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西安事变最后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已经爆发,全面抗战即将到来。
PS:因为网络运营商的原因,今天一直上不了起点网,本来今天还有一更,现在只好等明天上传,实在很抱歉。


第一零一章战云再起1
更新时间2011…6…12 8:21:56  字数:2247

 一九三六年底和一九三七年初,国共两党在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多次谈判。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二日,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在南京结束,会议确立了对日抗战的方针,通过了实际接受国共合作的决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而日本从没有停下进攻中国的脚步。
三六年底绥远抗战日本方面的失利和西安事变的迅速和平解决后国共合作局面的出现,这些都大大出乎日本的意料,日本军政当局认为这是“决定命运”的两件事。日本被迫在三七年初进行“对华再认识”,并考虑调整对华政策。
三七年四月十六日,日本外、陆、海、藏四相会议决定了《对中国实施的策略》和《指导华北方针》,标志着三七年以来对华政策再调整的定案完成。此方案为所谓中日之间“和”外交的指导思想,佐藤外相的外交被因而称为“佐藤外交”。
“佐藤外交”不过是军部推行对华政策的一个幌子而已,它以“和”的一手来迷惑中国人和世界,为的是用来掩盖日本的大战准备。
三七年已经到了,李青林也在为未来做准备。对于自身的安全,他到并不是特别在意,毕竟自己年轻力壮,实在不行的话可以逃走。可是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日寇到来之时他们该怎么办呢?特别像李万全李万祥这样的朴实农民,如果让他离开生养他的土地,那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李青林有意无意的在李万全和李万祥面前提起躲避兵祸的事情,没想到他们竟然胸有成竹。李万全道:“咱们豫省自民国以来,那次天灾人祸不是大灾大祸?咱们农民只要老实种地,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李青林急道:“这日本人不比那些土匪,土匪只抢钱抢粮,而日本人他们要钱、要粮、要女人,还随便杀人放火。一旦他们来了,咱们再好的东西都必须丢掉,一定要跑才能活下去。”
李万全他们道:“咱祖辈就传下个说法,那就是‘小乱进城,大乱进山’,到时候咱先在地道里躲躲,实在不行咱就全家进山。”
这个办法倒也还不错,很符合游击战的法则。李青林一再叮嘱见到日本人保命第一,任何身外之物包括牲畜粮食都可以不要,一定要先躲避。李青林还拿出几根金条,给家里包括孩子在内每人打了一个金戒指,以备紧急情况下救命时使用。
在李青林的坚持下,两个李家将去年挖好的地道再修整完备,将大部分粮食用大瓮装好藏进地道,家里厨房里只留下日常几日之需。
日本人在北边干的那些坏事也不是传到豫省,李万全李万祥他们早有耳闻,李青林所做的这一切也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做完这一切后,见家里人也有了些警惕,李青林稍稍放了点心。
“佐藤外交”并不符合日本军部侵占中国的野心,他的对华政策虽然制定了但是还未实施,五月份日本再次掀起“对华再认识论的再认识”。在日本军部的“再认识”影响之下,佐藤外交被认为是软弱外交,五月三十一日,随着林内阁的倒台而宣告失败。
日本对华侵略一直呈周期性涨潮退潮,“佐藤外交”其实就是在退潮期的一个表现。旁观者清,美国驻日大使格鲁在观察到“佐藤外交”失败时,曾感到如坐火山,且“不知道火山何时爆发”。
对于小李村的村民来说,今年和往年最大的不同是还没到秋收季节,上面的“由单”就派下来了。另外,长胜乡须出的壮丁数量也比往年多了一倍,达到十六人之多。
