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高王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渤海国高王传奇-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雨生和大都利率军返回渤海郡。
薛纳回到平州,立即向玄宗皇帝上表,把渤海王孙大都利遭到劫掠,和辽东军与渤海军联兵击溃契丹酋首失活,以及失活逃往突厥等项详细奏报。对擅自请渤海军入境一节引咎自责,请求处分。表章报上去之后,等了几个月仍不见回音。半年后有一道廷报送来,说契丹酋首失活已经向长安上表请降,被封为松漠府都督。
第四十八章 大祚新名刹学经 陶永久古洞历险
    原来失活逃入东突厥之后,正赶上东突厥汗国崩溃,各部酋长为了与回纥部分庭抗礼,纷纷向大唐皇帝上表请求册封。失活走投无路,只好随同突厥部落酋长向长安上表请求归附。玄宗皇帝李隆基曾有过三十年不求边功的宣言,而且把利用契丹人和奚人来钳制突厥人列为既定国策,巴不得契丹酋首失活来降,也不管他是真降还是假降,只要不再向南骚扰便好。于是就封失活为松漠府都督,让他安抚契丹八部。失活本是聪明透顶的契丹酋首,得到大唐皇帝册封后,立即到长安朝觐,以求巩固自已的地位。玄宗皇帝更加高兴起来,对失活格外施恩,加封失活为静析军长史,并把皇族少女永乐公主下嫁给失活,契丹八部酋长都封为剌史。
薛纳得知契丹酋首失活已经归附大唐,不再担心契丹流寇来骚扰,也不再担心皇帝追究渤海王子被劫,更不再担心张雨生无诏出兵会受到责难,就把烦恼全都丢到一边,喜滋滋地向渤海郡通报平安。
大都利和二十名渤海学生,重新启程入唐。到了长安,全都进入国子监学习四书五经,就和先前随崔忻来的一批人会合在一起。大野勃和大都利祖孙两人成为同窗学友,少不了谈些家常。这天两人议论到出家当了和尚的大祚新。
大都利道:二爷爷不是到中原游学来了么,三爷爷有没有听到他的消息?
大野勃道:我打听过,可是没人知道他的行踪。
大都利道:三爷爷在官场和市井中打听,没人会知道。二爷爷当了和尚,一定在寺庙中。应该向僧人去询问?
大野勃道: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层。东都洛阳城外有个白马寺,是皇家寺院,有许多外地僧人来往,消息一定灵通。明天我们就告五天假启程去白马寺询问。
祖孙二人这天来到洛阳城外的白马寺,向长老询问道:请问长老,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叫释仁贞的渤海和尚?
白马寺长老道:是有一个叫释仁贞的渤海和尚。前几年有人在五台山见过他。
祖孙二人向国子监告了十五天假,到五台山各寺查询。得知释仁贞已经离开五台山,去了普陀山。去普陀山往返路程加上找人的时间,至少要两个月。祖孙二人没有理由向国子监告这么长的假,只好暂时放弃寻找。
其实这时释仁贞已经离开普陀山,来到了长安西面二百里的法门寺。法门寺是一座古老寺院,建于东汉,兴于大唐。现有僧人五百余名,是大唐境内很有名气的大寺院。寺中有一座八棱十三层宝塔,高十四丈有余,塔中供奉着八十九尊佛龛,藏有百卷西天佛国真经。释仁贞游历了五台山和普陀山,感觉到修佛最重要的是背诵佛经,就放弃了云游名山大寺的计划,直奔法门寺来探求真经。他要把百卷真经全部背诵下来,每天全神贯注在真经里,很少与外面的僧人接触,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住在法门寺。大野勃和大都利到处找不到他,也就可想而知了。
正当释仁贞在法门寺潜心背诵佛经的时候,在渤海郡的敖东城里出了一件天大的新闻。
敖东城的人们迎来了陶永久遇难三周年的纪念日,为这位开国功臣举行了祭祀活动。可是就在这天,陶永久又神奇地出现在敖东城的街头。
陶永久并没有死。他在长白山古洞中经历了一段奇遇,又从山洞中走出来。他在洞口找不到随行人员,只好一个人回到敖东城来。进了城,见敖东城变化了许多,简直有些不敢相认。陶永久心中纳闷,怎么二三十天就有这么大的变化?他急于要向高王禀报送别大唐钦差崔忻的详情,也来不及细想,就匆匆奔王宫去求见高王。
宫门前的卫士们见了陶永久,如同见了鬼怪一般,惊慌逃避,四下躲开。
陶永久大喝道:你们慌什么,跑什么,快去禀报,我要求见高王基下。
卫士们见他发怒,更是惊恐万状,纷纷跪地哀求道:陶大人饶命,陶大人饶命,我们这就去禀报。
陶永久哭笑不得,说道:真是见了鬼了,我有那么可怕吗?都给我爬起来,赶快进去禀报!
