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越抗美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援越抗美纪实-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64年4月27日,中越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中国帮助越南修建铁路和提供运输设备器材的议定书,以后几年又陆续达成一些补充协议。
      
      根据这些议定书补充协议,中国帮助越南在河内以北地区修建的铁路项目有100个,其中主要项目:
      
      一、改建北线和中线,将原有米轨铁路改建为米勒、准轨两用的混合轨铁路。这就是后来越南人称的“三条腿”铁路。增建、扩建数十个站、段和隧道等保障设施。改善和加强原有线路、桥梁涵洞及配套设施,对原来标准过低或改善受限制的路段,除适当改善外,重新开辟迂回线。
      
      二、新建克夫至太原(克太线)的准轨铁路(部分混合轨),形成沟通北、中两线的大迂回。
      为克夫、安员等4个枢扭站各新建一条联络线,形成局部小迂回,使各条铁路联络成网。
      
      三、修建铁路战备工程,包括为重点大、中桥梁和车站、隧道抢建便线、便桥、渡口及迂回线,为重点站、线、桥梁架设通信迂回线敷设水底通信电缆等。
      
      四、为11座大小铁路桥梁进行防洪加固。
      
      根据这些初步意见,中国人民解放军会同铁道部先行派团组入越勘察,同年7月和1972年7月,又2次派出铁路专家组到越南协助组织铁路保障工作。
      
      从中国主要铁路建设工地上紧急抽调下来的战斗力极强的铁道兵部队,迅速组成中国援越部队一支队,下辖6个团,于1965年6月23日,兵分两路,从友谊关、河口进入越南,兵力重点部署在北线、中线,执行对河内以北地区铁路的抢建、抢修任务。1968年8月,中国援越南部队筑路工程指挥部所属六支队的两个团编入一支队,届时,一支队将士达32700余人。
      
      (19)河内至友谊关铁路线被炸断
      高炮609团团长程玉山率领二营于9月20日上午1时半在宋化首次迎击美机旗开得胜之时,一颗炸弹在宋化桥一号桥墩附近爆炸,桥墩被毁,其余墩台受损,另一颗落在桥北端60米处铁路张线侧,致使宋化桥面及两端铁路线破坏130米。
      
      河友线顷刻中断。
      
      正在附近改建路线的一支队6团闻讯赶来侦察,拟定抢修方案,报告支队指挥部。指挥部主任龙桂林立即批准了抢修方案并匆匆赶到宋化桥头。
      
      这是一支队出国首次反轰炸抢救桥梁。河友线是条大动脉,能否畅通,关系重大。龙桂林要求6团24小时内拿下来,让列车顺利通过。
      
      任务艰巨,时间紧迫。部队有的扛枕木,有的平路基,有的清墩台,有的项桥梁,迅速展开作业。绞车、起道机、起重机隆隆作响,一派紧张、热烈的气氛。
      
      程玉山所在的高炮部队严密注视着蔚蓝色的天空。
      
      一支队6团的指战员昼夜奋战了20多个小时,提前修复了来化桥。
      
      一支队抢修了宋化桥后,在河友线又接连抢修了北江大桥、安员大桥、市求第一便桥、圻罗大桥,还抢修了西线外合桥,中线的多福大桥。在1967年且至8月间,美机大规模轰炸同模车站、克夫车站、安员车站,一支队指战员奋力抢修,克夫车站先后遭美机轰炸48次,41次遭受严重破坏,指战员随时抢修,保障了正常运行。
      
      1967年8月11日下午4时,美机出动了45架,多批、多方向地攻击了越南首都河内的龙边大桥。
      
      龙边大桥正桥长1681米,高约20米,共19孔,中间铁路,两侧公路,它横跨红河,南连河内市,是通往河内的交通咽喉,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这次轰炸,龙边大桥遭受严重破坏。一支队立即命令10团开通修建不久的轮渡码头,保障铁路运输,同时积极准备抢修正桥。
      
