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都采用铜犁不现实的情况下,甚至石犁也在大量生产。

又是一片大忙即将开始,开完会后,给公别豹安排了住处,我匆忙赶回了家中。

一家三口无心晚餐,都在门口引颈而望。

“爸爸回来喽!”元方的嗓门最大,老远就从巷子里跑过来。跳到我怀里,差点把我撞翻——这小子,快9岁了还这么皮。不过近一米四地个子已经达到族内许多长老的高度了。重量也有六十多斤,这么一下子猛然扑来。也还真有一点力度。

樟桦和梅梅就要淑女得多,只是梅梅眼眶挂泪,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进得屋来,满屋浓香,佳肴满桌,香喷喷的粟米饭,嫩滑的蒸全鸡,青翠的炒野菜,一大盆炖羊肉……让我在公孙氏饱受折磨的肠胃得到了安慰。

入夜,打发两小到他们的小屋,我和梅梅相拥而泣,缠绵竟夜。

这些年来,一直为部族发展辗转奔波,对家中的三口,实在愧疚良多。

但日夜如梭,岁月无情,深知此身有限,恐怕一朝挂掉,仍留下一个脆弱的烂摊子,这一趟就白来了。

极尽欢畅之后,我拥着疲累无极的梅梅,深谢上天给我的礼物,让我在这个世界并不孤单!

我一定不能辜负老天的恩赐,还报给老天一个高速发展,稳定成长的文明。

第二天一大早,城边上的开垦工作被停了下来。

离城三公里以内的地方已经基本被开垦完,新开的地都在城西三公里以外的地方,带上农具以后,步行得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所以在西门外,太昊所有的近100辆牛车全部整齐地待命,400多骑兵也全部到位。

上千张犁和相应的牛都已经就绪,犁都放在牛车上,400多负责搭棚的族人由骑兵带上,先期奔往待开的土地。

“驾!”

土鲁率先挥动木棍,驱赶牛车,跟在骑兵之后,上百辆牛车紧紧跟上!

4000多族人随后出发——农业时代史无前例的开垦工作终于启动了。

我不等大队,族人一出发,我就纵马直扑待开的新地。

建棚是从有熊族那里借鉴来的,这种建筑形式时间短,有效容量大,成本低,作为临时建筑是不错的选择。

我选了一个离城约6公里的地方,让匠人们在那里集中建设草棚,按我的规划,日后将以此为雏形,建设多个“集体农庄”,以满足大量聚居的城市人口需要,而不是总在城边上进行农业生产。

所以说昨天的长老会提醒了我。

既然可以在离城十公里的大草原上建设土墙围起的畜牧基地,为什么不能在离城较远的地方建设农业基地呢?

只要距离太昊城不太远,太昊骑兵随时可以为这些“卫星基地”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太昊骑兵数量一直保持在约600骑的水平,这些年一直没有找到大群的野马,马的繁殖速度有限,加上不断支援少昊和黎族发展,送出去不少马匹,结果太昊的马匹总是仅足敷使用,而得不到加强。

等木驼他们回来后,600来骑应该还是足以应付眼前的需要。

上百柄铜斧同时开工,伐木的对象是那些直径在20厘米左右的幼树,长度要求在五米左右。

改进后的工具威力惊人,在用马拉的帮助下,匠人们平均每小时可以伐倒两到三棵树,其他的匠人们则在挖出用于搭棚的圆坑。这一次,轮到同行的有熊族族人指导具体方法了。

很快,当其他部族的族人进入划定的开垦区域时,已经有近500棵树被伐倒,数十个草棚同时开始了搭建工作。

以直径为500米左右的草棚区为中心,距离三公里之内都是开垦范围,各部族除了在熟地上整理土地准备播种的“农民”和在家中紧张选种的妇女同志以外,能派遣的劳动力都派了出来。

看来“农业开垦令”中的减税政策对各部族还是有吸引力的。

尽管我提出可以向匠作区借用农具,秋收后再偿价,却忽略了“私有制”的先天威力:很快各部族就发现,凡是预支了部分甚至全部交换粟米的部族,就会优先得到农具。凡是天真的按“开垦令”上的说法,完全空手的预支农具的部族,多半被一拖再拖,老是得不到满足。

我对这种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私有化以后,本来就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只是目前还不够彻底而已。

某些新增的小族和底子有限的小族还是会通过请我出面,得到必须的农具,那些颇有点底子的部族么?对不起,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两天下来,由于建设草棚的进度不能让人满意,多数部族已经迫不及待地将多时未用的皮帐篷用了起来,满足忙于开垦的族人在新土地上过夜之用。

骑兵们一看情况有改变,干脆承担起了夜间的护卫任务。

白天么?

