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高王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渤海国高王传奇-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任雅湘道:这好办,现在就立个耙子,你们比试一下吧,我给你们当裁判,让大家来点评。
大祚新向妻子问道:你看行么?
侯淑英笑道:这有什么不行,咱们就表演给他们看。
这时不远处有一只灰毛大老鼠窜过,大祚新用手一指,说:就射它!
夫妇二人同时开弓放箭。两支箭都洞穿老鼠腹背,插在草丛中,把那只老鼠牢牢钉在那里。
众人齐声喝彩。
大祚荣道:熟能生巧,巧能出精。任何功夫,只要天天练,都可以达到纯熟精透。
崔岳林道:坚持天天练,这是个好习惯。部众是不是也天天练呢?
大祚新道:这个就不好说了,每个人都不一样,勤快的练得多些,懒散的练得少些。
崔岳林道:你不检查他们的训练吗?
大祚新笑道:你说什么哪,这还用检查吗?他们要放牧和狩猎,就必须学会马上功夫,就象吃饭要学会使筷子一样,自然就会,用不着检查。
大祚荣解释道:马上民族是从来都不需要训练的。平时安达和克达带领大家放牧和狩猎。打起仗来,安达和克达就是带兵的将领。部众的马上功夫都是在放牧和狩猎中自学自成的。
崔岳林见大祚荣也这样说,就有些着急,激动地说道:自学自成的功夫,用来放牧和狞猎还可以,用来打仗恐怕不行。打仗不仅靠个人功夫,还要有整体战术,不训练怎么会懂得战术?古往今来,没听说过哪一支军队是不经训练就能打胜仗的。
大祚新不服气,抢着说道:你说的不对。我可是没听说哪个胡人部落有过练兵的事。突厥人没有练兵场,打起仗来却很勇猛。
崔岳林挥手让他打住,说道: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突厥人是非常重视练兵的,每年有春秋两次大演习,都是在草原上进行的,只是没有中原的边关大帅们那样正规的演兵场罢了。过去涑末部只有五六万人,骑兵不过是一二万人马,有事时招呼一声就可以上阵。现在你已经有十万部众,一盘散沙怎么能行呢?
大祚荣点头,深思,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地说道:你们刚才的争论,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涑末部的战斗力。以前的事我不清楚。到营州这十几年来,没有打过仗,也没有大规模的狩猎行动,所以就没有机会检阅部众,还真不知道部众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崔岳林见大祚荣很重视部众的战斗力,就进一步劝说道:长期不打仗,部众很容易丧失斗志。你看营州都督府,过去五万人马何等威风。汉朝的飞将军李广就是在这里建功立业的。隋炀帝杨广也在营州留下过很著名的诗篇,诗中说:征兵集蓟北,轻骑出渔阳;进军随日晕,挑战逐星芒;阵移龙势动,营开虎翼张;衡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尘飞战鼓急,风交征旗扬。营州历代的营州兵马,都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胜利之师。再看现在的营州军,五千老兵装备破旧,形同乞丐,连都督府的演兵场都变成了官宦子弟的马球场。一旦有事,他们连刀枪都找不到,只能等着挨打。王爷要实现东归大计,就要以此为鉴,万万不能忽略练兵这件大事。
大祚荣被崔岳林这番话深深地震动了,知道练兵确实不可忽视,可是这件事并不是说办就能办的,还要考虑到营州都督府的反应,不能弄巧成拙。涑末部是处于被营州都督严密监视之下的外来部落,不能和自成一国的突厥人相提并论,也不能和拥有松漠都督府的契丹人相提并论。涑末部的练兵,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必须另辟蹊径。