      时值洪水季节,红河急浪滔滔,浪头拍击河坦,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巨响。
      大桥地处河内门户,事关重大,抢修方案需中越双方会谈商定。深水特大桥的抢修;对于入越一支队也是头一次。制定一个完善、正确的方案需要经过反复的认识过程。在轮渡保障运输的情况下,支队指挥部与越方有关单位先后商谈研究4次,9月7日最后确定抢修方案,越方抢修第8-13孔,中方抢修破坏最严重的第14、15孔。
      
      经过18昼夜的奋战,于9月30日提前开通铁路、公路。24小时内顺利通过27列火车,5小时通过4O0多辆汽车和6万余群众。
      
      一支队受到了中共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在抢修被美机炸断的铁路的同时,一支队将主要兵力、物力集中在抢建新的铁路线和改建旧的铁路线上。忙们克回了美机轰炸,酷热多雨、洪水泛运以及不易就地取材等重重困难,于1970年6月5日提前完成了各项工程。
      
      居有关方面统计,一支队共新建铁路正线117公里。改造铁路正线362公里,抢建铁路战备工程正线98公里,新建铁路桥梁30座,隧道14条,新建和扩建各种铁路站、段20个,架设通信线路1023对公里,敷设水底通信缆近8公里。以上工程总共开挖士石方和采砂石985万立方米。所有工程经双方检查验收质量全部优良。
      
      专家们认为,中国援越部队各项援建工程圆满完成,不但使越南河内以北地区的铁路干线的正线长度由508公里增加到554公里,而且由于整个线路系统得到改善,主要路段联络成网,因而运输能力成倍提高,仅河友一线的年运输能力即由原来的146万吨提高到280万吨,有力地保障了越南抗美战争的运输需要。
      
      (20)构筑保卫河内的重大工程
      平展展的河乐机场像块洁白的绢练,舒铺在翠绿的江河三角洲上。机场旁依几座小山,山势似上堵天然屏障,威武地守卫着机场。美机飞抵良山、柏格山上空时,编成战斗队形,对河内、红河大桥、对周围的重要据点狂轰滥炸。它们没放过河乐机场,将这块洁白的绢练炸得斑斑点点。
      
      越方决定在河乐机场旁的山顶上修筑团观察所,将这工程与其它坑道工程、掘开式工事一并交给七支队。
      
      七支队担负北至福平,南至宁平,西至永福、良山、东至海防以西的京门,上下纵横数千公里纵深的永久性防御工程。整个工程分为4个工区。金榜至宁平为第一工区,河西的侧边呈良山为第二工区,安勇、嘉良、志灵至东潮、京门为第三工区,福平至永福为第四工区。312团完成二工区工程后转移到红河以北的四工区。
      
      位于河西省的河乐机场的工程由312团承担。坑道打筑得很好,最后由一孟军内专家横挑鼻子竖挑眼,也没找出什么毛病来,坑道完工后就构筑山顶的观察所。
      
      团长许好修站在半山腰上。他连续跟班施工作业,身体显得稍瘦。这位来自华北平原,抗战时期就投入战场的老军人,此时年龄还不到40。他看着自己的部队嗷嗷叫的情绪,实在压抑不住心中的喜悦,他知道这支年轻的团队有敢打硬仗、敢打恶仗的老八路作风。
      
      七支队位于援越部队最南端,敌机轰炸最凶。
      
      许好修安排小分队白天修盘山小道,大部队集中在夜间突击作业。这次,他从视山调15连,从良山调8连,和原在机场的1连,全部投入作业。这是全团战斗力突击力最强的三个连队。
      
      今晚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山脚下,四部拌合机同时旋转,“通通”的上料声和“哗哗”的搅拌声交相呼应。8连、15连负责运输,将一担担的混凝土挑上山。1连负责捣固作业。山上山下,一派竞赛的情景。
      
      许好修想,修筑观察所最多只能展开三个连的兵力,两个连队要将近200立方米的混凝土肩挑上山,需要整整一个晚上,体力消耗很大。越是紧张的时刻,越要照顾好部队的生活。
      他要求各连要保证好今晚的伙食供应。
      
