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争论-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者也可能同时采取出敌不意的行动; 这时候; 谁的措施最恰当; 谁就必然占上风。
按理应该如此; 但实际生活并不这样严格地符合这一准则; 而且原因很简单。出敌不意的精神作用; 往往能使最坏的事情变成好事; 并使对方不能正常地定下决心。特别是在这里; 我们所指的不仅仅是对方的高级指挥官; 同时还指每一个指挥官; 因为出敌不意会使部队涣散; 因而每个指挥官的个性在这时都很容易表现出来。在这里; 许多问题都取决于双方总的情况的对比。如果在总的精神方面占有的优势;能使对方士气低落和惊慌失措;那么利用出敌不意就能取得更大的效果; 甚至在本来应该失败时也会取得良好的结果。
             第十章 诡诈
诡诈是以隐蔽自己的企图作为前提的; 因此它是同直率的、无所隐讳的; 即直接的行动方式相对立的; 就如同双关谐语和直接的表白相对立一样。因而它和说服、收买、压服等手段没有共同之处; 但是和欺骗很类似; 因为欺骗也同样隐蔽自己的企图。如果诡诈完全得逞; 它本身甚至就是一种欺骗; 但是由于它并不是直接的言而无信; 因而和一般所谓的欺骗毕竟还有所不同。使用诡诈的人要使被欺骗的人自己在理智上犯错误; 这些错误在最后造成一种结果; 使他看不到事物的真相。因此可以说: 如果双关谐语是在思想上和概念上变戏法; 那么诡诈就是在行动上变戏法。
初看起来; 战略这个名称来源于诡诈这个词似乎不是没有道理的。尽管从希腊时代以来; 战争在许多方面发生了真正的和表面的变化; 但战略这个名称似乎依然表示它本来具有的诡诈的实质。
如果人们认为战术是暴力行为( 即战斗本身〉的实施; 而把战略看作是巧妙运用战斗的一种艺术; 那么; 除了各种感情力量( 象压缩待发的弹簧一样的炽烈的荣誉心; 不易屈服的坚强意志等等) 以外; 其他禀赋似乎都不能象诡诈那样适合于指导和鼓舞战略活动了。上一章谈到到处要争取出敌不意时已经含有这个意思; 因为任何一次出敌不意都是以诡诈( 即使是很小程度的诡诈) 为基础的。
尽管我们非常需要了解战争中双方指挥官在狡猾、机智和诡诈方面的较量情况;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战史中很少记载这些情况; 而且在大量的关系和情况中它们也很少是突出的。
产生上述情况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它们与上一章所谈的大致相同。
战略的活动不是别的; 只是采取同部署战斗有关的措施。战略不象生活的其他方面那样; 可以单纯在口头和文字上进行活动; 发表谈话; 草拟声明等等。但使用诡诈进行欺骗时; 所要利用的却主要是这些廉价的东西。
战争中也有与此类似的活动; 例如; 透露只是为了骗人的方案和命令; 故意向敌人泄漏假情报等等。这些活动在战略范围内通常只起很小的作用; 只有在个别碰巧的场合才是合适的; 因此不能看作是指挥官可以随意进行的活动。
但是要通过部署战斗等这样的活动使敌人受骗; 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兵力; 而且活动的规模越大; 花费就越多。人们通常都不愿为此付出这种代价。因此; 所谓佯动在战略上收到预期效果的情况是很少的。事实上; 在较长时间内把大量兵力单纯用来装模作样是危险的; 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不发生作用; 而在决定性地点上这部分兵力却无法使用了。
指挥官能够经常深刻地体会到这个平凡的道理。因此他不喜欢狡猾灵活的把戏。单调而严肃的必然性经常迫使他不得不采取直接行动; 使他没有玩弄这种把戏的余地。总之; 在战略这个棋盘上; 是不存在诡诈和狡猾所不可缺少的灵活性的。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虽然诡诈在不妨害必要的感情力量( 然而往往是有妨害的)的情况下没有什么害处;但是对统帅来说; 正确而准确的眼力比诡诈更为必要; 更为有用。
但是; 战略支配的兵力越少; 就越需要使用诡诈。因此; 当兵力很弱; 任何谨慎和智慧都无济于事; 一切办法似乎都无能为力的时候; 诡诈就成为最后手段了。人们越是在绝望的处境中; 就越想孤注一掷; 而诡诈也就越能助长他们的胆量。在丢掉一切其他打算; 不再考虑一切后果的情况下; 胆量和诡诈可以相互促进; 并使希望的微光集中于一点; 成为一道也许还可能引起火焰的光芒。
