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绣的武力虽然不弱,但刘和并不是非常稀罕,因为这个家伙的忠诚度很有问题,相反他对于李儒倒是有些意动,想把这人笼络过来为己所用。

不管李儒是不是董卓女婿,反正现在董卓死了,而李儒这个家伙在长安已经没有了栖身之处,刘和此时向他伸出橄榄枝来,他肯定不会拒绝的。

李儒的名声虽然有些糟糕,但似乎对于董卓一直都挺忠诚的,只要他能忠心做事,刘和还是打算给李儒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刘和要去洛阳,丁况、陈逸、阎老四等早期来到长安的下属也悄然从长安离开,随他一同上路。

一路上,陈逸将他前往河东安邑卫家解除婚约的事情当成笑话讲给刘和听,倒也不是想让刘和派出一支队伍前往安邑将卫家怎么样,只不过是为了替刘和排解离开长安的一些郁闷。

刘和听了之后,并不生气,笑着说道:“这个卫觊倒是个臭硬的脾气,非要守着那些迂腐的旧礼不放,白白浪费了一身好才学。这次大军正好从陕县路过,我便派人前往安邑将他捉到洛阳来,到时候看我怎么拾掇他!”

陈逸听了刘和这话,急忙摆手说道:“公子,这个卫觊虽然对我有些无礼,但却没有什么罪过,千万不可折辱他啊!”

刘和笑着说:“陈从事多虑了,你放心,我不会折辱他的。”

过了两日,大军路过陕县的时候,刘和果然派李严率领一千骑兵去了一趟安邑卫家。

等到刘和率领队伍来到函谷关下时,李严去而复返,把卫家几十口老幼都带了回来。

蔡大学士听说刘和将卫家老少都抓了起来,急忙赶往刘和的中军帐,想要劝阻刘和不要杀人,结果却见识了令他惊奇的一幕。

蔡邕在丁况的引领下刚刚靠近刘和的大帐旁边,便听到刘和的声音响起。

“卫伯儒,你可知罪?!”

“刘世仁,士可杀不可辱!你为了强娶卫家之媳,仗着兵马强壮,随便就将我卫家一门数十口从安邑掳走,如今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但休想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众口!”

一个男子不卑不亢的声音激昂的响起,听起来应该是卫觊在说话。

刘和的声音顿时高了一截:“卫伯儒,你这个迂腐的蠢货!教我怎么骂你才好?昭姬当初确实曾为你卫家之媳,但她明明已经给卫家写了态度坚决的‘求去’书,你为何还要继续阻拦?按照大汉礼制,若是男子恶疾、男子家中贫困、丈夫操行不良,已经出嫁的女子都可以提出解除婚约的要求,你那二弟卫仲道因为恶疾已经去世半年,昭姬凭什么不可以选择离去改嫁!”

卫觊被刘和数落的无言以对,涨红着脸说:“就算蔡昭姬有权求去,那你也不能随便派一队士兵便将我卫家上下数十口抓起来!”

刘和指着卫觊的鼻子说:“卫伯儒,你当我派人去安邑将你卫家人抓来是为了报复么?大错而特错!想你卫家先祖大将军卫青曾为了大汉中兴立下彪炳史册的千秋功绩,可惜到了你们这里,竟然只为了一个女子的再嫁之事便唧唧歪歪不休!洛阳危急的时候,你们卫家人在做什么?长安危急的时候,你们卫家人又在干什么?”

“我这次派人将你捉过来。是想给你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如今洛阳百废待兴,你既然有一身好才学,为何不为国家和百姓出来做事!机会就这一次,你要是不愿意,明天我就派人将你送回安邑,不过今后河东卫家的人休想再出仕为官!”

刘和骂完了卫觊之后,心里顿时舒坦不少,心想这次不仅替蔡妹妹出了一口恶气,顺便又能赚个下属。这笔买卖怎么想都划算。

卫觊本以为卫家这次难逃覆灭。没想到刘和压根就没有这个想法,反倒是要逼他出仕为官,心里一时百感交集,不知道对刘和说些什么才好。

蔡邕急忙赶来本是要阻止刘和杀人的。听到这里心里顿觉安慰。他走进帐中对卫觊说:“过去的那些事情。老夫也不想再提,当初若非觉得你们卫家乃是名门望族,我也不会将琰儿嫁到你家。如今大公子非但没有怪罪你们卫家的失礼。反倒要给卫家一个重新崛起的机会,你还不赶紧向公子表示谢意!”