大祚荣走到崔岳林身边,神情凝重地说道:你说得很好。练兵确实很重要。涑末部一直没有练兵,除了传统习俗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敢引起都督府的怀疑。这些年来,我是小心翼翼,不敢做任何可能让都督府不高兴的事。如果几万人马大张旗鼓地练兵,肯定会招来麻烦,影响我的东归大计。
崔岳林早就想到了这一层,为了打消王爷的顾虑,赶紧说道:不要让都督府感到不安,这是对的,以后也要这样做。为了不惊动都督府,我们可以借助传统习俗,以牧代练和以猎代练。这样就不会引起怀疑。
大祚荣听了这话,面露喜色,兴奋地说道:这个主意很好。牧民练习骑射,猎手练习刀枪,都是天经地义的事,谁也阻拦不了。
崔岳林也兴奋地说道:对,我们练兵不仅仅是增进武功,关键是通过练兵要建立起打仗的体制。一旦有事,可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任雅湘本是要和崔岳林一起动员大祚荣练兵的,在一边听大家议论了半天,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走过来向大祚荣说道:现在朝中的形势和营州的形势都在急剧变化,东归的机会随时可能出现,练兵的事不能再拖下去,要抓紧进行。
大祚荣坚定地说道:就按二位的意见办。现在就商议一下练兵的具体方案。
崔岳林早有方案在胸,从容地说道:为了实现东归,王爷手中必须有一支能战胜营州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的兵力。东归之后,王爷还要与辽东及长白山区各种势力较量,也要有一支顽强的军队。依我看,这支军队至少要有三万人马。
大祚荣立即表示赞成,说道:我现在有十万部众,其中青壮年男子有三四万,组建一支三万人马的军队不成问题。
崔岳林继续说道:军队要有正规的编制。五人一伍,有伍长一名;十人一什,有什长一名;百人一队,有队长一名;千人一营,有都尉一名;万人一旅,有将军一名;三旅成军,有大将军一名。王爷是这支军队的统帅。还要有大将军一名,旅将军三名,营都尉三十名,队长三百名,什长三千名,伍长六千名。这些军官必须职责分明,结成一张网,成为整个军队的骨干。
大祚荣对崔岳林的练兵计划非常满意,把手一挥,说道:你们二位做军师,大祚新做大将军,将军从安达中选拔,都尉从克达中选拔,队长从穆昆达中选拔,什长和伍长从牧民中选拔。三万人马就可以招之即来了。
任雅湘补充道:这支军队平时是牧民,练兵时要按编制集合。练兵的地点和时机也很重要,要有假想的敌军,要有实战的感觉。
大祚荣道:现在是春季,正是野狼聚群交配的季节,会有数十匹甚至数百匹的大规模狼群出现。我们就以狼群为敌,进行一场猎狼大战。战场就选在白狼河。过去都督府有过在白狼河剿狼的计划,后来不了了之。我们可以借题发挥,利用他的计划来实施我们的练兵。
任雅湘道:既然是借题发挥,我们就向都督府公开申报,请他支援弓弩箭矢,先把他的嘴给封住,免得他来干扰。
大祚荣道:这个方案可以定下来。大祚新,你这个大将军要即刻升帐,十天内把军队组建起来。十五天后在白狼河谷集结。到时候再按我的命令行事。
大祚新道:我一定按时把三万人马拉到白狼河待命。
大祚荣想了一下,说道:你还要给我单独拉出一队人马,一律要红马红衣红帽,由大野勃担任队长,我亲自指挥。
大祚新道:我保证一队红色人马准时到位。
任雅湘道:王爷是不是要建一支红色的亲兵卫队?
大祚荣道:不是卫队,是捕狼队。
崔岳林道:三弟大野勃还是个大孩子,能当此重任么?
大祚荣道:别看他只有十三岁,武功已不在大门艺之下,只是缺乏实战经验。让他做队长,是要让他在狩猎中经受锻炼。
任雅湘道:为什么捕狼队一定要红色装备?
大祚荣道:无论多么凶恶的野狼,见到红色都会望风而逃。这是洪云仙师教的猎狼诀窍,我还没有用过,这次要在白狼河试一试。
任雅湘道:既然是洪云仙师的指点,一定有效。这支红色骑兵将会成为王爷的一个标志,很有特色。
大祚荣决定组建骑兵和以以猎代练,为了掩人耳目,他先发制人,到都督府向李道亨提出猎狼计划。
李道亨对大祚荣的猎狼计划有些迟疑,问道:你为何突然想到要组织狩猎?
