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崇祯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逐鹿崇祯末年-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这一次高起潜在庆都不战而溃,致使卢象升被困张登,可以说卢象升的死完完全全的都是因为杨嗣昌和高起潜的掣肘,如果没有他两个人的阻挠,卢象升不一定会战死疆场。



前些日子田羽的第二次捷报就被杨嗣昌等人压了下来,田羽的功劳不但让杨嗣昌眼红,更让他担心。一旦让崇祯看到左翼军如此不堪一击,那时崇祯一高兴,也许就会变了主意,不再求和,而是主战。现在、朝中的清流、东林对他的意见很大,说他作为兵部尚书畏敌如虎,崇祯那里每天都堆满了弹劾他的疏本,如果不是崇祯竭力回护,恐怕他早毙于刀锯鼎镬之下了。如果崇祯的心思一变,这贻误军机、畏敌不战的罪名足可给他带来滔天的大祸,因此他不想,也不能让一股新的力量崛起,只能百般打压。



可是这个田羽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竟然能生擒了鞑子的扬武大将军,又要献俘阙下,这下子他杨嗣昌再也瞒不住了,再加上卢象升之死,一旦处理不好,帝眷不再,那么他的地位便岌岌可危。因此他不能不仔细的想想办法,应付目前的不利的形势。



更让杨嗣昌烦心的事情还有不少,昨日他已经接到高起潜的不战而溃的消息,想着不日便可接到高起潜的奏疏,现在主战派节节胜利,而他们主和派却是连连损兵折将、丢城失地,白白给朝中那帮乌鸦攻击的把柄,现在他可谓步履维艰。



足足过了三炷香的功夫,杨嗣昌才睁开双眼,叹了口气说:“新甲,你对高公一事如何看?”



陈新甲闻言不由沉吟了一下,偷眼看了看杨嗣昌一下,杨嗣昌一脸的淡然,根本就看不出他的想法,只好说:“高公虽然丢掉庆都,但是兵士损折不多,还有一战之力,而卢象升主战误国,所率兵士几乎覆没……”



不待陈新甲说完,杨嗣昌截住说:“我看卢象升未必已经战死。”



陈新甲心中一颤,田羽疏本中已经明确说了卢象升战死,甚至连中了多少箭支都写得清清楚楚,卢象升没有死?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不过他和杨嗣昌接触的时间很长,知道杨嗣昌虽然平时看起来温文尔雅、待下礼遇丝毫不苟,却是阴险狠毒,因此他装作不解的说:“大人的意思是?”



杨嗣昌缓缓站了起来,眼睛盯着陈新甲,不再犹豫:“鞑子势大,高公持重,为保留实力,方才退出庆都以避敌锋。宣大总督卢象升不虑国家大势,沽名钓誉,轻易与虏开战,致使损兵折将,罪无可恕。至于战败身亡,还需严查,也许他畏罪潜逃。”



陈新甲按到杨嗣昌给两人如此定性,虽然心中也为卢象升大大不平,但是他还要靠着杨嗣昌和高起潜往上爬,因此忙附和着说:“大人所见极是,下官马上派兵部有关职司前去详查此事。”



杨嗣昌估摸了一下现在的形势,鞑子左翼军已经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右翼军一路,敌我力量已经此消彼长,明军已经站了优势,恐怕田羽再立新功,对主和之事产生影响,另外也有着抢功之意。因此又对陈新甲说:“不论卢象升生死,这宣大总督我看就免了罢,明日早朝,我会保举陈大人接替卢象升为宣大总督,望陈大人不日南下,整顿兵卒,迅速恢复元气。田羽也暂归陈大人指挥,望陈大人以国家为重,不可浪战,为国家保留一点家当。”



“多谢大人,新甲一定不负大人举荐的一番厚意。”陈新甲一边心中揣测着杨嗣昌的心思,一边表着忠心。



杨嗣昌生怕陈新甲不了解自己的苦衷,又说:“这也是无奈之举,天启元年以来,国家屡次用兵,元气损伤很大。现在流寇四处为祸,鞑子四次劫掠关内,我们既要安内,又要攘外,但我们兵力有限,二者不可兼得。现今灾荒频仍,粮银匮乏,不得不如此为之。攘外必先安内,待剿灭流寇,再打鞑子不迟,虽满朝臣工动辄含沙射影,交相攻讦,只好利在社稷,我何惧乎。”



“大人深谋远虑,这份苦心自非那些自诩清流的虚谈之辈所能明白。待日后大功一成,想必那些空谈之辈必哑口无言。大人如此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国,新甲佩服万分。”



