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高王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渤海国高王传奇-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任雅湘兴奋地说道:王爷要想学习四书五经,我们愿意随时奉陪。
大祚荣激动地说道:二位肯来教我,真是我的幸运。可是这样一来,只怕会误了二位先生的正事。
崔岳林笑道:王爷有所不知。我们二人是厌倦了官场的阴暗污浊,才放弃了进士及弟的机会,到营州来谋发展。我们的志愿是,学先师孔老夫子,作一名游学的大师,把儒学传向九州之外。王爷要是能为我们创造机会,在涑末部兴起学习儒经之风,我们感谢还来不及。
大祚荣欢欣不已,进一步邀请道:要真是这样,就请二位先生住到府中来,我好随时请教。
任雅湘崔岳林爽快应道:我二人乐于从命。
这一次三人小聚,对大大祚荣后来几十年的历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一部辉煌的渤海王国的历史,将在他们手中展开。
第十五章 崔岳林畅说楚汉 任雅湘纵论三国
    任雅湘和崔岳林离开长安的时候,立志放弃功名,淡泊仕途,到夷族当中传播儒学。营州是广泛接触夷族的边镇,能与契丹人、涑末人、室韦人、奚人、突厥人、等几十个民族直接或间接交往,所以他们决定到营州来谋发展。到营州半年来,又着重对契丹人和涑末人作了祥细考察,认为契丹三大酋首都是急功近利的莽夫,而涑末部王爷大祚荣才是胸怀大志的英雄,涑末部比松漠府更具有崇尚文明的倾向,就把涑末部作为教化的对象。正在想方设法要接触大祚荣的时候,发现大祚荣张榜求医,便乘机上门行医,与大祚荣相识相交。大祚荣邀请他们到王府任教,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就爽快接受了大祚荣的邀请。
大祚荣认定任崔二人与营州官场上的汉人大不相同,这两个人不仅饱读诗书,而且品格高尚。能与这样的汉人结识,大祚荣甚感欣慰。大祚荣不仅自已甘心作两位青年人的学生,而且把妻子高贞玉、两个妹妹大山桃和大山杏、三弟大野勃、养子张雨生、长子大武艺、次子大门艺,三子大勃昌、女儿大金花、大银花,都组织起来,年长的四十多岁,年幼的只有一岁多,都来拜二位先生作老师,一起学习儒家经典。
这天涑末王府学堂开学。学生列坐于下,老师端坐于上。
大祚荣恭恭敬敬地起身说道:请两位先生不吝赐教。
任雅湘拱手应道:能和王爷一家人一起切磋学问,真是荣幸之至。孔子讲学,重在讨论。我们也要采用讨论的方法。王爷一家学习经典,不是为了考取功名,而是为了体察中原文明,以利于将来重振故国家园。我们就着重讨论历史和兵法。
崔岳林道:王爷向我们学习经典,我们也要向王爷学习武功。我们学武功也不是为了上阵杀敌,而是要了解两军对阵的要领,好为王爷出谋划策。
大祚荣欢笑道:先生这个主意太好了。我们上午学文,下午习武,让三弟野勃和雨生、武艺、武门、勃昌这些晚辈都成为文武兼备的人才,好为东归大计建功立业。
妹妹大山杏在一边叫道:大哥好偏心,同样的学生为什么要两样的对待?凭什么光说男不说女?我和山桃,还有嫂嫂和侄女,就不能文武双全了?
大祚荣笑道:谁说你们不能文武双全了,当然能啊,也包括你们。
任雅湘道:这样最好。我们每天上午就从春秋和史记讲起,然后再讲孙子兵法和三国志。
高贞玉接过来说道:从前高句丽国的老人都会讲三国故事。我小时候听过好几遍,全篇都是饶有趣味的英雄传奇。二位先生可不可以也从三国讲起,这样最能唤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任雅湘道:王妃的提议很好。读史书没有一定之规,可以先远后近,也可以先近后远,还可以先中间后两端,或是先两端后中间,关键在于融会贯通,领会真谛。我们就先从三国志讲起。
此后,每天上午大家一起讨论三国,下午又一起演练刀枪弓箭。王府中书声笑声不绝于耳。路人都说,涑末王就要汉化了。
这天,大祚荣要去城北营地巡视。二位先生也想到营地看一看部众的生活。三人一起出城。
三人在猛安谋克巡视过后,在原野上信马由缰,自然又纵谈起天下大事来。大祚荣志在东归复国,就想要让两位先生多讲讲治世之道。两位先生要和大祚荣结成同盟,则想乘机进一步了和确定大祚荣的政治目标。所以话题很快就转到天下英雄上来。
大祚荣道:这些天听两位先生讲三国演义,真是受益匪浅。三国演义,英雄辈出,各展雄才,让人激动不已。不知我什么时候才能象他们那样驰骋天下,大展平生之志。
任雅湘道:王爷说的不错。汉末三国的历史,就是一部英雄史。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天下大乱,群雄争霸,才能有英雄大展风采的舞台。三国纷争几十年,众多英雄,各有特色。后来人崇拜的英雄各有不同。有人倾慕诸葛亮的智慧,有人敬仰关羽的忠义,青年人争相模仿的是少年统帅周瑜,老年人津津乐道的是沙场老将黄忠。请王爷说一说,你最羡慕三国中哪位英雄?
