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枭龙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枭龙传-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新军,对守城战术,基本不懂。巨大差异,让唐军渐渐被动起来,部分城垛被叛军攻了下来。
李子庆等人这边,也饶是不轻松。他领人才挑了两架云梯,身边兄弟已经伤亡过半。而且这云梯刚被挑翻,片刻之间又被稳稳的架了起来。
他们几人正合力刚将左边的梯子第二次推翻在地,冷不防右边的叛军却乘机突了上来。那叛军身材高大,满脸凶像,左右手分持一把大砍刀,一把盾牌。一跳上城垛,“嗷”的吼了一声,奔李子庆等人就奔了过来。
离此叛军最近的一名唐军,见这叛军冲了过来,不由稍稍一愣神。未待他手中腰刀挥出,便被此叛军一刀剁成了两半,鲜血如同雨滴般四处洒落开来。
李子庆手下,均是新卒,见叛军如此凶狠,不由脚下都哆嗦了起来。李子庆这种人只是打架豁出命的角色,但见到这种杀人不要命的角色,不由也是慌了神。
那叛军仿佛看穿了李子庆等人的心事,又“嗷”的一声,跳起半人高,一个箭步奔李子庆就砍了过来。
  
第122章 血战潼关【3】
那叛军挥大刀奔李子庆砸了过来,力大势猛。这一股猛力将李子庆吓的浑身兀自一哆嗦,但他不是傻瓜。他知道这一刀若是劈在自己身上的任何一个部位的后果。
待这刀落,李子庆也下意识的举起了手中的长枪,猛的往上一挡。只听“咔嚓”一声响,这刀劲将李子庆手中长枪劈为两半。
叛军士见首战取胜,更是来了气劲。又猛的嚎叫一嗓,又逼近两三步举刀便剁。李子庆此时手中握的只是两截折断的枪杆,再想从周围取东西来挡却也是为时已晚。他只能“哎呀”一声大叫,听天由命了。
却在这紧要关头,只听〃噗刺〃一声响动,一股热乎乎的鲜血溅射了李子庆满满一脸。他心中猛然一惊,脑袋一片空白,还以为就此他的小命要折于此处了呢。待再细看,却见面前那叛军喉管正中一支利箭,这股鲜血正是从那军卒喉管处喷出来的。
〃老子没死,老子没死!〃李子庆心中自是一阵惊喜。他回头一撇,却见刘全脸色铁青,手握一把长弓浑身正颤抖个不停。
这一番拼杀,准确的说是这一股喷在李子庆脸上的鲜血,让他心中再无一丝胆怯之意。他操起那叛军遗落下来的刀和盾牌,猛的一声吼叫,迎着后面爬上城头的叛军奔了过去……
叛军与唐军在潼关城头展开殊死搏杀。叛军军士占优,唐军地形占优,先头一阵叛军略占上风,让唐军一阵被动。但高仙芝和封常清毕竟道行深厚,见势头不对,不仅将自己的卫队派了上去,更是身先士卒,亲自手持长剑上得阵来。
唐军有将帅鼓舞士气,顿时战力大增。又与叛军血战半晌过后,第一阵竟然将叛军系数从潼关城上赶了下去。
第一阵,潼关竟然守住了!
寒风凛冽,引的无数哀嚎。高仙芝和封常清面面相视,各自万般感慨。他两本都是无数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了,按说对眼前这景象都司空见惯了。但这次,他们却不约而同的同时感觉到了万般的恐惧。
他们看到了叛军的勇猛,他们也看到了唐军的稚嫩,当然这些并非他们恐惧的理由。真正让他们害怕的是,他们已经无路可退,而他们将要做的却是要用手中这些稚嫩的唐军去击败,叛军几万精锐之师。
一着不慎,整个大唐帝国就要葬送在自己手中。
而现在只打了第一阵,他们就感到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唐军占据有利地形,却并未讨的半分便宜,要是叛军第二阵,第三阵又当如何?而且面前的只是一支先头部队而已,在他们身后,还有十数万安禄山的精兵。万一全部压了上来,又该当如何呢?
两人沉默了半晌,顺着城道缓缓前行,走了好一程这才停下脚步。
高仙芝看着潼关城外,叛军正在整军待战。他不由叹了一口气,道:“常清啊,看来决死的时刻就在今日了,怎么样?老兄弟准备好了没有?”
封常清撸了撸胡须道:“高帅啊,我封常清本来就是个已定了死罪的人了。能多活这几日已经算赚了不少了,何来惧怕之说?”