卫觊见到蔡大学士之后,羞愧难当,回想自己在弟弟去世之后对蔡家的作为,觉得很是难为情。

“多谢大学士既往不咎,多谢大公子胸怀坦荡,卫某不才,愿随公子同往洛阳做事!”

刘和于是开怀大笑,说道:“这就对了嘛!今后好好做事,以你的才学,肯定能有一番作为!”

帐内其他人看到刘和竟然采取这种以德报怨的方式解决个人恩怨,顿时对刘和的敬佩之情再度升级。

只有郭嘉和李严看得比较远,他们在心里嘀咕着:“这个家伙,越来越不要脸了,明明是看中了安邑盐池的巨大好处,却采取这种方式将卫家拽上自己的战车……”

实际上,刘和这次以强制的手段征辟卫觊,一半是为了洛阳今后的收入来源在考虑,另外一半则是为了卫觊这个人。

相比于早夭的卫仲道,卫觊在历史上还是留下了不错的名声的。

正史之中,卫觊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学家,也是曹魏政权中颇有见识的政治人物。卫觊少年早成,很早就以才学著称,曹操为司空时,任他为属吏。卫觊在曹魏阵营之中先后任过县令、治书侍御史等职务,魏国建立后,他与王象共同主持制定典礼制度,官至握有实权的尚书。

如今的大汉天下,已经到了礼崩乐坏的糟糕局面,刘和让卫觊前往洛阳辅助朱儁做事,不仅可以安抚司隶地区的世家大族,而且也能让洛阳有一些收入来源,为今后的元气恢复增加一份力量。

当然了,刘和这么对待卫觊,事情传扬开去之后,又是一段美谈,绝对会给他的声望增加分数。天下人都会认为刘和的胸怀宽广,有容人之量,今后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才前来投效于他。

刘和才不会告诉别人,其实他真的不在乎卫觊当初是不是落过自己的面子,他最在乎的其实是蔡妹妹到底有没有跟卫仲道那个死鬼同过房。

途中这个小插曲过去之后,刘和留下五千申息军把守函谷关城,然后率众穿过函谷关,一路向着洛阳而行。

函谷关与潼关之间相距三百多里,这片地方可不是什么不毛之地,而是属于弘农郡治下,不仅有着大片的土地可供百姓耕种,更有丰富的山地和丛林可供申息军打游击。

刘和将申息军的主力部队留在这里,今后不仅可以得到丹水方面的持续支援,而且还可以在这里为洛阳构筑起一道屏障,日后或许能够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函谷关前往丹水,中间隔着熊耳山脉和伏牛山脉,最是适合丰乡城那伙山大王出身的家伙东躲西藏,万一哪天河东郡境内的白波贼前来闹事,正好让两股势力来个正面对撞!

ps:说好的上架后五更爆发,南道做到了,亲们,现在看你们的了……

第一九七章当仁不让

刘和率众离开函谷关,又向东行了三日,终于来到了东都洛阳。

早已接到通报的朱儁,率领留守洛阳的大小官吏数十人,出城相迎三十里,以最高的规格欢迎刘和麾下大军入城。

虽然刘和前往关中连皇帝的面都没有照过一次,但他率军平定长安之乱的功绩谁也无法抹杀,他对洛阳百姓的种种善举更是被人口口相传。洛阳附近的人们听说刘侍中率军返回,竟然奔走相告,不约而同地赶至城外迎接刘和的归来。

这一次,刘和一改前往长安时的低调,再度穿上了“宣传部长”徐邈当初在蓟城为他置办的那身华丽行头,跃马扬鞭的率军入城。

当日,只见刘和身穿光辉夺目的明光铠甲,头戴金光灿灿的虎头兜鏊,胯下骑着一匹通体黝黑的神骏,腰中悬着三尺长剑,肩后披着猩红披风,端得是威风凛凛不可冒犯,让道路两旁的百姓不由自主地生出几分膜拜的情绪。

紧随刘和左右的,是一百名神秘肃杀的黑甲骑士,在黑甲骑士身后则是排列整齐的幽州骑兵,在幽州骑兵之后则是洛阳禁军,在洛阳禁军之后由是数千申息士兵。

李蒙麾下五千名声不佳的西凉兵此行没有随刘和一起进城,暂时由徐荣统率,留驻于洛阳城外三十里,下一步很快就将开赴幽州,从此远离洛阳百姓的视线。

刘和今日如此高调行事,当然不是为了在人前装逼耍酷那么简单,他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洛阳民众的安全感和重建家园的信心。

