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高王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渤海国高王传奇-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薛纳正在努力勒住战马,却听大祚荣喝道:薛纳看箭!
薛纳听到有箭,本能地把头向下一缩。那支箭却不偏不倚射中了薛纳战马的左眼。战马的眼睛被箭射中,立刻拼命地狂奔疯跑起来。高王微微一笑,一拍火龙马的颈背,那马前蹄扬起,仰天发出一声长嘶,象虎啸一般。薛纳的战马被火龙马的嘶鸣声震得发抖,更加疯狂地向前奔逃。薛纳用力勒缰,却无济于事,只能紧紧地抓住鞍头、夹紧马肚,听天由命。
城上薛泰见此情景,有心想出城去救主帅,却又怕大祚荣乘机夺城,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薛纳被惊恐的战马驮着落荒而走。
大祚荣任凭薛纳落荒逃走,挥军来到城下,向上喝道:城上将军听着,本王不想与薛家将为敌,今天饶你主帅性命。从今以后,抚顺以北由本王治理,你辽东军若再敢踏出半步,本王绝不轻饶。
薛泰在城上大喝道:弓箭手准备!
大祚荣喝道:你若敢放箭,薛纳必死!
薛泰道:你究竟要怎样?
大祚荣道:本王一不伤你主帅性命,二不夺你城池,只是让你转告薛纳三项忠告。第一,不准追杀我部众;第二,不准骚扰长白山区;第三,不准欺压辽东居民。
薛泰道:本将军记下了。请大王爷退军。
大祚荣率领万马铁骑离开抚顺,从容东进。
薛泰等到大祚荣人马远去,才率领五百人马出城来寻找主帅。搜寻出五十余里,发现薛纳的战马横卧在草地上,已经死了。再向四周寻找,见薛纳呆呆地坐在荒坡上。
薛泰上前叫道:大哥,请上马回城。
薛纳摇头叹息道:薛家将的威名全都毁在我的手里了。
薛泰劝道:世上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大祚荣的机智骁勇,实在是人间少见,纵然父帅在世,恐怕也难以胜他。大哥不必为此气馁。
薛纳道:他将我军冲散,却一不追杀,二不夺城,究竟是要干什么?
薛泰道:他对大哥有三项忠告。
薛纳起身问道:什么三项忠告?
薛泰将三项忠告复述一遍。
薛纳道:大祚荣真是奇人也!他不肯与薛家将为敌,我们也不要与他为敌。从今以后,凡是大祚荣的事情,我们一概不闻不问不报。
薛泰道:那么今日之战,要不要向朝廷奏报?
薛纳道:报战败,我军无光。报战胜,他却从容东归。还是不报为上策。
薛泰道:万一朝廷查问大祚荣的行踪和去向,如何回复?
薛纳道:只说没有见到他,对他的去向我们一概不知。
薛纳回到抚顺,命兵将各自归营,就象有没有发生过这场战斗,从此以后对大祚荣只字不提。
薛纳不向朝廷报告大祚荣的动向,让朝中大臣们产生了一个错觉,好象涑末部十万之众从此消失。再加上契丹首领孙万荣和李楷固在幽燕一带疯狂窜扰,使满朝文武的精力都倾注到征讨契丹的战事上,没有人再来过问大祚荣东归之后的举动,更没有人想到大祚荣会在长白山区建设起一个强悍的政权。或许有人想到了这些,却因契丹叛乱拖住了大唐的兵力,不能分兵对大祚荣进行追剿,只好眼睁睁看着他在海东坐大。
不论女皇帝武则天和她的文臣武将们是怎么想的,都证明了大祚荣坚持三十年不轻举妄动,伺机鼓动契丹反叛,乘营州动乱之机实施东归,对辽东郡王薛纳只是威慑而不追杀,这一系列决策都是非常英明的。苦难中成长起来的神箭手大祚荣,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老练的政治博弈高手。
大祚荣镇住薛纳,赶到关门山与大队人马会合,再向长白山区前进。这时后面再也没有追兵,大祚荣便把部众按猛安谋克重新编队,拉开距离,每天缓缓前进七八十里,让部众稍有休息,让牲畜能够吃饱。五天之后,就进入了龙岗山区。龙岗山是长白山南部山脉,到处洋溢着长白山的气息。部众从紧张奔逃的状态下解脱出来,队伍中唱起了长白山樵歌和海兰江牧歌。
大祚荣和任雅湘崔岳林并马而行,向两人说道:东归复国有两大险阻,一个是辽东军,一个是黑水部。和金银铁谈过之后,才知道黑水部的问题已经有人替我排除了,这真是天助我也。
任雅湘问道:为什么黑水部让王爷这样担忧,又是什么人给排除了?