      盘山道旁,摆着一盆盆喷香的肉包子,摆着一桶桶清凉解暑的绿豆汤,摆着一桶桶散发着浓郁芬芳的茉莉花茶水……
      
      运输的两个连队像猛虎、像蚊龙,在盘山道上飞奔。
      
      用兵之道也许在此。他们绞着劲地赶,谁也不愿落后一步。机械的隆隆声、现场的宣传鼓动声、指战员们的号子声连成一片。辉煌繁忙的山梁外面,我高炮部队黑森森的炮口直指夜空。
      
      从晚上6点直到第二天7点,整整苦战了13个小时。
      
      七支队所属的施工部队、高炮部队和后勤支援部队,经过42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于1968年2月完成了红河三角洲的工程。当部队要回撤时,中越两国军队总参谋长又签署协议留下221团,奔赴内排机场修筑飞机洞库。
      
      越南北方原有机场不能起降喷气式飞机,抗美期间,越南空军曾到中国云南省的机场训练和隐蔽。为了提高越南空军的作战机动能力,应越南政府要求,中国先后帮助修建内排、安沛两个现代化机场和飞机洞库。
      
      内排机场位于河内西北约20公里处,是越南北方最大的空军基地,也是河内的国际机场。这机场,由中国空军和民航局1961年至1965年间,派出专家组设计、指导并提供成套设备和材料建成的。但当时没修飞机洞库。
      
      七支队接受任务后,朱惠泽副支队长率机关部分技术骨干和221团赶赴现场,组织设计和施工。1968年9月16日开工,到1969年11月5日竣工。越方险收认为,工程完全符合战术、技术要求和设计标准。
      
      (21)秘密的海上运输线
      自1962年后,越南南方的革命武装力量发展很快,美军和南越傀儡政权妄图把蓬勃发展的革命武装扼杀在摇蓝里,四处扫荡搜捕,围剿封锁,民族解放阵线游击队的给养供应十分困难。中国援助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大批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只好通过海上、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游击营地。大米用三层特制塑料包装充气,在大海上漂浮不沉,随着海潮漂向海岸,早已得到通报的游击武装力量就赶到海滨,将一批批大米运回根据地。大批的武器装备通过分散的渔船运到南方各海湾,转运到根据地。
      
      中国在海南岛还提供两个港口作为从北越运送物资到南越的中转站。
      
      事情的发展并不顺利。美国侦察到这一情况后,就派船在海岸巡逻,有时派直升飞机在空中盘旋。通过17度线附近的边海河顺漂南方的米袋,许多被美国直升飞机上的机枪扫射,雪白的大米哗哗地倾入河中,米袋沉没。
      
      这时,中国使用大量外汇开辟了一条通过柬埔寨境内的西哈努克港的秘密运输线。经南中国海驶向西哈努克港的援越物资的航轮上,高高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美军虽想扰乱阻止,但它毕竟不敢在中国海域大动干戈。中国援助越南南方的装备物资中有相当一部分被当时的朗诺集团扣留。中国明知这点,为了援越之急需,只好默允。物资运到柬埔赛的鹦鹉嘴地区,再转运到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部队的各个根据地和游击区。
      
      侵越美军剧增,战争规模不断扩大。越南南方的游击队扩充为正规军,部队扩充急需许多重型装备,加之整团整营的运动战得以发展,消耗很大。这一切,单靠西哈努克港的转运,已无法解决。
      
      越南劳动党、越南政府和英勇的越南军民在海上偷运、在西哈努克港转运的同时,开辟了一条通过老挝狭长的地区的重山峻岭抵达越南南方各根据地和柬埔寨鹦鹉嘴的羊肠小道——一胡志明小道。在这条小道上,开始只能人背肩扛,逐步扩大到能推自行车、牛车、板车和大象运输。1965年,10多万中国援越部队抵达越南北方,使北方能抽调大批部队和青壮年有组织地开赴老挝和越南南方,拓宽胡志明小道。大批中国援助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大卡车,奔驰在胡志明小道上。
      
      西贡伪政权和侵越美军头目威斯特摩兰对胡志明小道这条漫长幽深的补给走廊——
      后来也成为大部队运动的重要路线——焦虑不安。威斯特摩兰曾召集他的助手们多次研究对策。1964年春组建的研究和观察大队,对胡志明小道采取了一系列军事行动。这支队伍,后来发展为拥有美军2500人,南越雇佣兵700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