如果换做是别人率领一群虎狼之师进驻洛阳,城内城外的百姓只会感到害怕和担心,但刘和不同,以他天子侍中和皇室后裔的双重身份,足以让百姓们相信他跟何进、董卓这些手握大军的军阀完全不同,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一个好官。

刘和的先祖。便是东海恭王刘强,而刘强则是光武帝刘秀的亲儿子,起先曾为太子,后来才被刘秀改封为藩王。光武中兴之后,刘秀定都洛阳,那时身为太子的刘强便曾留守洛阳监国,虽然已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但却无法被人忘记。

洛阳百姓只要想一想刘和的先祖曾经镇守和治理过洛阳,他们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刘和跟所有的其他军阀不同,因为这大汉江山原本就属于他们刘家的。刘和犯不着再去跟人争来抢去,只会用心的守护和治理。

也就是说,在洛阳人心目之中,刘和父子才是当仁不让的主人,而诸如何进、董卓之流,都是偷窃主人家东西的家贼,本质上有着完全的不同。

刘和在老将朱儁的引导下,在道路两旁数万百姓的高声欢呼之中,精神抖擞地进驻洛阳。当时的情景被史官们记录下来,后来成为《圣君纪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进入洛阳之后,刘和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高调宣布要在城内重建皇宫,同时修建一座太傅府邸。

重建皇宫。是刘和向天下人表明他奉迎天子东归的决心;修建太傅府邸,则是刘和向天下宣示老爹刘虞的存在。

曾经在洛阳大权独揽的大将军何进被宦官们诛杀了,曾经在洛阳和长安横行霸道的太师董卓也被人乱刀砍死了,放眼如今的天下。还有谁的声望和实力可与太傅刘虞争夺大汉第一权臣的位置?

当初董卓专权之时,先是任命刘虞为大司马,过了一年又任命他为太傅。而按照大汉官制,无论大司马,还是太傅,都是品秩高于太尉、司徒、司空这三公的上公。董卓当时如果不是给自己弄了一顶太师的帽子,他的职务都无法超过刘虞,足见刘虞当时在朝野上下的威望地位有多高。

刘虞如今虽然人在幽州,但他的儿子却领着一支打败了李傕、郭汜、张济联军的虎狼之师坐镇洛阳,一时之间还真有种高手寂寞,欢迎来战的味道。

刘和在洛阳暂时安顿下来之后,立即上表长安朝廷,要求朝廷加封朱儁为卫将军、河南尹,同时任命审配为洛阳令,任命牵招为洛阳尉,任命卫觊为洛阳丞。

王允见到刘和的奏书之后,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反对,因为刘和压根就没向朝廷提自己半个字,而且朱儁作为平定黄巾之乱的三杰之一,当初本来就出任过河南尹,后来又率领中牟义军继续讨董,此时再度出山,已是众望所归。

王允想要笼络吕布和他麾下的将领继续为己所用,便在朝中提议给吕布、朱儁等一批作战有功的将领同时加官进爵,结果太尉马日磾出来搅局,嚷嚷着应该给刘虞父子同时晋升官爵才算公平。

马日磾一说话,朝中许多官员都站出来支持他,认为刘虞父子居功至伟,必须要作为最可信赖的力量紧紧依靠和抓住才行。

已经开始临朝的小皇帝刘协不知受了谁的指点,也当众说出一句“汉室江山理当由刘姓之人治理”的话来,当时就把王允给噎住了。

小皇帝都开始当众放狠话了,分明就是对王允的擅权表示不满,如果王允还敢阻拦朝中大臣交好刘虞父子,那他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不仅要背上董卓第二的恶名,而且会失去更多大臣的支持。

经过一番激烈争论,朝廷最终颁下旨意,再度加封刘虞为太傅,兼领骠骑大将军之武职,全权管理黄河以北各州事务,假节钺,不仅有任命三品以下文武官员的权力,而且可以代替天子出征,对属下官员还有生杀予夺之权!

为什么说是再度加封刘虞为太傅呢?因为当初董卓在位时,加封刘虞为太傅的任命文书和印信并未送至刘虞的手中,所以这次朝廷要再送一次。

朝廷这次单独给刘虞颁发的这道旨意,最给力的地方就在于“假节钺”这三个字。

“节”是苏武牧羊时手里拿的那根长竹竿一般的物事、“钺”则类似于斧子的外形,“节”和“钺”都是古时皇帝的信物。

“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