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 第3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天,张叔夜死了,时年63岁。

连载(1859)

秦桧是囚徒中的名人,他官职高,被俘时是言官之首;他名节高,明知事不可为仍然为赵宋力争,如果不是现在还活着,那么他的名望达到和李若水一样的高度。

李若水保护赵桓的身体、荣誉,秦桧为赵宋江山、名位尽力。

让他更加引人注意的是他的年龄,秦桧这一年37岁,堪称年富力强人生刚开始。这样的青葱年龄锦绣前程,为了国家全都抛弃,还能找出更壮烈的吗?

于是宋人感动、金人敬佩,谁对他都高看一眼,比如赵佶在途中想和完颜宗翰说点事,也要通过他执笔润色。到了金上京之后,他被分配到金国皇帝的弟弟、大将挞懒的手下做事。每天里抄抄写写,并没有怎样受苦。

不必到冰天雪地里劳役。

他的寿命很长,故事很多,一生充满了疑点、不确定,都要等待着岁月、时事的变幻而游移,是非真假,只能到哪步说哪些。

回到开封城,大楚国皇帝张邦昌陛下的身边。在这段日子里,他过得很憋屈。赵家人走了,宋朝却没离开,他仍然活在从前的环境里,170余年的底蕴,每时每刻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实话实说,他从来都没想过要取代赵宋,当什么大楚的开国之君。

他即位的当天,没敢进皇帝大内,而是从尚书省出发。宋朝三省,门下、尚书都在皇宫外办公,只有中书省设在皇宫内部。他升殿,不敢坐御床,只在御床的西边摆了个小位子;他办公,不敢用皇帝专门词,“朕”改为“予”,手诏改“手书”,平时不穿龙袍,金人来了穿上,走了立即脱下来。除了这些细节之外,大事更是一概全省掉。

他不在正殿办公,不举行朝廷例会,不出来接见大臣,禁宫大内里所有门户都加锁封批,封条上写着“邦昌谨封”。

这哪是当皇帝,纯粹是个主人外出,看家护院的家丁。

连载(1860)

做到这些,仍然活得不托底。不仅他自己心虚,连手下人都拆他的台。怎样拆的,要先说一下金军对开封城的破坏,以及对汉人的态度。

翻开靖康一页,仿佛是一片人间地狱,尸体了、残垣了、抢劫了、强奸了,反正人世间能出现的罪恶丑陋触目遍是。

女真人真野蛮!

其实这样说,有些过头了。北宋末年时的金军在历史里的残酷排行榜上只能排在中等偏下,它的几大硬性指标都不过关,让真正的残暴者止不住的鄙夷。

第一,他们至始至终没有进入开封城的内城,更里边的皇城更是边儿都没粘。所有的抢劫、抓人、搜刮等丑恶事件,都是金军提出任务,宋人自己完成的;

第二,他们杀的人太少,什么叫灭国屠城呢,远的不说,看看清朝。清军入关之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每一次都杀得全城死光,遍地血池。和后代相比,这时的金军够得上暴虐二字吗?

之所以这样“温和”,是态度所决定的。女真人崛起只有10年左右,他们覆灭东亚最大的两个帝国,其管理难度早已超过极限。不说才能,光是派人管理,金国都没那么多纯种女真人。现实要求他们,只能把宋朝打服,当成个长期的房间吃租子。

尤其是完颜宗翰的心理在起作用。这个人是理智的,甚至是睿智的。他身上有些许完颜阿骨打的影子,天生就懂得怎样当个成功者。他知道女真人的优点在哪呢,更明白缺陷是什么,所以不那么贪,从来不想把汉人的土地一口吞下去。

吞下去会胀死。

可惜的是,他的眼光太超前了,让绝大多数的女真同胞们所不理解。他们内部有一些人愤怒得要死,觉得明明随意砍随便杀嘛,为什么不利益最大化呢?!完颜宗翰有异心,胳膊肘儿向外弯,不是个为国为民着想的好女真人!

这个分歧造成了完颜宗翰的悲剧,造成了他政治同盟者的悲剧,同时反对者们也没落着好,历史证明,只会打生打死的,都是些低级生物。

可是,让这时的女真人不打架,他们还能干什么呢?

连载(1861)

完颜宗翰对汉人傀儡的支持是很到位的,临走前,他特意派人去问张邦昌,为了你的统治,张,我是不是给你留下一支女真军队?

