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化成灰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当时间化成灰烬-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越来越远了。她走出校门的时候,已经离约定的时间过了分钟了。要是在往常,她一定会马上飞奔赶时间,可是现在完全用不着了,赶和不赶都是一样的,不管她多晚,总会有辆车静静地停在指定的地方等她,把她接到一个她做梦都想逃开的地方去。所以她不着急,继续慢悠悠地朝西门外走。果然,走了没多久,那辆黑色的商务车就出现在她眼前。车门打开,一个戴着黑色墨镜的男子在等她上车。她知道他叫张超,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他一见到她,就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既紧张又小心翼翼。她懒得去察探,自觉地上了车。车门很快就关上了,张超一边开车一边说:“大哥今晚有事,让你自己先吃饭。小姐想上哪儿?我开车送你过去。如果要和朋友一起逛街也可以,但是不能太晚,十点前必须要回家。”朱莎几乎失笑,十点前必须要回家?他以为他是什么?她的父母吗?不过她没有质疑他的话,只懒洋洋地说:“直接送我回那里。”她从不肯把那当成自己的家,即使现在房子已经在她的名下,她也只肯用“那里”来代替。张超答应了一声,然后车子继续朝前开,他从后视镜里看见朱莎古怪的脸色,不知她又在想些什么,不管她想干什么,大哥总是第一时间就满足她的愿望,比纣王还要纣王,而可恨的是,她从来也不领情,总是一副冷冷淡淡的样子,看大哥就像看路人甲一样,真不知大哥怎么想的,简直可以用犯贱来形容。上次她不过是无意中说了一句广告上的那个男人穿黑衬衫好看,大哥就一口气买了十几件黑衬衣放在家里,也不顾大家的身材是不是适合穿黑的就强迫他们每人都穿一件,搞得大家一出门远远地看就像来了一群乌鸦。       
第49章 朱莎的一九九七   
一九九七年的元旦过去后不久,朱莎的父亲终于等来了合适的肾源。在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手术过后,他又熬过了危险的排异期。朱莎从电话里听到这个消息,紧张的心终于放下,她在狂喜之余还不望冷静地谢了一直照顾父亲的大姑。大姑也一直在电话里擦眼泪,连说不容易,不容易。朱莎顾不得想她到底是在说谁不容易,在电话里又叮嘱大姑要好好照顾父亲,然后把给父亲买的大堆营养品一股脑寄回去,又给大姑汇了两千块钱做这半年多来的辛苦费。大姑错愕地说:“大妹,你哪来这么多钱?上次人家捐的那些钱医院都用得差不多了。”朱莎现编谎话眼睛都不眨一下:“大姑,这是我打了一个学期的工挣的,再加上报社的记者们也捐了些钱,我都买成营养品了,你别管那么多了,好好照顾我爸,寒假我没时间回家了,我得留在学校里打工挣钱。” 大姑唠唠叨叨地说:“大妹,北京的钱这么好挣,我叫你美华表姐也到你那里去好不好?她一个人在深圳,听说流水线上要站十几个钟头,腿都站到变形,手指头都是肿的。可怜啊……”朱莎吓了一跳,赶快打断了大姑的话:“大姑,我这里的工作都是做家教,要给学生上课的,不是大学生干不了的。北京工厂少,表姐来了也没多少机会,还不如留在深圳,要是我这边有了合适的工作,我再打电话给你好不好?”大姑只得作罢,但还是叮嘱朱莎说:“大妹啊,有事你得想着点你表姐啊。她一个人在外头不容易,眼看都快二十七了连个对象都没有,每天就是从早上站到半夜……”朱莎耐着性子听完,又不敢惹恼大姑,只得敷衍说:“好,我想着这事,尽快给找一找。”大姑终于挂断了电话。朱莎长出了一口气。不管怎么样,她不能让任何人来北京,就连朱虎也不行。她想到这里又马上给朱虎打电话,问他的高考志愿,果然朱虎选择的是清华。朱莎一听“清华”心中刺痛,她忍着心酸,告诉朱虎,武汉、南京、上海的大学也不错,不要把眼睛只盯着北京。朱虎吭哧吭哧地“嗯”半天才说:“姐,我想跟你在一起。”朱莎马上打断他的话:“不行,你不能跟我在一起,你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朱虎情急之下说:“我早就能自己照顾自己了,我到北京是想照顾你!”