大祚荣道:黑水部对我涑末部历来不服,我离开长白山区,黑水部必然要来点据涑末部的地盘,如果真是这样,他们在海兰江沿岸经营三十年,就扎下根基了,我东归回来再要把他们赶走就要费许多周折。
崔岳林问道:那么现在的情况如何呢?
大祚荣道:我西迁那年,他们确实南下,不仅占了海兰江,还推进到涑末江北岸。可是他们立足未稳,就被人赶回黑龙江去了。
任雅湘问道:除了大王爷,还有谁能有这么大的威力?
大祚荣道:是大唐右武威大将军李多祚。
崔岳林问道:真是不可思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大祚荣道:说起来好象是一段神话。黑水部推进到涑末江边,就对辽东郡构成威胁。那时薛礼部队刚刚击溃了高句丽,需要休整,朝廷就调幽州军来对付黑水部,元帅就是李多祚。李多祚原本是涑末部的王爷,本姓突地稽,在我父王之前当了十二年靺鞨国王。按萨满神祖的旨意,国王最多可以当十二年。李多祚不能继续当国王,就到幽州军中去谋求发展,因为战功卓著,从偏将军一直升到幽州都督,大唐皇帝赐姓李,改名为李多祚。他率领五万人马来战黑水部,以前任国王的名义宴请黑水军将领。黑水部将领没料到他设下的是鸿门宴,十员大将应邀赴会,结果被他一网打尽。黑水部失去将领,很快就溃不成军,只好逃回黑龙江去了。李多祚是我父王之前的涑末部王爷和靺鞨国国王,偏偏就是他来把黑水部赶回黑龙江,为我东归复国扫除了一大障碍。你们说,这不是老天有眼吗?
任雅湘惊叹道:这可真是有些神奇。看来大王爷是天命所归,注定了要东归复国称王,才能有鬼使神差让李多祚来赶走黑水部。
大祚荣仰天祈祷道:愿苍天保佑我复国成功!
大祚荣重返长白山区,有辽东郡王薛纳给他做屏障,隔绝了来自中原的政治和军事干预,真象虎入深山,龙潜大海,得到了充足的时间来征服长白山区各个部落,从容地实施着创建海东胜国的宏大计划。
第三十一章 宿荒野遥望故乡 梦老营重温旧部
    大祚荣在抚顺城下勇战智取,恩威并用,镇住安东大都护、辽东郡王薛纳,解除了后顾之忧,率领十万部众,浩浩荡荡地进入长白山西南部的龙岗山区。
这天正是八月十五。到了夜晚,仲秋明月高照,万物尽呈幽静。部众在龙岗山中龙湾湖畔的山林中露营。
龙岗山区的龙湾湖,是火山喷发留下的高山湖泊,有大大小小七十二处,象一串珍珠锒嵌在丛山密林中。湖水的源泉来自湖底深邃的火山口。湖面虽然都不甚宽广,水深却是难以探底。湖水清冷透彻,深水中的岩石清析可辩。湖边树木葱笼,微风习习,蝴蝶翩翩,十分幽静。
大祚荣和任雅湘崔岳林等人在月光下漫步。
任雅湘深深呼吸着龙湾湖边的空气,感慨道:这长白山区的景象真是与营州大不相同。到处都有漫无边际的森林草地,空气中总有一种清新的味道。我忍不住作了一首小诗,念给你们听听:远山近山接苍穹,大湾小湾赖天工。高深莫测无穷碧,神来之水好藏龙。
大祚荣道:龙湾湖叫你这一吟唱,可就更显得美妙神奇了。这才刚刚进入长白山的边缘。等我们到了海兰江,那美妙的山川原野,会让你更觉温馨。
崔岳林道:听王爷这样说,那海兰江一定是人间仙境。
大祚荣道:你说的不错。海兰江确实有一种让人飘飘欲仙的灵气。
许多年轻人围上来,说道:请王爷给我们讲讲海兰江吧!我们生长在营州,只知道海兰江是涑末部的故乡,却不知道故乡是什么景象。
大祚荣道:好啊!今夜月光好,我的心情也好。就给你们讲讲海兰江的故事。
王爷要给大家讲故事,让年轻人欢喜若狂。大家纷纷挤上来,把大祚荣簇拥在核心。
大祚荣笑道:大家都坐下来。我也要坐下来给你们讲。
众人黑压压坐成一个大圆圈,等待王爷开讲。
大祚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动情地讲述着故乡的美丽传说:
在长白山的东北脚,有一眼涌不尽的仙泉。仙泉水汇聚成一个仙人湖。湖水沿着山川流淌出来,形成一条婉延的小溪。小溪流到山下汇成一条大江。江水奔腾而下,流向大海。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海兰江。
