全人。我们以‘圣灵’的礼节,要到郊外的陵园为他们祷告,下葬!” 
警察和特务们,没有发现什么疑点,都撤走了。 
一行肃穆低哀的教徒,在主耶稣基督教的葬式风范中,簇拥着两台灵柩棺车,棺上覆盖着白布,上面有硕大的红色十字。灵车队来到西门,被日本鬼子挡住。 
“打开!”一个日本军官说。 
牧师上前说道:“主已经拣选他们为完全人,灵魂升天肉体与主同在。你们这样做,上帝会惩罚你们的,你们理应让开路。” 
日本军官一摆手,上来几名日本兵,用刺刀挑开白布,起开棺盖。军官跳上车,看到了确实是死人,他抢过士兵手中的刺刀枪,照准尸体捅了两下,尸体没有反应。他让日本兵扎第二个棺木里的死人,也是如此。棺木中被牧师掩饰的深奥,看不出破绽。 
那军官跳下车,大手一挥,说道:“开路,开路地!” 
第一台车棺底的夹层中躺着杨翠新,四周钻上眼,小孔直通车板四处,再用铁丝把棺木与车板摽牢,躺在里面的活人有气可喘。 
第二台棺木的底层放着杨屯人的枪。 
农历八月的一天,杨翠新面色灰暗,与先前判若两人,他躺在炕上,身边坐着满脸忧伤的陈璎。杨翠新伸出瘦骨嶙峋的手,紧紧地抓过陈璎的手说:“我恐怕是不行了,难过今年。我这辈子遇到过最好的两个人,一个是张大帅,民国十七年五十四岁时皇姑屯火车被炸,当时我为张大帅的巨痛都倾注在打胡子上了,这好人总是无长寿啊!一九二四年九月他与苏联签订修建中东铁路,一九二六年与苏方在铁路使用权上发生争执,苏方让张赔偿所欠债务,张与苏疏远。这之后,他指使中国匪徒和白俄的土匪在中苏边界制造血案多起,做得过了火,这是他的不应该之处,苏联派间谍杀了他也备不住①,这也许是他短寿的原因之一。再一个就是你璎子,我一生只爱过一个女人,那就是你璎子,从她六岁的时候,我就喜欢她,直至后来她为我付出的一切,都证明我没有看错。她不仅是世上最美丽的女 
①备不住—有可能 
人,也是最有文化休养而善良的女人,唯吾足已!人啊!不能太富,也不能太穷,富了有人抢,穷了受人欺。现在好了,我什么都没有了,追求二字对我已结束了。少一枪还算他成了好人,拉人和我一起打鬼子。我也有对不住他的地方,把他的人打的太狠了。当时,我要是听你的就好了,以慈善为怀,大度天下,就不会有今天。可我的血液里流动的不是这些东西,是以刚治不仁者,取信于民,造福于百姓,反击胡子保卫田园而不贻战。我这一生,最不能让我容忍的一件事就是;同姓氏族人的那张状纸,使我产业扫尽,病入膏肓,我像一个蚕蛹作茧自缚。我总在怀疑闫文那小子串通了日本人,有些事情他知道!是非曲直,我的后人会公正做出论断的,我儿子办不了还有孙子,孙子办不了还有重孙子。过三代必出一雏枭,血脉通三流四而淌五啊!我死必留后患,你要和永清,国英,我的长孙学惠,次孙学栋远离‘老屯’,越远越好,千万,千万,一定!淑贤没有音信,我的心里一直惦记,我总觉这身子很乏,乏透了,直想睡……”说到这儿的杨翠新眼角流着泪,滴湿了枕头 
此时的陈璎早已泪莹满面,她预感到不久将如期而至的归宿正等待他,她的嘴唇在颤动,慢慢地说道:“翠新,别说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你还记得我们小的时候,读的‘长恨歌’吗?最能诉尽情怀,深表意境的就是那后六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听到此,杨翠新泪如雨下。 
杨翠新久卧病榻,忽一日感叹,吟词曰: 
人情冷漠,疾风残叶,刮我肝肠裂。 
二十年与匪征战,锲而不舍。驱敌百里之 
外,三百户民高歌,保我田园固守疆界。 
劫者望风丧胆,须知翠新村落。 
一纸状告皆族人,怎奈能嗜手足血? 
不眠心伤秋夜,问苍天,何人评说?公堂 
絷捕,两万大洋干瘪。世间万般真苦痛, 
莫过同类戳。 
数日,杨翠新为打日本人和杨屯人的命运焦虑,他整日沉郁独闷,血瘀胸口,吐而不止,气绝身亡。杨族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巨星殒落。享年四十五岁,死于一九三二年的深秋。屯中各姓氏人和外屯人前来吊唁,悲痛不已,大有天悲地恸之感。杨族的一代天骄,最有影响的杰出族领杨翠新将被世代相传。 
那一年的秋风刮得早,天气特别冷。呼号的秋风宛如一把利剑,扎向房屋,刺向树木,树梢弯腰向地,落叶和草沫满天飞扬。路上结冰,人们在外瑟瑟发抖,院内连牲口都不出圈门。风就这么一个劲地刮,一直刮了一个月,后来下了一场大雪,风停了。上门讨债的接踵而来,杨翠新的长子杨永清生活不下去了,经家人商量要远离“老屯”。一日,天不亮,杨家的祖坟茔前晃动着一个身影。傍晚时分,杨永清领着四岁的长子杨学惠,冯国英怀抱一岁的杨学栋,后面跟着老娘陈璎,一家五口人踏上了一条荒野压成的小路,艰难地行走着,远处,又有绿色的光在移动。 
杨翠新一死,这一支家族破落,杨永清陷入困境。政治危机、经济拮据、妻儿老小带老娘,日本人将来的反攻倒算,使他身临绝境和万般苦难之中。虽然带领家人离屯出走,不免忧心忡忡,倍感前途渺茫,万念俱灰。他撒开了四岁的长子杨学惠,在东地的树林中撅下一根粗壮的树棍,撑着胆量说道:“娘!咱们向北走吧!南边的野地里有狼!”他有些战战兢兢地在说。陈璎哪敢吱声,一把拽过孙子杨学惠,急匆匆跟着杨永清绕过冰泡子,向北走去。冯国英抱着二儿子杨学栋,后面紧跟。 
杨永清带领家人一路讨要,不知走了几县,多少村落,来到依安县的一片荒野。四十三岁的陈璎连累带饿,终因体力不支而晕倒,久卧在地不起。杨永清见此情景,哭喊老娘,泣不成声。他把娘搀至一个破房茬子内避风寒。冯国英怀抱杨学栋,手拽着杨学惠走进那间破房框子。杨永清把带出来的被卷打开,铺上褥子,让娘躺下,把被给娘盖上。冯国英说道:“娘这是饿的,累的。吃不好睡不好,谁也受不了。走了这么远的路,照这样下去,全得折腾死!你赶紧到附近的村子要些吃的来,不然,都没命了,赶快去呀!”杨永清听到妻子的话,眼望没有人烟的原野,心里一片茫然。 
不多时,陈璎苏醒过来。杨学惠见奶奶醒过来,跑上前说:“奶奶,你睡大觉了。”陈璎拽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