在近5000人的劳动场地上,还没有那么大胆的野兽敢来搅扰。

第一场春雨是和木驼一起到来的。

3月27日,草棚中睡觉的族人被搭上去的树叶和粟杆间漏下来的雨水淋醒,这时天还未亮透,但族人们都从帐篷或草棚中钻出来,在甜甜的春雨中又跳又叫。

城中的2000多劳动力在风余的带领下,举行了春祭仪式,然后开始播种。

我则在新开的土地上没有回去——现在,开垦的工作任务更紧张了,我们已经开出了3万余亩新土地,还有近1万亩的任务要在五天左右完成!

开荒现场掀起了一场劳动高潮,匠人和骑兵们都加入了开垦大军。

“驾!——吁!——”

“嗨左!嗨左!”

各种劳动号子四处响起,马鸣牛叫夹杂其中。

由于前些有几头牛扭伤了脚,加上匠作区大大加快了制作犁头,这两天甚至出现了犁头多过牛的情况。

一看有族人闲了下来,我就有点不满意,干脆以身作则,带几名骑兵战士,把麻绳搭在肩上,用多出来的人力替代牛,开始耕地。

闲下来的族人们见我都亲自下了地,干起了强力活,不好意思再偷闲,全都拖起麻绳,学我的样子,也加入了“以人代牛”的队伍。

木驼在这时候赶到了现场,为我带来了姜由的最新消息。

第一百四十章 … 全面建设

“炎族还是姜氏的宗族!”

木驼带回来的这个消息让我略略有一点失望,但从后世的结局来看,倒也在情理之中。

但因我的到来,历史发展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都有可能,就这件事来看,让黎族担任宗族也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啊!

为什么最后还是炎族成为宗族呢?

“姜氏经过数代发展,早已经不只是姜姓一族,以部族为姓或以居住地为姓的就有申族、吕族、许族、共族等许多部族,规模都不小于皋陶等部族,有的甚至接近少昊的规模。历代以来,在姜水河畔牛神山下祭祀祖神的都是姜氏炎族的一支,所以不论规模大小,都奉炎族为宗族。”

“姜由虽然带回了炎族最大的一支,让炎族成为目前山上最大的姜氏部族,但各异姓部族始终都奉炎族为宗族,姜由也不好强让各部族承认黎族的宗族地位。”

“但各族也都承认炎族选择黎族的族长作为宗主族的族长,也就是让姜由成为了山上最大的族长。”

我不由骇然…………姜氏部族究竟有多大?!

“所有的部族都在同一座山上吗?”我问木驼。

“不,姜氏后人分布极广,我协助姜由召开部族会议时,最远从两天的马程外接来了长老和族长,有的甚至是从大河北面赶过来的,走路走了十天!”

“那姜由什么时候回来?”

“他说他近期不回来了…………石头城暂由太昊族长代领,日后再来决定是返回神山还是留在太昊发展!”

我不由得默然…………看来这个炎帝是要换人了。

那将来的蚩尤还会出现吗?

“姜氏已经接受黎族种植黍了?”这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今后难免要起冲突。

黎,就是黍加上一把农具。这个字的出现,代表农业社会已经有了代表性部族,我不能允许这样的部族受到排挤或被消灭。

“是地,长老会议已经一致同意,山地上的部族可以种黍,草原上的部族则主要是放牧。双方可以交换产出,但不得发生争斗,否则各族共讨伐之!”

我不禁失笑  我现在所做的,将畜牧业和农业移出太昊城,建设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基地,是不是也基于相同的潜在因素呢?

后世的城市,是商业、手工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行政、科技地中心,却不是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中心。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主体上都将远离中心城市,只与城市存在物质交换关系。

现在建设的这四万亩集中发展的耕地,还是在太昊城的羽翼下,但我有意将其建设成一个农业生产基地。将来和太昊城相对独立,并在长远的将来以此为模板。建设更远和更大的农业生产基地…………农庄!