“唉……”高仙芝锁紧眉头,道:“想不到你我兄弟戎马一生,大小战无数,今日却被这帮跳梁小贼困在此处……”
他说到此处,顿了话语,眼眶中流露出无限的悲怆出来。
封常清道:“高帅,时局亦然如此,凭你我二人微薄之力又如何能扭转的过来?你我兄弟二人既然为大唐武将,只能舍了这一身气力,能挡一时是一时吧。拼了咱们俩人这一把老骨头,也算对的起圣上,对的起天下黎民百姓了。”
高仙芝听罢,点点头。
却在这时听得城外又一阵牛角号声响起,高、封二人心中不由又是一紧,各自拔出长剑,喊道:“叛军准备进攻了,各军戒备,准备迎敌!”
崔乾祐挥军奔袭潼城。头一阵并未用尽十分力气攻城。他只是进行试探性的攻击而已。虽然他心里对唐军的实力也有自己的估计,但是高仙芝、封常清这两个名字在崔乾祐心中兀自也有万斤份量。随随便便他也不敢造次。
第一阵攻击结束,表面看起来崔军被唐军击退,但实际上却是崔乾祐主动撤军的。这一仗完毕,他心里已经有了**分的把握。唐军的实力比他想象的要羸弱许多。他料得再有一阵便能拿下潼关城。
崔乾祐心存这股气劲,心中暗暗得意。当日夜晚,他令麾下大军在潼关城前扎下大营。准备来日再战。
是夜,崔乾祐的将军大帐之内灯火通明。这一夜崔乾祐与麾下部将又将潼关城的优劣仔细分析了一遍。并制定了更详细的攻城方略。
黎明时分,数十支牛角号子又“呜……呜……呜”的响彻云霄。崔乾祐骑着高头骏马,缓缓的行到阵前,一双血红的眼珠子紧紧的盯着潼关城半晌。然后,只见他手中令旗猛然挥下。
“进攻!进攻!”一阵又一阵的号子声,在数万叛军中响了起来。“轰……轰……”一阵震耳欲聋的抛车声响过,无数百斤大石头被高高抛起,呼啸着直奔潼关城墙而来。时间不大,便看见潼关城头被巨石激荡起的烟尘遮天蔽日。
抛车整整冲击了一个多时辰,忽见崔乾祐手中又一令旗挥下。数百个进攻方阵同一时刻向潮水一般,向潼关城卷了过去。厮杀叫喊声顿时响彻天际。
崔乾祐冷眼看着战场上的局势。他麾下几万军士正与唐军绞杀在一起,难分难解。经过两个时辰的拉锯战,他已经看见数十处城垛,已经有了他的兵士的身影。
“破城在望,胜利在望!” 崔乾祐冷冷的脸上,微微浮现出几分笑容出来。潼关一破,长安便是囊中之物。这份战功自然是无人可以匹敌的了。这样一来,万一将来安禄山真的夺了李家天下,那他崔乾祐至少得封个元帅。
他想罢此等美事,一手摸着腰间的剑鞘,一手撸了撸胡须,心花怒放。却在此时,一骑骑兵飞奔到了崔乾祐近前。
那军士收住马的缰绳,翻身下马,跪在崔乾祐跟前,道:“启禀大将军,安大人军令到!”
崔乾祐接过那军士递过来的军令。待他仔细看罢。
崔乾祐猛然将军令撕的粉碎,然后狠狠的朝地上撒了出去,大吼一声:“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这个时候要我退军?为什么?”
  
第123章 王天龙征兵
潼关城守住了,大唐帝国终于得到了片刻的喘息时间。
唐廷下旨征召朔方、河西、陇右诸道兵马日夜不停赶往潼关驰援。恰在此时,安禄山意气风发的欲在洛阳称帝,令崔乾祐退军安守陕郡,至此唐军、安军以潼关为线,进入了一段相峙的阶段。
已是朔方节度使的郭子仪最近一段时间愁眉不展,心里窝着一桩心事:临汝、弘农、济阴、濮阳、云中等郡都降于安禄山。朝廷军卒匮乏,唐皇一边命郭子仪调精兵入关中支援潼关,一边又令他东讨叛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知道自己就是再有能耐,手中无军马等于一场空。总不能让他一个孤老头子扛着大刀与数万叛军精锐去拼命吧。
这一日,风闻潼关城下,唐军暂时守住阵脚,郭子仪不由长舒一口气。当即在节度使府邸召开中上层军官军事会议。
待大小官员到齐。郭子仪清了清嗓子,撸着胡须道:“各位,奉圣谕,我朔方城前几日已经点齐五万军马,调往关中,以图护国之举。现今,朔方大营军马步卒不足两万。昨日又接圣谕,令本节度使择机挥军东进。唉……这一句“择机挥军东进”实在是难啊……”
郭子仪叹了一口气,又继续说道:“从朔方东进,进袭安禄山老巢范阳,此乃一招妙棋。可是凭靠咱们手中这些军马,别说是拿下范阳,便是能将陷落的郡县能收了回来,已经算是天大的功劳了。各位,老夫此意,想必已经说的很明白了,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扩充军马。而且越快越好,越多越好,越精越好……诸位都是在朔方镇守多年的朝廷栋梁,对朔方周边甚是熟悉。诸位校官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主意拿出来?只要能按老夫刚才所说,凡在限期之内,能快招多招军卒者重重有赏!”