“文弱但求心中无愧便是,那些乌鸦想这么说,怎么骂,随他们去吧。”



第七十四章 党争为祸



卢象升的死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东林党的官员想着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打击阉党的气焰,夺回朝中的话语权,因此纷纷上疏弹劾杨嗣昌。六月间杨嗣昌出任兵部尚书一职的时候,东林党百般阻挠,最终仍是败下阵来。杨嗣昌不仅如愿当上兵部尚书,并且不久便成为大学士。这一次卢象升的死给了东林党扳回局面的机会,东林党如何会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呢。



这次不仅东林党的言官纷纷出马,便是一些自诩无党的清流也参与进来,矛头直指杨嗣昌。尤其以左都御史刘宗周一疏言辞最为激烈:“杨嗣昌任兵部尚书以来,主张四面六隅之策,承诺三月剿灭流寇,现今已经半年,流寇不但未灭,而越演越烈,无丝毫应对之策。而今任凭东虏蹂躏京畿,攻城略地,杀人如刈草,莫无应对。今虏破昌平等大县,杀宣大总督卢象升,亦是阁臣畏敌如虎,不敢应战之果。现既不能克强敌,又不能扼守,坐视东虏劫掠,如入无人之境,溺职之罪当诛。”



只是杨嗣昌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总后台是崇祯帝。虽然言官众口一词要治杨嗣昌之罪,但是崇祯却是百般回护。如果承认杨嗣昌有罪,那不是代表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这一点怎么能让自认为聪敏过人的崇祯接受。因此东林党的对手不是杨嗣昌,而是崇祯帝。和皇帝打官司,要是想赢岂不是开玩笑。



东林党看到无法扳倒杨嗣昌,又转变了方向,开始攻击杨嗣昌主和之意。连兵部职方司主事赵光忭都不顾杨嗣昌的感受,上疏抨击杨嗣昌:“自阁部和议一起,致边备日弛,将士观望,畏敌如虎,互相欺饰,致使东虏长驱直入,祸乱中原,因此请斩杨嗣昌以谢天下。”这个疏本又被崇祯置之不理。



而杨嗣昌抛出的卢象升未必真死,可能畏罪潜逃,更是引起朝廷百官的愤慨,一个个慷慨陈词,不少人引田羽疏本之语攻击杨嗣昌。甚至有些人忍俊不住,在朝堂上与杨嗣昌开了全武行。看到下面扭成一团,崇祯帝不由大怒,将那几个言官每人打了八十廷杖。



工科都给事中范淑泰人老体衰,八十廷杖打晕了几回,被其他朝臣扶回家后,悲愤交加之下,再加上棍疮破裂,没有几天便一命呜呼。



阉党与东林党的交锋,再次以东林党失败而告终。而主和、主战之议再次作罢,不过仍是杨嗣昌主和占了上风,而卢象升是否战死,更是在杨嗣昌的授意下,成了一个谜团。派出去的调查官员中有一个叫俞振龙的,告诉杨嗣昌,卢象升真的死了。在杨嗣昌而言,希望手下人说卢象升没死,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战之类的罪名加到卢象升的头上了。但这俞振龙非常硬气,杨嗣昌把他鞭打了三天三夜,快打死了,他仍然瞪着眼睛说:“天道神明,无枉忠臣。”可是其他人却没有他的那种骨气,纷纷做了假证,说没有找到卢象升的尸体,生死不明,而田羽言之凿凿的疏本被弃之一旁,束之高阁。兵部尚书杨嗣昌却如一尊不倒翁,崇祯只给了一个小小的处分了事。这次争斗的直接后果便是致使勤王各镇更是不敢轻战,一路尾随鞑子而进,任凭东虏纵横驰骋。



而田羽要将东虏扬武大将军献俘阙下让崇祯兴奋不已,可以说近几个月来,崇祯一直被东虏和流寇搞得焦头烂额,每天接到的战报,没有一条是好消息,现在终于解了心中的一口闷气。他在朝堂上侃侃而谈:“潼关镇总兵田羽近来数次与虏作战,一月间歼敌数千,设使勤王各镇人人如此,同心共济,虏停则奋力斩杀,虏奔则迎头攻击,何愁东虏之祸。”



看到朝堂上死气沉沉,崇祯帝也没有刚才的兴致,草草的总结说:“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若得良将,朕何惜一爵。今田羽屡立大功,功在社稷,赏银万两,斗牛一袭,世袭锦衣卫千户,待岳托解来京师,朕要亲自昭告太庙。”