张邦昌没听到这句话,来人被大楚国新任宰相吕好问抢先接待了。吕宰相说,非常感谢,但是北方人不服南方水土,为贵军士卒着想,不必了。

该使者小感动了一下,接着又问,那是不是给你们留下一位贝勒?有他在,南人不敢放肆。

多体贴,可吕好问比他更会疼人,说贝勒是贵人,久居南方,万一思乡心切,会生病的……于是女真人全军撤退,走出去好远之后,张邦昌陛下才知道有这回事。

知道又怎样,吕宰相平时写公文的时候,落款日期都是“靖康二年”,根本不提大楚国什么事。这就是张陛下的群众基础。

一切迹象都逼着他变回原形,一个月之后,金军渡过黄河,回到了燕京附近,张邦昌知道是时候了。他宣布退位,先找到隐居在民间的孟太后,由她来垂帘听政,再通过她,去选宋朝的新皇帝。

还选什么,唯一在逃的男丁不就只有赵构一人吗?直接选他不就对了。不,还有别的人。宋朝立国170多年,9个皇帝,每一代男丁都积极工作,生出了N多的后代,怎么会只有赵构一个漏网之鱼呢。

在这几十天里,有两位宗室出现。一个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叫赵子崧;一个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子孙,叫赵叔向。他们各自招揽了一支班底,宣布自己是宋朝合法继承人。其中赵叔向动作迅速,充分发挥了赵光义对皇位超级向往的遗传基因,他带了7000个士兵,杀到了开封城郊。

可惜都是白费劲,继承权是有排列序号的,他们能躺过金军的搜捕就是失败的原因所在。因为事发时,他们都在城外,很远很远的地方居住房。一句话,是散得不能再散的边缘皇室,只要赵佶这支血脉的人没死绝,他们就没有半点的机会。

焦点向赵构汇聚。可是要找到他,可不太容易。

连载(1862)

这时赵构的头衔很猛,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个衔一般来说只出现在评书小说里,宋朝从立国那天起,就没这个职务。

这么独一无二,应该努力工作吧,他应该响应他皇兄赵桓的求救,率领“天下”兵马向开封靠拢,与金军决战,救父兄社稷于水火之中,这才是正道。

如果救不了,那么壮烈地战死在开封城边,也是无上的光荣,这样才会流芳千古,为世人后代所敬仰!可惜的是,他没这么干。

赵构从当上大元帅之后,就一直在搬家。他从相州跑到了大名府,也就是说,从河南到了河北。这很勇敢,因为河北是敌占区,哪怕大名府没出现大股金军,那也是险地。可他几乎没停,紧接着就跑到了东平府,那是现在的山东省东平市。

在山东转了两圈,他到了济州(今山东巨野),觉得还是不安全,于是宣布下一站是宿州。宿州地处淮南,是今天的安徽宿县,真要到了那儿,随时都能渡过长江,跑到江南了。

这时内外两个消息拖住了他飞快的腿,让他不得不停下来。

外边的,是开封城派来的信使,真是跨越了千山万水,踏着他曾经走过的脚步,追到了济州,通知他回京城去即位当皇帝。

这消息很震撼,但在预料之中,赵构很清楚自己的血统地位,继承权的顺位,这事儿只要他不死,永远都是他的。

前提是,他不死。

那么就好办了,他决定不回去,即使回,也要再等等,看看金军是不是会在短期内练回马枪。可是另一方面,就没这么好对付了,他的班底内部也出了点事情。

这时他的班底已经非同小可,很多帝国的精英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他的身边。最早到的是张俊,他跟着信德(今河北邢台)知府梁杨祖率领3000兵马,到大名府报到,被任命为元帅府后军统制。

刘光世跑了第二名,他从西北开始,一直追到了山东的济州府,才追上了赵构。这一路上,他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超级智慧,在听话和不听话之间准确选择,才让自己的人生踏上正途。

连载(1863)

他开始跑的时间是第二次东京保卫战前夕,赵桓传书天下兵马进京勤王时。作为一个顶级衙内,刘光世百分之百执行政府的命令。

带兵火速从西北驻地开拔!