大祚荣道:三国英雄,众多豪杰,各有千秋,都很迷人,我看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三个领袖人物:雄心勃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魏王曹操、坐镇江东享尽地利的吴王孙权、招贤纳士顽强奋争的蜀王刘备。
任雅湘道:三位领袖确实是三国的核心人物,众多英雄是围绕着他们各展风采的。曹操、孙权、刘备确实都是威赫一时的统帅。那么,在这三位领袖当中,王爷最想学的是哪一位?
大祚荣道:我屡遭劫难,天时不佑,学不得曹操;离乡背井,失去地利,也学不得孙权;虚度半生,漂泊未定,只有学做刘备了。
崔岳林道:王爷志在东归故国,重振家园。正象取得蜀地之前的刘备。王爷想学刘备,中以说是高明的见识。可是,依我看,海东之地依山傍海,土肥林茂,人杰地灵,四展无限,八面可进,远远胜过西蜀汉中,王爷有这样好的地域,应该超过蜀汉刘备。
大祚荣道:蜀地虽然不如海东,可是刘备有孔明辅佐,才能够成就大事。我却孤掌难鸣,步履维艰。要是能学得刘备十之二三,就谢天谢地了。
崔岳林道:王爷要是决心重归海东创建大业,我二人愿学孔明追随左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祚荣大喜道:二位先生要肯与我同赴海东,我们一定会创造出比蜀汉更辉煌的业绩。
任雅湘道:我们只不过是给王爷运筹帷幄出谋划策,择略决策致胜千里还要靠王爷。
大祚荣道:其实我早在盼望这一天。还记得你们给先父开的药方吗?那上面早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你们两位就是孔明庞统一样的人物。
任雅湘一脸疑惑,问道:药方上怎么会有这种内容?
大祚荣从怀中掏出药方,说道:这上面分明写着,任雅崔岳,卧龙雏凤。
任雅湘接过来,反复看了半晌,说道:这都是草药名称,当归、党参之类,并没有王爷说的那八个字。
崔岳林接过来看过,说道:想必是王爷看花眼了。
大祚荣道:怎么会没有,那不是分明写着吗?不是写在表面,而是藏在字里行间。
任雅湘道:我明白了,王爷是仙师的弟子,有接受玄秘信息的功力,而我们两个却没有。
崔岳林道:王爷法眼洞开,明察秋毫,我们不能及。
大祚荣道:其实我也是半猜半悟。因为我在仙人台上学道时,还有半盘棋没有学完,就出山归国了。仙师说我的功力只有九成九分。
任雅湘道:这恐怕也是天意,不然王爷就成仙了,就不会有东归复国这一系列烦恼了。
大祚荣道:就算达到十成,也还是凡人,离成仙差得远了。现在有你二位辅佐,我就可以达到十成了。
任雅湘道:鼎有三足,所以立得稳。我们为王爷左右扶持,也可以稳操胜算。
大祚荣道:过去我是孤掌难鸣,现在有了卧龙雏凤,我这刘备可以大展雄心了。
崔岳林道:王爷以刘备为楷模,把我们二人视为孔明庞统,我们甘愿竭力效命。可是,蜀汉兴也匆匆,亡也匆匆,不能算是好的楷模。王爷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应该有更高大的榜样,不能限于汉末的刘备,应该学大汉朝的开山之祖高祖皇帝刘邦。
大祚荣道:大汉朝威振海内外,至今让人感慨万千。请先生给我讲一讲刘邦。
崔岳林道:秦亡之际,楚汉相争。项羽有勇无谋,不听范增之言,满足于西楚霸王的虚名,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嬉虞姬而失天下。刘邦却重用萧何韩信,深谋远虑,不露锋芒,退避汉中,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奇兵出川,短短三年,就灭项羽于垓下,终于创建大汉帝国,传世四百余年。王爷要干大事业,就要有刘邦那样的气度和远见。
大祚荣道:过河凭船,行船靠风。有你二位作萧何韩信,我自然愿意学做刘邦。
崔岳林道:学刘邦最重要的是学他的豪迈气概。王爷知道汉高祖的大风歌么?
