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骚_贼道三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雅骚_贼道三痴-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原微笑道:“我要喝茶。”
穆真真便斟了一盏茶递给张原,茶还有微温,正好解渴,张原连喝了两杯,穆真真收拾了茶具,匆匆走了。
张原出去小解回来,见睡在外间小榻的武陵这时也醒了,问:“少爷,真真姐呢,方才不是给少爷烹茶吗?”
张原道:“已经喝过茶了,小武——”这一声“小武”让他想起百花楼的武陵春,不禁笑了起来,问:“你去会稽报喜可得了赏钱?”
武陵顿时来劲了,笑道:“商府管事奉商小姐之命赏了我二钱银子。”
张原问:“商小姐可有回话?”
武陵道:“小武没有见到商小姐,是一个婢女回话的,说商小姐极是欢喜,还问少爷何时去白马山读书?”
张原笑道:“天还没大热,热了就去。”说罢,进到内室躺到床上,想着商澹然得到喜信时快活的样子,他心里也是喜洋洋,从现在开始他就是童生了,而且是以县试、府试双案首成为童生,童生社会地位低于生员但比一般民众高,童生人数多啊,仅山阴、会稽两县就有童生过万,是一股不容小视的势力,也常作恶于乡里,所以一般民众给童生取了个绰号叫“童天王”——
“童天王!”
张原无声而笑,艰难科举之路,他总算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忽又想起王婴姿,这次府试案首也有婴姿师妹的功劳啊,得谢谢她,不知她萧山的那个姐夫怎么样了,王老师应该回来了吧?
次日上午辰时,绍兴知府徐时进在府学宫召见通过了本次府试的八百四十名童生,府学教授将试卷结票发给诸童生,这是通过了府试的证据,也是明年道试的准考证,没有这府试的结票到时无法领取道试试卷——
徐知府勉励诸童生要好学上进,更要修身立德,德行为本,文艺次之,又说明年学道按临绍兴府举行道试大约是四、五月间,要诸童生到时注意社学的告示,来府衙领取考卷参加道试——
依惯例,府试前十二名的童生,知府要赐宴,午时,徐时进便在府衙廨舍摆了两桌酒席,张原坐在徐知府下首,学生老师的言谈甚欢,曾有的嫌隙烟消云散,现在徐时进与张原是紧密的师生关系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生而知之
作为绍兴府试案首,张原得到了十二两银子、两匹绢、两匹布和六斤猪肉的奖赏,当晚张原家中连仆人都开荤有肉吃,皆大欢喜。
这天夜里张原又去县衙拜见了侯县令,侯县令也是他的老师,而且与他关系更密切,从王思任到山阴县令侯之翰,再到绍兴知府徐时进,赏识张原的刘宗周先生也算得张原的老师,张原现在的师生关系网正在逐步拉开——
见到张原,侯之翰笑容满面,命仆人上茶,说道:“张原,府试案首是必补生员的,你今年十六岁,到明年十七岁进学,也是年少成名了,要戒骄戒躁,爱心忍性,勤学砥砺,为后年乡试早作准备。”
张原便向侯县令说起筹建义仓之事,侯之翰也正为日益严重的旱灾忧虑,听张原说其族叔祖肃之先生愿倡导筹建阳和义仓,张原还把上次鲁云鹏等人馈赠的田产和银钱捐出,另外还要捐白银一百两,侯之翰大为感动,说道:“多少士人一旦进学,只知求田问舍,招纳家仆,贪图享受,甚至为恶乡里,你小小年纪却知散财济困,难得,难得,待义仓建成,本县要向朝廷奏请敕书旌奖。”
成化年间,朝廷诏旨规定军民凡纳米二百石即授正九品散官,二百五十石授正八品,三百石授正七品,虽然是虚衔,但赐冠带,家居时很有荣耀——
张原含笑道:“学生不须纳粟捐官,学生当走科举之路。”
侯之翰哈哈大笑:“我糊涂了,好,建义仓有肃翁首倡,那就事半功倍,明日上午就邀肃翁还有本县乡绅共议此事,尽快选址建仓,鼓励富民捐献,一面还要修渠引水抗旱——张原,你这是为本县排忧解难啊。”
张原道:“为老师分忧,舒乡梓之苦,学生义不容辞。”
师生二人叙谈半晌,张原告辞,侯之翰送他出来,想起一事,问道:“王老师那边你近日可曾去探望?”