多年以后,发展起来的农庄也许将会成为太昊地卫星城。

但现在我需要的是足够的机动力量,让建设起来的农业和畜牧生产基地有足够地力量保护。

“族长,我在大河北方看到了一个野马群!”木驼深知我心,立即告诉我这个好消息。

“什么?在哪里?有多大?”我被这个消息打动了。

“在姜氏最北方的那个部族外面,有好几百匹!但那些马比我们太昊地马要高大,正在往北跑,我们追不上。”木驼有些沮丧。

高大?难道是从蒙古草原上过来的马?

后世的南方,始终没有足够高大的马和北方的游牧民族相抗,而西亚的阿拉伯人则有更好的马匹。但在这个时代,他们应该还远没有完成对纯种阿拉伯马的选育工作吧。

但最让我失望的是,这群马在大河北方。而且正在往北跑!

春汛已经到来,大河已经不是我们能渡得过去的了。现在只能默默等下去,到了今年冬天,我一定到大河之北,去看一看公孙氏地发展,并寻找这些“高大”的马!

木驼的到来加速了我们地开垦工作进度,3月30日,第二场春雨过后,已经到了在新开的土地播种地日子。

这一年,新旧土地加起来,光种子就耗了近60吨,挑选种子花了整个三月份近一个月的时间,而播种也花了17天!

接下来骑兵们面对一个艰巨的任务:保证这些种子和农民的安全!

600骑兵分成30个小队,轮流出动,射杀敢于靠近农业用地的野兽和野禽,我的要求是…………不论大小,通杀!

大的野兽会威胁到族人的安全,小的野兽和野禽则会刨食土中的种子,以及威胁到刚发出来的芽。

参加完农业生产的族人它即投入到围绕新士地的基础建设中去,一方面是在##太昊城的新增土地上建设篱笆墙,以减少安全压力,二是投入到“农庄”的建设中。

农庄的设计是以防御野兽为目的,所有的建筑都以砖砌或土夯筑成,在原来的草棚区基础上,建设起了砖砌的近千米围墙,由于只是防御野兽,墙体只砌了两层砖厚,2米2高,并在庄内建设了望塔,高度达到6米多,人在塔上可以看见绝大多数新开的土地情况。当然也能轻易地发现兽群。

庄内搭建的临时草棚仍在发挥作用,建设大军就住在里面,随着一间间土坯房或砖房的落成,这些草棚也一间间拆掉。

城内的几乎每一个部族都在新开的土地上有一份,所以也分别在农庄内建设起了自己的房子,实行“局部私有化”以后,我和长老团只需要制订并发布合理的政策,这些建设就会有各族去完成。

公共建筑,如围墙或了望塔,则由我发布命令,各族共同出力建设完成。

同时展开建设工作的还有靠近草地边沿的畜牧业基地,那里的建设内容要少得多,主要是大量的畜栏,还有供牧人居住的少量砖房。

但为了改善牲畜的生存条件,让牲畜的死亡率大降低,我让族人建设了部分“窒内畜栏”…………厩!

在暴雨或下雪的时候,给这些牲畜提供一个屋檐,将大为降低牲畜致病的可能性。

城外的建设快速展开,城内的建设也在规划。

人口主要还是集中在城内,农庄和畜牧基地都不需要太多的人常住,所以当牲畜即将移出城时,我就得将原来占地极广的畜栏区重新规划了。

人口居住区还没有显得太挤,规划的民用建筑区连40%都没有用到,但从长远考虑,我不打算占用规划好的民用区进行公共建筑建设,农业大跃进以后,仓库的不足暴露出来,所以在新的规划里,原来的畜栏区将用于建设晾晒场和粮仓!

在没有水泥的情况下,晒场的材料我采用了全砖材!

后世的广场,不也是有砖铺地面的么。

但这一次,我要匠人们烧制一种特殊的砖…………正方形的“地砖”!

试了很多次,只要砖的面积超过30x30平方厘米,得到的基本上都是碎砖块,万x万厘米只能得到70%左右的合格品,20x20里面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