郭子仪话音落罢,在场参加会议将官顿时议论纷纷。议了半晌,一名致果校尉起身,对郭子仪行了一礼,道:“禀大人。大人所言属下无不赞同,只是恕卑职斗胆上言。朔方乃是边城,地广人稀,便是仅有的一些平民,也大多为游历商贾居多。往年里一年之内能征召万名军卒,已算是烧了高香了。现今大人欲打算东征,非数万军马不可。如此看来,这么大的缺口,只怕非有三五年时间不能及也。”
此校尉言罢,厅堂之内又一阵议论之声。郭子仪轻叹一口气,心道:“此校尉所言不假。此等事情我岂能不知,当今国事多秋之际,除了自行征兵却无他法。既然朔方附近无兵,便可发动有经验的军官去其他各地征兵。‘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若以重赏求之,料得几月之内也能征召到二、三万军马,如此便是不能成大事,也能暂且用一阵子了。”
他想到此处,站起身,走到厅堂中央,站定,缓缓说道:“李校尉所言颇有道理,只是当今紧急关头,不能坐等军卒自己送上门来。我等必须亲自到朔方周围去征召军士。我等早日征召齐备军卒,便能早一日,与叛贼决死一战,便能早一日救黎民于水火。为此,本将军特事特办,若我朔方军中任何校官,任何士卒无论官职大小。只要能征召来军卒,无论多少论功行赏。具体细则,稍后将会有执事官张榜公布,贴到各军营显眼之处。还望诸位齐心协力,各使神通,早日征齐军士,让我朔方军在此次征讨叛逆的作战中,再立新功!”
郭子仪这一招数,果然有了效果。各位将佐听罢郭子仪这一番话,虽然依然窃窃私语,暗自讨论,但面上已没有了刚才的为难之色。作为军士,能立功的地方就是在战场之上,但在战场之上立功免不了要流血,甚至殉国。但现在只需要征召军士,便可以荣立军功,这等事虽然有些困难,但是比起流血、掉脑袋来却还是稳妥数百倍。军官士卒能有此机会,哪个不开心?
王天龙也身在参加会议的人群中。自从那日他与郭子仪商讨罢为国出力的事情之后,他便被郭子仪安排在郭子仪身边,给他一个随军行走的“参军”的虚衔。
国仇家恨集于一身,因此王天龙干起活来,也很是卖力。潼关吃紧,长安方面也不顾上朔方这头,因此王天龙有大把时间来熟悉军营中的军务。只几日的工夫,他收获颇多。
今日,郭子仪挑头说出征召兵卒一事,让王天龙心中不禁一动。他突然想起了那日他带李婉儿几人来朔方路上碰到的那一伙强贼来。
四龙岗离朔方三百里地,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那贼头目刘大龙原是唐军校尉,只是因为违反军纪,被上司穿了小鞋,这才反了出来,当了山贼。王天龙料想此人本意却也并非愿与大唐为敌,若是他能将刘大龙说服,收了刘大龙手下几千人马,这当属无愧的大功一件啊。到那时,郭子仪肯定会对自己更是高看几眼。自己与李婉儿这婚事嘛,不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王天龙想罢,心里暗自欢笑。他也明白这等收降山贼之事,也是有万般风险的。但为国为己这都是大事一件,他必须舍生一搏。
待会议结束,王天龙随郭子仪出了议事厅,来到书房。
郭子仪走到一把椅子旁边,坐了下来,转眼看着王天龙道:“天龙啊,征召军卒之事,你怎么看啊?”
王天龙本想先提此事,没想到郭子仪却主动过问此事。他心中兀自一热,忙搭话道:“大人提及此事,我觉得大人此法甚是高明,若此无论军卒将官肯定争先恐后为征召之事出谋出力……”
他说到此处,心里想着自己的心事,不由咧开嘴笑了笑。
郭子仪见王天龙如此,也笑了笑,撸着胡子道:“怎么?天龙,难道你也想出去走一趟不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