张原道:“学生准备明日一早便去。”
侯之翰道:“好,你也代我问候一下,不知王老师长女之夫婿病情如何了?对了,你要早去早回,明日上午辰时末在节爱堂要议建义仓之事,你也要参加。”
张原道:“老师放心,学生能赶回来的。”
四月二十六日一大早,张原步行去会稽王思任老师府上,穆真真背着一篓二十斤杨梅跟着,坐船慢,走路要快一些,就是费点脚力,而且有些河段已经无法行船,水太浅了。
朝阳还未升起,东面的会稽山顶有朝霞铺展,张原喜道:“这天看着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朝霞极有可能有雨。”
穆真真也喜道:“若能下一场大雨就好了。”
主婢二人赶到王思任府上才是卯时末,那老门子见到张原,忙道:“张公子来得正好,可以劝慰一下我家老爷,萧山那个陈姑爷没了,老爷又气又累,一回来就病倒了。”
张原心中一叹,问:“王老师几时回来的?”
老门子道:“回来有四天了,这几日都没出门,在家卧床休养。”
小奚奴进内院通报,张原与穆真真在前厅等着,过了一会儿,王婴姿与一个婢女出来了,王婴姿这回不是纶巾儒衫,是闺女装束,柳眉微蹙,脸有蹙容,向张原福了一褔,说道:“介子师兄,我爹爹请你进去相见。”
张原便跟着王婴姿进内院,穆真真背着一篓杨梅也跟进去,这边内院张原没有来过,他去年在这里求学时住在西厢院,与这边隔着月洞门和高墙——
张原与王婴姿并肩而行,王婴姿轻声道:“恭喜师兄中了府试案首。”
张原道:“也要多谢师妹相助。”
王婴姿微微一笑,没再多说,领着张原到了她爹爹王思任的卧室。
王思任靠坐在四柱大床上,见张原进来叉手施礼,便欠了欠身,说道:“张原,坐,上茶。”
张原说了侯县令托他问候的事,王思任点点头,说道:“我也没什么病,就是忧虑伤怀,又有些疲累,休养几日就好了。”又问:“徐知府请你赴宴了没有?”
张原道:“昨日已领了府试结票,宴也赴了,若无恩师教导,也没有学生的今日。”
王思任笑道:“我岂敢居功,以你的敏悟,就算没有我教你,也能找到别的明师,你总能出人头地的。”
张原忙道:“老师这么说,学生就惶愧无地了,学生怎敢作如此忘恩之想。”
王思任道:“是我失言,你莫要多想,为师就是这张嘴得罪人。”
张原道:“学生深知老师人品高洁,世事乖缪者众,老师不吐不快。”
王思任笑了起来,说道:“你倒真是我的知己,不过你比我圆滑得多,以后前程无限。”
张原道:“学生就当老师这话是勉励学生吧。”
王思任哈哈大笑起来:“当然是勉励你,难道我好教你学我这般孤介傲世吗。”
开怀一笑,愁闷大减,王思任下床趿鞋,让张原到间壁茶厅坐着说话,张原陪着坐了一会儿,告辞道:“学生明日再来探望老师,今日辰时末侯县尊要学生参与商议筹建义仓之事。”
王思任略问了几句义仓之事,赞道:“好,你参与此事,不仅是行善举,更能积累施政经验,对你以后为官一方很有帮助。”
王思任看问题敏锐而深远,张原大为敬服,王思任显然是认定张原日后有大作为的。
张原出内院时,王婴姿跟了出来,张原放缓脚步问:“婴姿师妹何事?”
王婴姿道:“无事,就是送一下师兄。”
张原在前厅书房北窗外那丛细竹畔站定,说道:“师妹也莫要因令姐之事过于伤怀。”
王婴姿道:“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就是苦了我姐姐,又没有一儿半女,却立誓要贞节自守。”
张原道:“有子守寡也就罢了,毕竟还有念想,可没有子女,这如何守寡,在陈家也是毫无地位,日子难过得紧。”
张原这么一说,王婴姿眼泪都掉下来了,说道:“过些日子等我爹爹身体康健了,就去萧山把我姐姐接回来。”
张原点头道:“这样最好,有什么要我效劳的,尽管差人过来吩咐我。”
又说了几句,张原告辞出门,与穆真真大步回山阴,天果然是阴阴的,沿途都可以看到翘首盼雨的民众,海龙王庙的鼓声响起来了,在祈雨。
张原赶到山阴县衙,几个乡绅也是刚到,张原的族叔祖张汝霖随后到来,县令侯之翰与县丞、主簿数人将众乡绅迎到节爱堂坐定,张原敬陪末座,侯之翰说了建义仓之事,除了张汝霖,其余几个乡绅都不甚热心,只表示愿捐助几十石米,这义仓至少得储粮五千石,不然又抵得了什么用,这几个大乡绅只肯纳几十石米,一般民众又纳得了多少!