跑到半路上,唐恪先生的命令传到,令天下所有勤王部队各回原地,不许到开封城来。首相传达皇帝的诏书,这是天底下最有效力的命令。于是所有部队向后转。

唯独刘光世。

这小子堪称两宋之交时所有风云人物里最鬼头鬼脑的东西,加上他从小就混在权力阶层里,各种官方的把戏他全懂,瞬间就解读出了唐恪的小心思。那绝对会出事,国家肯定需要军人。

……而军人需要机遇。

尤其是他和他父亲这样有了失败纪录,急于翻身的军人。那么前进,不听首相命令前进。事关前程,他的决心超级坚定。随着离开封城越来越近,什么人都能遇到,一支败兵把京城里的事说了出来。当时刘衙内的部下们就不干了。

搞什么,既违抗命令,还让我们送死?!

刘光世很镇定,告诉他们这个消息过期了,最新的消息是开封城陷落,两位皇帝逃了出去,方向是南方,只要追到,“功莫大于保驾”,大家还等什么?于是全体出发,他们一路南行,追到了山东境内的济州,找到了赵构。

赵构很高兴,这是他最缺乏安全感,最需要军队的时候,有老牌的西北军突然出现,实在惊喜。刘光世被加封为五军都提举。

刘光世抓住机遇,千里奔袭抢到了一个好大的头衔,在失去父亲刘延庆之后抱住了更粗更牢靠的一条大腿,从此人生前景大放光明。

相比张、刘两人,同在西北军中的吴氏兄弟仍然在平淡中,他们老老实实地驻扎在防区,和老对手西夏人对峙。

这是对实心人,立身处世都从正道走,他们认定自己的身份和职责。既然是军人,那么自然要用军功说话。等待他们的,是不久之后一场决定西北军命运的决战。

连载(1864)

这段时间里韩世忠很忙,他在百忙之中托人给赵构带了个话,说他百分之万的拥护赵构做任何事,可以为赵构做任何事,最后想想还是再直接些吧。

他劝赵构直接当皇帝。

说完了这些,他冲出大名府砍进了一大群的金兵人丛里。顺便说一句,赵构真是个很有逃命天赋的人,简直像有预感一样,他离开大名府不久,大群的金兵拥过来了,有多少……好几万吧(酋帅率众数万至),而韩世忠手下只有1000人。

他就带着这么点人冲出城墙,直奔金兵的统兵大酋去了。没有意外,几乎是成例了,韩世忠一个人冲过去,把挡道的全干翻,一刀砍倒了该酋,之后战斗就结束了(单骑突入,斩其酋长,遂大溃)。

很神勇,这的确是宋朝近百年以来最高端的战力了,可是他仍然错过了最好的机会,没能在第一拨赶到赵构的身边。

历史会证明,谁先赶到,得到的好处越多。领导的印象分是无比重要的,张俊也好,刘光世也好,都善始善终,哪怕做了再操蛋的事,赵构都永远优渥。

嫡系的待遇就是好。

相比之下,吴氏兄弟差了点,他们始终游离在主权力集团之外;韩世忠也差了点,再怎么样哪怕救过赵构的命,也等而下之。

比他更惨的是岳飞,他这时正在北方和金军打得热火朝天的,和赵构见一面的机会都没有。于是他的命运……仅仅是巧合吗?

中兴四将的命运居然与他们最初和皇帝接近的次序成正比,可见,无论什么时候都得和大头领紧紧靠在一起。

这一点在宗泽的身上也得以体验,不过他先放一放,要提一下未来名份最大权力最重军政一把手——张浚。他很不幸,开封陷落时他正好在城里,但是为什么他没有露过面呢?以他嚣张跋扈唯我独尊……不,神勇无畏敌强愈强的性子,应该把所有的完颜都活埋在开封城效才对嘛。

哪怕只有他一个人,也能做到!

可他就是没出现,从始至终都没出现过。按可靠资料显示,当时他从外城躲进内城,再躲进太学,和一大批学生混在一起,估计学生们所有的对外行动他一律都没参加。

因为,金军撤走之后,他再度出现时,身上连根汗毛都没倒。

连载(1865)

这段时间里,宗泽已经不在磁州,他到了大名府。原因是大元帅阁下逃跑……不,是途经大名府时壮怀激烈,昂扬了一下。

赵构下令全天下兵马向大名府集结,大元帅府将从此地开始反攻入侵者!

此令一下,从者云集。宋朝并不是没有敢战之士,相反,很多人都气红了眼,快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