崇祯帝的圣旨几经辗转才交到田羽的手上,这时候的田羽正在狼狈逃窜中。原来田羽大败努山后,虽然已经料到多尔衮会追击自己,轻装向大名府进军,但还是没有摆脱多尔衮。多尔衮听到田羽生擒岳托,阵杀五六千兵士后,异常愤怒,率军追击。他吸取岳托分兵而败的教训,亲率近三万骑兵追击。面对三万骑兵,田羽只有落荒而逃的份了,几次如果不是田羽机灵,恐怕早就被多尔衮围歼了。



田羽接到圣旨也不得不感叹明朝特务系统独特的作用,自己近一个月来,东奔西窜,居无定所,这些传旨的人竟然能找到他,等到他听到崇祯只赏了他一个世袭锦衣卫千户,不由一脸苦笑,本以为生擒岳托的大功足以让他做到将军,不想却是一个世袭千户。



听到田羽抱怨,一边的杨军抚掌说道:“大人半年之间从一个马夫做到一镇总兵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现在更是被皇上赏了世袭千户,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快吗?我怎么不觉得。甘罗十二能为相,高士奇一日七迁,从无名之辈,而成一代名相,如此际遇不比我快的多了。”他心中不由又加了一句:“自己作为一个穿越者,这么大的金手指还不是才混了个没有品级的总兵。”



“高士奇?一代名相?我怎么没有听说。”杨军越来越郁闷,怎么和田羽在一起,自己简直成了个屁事不懂的毛孩子一般。



田羽不由自失的一笑,心中说:“现在高士奇还不知道在哪呢,你怎么会听说。不过我来到了现在,估计就不会出现高士奇一日七迁的佳话了,我怎么能让鞑子夺了汉族的江山呢。”他不想解释,而是顾左右而言他:“便是我朝也有许多人际遇之奇不下于我。”



“你是说左良玉左总兵?”



“不错,左总兵原不过一小校,得侯洵赏识,一跃而成副将,比我快多了。便是刚刚战亡的卢象升卢阁部也不是我能比得了的,不到三两年时间,从一府之职超迁成五省总理大臣。”



杨军点点头,笑着说:“大人不能老是和这些人相比啊,你可知道许多人终其一生,也许都做不到总兵的位置。”



田羽叹了一口气,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现在一直忙于战事,根本就无法把自己想到的许多东西和前世的知识用出来,看来自己应该选择一个根据地了,好好的发展实力了。



一个骑兵飞驰而来,打断了田羽的沉思。虽然现在已经入冬,天气变冷,但是那个兵士浑身是汗,满脸的灰尘,看来是长途奔来。那个骑兵看到田羽,松了一口气,翻身下马,跪地大声说:“大人,鞑子已经追击到距我军不足三十里的临城。恐怕再有一个时辰便可追上我军。”



田羽遥望着远方,淡然的说:“该来的终究会来,看来我们只有与鞑子一战了。”



“大人,鞑子兵势锐不可当,不可轻易开战啊。”



“我如何不知,但是现在我军除了一战之外,还有其他选择吗?”



杨军也知道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带着所有的人逃离了,因此急忙说:“大人,我留下阻击鞑子,你带着骑兵走吧。”



田羽一时来了豪气,大声说:“不就是三万大军吗?不就是多尔衮吗?来吧,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第七十五章 天佑英雄



王六等人听到田羽如此一说,一个个都围了过来,王六仅仅的握着手中的宝剑,激动的说:“大人,你走吧,我们留下来,鞑子想歼灭我们没有那么容易,就是死也要多赚几个。”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劝着田羽让他带着骑兵先走,而要求自己留下来与鞑子死战。



田羽望了望周围的几个将领,不论是从其他营中调过来的雷震廷、金学峰等人,还是自己从王家寨带出来的王氏兄弟,都是一脸的坚毅,面对死亡一个都没有退缩,反而一个个挣着要留下来。不由感动得鼻子发酸,眼眶红了起来,强自忍着泪水:“大人,不要争了,身为主帅,岂可丢下自己的将士,只顾自己逃命,如果我这么做了,恐怕即便是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不过一具行尸走肉而已,你们能走的现在都走吧,给潼关镇留下点火种。”



王六大声说:“小六子愿意陪大人留下来,望大人成全。”其他将领也同样没有一个愿意离开。只是带着祈求,期盼的目光看着田羽。



田羽看到大家如此,也不好再让大家离开,一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