这天高王正在宫中与任雅湘和崔岳林议论国事。因为这天是陶永久的忌日,所以君臣三人自然而然地议论到陶永久,都对这位开国功臣的不幸遇难深感痛惜,唏嘘叹吟不已。
这时宫前卫士匆匆跑到殿外来高声禀报:启禀基下,陶永久大人在宫外求见。
高王惊问道:什么?你再说一遍,是谁求见?
卫士再一次高叫道:是三年前死去的陶永久大人。
任雅湘道:哎,这可真是怪事。你是不是看错了?
卫士道:确实是陶永久大人,可不知是人是鬼。
高王望着两位相国问道:怎么会有这等怪事?
任雅湘道:基下稍候,臣去看看便知。
任雅湘来到宫门外,见果然是活生生的陶永久站在那里,不禁大喜道:原来你老兄还健在,这么长时间跑到哪里去了?我们可正在念叨你。快和我去见基下。
陶永久道:大内相开什么玩笑,我怎么会成了还健在,难道你以为我已经死了不成?
任雅湘笑道:不是我以为,是举国皆知陶大人命丧山洞。今天满城都在为你做三周年祭奠。
陶永久大惑不解,张口结舌,还要追问。任雅湘则不由分说,拉着他急奔宫中去见高王。
陶永久来到宫中,向高王叩头道:臣在长白山游览,迟迟未归,误了大事,请基下降罪。
高王道:你可是三年没有音讯了。究竟到哪里去了?
陶永久疑惑道:臣不过是在山洞中耽搁了十天。怎么会是三年?
崔岳林道:这其中必有奥秘。你快说说这段经历?
陶永久如实禀报了他的这段奇遇。
原来,陶永久追踪黑色人,进入山洞,在黑暗中匍匐向前,行约半里余,忽见前方有光亮。光亮中有一条羊肠小道,石梯层层叠叠,婉延盘桓,深不可测。陶永久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沿着石径一直穷追下去。来到小道深处,见那黑人正在小道上向前奔跑。陶永久索性跟踪下去,攀下无数石梯,来到一处平坦地方,有许多房舍和众多人役。陶永久正在惊异,有一位神仙般飘飘洒洒的苍颜老者来到面前。陶永久刚想打招呼,那老者却厉声喝叫起来。
那老者喝道:哪里来的狂徒,竟敢擅闯工厂禁地!
陶永久道:我不是狂徒,也不是擅闯,是跟踪那黑人进来的。
老者道:他是逃犯,你是擅入,两人同罪。
陶永久道:我是山中游客,不知你这是什么禁地。况且长白山是渤海郡王的领地,如有禁区,我这中正台御史也该知晓,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老者不容陶永久分辩,喊来卫士,扭送两人入囚室禁闭。
陶永久在山洞中与黑人同囚数日,相处已熟,开始聊天。
陶永久问道:这里是何种工厂?受何人管辖?
黑人道:是女娲炼石厂。不知道归谁管辖。
陶永久惊异道:原来是仙人工厂。怪不得连我这渤海郡的高官都不知晓。你在这里做些什么?
黑人道:只做一个件事,就是烧炼补天石。
陶永久道半信半疑,追问道:女娲炼石补天,本是神话传说,就算真有其事,五千年来天空并没有再发生塌陷,炼石又有何用?
黑人道:听厂中师父说过,有形之天不满西北,无形之天尚有九重,有句成语叫做先天不足,从这句话来推断,肯定会有某处的天需要修补,炼石是为了预备。
陶永久听他说得有趣,再问道:那么你进厂有多少年了?
黑人道:九十个甲子了。
陶永久惊呼道:五千四百年!真是不可思议。你还记得外面有什么亲人吗?
黑人道:只记得是伏羲大帝下的命令,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来炼补天石。每日劳作,不问其他。五千四百年过去了,已经记不得什么亲人了。
陶永久问道:你既然是五千四百年前的活神仙,一定有非凡的见识。请你说说,现在我们怎么样才能逃出去?
黑人道:你有颠倒阴阳、翻覆天地的本事吗?
陶永久道:我是凡人,怎么会有那样的本事?