沿江两岸都是绿油油的森林和草地。森林里有毛色胜似锦缎的斑烂猛虎,有壮得象牛肥得象猪的大黑熊,有长着血盆大嘴的大灰狼,有浑身红得象火炭似的火狐狸,还有非常招人喜欢的紫貂、剌猬和松鼠。在林间飞鸣的山鸡、喜鹊、鹌鹑、飞龙鸟、黑燕子、灰鸽子,更是多得数不清。地上长的东西就更稀奇,象人参、当归、柴胡,有成百上千种,都是非常神奇的药材;紫葡萄、山里红、榛柴果、松树籽,好吃的山果漫山遍野。草地上的梅花鹿、黄毛牛、白山羊、大白兔,都是成群结队地游荡在原野上。
最让人迷恋的是江边的景色。那真是鸟语花香,神仙世界。生活在在海兰江两岸的先祖们,没有高低贵溅之分,没有争战厮杀之痛,没有天灾人祸,没有忧愁烦恼,尊老爱幼,和睦相亲。
可是,有一天却发生了不幸的事情。从长白山的天池里窜出一条恶龙,到海兰江里称王称霸,把树上的鸟都吓跑了,把江里的鱼和虾都吃光了,把岸上的鹿和羊也吃光了,森林和草地都变得一片荒凉。
先祖们没法生活下去,纷纷准备逃走他乡。
这时从长白山上来了两位青年男女,男的叫海,女的叫兰。海和兰见恶龙把这片土地祸害得不成样子,就要除掉这条恶龙。海和兰在江上与恶龙大战了七天七夜,终于把恶龙杀死了。人们都来向海和兰欢呼致敬,想请他们留下来作领袖。可是海和兰却不要人们的感谢,乘着一条小船,顺流漂到大海上,消失在海天之间。
先祖们为纪念这对英雄,就把这条江称为海兰江了。
大祚荣讲到这里,已经是眼含热泪,情不自禁地向海兰江的方向遥望。
崔岳林道:怪不得王爷说海兰江有仙灵之气,原来真的的是有仙人踪迹。
大祚荣道:三十年前的八月十五,我在七部竞技大会上战胜了黑水部,争得灵鹊神器,接替我的老父亲成为靺鞨国国王。本想带领部众建设一个美好家园,却被大唐皇帝一道诏书,把涑末部强迁到营州。我们历尽艰辛熬过了将近三十个年头。现在苦难的岁月终于结束了。再过几天,我们就可以回到海兰江,你们就能亲眼看到先祖给我们留下来的山川是多么美好。
任雅湘道:王爷重返故乡,会带领部众把海兰江两岸建设得更加美好。
崔岳林道:不止是海兰江,还有整个长白山区。我们要跟着王爷建设一个富庶康乐的长白山国。大家都是开国的勇士,这可是千载难逢的盛事,人人都要奋勇争先。
众人争相说道:有王爷给我们带路,我们流血流汗都绝不后退。
大祚荣道:这里离涑末江很近了。据金银铁说,伯咄部就在这一带。不知伯正泰王爷现在怎么样了。他可是我最好的兄弟。但愿萨满神保佑,让我明天就能见到他。
在涑末江和蛟河交汇处的平原上,座落着一座大营,那就是伯咄部的营盘。在王府大院里,伯咄部王爷伯正泰正在对月沉思。
伯咄部原本在涑末江和嫩江的交汇平原上聚居。涑末部西迁之后,黑水部向南推进,迫使伯咄部向涑末江上游转移。现在蛟河两岸是伯咄部的聚居地。伯咄部王爷伯正泰对大祚荣十分敬慕。三十年来,伯正泰日夜盼望涑末部归来。他忘不了那年的八月十五,七部争王大赛的景象历历在目,对大祚荣的神奇箭法记忆犹新,对大祚荣忍辱负重的博大心胸更是钦佩不已。每年的八月十五,他都要对月遥盼,盼望大祚荣尽快归来。大祚荣临别时对他说过,少则十年,多则三十年,涑沫部一定会归来。眼看三十年就要过去了,大祚荣却杳无音讯,让伯正泰焦虑万分。
伯正泰的小女儿伯金凤知道父亲每年的八月十五都要这对着月亮呼唤大祚荣,现在一定又在思念大祚荣,便来到父亲身边,轻声问道:今晚家家都在欢欢喜喜地过仲秋佳节,爹爹怎么闷闷不乐?是不是又在想念大祚荣伯伯?
伯正泰看着银河明月,深情地说道:三十年前的仲秋月,也是这么圆这么亮。那时我正在大祚荣王爷的府中向他敬酒,祝贺他当上国王,聆听他带领部众建设海东盛国的宏伟设想。那情景好象就在眼前一样。真是象在眼前一样,那是让我刻骨铭心的一个中秋节,到死也记不了啊!
伯金凤道:后来大王爷为了保全兄弟部落,忍痛西迁营州。这些故事爹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