大祚荣道:涑末部以牧猎为生。在长白山区时,每年秋季都要由部落头领组织部众进山行猎。来营州多年没有组织过狞猎活动,部众都憋得手脚发痒,特别是那些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们,还没有经历过狞猎,都想找个机会体验一下。上次大都督所拟白狼河剿狼计划一直没有实行,我想近期带领一些部众到白狼河捕狼,完成大都督的计划,为这一方百姓消除狼害,望大都督恩准。
李道亨道:为民除害是好事,可是这样大张旗鼓兴师动众,会惊动地方官员,也会骚扰百姓,万一朝廷上哪个人有异议,追究下来,本帅不好交待。我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免了吧。
大祚荣见猎狼计划并未引起李道亨的警觉,只是担心惊官扰民,便放心了许多,就更加坚定地向李都督恳求恩准。
大祚荣道:牧民不放牧,猎人不行猎,那就象汉人不种田不织布一样,不合天理人情。契丹人不是每年都有狩猎活动吗?不是没有人来指责吗?涑末人也是一样喜欢狩猎。请大都督体察。
李道亨道:契丹人每年都有狞猎活动,是在松漠府进行,对营州影响不大。你要在白狼河捕狼,就在营州近郊,一定会引出许多麻烦,实在有些不妥。
大祚荣道:我保证做到速集速散,不超过三天。请大帅恩准。
李道亨道:狩猎是个有趣的事,本帅也想找个机会擒雉追兔。
大祚荣道:大都督说的擒雉追兔,那是冬猎。雉兔在雪地上暴露,无处藏身,猎人骑马追逐,直追到它筋疲力竭,一头钻进雪中不动,就可以生擒活捉。那其中的乐趣妙不可言。到冬天大雪封地时,我陪大都督去擒雉追兔。
李道亨道:看来你很精通狩猎之道,说的本帅手都发痒了。好吧,就按你说的,在白狼河剿狼不能超过三天。你们捕了狼,给我弄些狼油来。有许多京城的朋友向我讨要,我一直没有弄到。
大祚荣道:狼油有医治烧伤的奇效。我一定会为大都督弄几十大坛。
大祚荣原本还要向李道亨要些弓弩箭矢,这时见李道亨已经默许了白狼河猎狼,就见好即收,不再提弓弩箭矢。
大祚荣高高兴兴回到涑末王府,把李道亨的态度向任崔二人学说一遍。三人禁不住哈哈大笑。
第十八章 白狼河猎狼演武 巫吕山捕熊练兵
    大祚荣接受了任雅湘和崔岳林的建议,组建三万人马 的骑兵,用狩猎作护,开展练兵。组建骑兵的任务交给了大祚新,要求他在十五天之内,把三万人马拉到白狼河谷待命。
十五天后,大祚新来报告:三万人马已经在白狼河集结完毕,请统帅发布命令。
大祚荣红衣红马,和两位军师来到军前,在白狼河边设下中军大帐,大将军大祚新和将军盛保才、杨伯正、王庆国、红马队长大野勃,到帐中听令。
大祚荣传令道:三位将军各带本部人马,沿河谷两岸向左右展开,河谷两边留下十里空间,展开之后,两岸首尾并拢,形成大围圈。大将军大祚新为阵前指挥,合围之后,速向中军报告。红马队原地待命。
围圈形成后,大祚新来报:已将上下八十里河谷围在圈内。围圈中已发现有野狼出没。
大祚荣命令道:各队击鼓呐喊向前,紧围至三十里,再报。
大祚新说声得令!转身出帐。
过了一个时辰,大祚新来报:已经紧围至三十里。围圈内狼群密集,大约有三百匹上下。
大祚荣道:再向前推进十里。各队严守阵地,不准有一匹野狼跳脱,违令者按军法论处!红马队即刻上阵杀敌!
大祚新和大野勃应道:末将遵命!
大祚荣对两位军师道:请二位和本帅一起到阵前观阵。
三人来到阵前,只见红马队象一股红色旋风冲入阵中。狼的攻击能力是惊人的。成群的狼更是凶狂无敌。可是当它们受到包围的时候,却会一反常态拼命向垓心里挤去。现在围圈中的群狼失去了疯狂攻击的野性,都在拼命往中心里钻,越挤越紧密,很快就挤得水泄不通。外围的都是力气小的,被红马骑手们一冲,就惊慌奔逃。红马队骑手们分别紧盯住外围的狼追击。追了十几圈,那些狼已经精疲力竭,口吐白沫,行动迟缓。红马骑手们冲到近前,挥起弯刀,将狼砍杀。
大祚荣向大祚新命令道:发令,让红马队收兵!
红马骑手们听到锣响,各自拖着死狼出阵。
大野勃前来报告:首战杀死野狼八十六匹。
大祚荣道:很好!稍事休整,再战!
第二阵,又杀死野狼九十余匹。
大祚荣看着红马骑手们杀狼,兴奋得手心真痒,叫道:传令全军,击鼓助威,本帅要亲自上阵杀敌。
四面八方鼓声震天,大祚荣单人匹马冲入阵中,向狼群冲击。很快就有一匹大狼被冲出狼群。大祚荣盯住这匹离群的大狼紧追不舍。几圈下来,那狼被追得口吐白沫,却突然回头坐在地上,迎着战马嚎叫起来。大祚荣催马绕狼转圈,用长鞭向狼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