      第十一章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
最好的战略是首先在总兵力方面; 然后在决定性的地点上始终保持十分强大的力量。因此除了努力扩充兵员(但这往往不是统而所能决定的) 以外; 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兵力。除了为实现迫切的任务必须把兵力调开以外; 任何部队都不应该脱离主力。我们要严格遵守这一准则; 并把它看作是一种可靠的行动指南。至于什么是分割兵力的合理的理由; 我们将会逐步认识清楚的。同时; 我们也会看到; 上述准则并非在每一次战争中都产生同样的效果; 由于目的和手段不同; 它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有些人只是糊里糊涂按照别人的习惯做法把兵力分割和分散了; 但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这种现象听来好象难以置信; 但却重复过几百次了。
如果我们承认集中全部兵力是一个准则; 而任何分散和分割兵力都只是例外; 只是有了充分的根据才是可行的; 那么; 我们不仅可以完全避免那种愚蠢的行动; 而且还可以杜绝某些分割兵力的错误理由。
      第十二章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
我们在这里要谈的概念在实际运用时很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错觉; 所以有必要把某些概念阐述和明确一下; 为此; 我们再来作一次简短的分析。
战争是方向相反的两个力量的碰撞; 从这里自然会得出结论: 较强的一方不但可以抵销对方的力量; 而且还可以迫使对方作反方向的运动。因此; 在战争中根本不容许陆续( 逐次) 发挥力量的作用; 同时使用规定用于一次碰撞的全部力量必须看作是基本法则。
但是; 只有战争确实象机械碰撞一样; 才会产生上述现象。如果战争是双方力量持续不断地相互抵销的过程; 那么力量的作用当然也就可以陆续发挥了。在战术上就是这样; 这主要是因为火器是一切战术的重要基础; 但也还有其他原因。如果在火力战中以一千人对五百人; 那么双方伤亡的多寡同双方参战人数的多少都有关系。一千人发射的子弹比五百人多一倍; 而一千人被击中的可能性也比五百人被击中的可能性大些( 因为一千人的队形一定比五百人的队形更为密集) 。假定一千人被击中的可能性比五百人大一倍; 那么双方的伤亡就会相同。例如用五百人战斗的一方伤亡二百人; 那么用一千人战斗的一方也同样有二百人伤亡。如果用五百人战斗的一方还有五百人保留在火力范围以外; 那么; 双方都还有八百个可以战斗的人。但是; 其中一方的八百人中有五百人是弹药充足、体力充沛的生力军; 而另一方的八百人却都是队形松散、弹药不足和体力受到削弱的士兵。不过; 仅仅由于一千人比五百人多一倍; 被击中的可能性就大一倍; 这样的假定当然是不正确的。因此; 保留半数兵力的一方也可能在一开始就受到较大的损失; 这是一种不利。同时还必须承认; 在一般情况下; 用一千人战斗的一方一开始就拥有把敌人逐出据点和迫使敌人退却的有利条件。但是; 他以后作战时只有八百名经过战斗而处于松散状态的士兵; 对方却有五百名生力军; 而且参战过的士兵的战斗力被削弱的程度也不会比他严重得很多; 这是对他不利的。至于上述两种有利条件同这一种不利条件能否抵销;这已不是进一步分析所能明确的问题;必须依靠经验来判定。在这里; 凡是稍有战争经验的人; 大概没有一个人不认为; 在一般情况下; 优势在拥有生力军的一方。
由此可见; 在战斗中使用过大的兵力将会导致多么大的不利。尽管使用优势兵力在最初可能带来很大的利益; 但是在以后却可能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
不过; 只有当军队秩序混乱、队形松散和体力疲惫时; 换句话说; 当出现每次战斗中都会有的( 胜利的一方也会有的) 危机时; 才有上述危险。因此; 当一方的军队处于削弱状态时; 对方相当数量的生力军的到来就起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 当胜利一方的松散状态已经消失; 只剩下胜利带来的精神方面的优势时;对方再投入生力军就不能挽回败局了;相反; 这支生力军也会被卷入失败的旋涡。一支被击败的军队; 是不可能依靠强大的预备队在第二天转败为胜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战术和战略之间的一个+ 分重要的区别的根源。