黑人道:那就没法逃脱了,耐心等待机会吧。
陶永久和黑人关在牢中,每天有人定时送来食物。那食物都是果冻一般的东西,看上去很柔软,吃起来却很韧劲,咬不断,嚼不烂,只能胡伦吞下。每次只给一小块,吃下去之后再也没有饥饿和干渴的感觉。
三天后,有人来打开囚室,说道:此处不养闲人,你们不能在这享清闲,出来帮我运石料。
陶永久跟在那人后面运了几天石料,有机会在洞中到处走动,就暗中注意观察逃跑路径,趁人不备时携了两块石头逃脱。到了洞外,到处找不到随行人员,只好只身返回敖东城。
陶永久把这十天的经历详细说了一遍,从怀中取出两块石头,说道:这就是从洞中带回来的石头,请基下过目。
高王接过来一看,那石头有拳头大小,五色玲珑,光彩照人,沉重若金,坚硬如铁,温柔似玉。
高王惊呼道:这是世上绝无的宝石,肯定是仙境之物!陶亲家是到了仙境了。长白山有如此神奇秘处,真是天大的奇闻。你要把那洞口的位置详细记录下来。有机会时孤王也要去看一看。
任雅湘道:陶兄三年不归,原来是与仙人为伍。洞中才十日,世上已三年。你这脸上容光焕发,头上白发变黑,是不是返老还童了?
陶永久道:我在洞中只过了十天,你们却说是过了三年,真是莫名其妙。这不是在梦里吧。
崔岳林道:陶大仙人,这不是梦,是奇事。你看看那边有棵桃树,是三年前崔忻临行时栽下的小苗,现在已经结了满树的幼桃。你真的是死了三年又复活了。现在我送你回府,向大家解释一下,免得你这活鬼把人们都吓死。
高王道:左相说的对,你三年不归,我们都以为你遭到不幸。现在突然回来,当然会让人吃惊。明天朝会你先不要来参加,免得把百官吓坏了。等我们向大家解释清楚了,你再上朝也不迟。
任雅湘道:今天是你进入山洞三周年的日子,你家人正在为你举行三周年祭祀。你却突然回来了,这可真是天下奇闻。你快回府去看看家人吧。
陶永久道:我不过是去为崔钦差送行在长白山耽搁了十天,离开敖东城前后不过二十几天,怎么会是三年?我此刻还是不明白。
任雅湘道:崔钦差是开元二年五月返回的,现在已经是开元五年五月。你看我们这些人都衰老了许多。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陶永久道:这么说我真是进入仙人世界了。怪不得宫门卫士见了我都吓得跪地求饶,原来是把我当成鬼了。
崔岳林道:进入山洞三年不归,谁会相信你还活着。你这样突然出现,可不是活见鬼了么。老兄,快和我回家吧,让你全家老少都惊喜一番。
陶永久半信半疑,向高王告辞,由崔岳林陪同出宫。宫门卫士见陶永久出来,又要惊慌躲闪。
崔岳林喝道:你们躲什么?是陶大人脱离险境,活着回来了,还不快来叩头祝贺!
卫士们叩头道:祝贺陶大人死而复生。
崔岳林笑道:真是一派胡言,不是死而复生,而是根本就没有死过。
陶永久道:看来我真的象鬼了,家人要是也这样害怕,那可就糟了。
陶永久活着回来了,而且和三年前失踪时一模一样。这消息轰动了敖东城,轰动了渤海郡。人们奔走相告,传为佳话,一直流传了数百年。
陶永久在长白山仙人洞中沾了仙气,后来健康长寿,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活了多少年。直到一百多年以后,有一位苍头白发的活神仙从长白山上下来,扶助宣王大仁秀造就渤海国的中兴时代,人们都说他就是陶永久,那时他已经是一百八十多岁了。
第四十九章 释仁贞东渡日本 火龙马回归神山
    大祚新出家当了释仁贞和尚,受正觉法师指点,云游中原名刹大寺,一游就是十年。先后游历了五台山和普陀山,受到许多佛门高僧的点拨,最后来到藏有佛国真经百卷的宝鸡府法门寺,潜心研读经书。法门寺藏有佛国百部真经,释仁贞已经背下八十部。他决心要把百部真经全部背诵下来,否则决不离开法门寺。
法门寺有僧人五百余名,每天的早课和晚课都是非常隆重的法事活动。外寺来的僧人都以参加法门寺的功课为荣。释仁贞对这些法事也十分珍惜,几乎场场不落。
这天释仁贞正在听法门寺长老讲经,忽然心血来潮,感到心烦意乱,坐立不稳。因为怕长老见怪,极力强作镇定,却是摇头摆肩按捺不住。
长老看了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