朱莎没有话说了,停了一下才硬起心肠说:“不行!你走了爸爸怎么办?别忘了你是男生,照顾爸爸是你的责任!选择一个离家近一点的学校吧,这样爸爸有事也能迅速找到你。我在北京生活得很好,不需要你来锦上添花!”朱莎知道只有抬出这个理由朱虎才不会拒绝,果然朱虎不敢违抗,愤愤不平地挂了电话。朱莎知道他从小就跟自己亲,母亲去世后姐弟俩更是相依为命,感情很好,如果朱虎考到北京,他迟早要知道一切,现在连她也不知希望在哪里,又怎么敢把朱虎也牵扯进来?还是狠狠心,斩断他和她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离得越远越好,远了他就有可能永远不知道真相,那样他的人生就还是完整的人生。如果要堕落,就让她一个人堕落吧,反正她已经这样做了。六月进入毕业季之后,朱莎无端地感到惆怅,她最后一个朋友也马上就要失去了,老卞即将毕业回到老家,他妈已经在老家给他找好关系,他只要一毕业就可以马上进市府机关,成为公务员。这是多少人挤破脑袋也求不来的好事,老卞却还显得不情不愿。老卞参加了许多告别饭局,亲手把一个个同学都送上了离去的火车,最后一天的时候,老卞来邀请朱莎去参加他们宿舍“最后的晚餐”,朱莎答应了。到了校门口的小饭馆才发现里面那个明恋老卞的师姐也在,她已经先于老卞他们一年毕业,为了留京指标选择在一所重点中学当教师了。朱莎知道她的身份,也知道她的那点心思,正要上前去跟她打招呼,师姐已经转过脸去了。朱莎只得不尴不尬地自己上前找了个位子坐下。眼看几个大男人在酒精的作用下开始没出息地掉眼泪、说真话,师姐也是一副伤心欲绝泪眼朦胧的样子,朱莎还是无动于衷。她没喝酒,也没掉眼泪,随随便便地吃一点东西,然后陪着众人傻傻地忆旧,回忆他们曾经的似水流年。但是,说着说着,朱莎也突然受不了这么伤感的气氛,站起身来走到走廊里,对着外面的月色发呆。突然老卞走过来了,他端着一杯酒来敬她,朱莎勉强笑着说:“老卞,我不喝啦,我对酒精过敏。自从我大一那年喝醉过那次后,就再也不喝酒了!”老卞定定地看着她,然后把杯子放在走廊的栏杆上,突然伸手抱住了她:“朱朱,你告诉我,你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人?你有没有喜欢过我?哪怕只是一点点?”朱莎没有挣开他,只轻轻地说:“老卞,你喝醉了。”老卞似乎就真的醉了,他的手还是没有松开:“我是不是从来就没有进入到你的视线里?”朱莎凝视着他,摇头:“不,老卞,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永远都是。”老卞悲哀地说:“可惜不是爱人是吗?”朱莎不忍让他失望,但还是硬起心肠说:“比爱人还要亲近。”老卞还是失望地走了,朱莎转脸发现了走廊立柱阴影下师姐那张表情复杂的脸,她也随即转过脸去不再看。朱莎永远都不会忘记,在这一刻,曾经有一个人那么绝望地喜欢过自己,明知没有希望,还那么默默地、顽强地喜欢着她,从来没有给过她一丝压力。他抱着她,她没有感觉,但是他的肩膀真的很温暖。朱莎回到宿舍后不久,手机就响了,这部手机是李正强行塞给她的,交代她务必要随身携带,以便能随时找到她。手机是地道的欧洲货,精致而小巧,里面都没有中文设置,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朱莎不想让人侧目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它藏进了书包的最深处,上课的时候设置成静音震动模式。好在她没有去申请那个低人一等的“贫困生助学金”,否则她这个手机根本无处可藏。电话响个没完没了,朱莎低头一看,原来是李正的电话。接通以后就传来李正命令式的声音:“我要见你。给你十分钟,马上下楼。”说完不等朱莎反应过来他就挂断了,朱莎觉得很莫明其妙,今天又不是周末,为什么他会那么着急地要见自己?按照他们之间不成文的规定,朱莎只有周五的晚上才会去那里“蒙主宠召”,什么时候周三也变成法定接见日了?无论如何,他有要求,朱莎还是遵守职业道德,马上换衣服去找他。但找来找去,朱莎也找不到上次带回来的那套衣服了,好像被郝静还是唐宁借去穿了。