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高王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渤海国高王传奇-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门艺道:营州到处是盐碱地和沙地,草长得很慢,几乎看不到大树,不象蛟河这地方到处都是森林和旺草。
伯金凤道:那里也有山吗?
大门艺道:有些土丘,就算是山吧,可没有长白山这样的大山。往远处有座巫吕山,虽然有些景象,可也比这里的崇山峻岭差远了。
伯金凤道:营州到处都是汉人吧?汉人是怎么生活的?
大门艺道:营州城里和近郊一带是汉人的天下,城外就是涑末部和契丹人的牧场。汉人是靠种田和经商生活的。我们涑末部里也有汉人,我婶婶是汉人,两个姑父都是汉人,两个嫂嫂也都是汉人。汉人喜欢读书。姑父也教我们读书了。我读过许多汉人的书,会背许多汉人的诗歌,还会写汉字。
伯金凤道:学那么多不累吗?读书写字有什么用,能打兔子还是能打狼?
大门艺道:你这样说可不对。我父王说,要想建设富强的家园,就必须以汉人为师。不会读书,不会写字,就学不到汉人的本事。
伯金凤道:哪你怎么没找个汉人媳妇?
大门艺道:汉人媳妇也不是说找就有的,再说我还没到找媳妇的年龄。
伯金凤道:那你也教我读书写字吧。
大门艺道:行啊,你可要拜我做师父。
伯金凤道:我才不拜你做师父,我只想认你做哥哥。我是爹爹的独生女,没有哥哥。二王子肯做我的哥哥吗?
大门艺道:刚一见面时,我就说你是我的小妹,可你却不承认,现在却又问我肯不肯叫,你怎么这么快就忘了?
伯金凤道:我才没忘,只是想让你再叫一遍。
大门艺道:叫十遍也行啊,叫多少遍也只是一个小妹。
河边的欢歌笑语一直持续到天明。大门艺和伯金凤的谈心也彻夜达旦。当朝阳升起的时候,两个年轻人已经难舍难分。
有人在山下喊他们吃早饭了。他们手拉手向山下走去。
伯金凤突然站住,定定地看着对方的眼睛,说道:我有一句话要问你,你可要如实回答。
大门艺道:怎么了,这样看着我,怪吓人的。想问什么,你问好了。
伯金凤问道:你娶媳妇了么?
大门艺道:没有啊!刚才不是说过了么,你怎么还问。
伯金凤追问道:那你想娶什么样的媳妇?
大门艺道:这可没想过。在营州整天忙着练兵,不知道哪天就要启程东归,哪有功夫想这事啊?
伯金凤道:在伯咄部给你找一个,你肯要么?
大门艺道:那要看是什么样的人了,如果是妹妹这样的,我当然要了。
伯金凤道:你说话可要算数,不许反悔!
大门艺道:你也没说她是谁,我反悔什么?
伯金凤道:你说的,象我这样的,你就肯要。我会给你找一个和我一模一样的人。你不许反悔。
大门艺道:天底下哪有一模一样的人,除非就是你自已。
伯金凤道:你怎么知道没有,到时候你就会看到。
两人欢欢喜喜回到大营中。
大祚荣和伯正泰也是畅谈通霄,却仍然是意犹未尽精力充沛兴奋不已。朝阳升起的时候,两人来到蛟河岸边,看着涑末部的头领们集合队伍,正准备上路。
大祚荣拉着伯正泰的手,深情地说道:本想再休整一天,可是部众已经急着上路了,我们兄弟俩暂时告别,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携手建国了。
伯正泰依依不舍,说道:我要送你到威虎岭,看着你走向海兰江。
大祚荣笑道:这样就更好了,我们就抓紧上路。
两人纵马向前,带领涑末部的队伍向威虎岭前进。
第三十三章 牡丹峰先祖显灵 鄂多里风雪拦路
    归心似箭的涑末部人马告别了伯咄部乡亲,又踏上重返海兰江的征途。大祚荣带着先锋部队一万人马,先行上路。大祚新带领九万部众随后跟进。
先锋队伍来到鄂多里崇山峻岭,只见大岭纵横,林海无边,地势十分险峻,有几处山崖上依稀可见古堡遗痕,丛山中有一座奇峰傲然耸立。
崔岳林望着那座奇峰,脱口吟道:
摩天独立天门中,左提雪岭右挟冰。
千秋风云拂面过,万代雷霆掌上鸣。
前来送行的伯正泰指着古堡和奇峰说道:崔先生这几句歌可把这山这峰唱活了。那山上是先祖留下来的古堡,老人们都说那是鄂多里古国的王城。那座高耸的山峰就是牡丹峰。