“由单”就是政府征收田赋通知单,上面写明了田赋数目、本期应交粮款数、缴纳期限等等。
田赋数目是延续清朝雍正年间“摊丁入亩”的基数,派粮摊捐的基本单位仍是银两的“两”,各县、乡、村、保需缴纳的“两”数是固定的,但是每“两”应合多少国税、省税、地捐的数额每年都有不同。
四月份开始,日本华北驻屯军开始在天津、北平郊区及通县附近地区演习;五月初,关东军向热河地区增派一个旅团兵力。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日军开战的日子不远了。
今年“由单”上列示的“军麦”征收量大增,因为上面说了对日开战在即,军队要征粮备战。所需壮丁的数量翻倍,也是因为可能有“国仗”要打。
这两年豫省天灾很小,还算得上风调雨顺,因此征粮和捐数目虽然增了不少,也还没到秋收季节,但为了国家大义,农民自己忍饥挨饿基本交齐了田赋。
可是这每保出壮丁数目就不好办了。
一九三五年国民政府颁布《兵役法》实行征兵制,规定成年男子十八至四十五周岁在未服常备役时必须服国民役,服常备役男子平时受规定训练,战时以国民政府规定征集。而入伍从军就是服常备役,常备役分现役、正役、续役。二十至二十五岁男子检查合格入营服现役,服役期三年,此为现役;正役由退伍者允之,为期六年,服正役者平时在乡赴规定之演习,战时动员召集回营;续役任务和正役相同,年龄至四十五岁至。正役和续役实质上就是后备役军人。
长胜乡有十五个保,每保十甲,每甲十户左右人家,小李庄和大李庄属于长胜乡第十保。十五保每保都有极度贫困生活无着落的人家,有些成年男子吃了上顿没下顿,仅仅为了吃碗饭,还是有人愿意入伍当兵,每保出一人还勉强能完成任务。
长胜乡此次须出壮丁十六人,按照每保出一个壮丁计算,只能出十五个壮丁。有的保即使有人愿意当兵,保长也得小心留下。他们知道这战端一开,需要壮丁的数量越来越大,现在留下这些人也是为了以后不时之需。十五个壮丁已经解决,剩下的一个壮丁了无着落。
十五个保长为了这多出来的一个名额在一起开会,在会议上自然是争吵不休。最后还是老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提议每保出两块大洋,向外乡征集自愿入伍者。国民政府征兵的钱全部发给自愿者,十五保凑出来的三十大洋也归自愿者。
此提议一出,大家无不同意。最后在外乡征集自愿者时,因吃不上饭而愿意当兵吃粮的的竟然有好几个,实在出乎大家的预料之外。
此时豫省征集壮丁还按老规矩办,那就是“五丁抽二,三丁抽一,独子不当兵”,李青林在家是独子,所以李青林并不在抽壮丁之列。


第一零二章战云再起2
更新时间2011…6…13 0:09:19  字数:2184

 农民的捐税壮丁压力很大,乡绅们交的国税、省税、地捐也在成倍增加。由于未到麦收季节,乡长保长甲长为了这些捐税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总算将钱粮交齐,几乎所有的人都苦不堪言。
但红秃子最近过得很滋润,他甚至希望这样的日子永远过下去,因为此时他是得利最多的人。
很多农民一时交不起捐税,地方上就动用保安团的力量催粮催款,红秃子指派手下每天扛着枪、赶着骡车下乡收钱粮。手下这些团丁本来就是县政府养着的,可帮忙收钱粮不是白干的,红秃子自己编了个理由,说政府规定动用保安团是要收“跑钱”和“差钱”,“跑钱”向农户收,“差钱”向乡绅收。
这“跑钱”和“差钱”自然是要上交红秃子,跑腿的保安队员也不会一无所得,他们每到一处必定先吃喝一番,每天出去收粮也得大鱼大肉伺候着,还美其名曰“皇帝不差饿兵”。到农户家收粮收款时他们也不闲着,隔三差五摸一只鸡、偷一条狗对于他们来说那是太平常不过的事情。
农民手里的钱少,绝大部分人家以粮抵款,红秃子让手下带上大斗大秤去收粮。红秃子的收粮的大粮斗比公平斗大两成,装满须粮一斗二升;红秃子收粮的秤号称绝对公平的“司马秤”,但一百斤粮过他的秤只能称出八十斤。
这两样进项还不算,来钱更快的是卖壮丁。今年所需壮丁数量大,有的乡、保出不了这么多的壮丁,红秃子假惺惺去“帮忙”解困,替人家出壮丁。
红秃子出壮丁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流浪汉充数。