战术上的成果; 即在战斗进行中和在战斗结束前取得的成果; 绝大部分是在队形松散和体力疲惫的情况下取得的; 而战略上的成果; 即整体战斗的成果或终局的胜利( 不论是大是小);却不是在这种情况下取得的。战略上的成果; 是在部分战斗的成果结合成一个独立的整体时才产生的; 这时; 危机已不存在; 军队恢复了原来的状态; 损失的只不过是实际被消灭了的那一部分。
根据这种区别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战术上兵力可以逐次使用; 而在战略上兵力却只能同时使用。
在战术上; 如果开始阶段取得的成果不能解决一切; 而必须考虑到下一阶段; 那么; 自然会得出以下结论: 为了取得开始阶段的成果; 只能使用必要的兵力; 而必须把其余的兵力配置在火力战和白刃战的杀伤范围以外; 以便用来对付敌方的生力军; 或者用来战胜已经削弱了的敌人。但在战略上却不是这样。一方面; 如同我们上面指出的那样; 在战略上一旦产生了成果; 就无需担心敌人的反击; 因为随着战略成果的出现; 危机也就不存在了;另一方面; 并不是所有在战略上使用了的兵力都一定会受到削弱。只有在战术上同敌人冲突的那部分兵力; 即参加战斗的那部分兵力; 才会被敌方削弱。也就是说; 只要在战术上不无谓地滥用兵力; 那么被削弱的就只是不得不被削弱的那一部分; 而决不是在战略上参加冲突的全部兵力。在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 某些参加战斗不多甚至没有参加战斗的部队; 仅仅由于它们的存在就可以同参加战斗的部队一同起决定性作用。战斗结束后; 这些部队还保持着原来的状态; 就象没有参加战斗的部队一样; 可以用于新的目的。这种用来造成优势的部队对总的成果会有多么大的贡献; 是十分清楚的。而且不难看出; 有了这样的部队; 在战术上参加冲突的那部分兵力的损失将会大大减少。
因此; 如果说; 在战略上使用的兵力增多; 损失不但不会增大; 甚至往往会有所减少; 从而我们的决战会更有保障; 那么; 自然可以得出结论: 在战略上使用的兵力越多越好; 因此; 必须同时使用现有一切可以使用的兵力。
但是; 我们还必须从另一方面来彻底地论证这个原则。到目前为止; 我们所谈的只是斗争本身。固然; 斗争是真正的军事活动; 但是; 斗争所离不开的人、时间和空间; 以及它们的作用所能产生的结果也必须予以考虑。
战争中的疲乏、劳累和物资缺乏; 是一种特殊的损害因素; 这种因素就其实质而言并不属于斗争本身; 但或多或少同斗争有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同战略有密切的关系。在战术上; 固然也有劳累和物资缺乏; 而且可能非常严重; 不过战术行动的持续时间比较短; 因此它们的影响可以不必作很多的考虑。但在战略上; 时间和空间的范围都比较大; 这种影响往往不仅十分明显; 而且经常起决定性作用。在一支常胜的军队中; 疾病减员比战斗减员大得多的现象是常见的。
如果象上面考察战术上的火力战和白刃战那样来考察战略上的这种损害范围; 那么; 当然可以设想: 处于这种损害范围内的一切军队在某个战局或者其他战略阶段结束时都会陷于削弱状态; 因而刚投入战场和生力军能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战略上也象在战术上一样;应该用尽量少的兵力来争取开始阶段的成果; 以便把生力军留在最后使用。
为了对这种在许多实际使用的场合好象很有道理的思想作出确切的评价; 我们必须探讨它的各个具体概念。首先; 我们决不能把纯粹是以后增加的兵员同原来就有的生力军混淆起来。在大多数情况下; 当战局临近结束时; 不论是胜利的一方还是失败的一方; 都迫切希望增加兵员; 甚至认为这好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暂且不谈; 因为; 假如一开始就拥有足够强大的兵力; 就没有必要增加兵员了。至于认为新参战的部队就其精神价值来说比作战已久的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