大祚荣道:八岁时听洪云仙师讲过,多年不诵,现在已经记不全了。
崔岳林道: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只有二十三个字,却大气磅礴,撼天动地,堪称千古帝王的绝唱。王爷要成大事,不妨经常唱一唱大风歌。它会让你气概冲天,豪情万丈。
大祚荣道:好啊,请先生重新教我。
崔岳林高歌道:大风起兮云飞扬,
祚荣和崔岳林合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三人合唱:大风起兮云飞扬,
这天清晨,大祚荣在王府院中,和三弟大野勃、义子张雨生一起练晨功。这是大祚荣每天早晨必做的功课,专门对三弟大野勃和义子张雨生进行训练。大祚荣对这两个人的成长特别关注。张雨生是张大虎的遗孤,大祚荣曾对天发誓要把他培养成一代英雄。大野勃是大祚荣的小弟,性格幽默豁达,凡事都不太在意,平时总爱把正经事当成笑话来说;两岁随部西迁,历尽磨难,长兄大祚荣对他最为疼爱;十二岁父母双亡,幽默中又渗进许多凄凉,说出话来常常让人哭笑不得。可是大祚荣却最能理解这个小弟,一心要把他培养成栋梁之材。大祚荣正在看着三弟和义子练刀枪对攻,长子大武艺跑过来,看着练功的小叔叔和小哥哥,露出羡慕和妒忌的眼神,悄悄抓起一块小石子向张雨生抛去。那石子正中张雨生的鼻梁,痛得雨生怪叫一声,手中枪险些剌中野勃的前胸。
大祚荣喝道:武艺你捣什么乱!
高贞玉闻声赶紧跑过来把武艺拉走。
大祚荣望着武艺有背影,忧郁地说道:小小年纪就这么妒忌,真是心胸陕窄。
这时天上有雁阵飞过,空中有雁鸣之声传来。
大祚荣仰天叹息道: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自由飞翔。我却只能在这小小庭院中教导弟子。不知何时才能风起云扬,威武还乡!
恰好任雅湘散步来到大祚荣身后,就接话说道:豪杰不和叹息结伴,英雄不与伤感为伍。如何才能东归故国,怎样才能重振家园,这才是王爷应该考虑的大事。
大祚荣道:先生说得很对。这正是我感到漫无边际、毫无头绪的难题。
任雅湘道:刘备奔走于江汉之际,也是焦头烂额。但是他在困境中能够看到光明,敢于接受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和判断,洞察到北魏和东吴不可速灭的形势,确定了三分天下争其一的战略,才能有后来蜀汉的辉煌。
大祚荣真诚地说道:就请先生效法诸葛亮,为我分析一下当今的天下大势。
任雅湘道:讨论当令天下大势,不妨先从营州说起。营州这个边关重镇,暗流涌动,形势非常复杂。在王爷看来,营州现在是谁家的天下?
大祚荣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营州自然是大唐皇帝的天下,营州都督的地盘。
任雅湘道:都督经略,诸夷纳贡,皇帝诏命,至高无上。这只是表面现象。透过这层表面现象,就会发现,营州有三股势力,象是小三国演义。一个是营州都督府。按朝廷规定,营州都督应该有五万常备军。这些年来边疆无战事,边关大帅们只知坐地贪赃,吃空头军饷,早已不把军务放在心上。现在营州兵不足五千,而且都是老弱残兵,只会吃粮站岗,不知如何打仗。二是契丹松漠府。八大部落,总共有骑兵六万,早已不把营州都督府放在眼里。三是王爷的涑末部。王爷一心东归,无意在营州与他们竞争高低上下。将来控制营州的,一定是契丹人。
大祚荣惊喜道:先生的分析,真是深刻透彻,令人倾服。
第十六章 行韬晦王府招亲 庆归化都督赐匾
    大祚荣到营州之后不久,从大祚新和孙万策的谈话中得到了孙万荣谋划反唐的信息,就把东归的时机确定在契丹反唐之时。因为契丹人一反,大唐的兵力就会被吸引过去,涑末部就可以在没有追兵的情况下从容完成,部众可以不受损失,或是少受损失。
任雅湘为大祚荣分析营州形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