大祚荣惊叹道:原来这就是鄂多里。我幼年时跟随洪云仙师学道,曾听他讲过鄂多里的神奇故事。远古时候,这里有个魔王忽尔汗,霸占着这片山林。山谷中那条大江因此叫做忽尔汗河。先祖鄂多里王国的罕王派他的儿子牡丹,前来斩除魔王,为民除害。牡丹王子与魔王忽尔汗大战七天七夜,与魔王同归于尽。牡丹王子死后化作山峰。那座牡丹峰就是牡丹王子的化身。魔王忽尔汗的尸体滚下山坡阻断忽尔汗河,形成一个大湖,叫做忽尔汗海。因为人们厌恶忽尔汗的名字,后来就把忽尔汗河称作牡丹江,把忽尔汗海称作镜泊胡。鄂多里从此就成为先祖的圣地。
伯正泰欢笑道:大王爷可真是博古通今,这些故事我可讲不出来。
大祚荣道:我们有幸来到这里,应该向先祖祈祷,求牡丹先祖的英灵保佑我回归故土,重建胜国。
两人下马,向牡丹峰叩头,虔诚祷告。后面的头领们也都下马叩头。大家向牡丹峰叩拜祈祷,乞求牡丹先祖显灵,保佑涑末部重返故乡,保佑大祚荣立国称王,保佑靺鞨人繁荣昌盛。
行礼祈祷刚刚完毕,山林呼啸,狂风骤起,黑云突现,阴冷的秋雨夹着雪花倾盆而降。转眼之间牡丹江水暴涨起来。大祚荣的先锋部队一万人马,无法渡过湍急的山涧江河,不得不在牡丹江边停顿下来。
任雅湘和崔岳林同宿一顶帐蓬。两人平生第一次领略北国严寒天气,久久不能入睡,便谈论起进入长白山区以来的感慨。
任雅湘道:这几天可真是开了眼界。长白山区是仙人福地,到处都是森林草地,最适合放牧和狩猎。涑末部离开这样的故土真是比割肉还难过。他们东归的心情我到现在才能真正理解。
崔岳林道: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这里的崇山峻岭。真是可以藏龙卧虎。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民族,怎么可能不是英勇骠悍?
作雅湘道:王爷誓死东归,三十年不改初衷,不愧是长白山的英雄子孙。现在他回到故乡,可以大展平生之志,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真是可喜可贺。
崔岳林道:你我能和他相识,是今生的幸运。跟着这样的英雄领袖,施展学识才干,真是心情畅快。
任雅湘道:畅快倒是畅快,可是也有些忧虑。自从和伯咄部会合之后,听到一些新情况,我有许多新的想法,还不便向王爷说。
崔岳林道:我也有同感。伯咄部王爷提供的各部情况值得深思。我们的计划应该有些变化。
任雅湘道:我们原先以为涑末部东归,其余六部会热烈欢迎。现在看来,并非如此。黑水部肯定不会欢迎,其余各部究竟怎样也还难说。如果再有一两个部和黑水部一样抵制涑末部,就增加了大王爷复国的难度。
崔岳林道:幸亏老天有眼,让李多祚把黑水部迫退回黑水沿岸,不然的话,黑水部占据了松花江上游,涑末部回到长白山区,首先就要和黑水部进行一场争夺,那就更加艰难。现在看来,未来的长白山国,北有黑水部分庭抗礼,南有大唐随时会来征讨,处境会很艰难。我们在营州时对这样的形势估计不足。
任雅湘道:形势变了,计划也必须改变。墨守成规只能越来越被动。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建国,必须选择利于防守的地方建造都城。
崔岳林道:从我们走进涑末王府那天起,就听到王爷一心要重返海兰江。这是他三十年来梦寐以求的信念,要想改变绝不会那么容易。可是海兰江无险可依,确实不适合建都。
任雅湘道:也许长白山区还会有许多适合建都的好地方。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去做全面考察。眼前看到的就是鄂多里。鄂多里山形险峻,气象万千,正是建都的理想所在。
崔岳林道:你我看法一致,一定要设法劝说王爷改变计划,就在这里建都。
任雅湘道:我们再仔细想一想,作好准备,想好说词,找个适当的时机再向王爷详细禀报。
两人商议了一夜,做好了向大祚荣进言的准备,只等时机到来,就要畅所欲言。
三天后,雨雪未停,强风又起,猪皮帐蓬全都冻成冰板。
大祚荣纵马来到牡丹江边,望着湍急冰冷的江水,面色忧郁,焦急万分。大家也都跟上来观察冰水呼啸的大江。人的脸上都挂满了忧郁,大家都在默默地观察大祚荣的表情。
任雅湘打破沉默,向伯正泰问道:刚刚过了仲秋,天气怎么会变得这样严酷?每年都是这样的吗?