她只好匆匆忙忙收拾好东西,随便擦了把脸就下楼了。出了校门走了没多久,朱莎又上了车,这次张超为她打开的是后座的门。她也没有疑问,上车以后才发现里面正坐着一尊黑面大神,正是李正本人。看见朱莎上来,还没等她坐好,李正就恶狠狠地扳过她的身子,随即就是一阵热吻,气势汹汹地,像在惩罚她似的,吻得她的嘴唇都破了。朱莎被弄得晕头转向,好不容易等李正停下来,她看看前面开车的张超一副目不斜视正襟危坐的样子,显然是把什么都看在眼里了。她不由得很恼火,使劲挣开道:“你怎么了?什么事要这么生气?”李正放开她靠回座位上,闭上眼睛,显然一副余怒未消的样子问:“他是谁?”朱莎更莫明其妙:“哪个他?”李正倏地挣开眼,脸色阴郁:“你离开了男人就不能活是吗?非要全天下的男人都拜倒在你脚下你才高兴是吗?” 朱莎很快明白他说的是老卞,不过她觉得没有必要跟他解释那么多,只不急不躁地说了一句:“我没有忘记,我已经属于你。”李正更是愤怒:“那你为什么还要和别的男人纠缠不清?”朱莎淡淡地道:“以后不会了。你不必再使什么手段来对付他,他只是一个不相干的人,而且他马上就要走了。” 话音未落,李正“啪”地一巴掌打在她脸上:“这一巴掌是告诉你,做情妇也要讲职业道德!”前面的张超身形一震,显然也察觉到了李正的异样,但他一言不发,继续开车。朱莎目无表情,也不生气也不辩解,连动都不动一下,就带着这五个手指印去了李正的住所。挨了打的朱莎若无其事,反倒是打人的李正一夜无眠,半夜偷偷起床用毛巾给她热敷,几次都被睡梦中的朱莎打掉在地上,让李正懊悔不是生气也不是,自觉在朱莎面前受尽了气。打人事件发生后,张超看朱莎还是一副不急不徐的样子,不禁暗自佩服她胸有城府,是什么力量支撑她这样的忍辱负重?张超一直想不明白。再看看老大李正,打了人比挨打还要受委屈,在朱莎面前赔尽了小心也挽不回来她的一个笑脸。张超再一次觉得,眼前这个女孩不简单,眼看李正在她面前越来越偃旗息鼓,张超也是心里越发没底,只一再交代手下的那几个人千万不要去惹她。一九九七年发生了许多大事,二月中的时候,那个对中国改革开放最有影响力的老人在北京停止了呼吸,与世长辞,四个多月后,经他亲自参与谈判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朱莎的宿舍第一次安上了电视,她和同学们看着电视中举国同悲同喜的画面,禁不住也潸然泪下。一九九七年七月还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从泰国开始到整个亚洲的经济风雨飘摇。发生在朱家的大事则是,朱莎父亲基本痊愈出院,虽然终身不能断药,但至少已经挽回了一条性命,朱虎考上了大学。他最终还是不得不听了姐姐的话,选择了不是北京的大学。在朱虎扛着行李大包小包地去武大报到时,朱莎已经开始了大四实习,原来的辅导员已经调到学校后勤部门去了,新来的辅导员叶老师是个三十多岁的女老师,原来一直在院办做行政工作,这次大概是要评职称还是怎么的,忽然就下到系里来担任辅导员了。这个叶老师人长得并不漂亮,但性格温和,最难得的是处事公正,她一见到勤奋认真的朱莎就很喜欢,因此一直对她很好,这次实习有许多单位,叶老师一律按成绩和平时表现来分,许多酷爱跟辅导员老师拉关系的这次都分得平平,最好的实习单位像电视台、报社什么的,首先就给了朱莎等几个一直拿奖学金的同学。叶老师给朱莎推荐的实习地址是一家刚落地北京的MS卫视中文台,她在那里学习做一个早间新闻栏目的助理编导。电视台的工作太辛苦了,朱莎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遭受严重打击。她跟着那个栏目组的人一起下午三点上班,然后早晨九点下班。她因为专业不对口,写的稿子很吃力,编的片子就更糟了,常常被主编退回来重写。每次上了播出线,朱莎总是昏睡过去,睁眼时看见字幕,看见自己的名字在最后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匆匆滑过去,然后下楼到二层的咖啡厅吃早餐,然后回宿舍去睡觉。晨昏颠倒的生活差点让朱莎患上神经衰弱。朱莎的工作中时常需要用到电脑,因此李正不声不响地给她买了台IM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