此时东北沦陷,绥远、察哈尔时时有激战,人民为躲避战火,大量人口往内地迁移,其中许多人一无所有,最后成为流浪人员;西安事变以后,东北军和西北军正在被国民政府改组,许多军人人心涣散,他们自行脱离队伍,也成为流浪人员中的一部分。
红秃子的保安队在进入万安县的各交通要道上都有岗哨,红秃子下令,只要看见适龄的青年流浪汉,一率先行扣押。
当有人需要壮丁充数,红秃子随便提一个就给人家送去。如果流浪人员不同意,那更好办了,你得先自报家门,说清自己从哪个地方来的。如果是从北边来的,那你就可能是“日谍”,不去当兵就投你进县里大牢;如果你是从西边来的,那你绝对有可能是“共Fei”,当场砍你的头你都没地方伸冤。这样一来,红秃子不仅解决了万安县境内的壮丁数目,顺带着还卖了十几个壮丁给邻县的乡保。
红秃子不是吃斋念佛的善人,他给人家送去壮丁是要收钱的。一个壮丁该收多少呢?好说,价钱公道,童叟无欺,三十大洋换一个壮丁,钱到立即带人走。
十几天下来,红秃子不费力气就捞了一千多大洋。这钱来得也太容易了,他心里那个美啊,他甚至在他最喜欢的财神前烧了好几柱香,祈求财神保佑小日本快点打起来,这样他捞的钱会更多更快。
已经进入麦收季节,李万全他们今年还是没有去当麦客。今年并不是因为李青林反对,而是因为今年两家的大车都被乡里租用了。乡里租用大车是因为县里下达的命令,每个乡都有运送军用物资的任务。李万全他们在家赶车就有收入,因此不用辛辛苦苦到外面去挣那一颗汗珠子摔八瓣的苦力钱。
农家女子都不娇气,姜美枝和卫三丫虽然都在哺乳期,两个人都在孩子百日以后下地干活了。
钱多贵和卫二丫的事情进展很快,两人的婚事一开始打算定在年底。李青林知道七七事变以后,日军进攻很猛,而国军败退很快,在李青林模糊的印象里,日军顺着平汉线,三八年初就打到了这里。现在都已经阳历六月份了,李青林要求他们婚礼办得越快越好,具体原因李青林也不能明说。好在李青林现在在卫家是绝对权威,钱多贵的婚事就定在农历九月份。
姜美枝生了个女儿后心里很不服气,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就想断奶,她想很快再怀上一个。孩子还小,如果姜美枝断奶以后只女儿能喝小米粥,这样营养肯定跟不上去,因此李青林没有同意她的做法。
但是卫三丫主动站出来说她奶水多,两个孩子由她喂。卫三丫生孩子以后,李青林三天两头买点鲫鱼猪蹄给卫三丫下奶,进入夏天以后,李青奇也每天摸鱼捞虾,卫三丫的奶水确实很充足,喂养两个孩子基本没问题。在姜美枝软磨硬泡之下,李青林最终同意了。
卫三丫代养孩子直接导致了姜美枝立刻断奶,李青林夜里床上运动突然增多起来。按李青林的估计,姜美枝最近两个月肯定能能怀上。全面抗战就要爆发,李青林也不知道姜美枝此时怀孕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姜秀枝现在很自由,自从钱多贵挑破了她和李青林的事情,她在钱家越发自然大方起来,姜秀枝想去找李青林再也不偷偷摸摸,钱家也算是默认了这件事。
李青林这段时间赶车运送物资的时间很多,随着华北形势的日益恶变,各种信息不断传来。
国共合作有了大步向前的趋势,五月二十八日,国民政府“中央考察团”到达延安。
国军方面开始对华北日军采取措施,积极备战。六月一日,国民政府禁止满洲航空公司系统惠通公司飞机在华北上空飞行;六月四日,国民政府要求日本拆除天津日军军用电台。
日本方面更是露出了凌厉的牙齿,显示了一口吞下中国的野心。六月二十一日,华北驻屯军司令部成立临时作战科,正式准备全面侵华战争;六月二十五日,日军在卢沟桥地区不断举行夜间演习。
在这些消息里面,也有令人高兴的消息。六月三十日,东北抗日联军在长白山地区击溃日军讨伐队。
纷至沓来的各种消息,无一不显示着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往北边运送的物资越来越多,上面要求的速度越来越快,地方上由保安团训练的壮丁团日夜在加紧训练,报纸电台也在暗示,战争即将爆发。
李青林知道那一天就是七月七号,地点是在卢沟桥。他知道自己无法让历史停下脚步,只好一天一天在等待那一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