伯正泰道:鄂多里地势高峻,往年常常会在九月结冰。可是象今年这样的天气,还从来没有发生过。
崔岳林自言自语道:鄂多里风云突变,牡丹江洪水拦路,涑末部东归受阻。这也许就是天意。
大祚荣听得清楚,猛地转过头来,向崔岳林严肃地问道:你说这是天意?是什么意思?难道说老天爷不欢迎我涑末部重返故乡么?
崔岳林沉着地应道:王爷不要急,听我解释。这几天我和任雅湘仔细观察了鄂多里的地势。这里山高林密,神灵聚会,气象万千,四控遥远,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在这里安营扎寨,可以号令四方;从这里出师制敌,可以所向披糜。这正是筑城建国的天赐宝地。现在突然被雨雪洪水阻断去路,或许正是苍天有意让王爷在这里建都。
大祚荣很不满意他的解释,立即反唇相讥道:你这是瞎子摸象,只知一点,不知全貌。海兰江的气势比这里更加恢宏。那里气候宜人,草木繁茂,物产丰富,是天然的富庶之乡。
任雅湘知道这时候崔岳林不便再说话,就上前说道:海兰江是一块宝地,我们对这一点深信不疑。可是王爷要想一想,从这里到海兰江还要走十几天的路程。我们这一万先锋部队可以不惧严寒,顽强前进,可是后面的几万部众扶老携幼,要遭受多大的磨难。部众跟随王爷返回长白山区,已经历尽艰辛,如果再让许多人冻死在家门口,该是多么痛心。再者,海兰江无险可依,是祥瑞和平的地域,有利于休养生息,不利于防守御敌。王爷东归复国,是大唐所忌,也是黑水部所忌,要考虑到他们南北夹击的形势,作好迎接残酷战争的准备。这样想来,我认为鄂多里更适合王爷建都。
大祚荣恢复了平和的神态,说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如果仅仅是选择建都地点,我也会赞成鄂多里。可是,不把先人遗骨送回海兰江安葬,我心中不安。
伯正泰上前说道:王爷这是多虑了。老王爷生前是靺鞨国的国王,无论是海兰江,还是松花江、牡丹江,都可以是他的安息之地。鄂多里也是先祖的发祥之地。把老王爷的遗骨安葬在这里,与先祖牡丹的英灵朝夕相伴,也是一种可喜可贺的归宿。
大祚荣沉思了许久,说道:看来你们都愿意在这里建都。
任雅湘见大祚荣绪缓和下来,就进一步进言道:请王爷考虑一下我们所说的理由。建都是百年大计,天意和民心都不可忽视,和平和战争都要想到。海兰江和鄂多里相比,各有所长,不能说这里好那里就不好。建都城和安葬老王遗骨也不能混为一谈。如果两者能结合起来更好。不能结合起来, 也不妨分别进行。
大祚荣笑了一下,温和地说道:在这里建都,上合天意,下合人心。既符合涑末部面临的现状,也有利于将来的巩固和发展。你们说的确实都有道理。有许多事情是要随机而决随遇而安的。我同意在这里建都,就这样定下来。通知大祚新,后面的部众就不要到鄂多里来了,留在蛟河过冬,明年春天再来会合。这就要有劳伯王爷协助安置。
伯正泰道:王爷在这里建都,是伯咄部的大喜事。伯正泰愿倾尽全力做贡献。
大祚荣道:通知先锋部队,选避风塬地建造房屋,作好筑城施工的准备。任雅湘崔岳林,你二人抓紧商议出建都方案,提供图样。
任雅湘道:大体设想早就有了,具体方案还要等勘察地形之后才能商议。
大祚荣道:明天我们就勘察地形。
次日清晨,天气晴朗,明媚的阳光笼照着苍翠的林海,到处云蒸霞蔚,紫气升腾,更显出神奇的光彩。
大祚荣道:可真是有些奇怪。我决定在这里建都,连老天爷都高兴了,马上给我们送来阳光紫气。
任雅湘道:天人合一,这不正是道家的信条么?这是大吉之兆,建都建国一定会一帆风顺。
大祚荣带着任雅湘崔岳林等十余人,纵马踏遍鄂多里的高山塬地,选中东牟山为筑城建都之地,选中六顶山为凿石筑墓之所。
二十天之后,任雅湘和崔岳林画出都城和墓园图形;先锋部队建造的几百座大木屋也已完毕。大祚新又带来三万名青壮男丁,会合先锋部队的一万人,总计四万建筑大军开进东牟山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