张汝霖知道这其中的缘故,这是他张汝霖首倡的,又是以阳和为名,这些乡绅觉得参与此事无名无利——
商议了半天,还是决定由县上出银三百两建仓,地址就选在北城根下,其余不足的银钱得由义仓社首自募,社首当然就是张汝霖了。
在县衙廨舍用了午餐,张原随族叔祖张汝霖回状元第,张汝霖坐在凉轿上,对跟在轿边的张原道:“你看,你给叔祖惹麻烦了,你得想出解决的办法来。”
张汝霖虽如此说,却没有责怪张原之意。
张原道:“是,族孙已有个法子——”
张汝霖“哦”的一声,笑道:“你且说来听听,我看看可行否?”
张原道:“旱灾迫在眉睫,阳和义仓也不是几个月就能建得好的,即便建好,也不可能短时间筹到万石米,所以今年救灾是指望不上阳和义仓的,族孙以为,这旱灾以后极可能频繁发生,建义仓乃为长远之计——”
张汝霖点头道:“你说得是,但今年若发生灾荒又当如何,其实这是侯县令的事,我本不须越俎代庖,但既要建阳和义仓,那就必须考虑,现在不少民众都知道要建阳和义仓,翘首企盼着呢。”
张原道:“义仓只照顾那些自耕农,对于那些佃农,应该由田主自行救济,这也是痛痒相关的事,佃农若饿毙或者逃荒,那来年谁给那些田主种地,而且这样一来职责分明,赈灾也便捷,田主更了解各自佃户,田主救济了佃农,这是施恩,佃农也感田主之德,这比强行向富民摊派纳捐更可行,当然,这也要一个首倡者,自然要由叔祖出面与侯县令协商。”
张汝霖微笑倾听,这个族孙总让他惊奇不断啊,会读书不稀奇、过耳成诵不稀奇、县试府试双案首也不稀奇,稀奇的是张原小小年纪如此通达世情,这真是生而知之吗?
这日午后,阴沉沉看似要下雨的天刮过一阵风,走在路上的百姓感觉下了几滴雨,还没来得及欢呼,云开日现,天若无其事地晴朗,山阴大旱不可避免。

第一百七十三章 磨镜焚香说杨妃
日子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可以,这是必要的觉悟,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行,有得乐还得先乐着,张原并没有因为山阴干旱而忧心忡忡,不然的话再想到三十年后的事那简直没法活了,救灾之事他目前只能做到这一步,他已经尽力,问心无愧——
夏麦丰收让山阴民众对旱灾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尤其是富民田主,不认为干旱能持续多久,他们对建义仓纳粮兴趣不大,却对祈雨很热衷,出银钱办赛社祭神,城郊也是村村祷雨,扮潮神海鬼,民众争唾之,张汝霖的第三子张炳芳尤喜热闹爱攀比,与两个侄子张岱、张萼要组织盛大的祈雨赛社,要赛过会稽钱肃王祠的海龙王庙会,就好比龙山灯会冠绝绍兴一般,张炳芳叔侄三人要别出机杼,选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要搬演《水浒》一百零八将,派了十来个熟读《水浒》的家奴到城郊各乡村寻访,找美髯客、找黑矮汉、找凶恶头陀、找胖大和尚、找赤脸红须汉、找青疤面、找茁壮妇人、找身量高挑面目姣好的妇人,反正《水浒》里的梁山好汉都要按书中描写的面目找齐,本县找不到就到邻县找,估计找齐这些人都要两个月,然后还要置办衣衫器杖,没个百多日搞不下来——
张原没空参与这事,到时有热闹看就行了,这也是乡民喜闻乐见的,看看到时能否借这些水浒人物募到一些钱粮助建义仓?
张汝霖虽是阳和义仓的社首,但并不管义仓筹建的具体事务,这还得张原来管,张原就作为阳和义仓的社正,社正需要处事公平、人所信服者来担当,张原虽然才十六岁,但却是县试、府试双案首,更斗垮了姚讼棍,在山阴名头很响、声誉上佳,张原做社正也能服众,鲁云谷行医忙,就由鲁云鹏来协理义仓之事,十多年前鲁云鹏家产被姚复侵夺后就到了余姚谋生,学会了数算,会打算盘,这次取回了大部分田产,鲁云鹏也是拥有百多亩良田的小地主了,比较有闲,张原就让鲁云鹏和瘸腿的柳秀才做义仓的两个社副,掌管义仓钥匙和账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