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女种田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农女种田记-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后再行改嫁也可以,若是想着他,每年在他坟上上柱香就行。”

李梅顿了顿,接着说:“相公生前对我很好,念及这份恩情,我本想为他守孝一年再回来,没想到他们林家说我是克夫命,扫把星,还让我吃不饱,天天用冷水洗衣洗菜……爹,我知道相公是个好的,可我以后不想呆在林家了,我在咱家也能给他守孝,要是林家再让我回去,就拿休书给他们看,这样他们就无话可说了。”

李老爹知道事情的原委以后,长叹了一声说道:“唉,都是好孩子!你以后就住家里吧,别回去了,反正林家也你没什么东西。也不怪林家那样对你,你说好好一个孩子就这么说了,他们能不伤心吗,就把气撒你身上了,咱们也别埋怨林家了,以后不来往就是了。”

李梅对老爹说的话不予置评,反正她也不是原来那个李梅,也不会再回去受气,当林家的泄气包。有这张休书在,她就是有自由身的寡妇,想单身单身,想嫁人嫁人……停,貌似古代寡妇再嫁都找不到好主了,唉,看来她单身的可能性比较大。要是有顺眼的,就嫁;要是没有,宁缺毋滥。

李老爹忽然问起:“小梅,休书你放哪里了,不会是还在林家吧?”

李梅摆摆手,“爹,没放在林家,相公说让我收好,我就在棉衣里面缝了个布兜,把休书用油纸包好,藏好了。现在还在身上放着呢。”

幸亏李梅就一个棉袄,没得换。至于她留在林家的那几件衣物,想来是拿不回来了。

“这样我就放心了,要是林家来人,就拿休书给他们看,他们无话可说。”李老爹知道有休书在,也算是解决了一门子心事。

晚上,李梅照例给弟弟妹妹讲了故事,等他们睡熟以后,才进空间农场看看。李梅把菜收获以后,每样从仓库拿出一个来。菜的颜色看起来鲜亮清翠,就是不知道好不好吃。李梅拿着萝卜去池塘洗了,“咔嚓”一声就咬了下去。脆、微甜、多汁;她也揪了点白菜也放到嘴里尝了一下,也是略带甜意,吃着很爽口。这是李梅吃出的优点,看来农场里的菜不只长相好看,品质也比外面中的高一个档次,而且很整齐,重量差不多一样。

知道这个结果,李梅很开心,她把菜留下一些,其他的都卖给系统商店,一共得到四千八百金币。农场升到一级需要五千金币,五百经验,李梅知道自己还要多多努力。一条鲫鱼鱼苗要八百金币,她只买了两条放养在池塘,因为她还要留着金币升级。

李梅看到控制屏幕上自动改了等级那栏,等级:0级 金币:3200 经验:288 

这样的话,再种一茬就能升到一级了。

李梅看看留出的菜,她想着,明天找个机会去镇上偷偷卖掉,然后她就有钱给家里添置点东西了,目前,她只能用这个办法。空间里不缺水,李梅把萝卜洗净,准备晾干再卖,这样卖相好看些;那些白菜,就被李梅扒掉两层叶子,放到她找出的竹筐中。李梅做完这一切,才出了空间睡觉。

翌日,卯时初,天还乌漆麻黑的时候,李老爹就摸着黑走了。

镇上离李梅所住的李家村有五六里地,李梅准备今天去一趟,探探行市。她和两小的吃完早饭,就告诉她们自己要出门,去镇上一趟。

李香和李成文也想跟着去,李梅把两人劝在家里,说等回来给他们买好吃的,俩小的这才作罢。

开玩笑,李梅能让他们跟着去吗,不可能,要不她怎么偷偷赚钱,怎么明目张胆地往家拿东西。

李梅交代好弟弟妹妹老实在家呆着,就出门了。 
 



7、孟瑞山 。。。 
 
 
李梅出了门,就看到稀稀落落的旧院落、路边光秃秃的树枝,这样的景色看到眼里,凭添一份凄凉。

就这样,丝毫没有动摇李梅出门的心,外面很冷,她缩着脖子走在路上,看到迎面过来一个人,是宝根叔的媳妇,原来李梅叫她宝根婶。

李梅知道他爹和李宝根大叔家关系好,自从她娘没了,宝根婶很照顾她家。李梅成亲的时候,时间急,加上没钱,根本没准备什么嫁妆,宝根婶看不过去,让她爹买了棉花和布料,帮她做了两床新被褥,当做陪嫁了。虽然被褥现在成了林家的东西,但宝根婶的心却是为她好,怕李梅一点嫁妆不带,让婆家人说闲话,有总比一点没有好。

“宝根婶,你这是干嘛去?”李梅笑着和宝根婶打招呼。

宝根婶看是李梅,就说:“小梅啊,这不,我要去你家。你爹和你宝根叔、还有你大山哥他们去城里干活了,他走之前不放心,说让我抽空到你家看看。这不,我刚喂好猪,就来了。”

“宝根婶,我又不是小孩子,香儿和成文很听话,哪还用你看。我正想着去镇上买点东西,我看家里缺了不少东西。宝根婶,你要是没事就回家忙着,家里我都交代好了,晌午我回来给他俩做饭,这会他们估计在家玩着,啥事没有。”李梅知道宝根婶是热心肠,可他们家真不用宝根婶照顾。

李梅寻思,老爹可能觉得他出远门,不放心家里。这也没多远吧,不过二十几里路,到县城罢了,乘牛车就是慢点一个时辰也能到了,老爹晚上又不是不回来了,还特意麻烦宝根婶。

宝根婶子想想也是,“行,那我先回去了,要是有事你去叫我一声。”

李梅告别的宝根婶,顺着乡间小路往前走。她一直走路,身上一点都不冷,就是冻得耳朵疼,她只好伸出戴着手套的手捂起耳朵继续走路。

本来李梅觉得不远,可这一走起来,就觉得路长了。她走了好久,才走了约莫一半的路程。冬天出门的人真少,她这向前望过去,空荡荡的,没人;向后望过去,远处那一动的黑影是什么,车,还是人?不管了,和她没关系,赶紧走吧。

此时用双腿赶路是李梅,特别怀念前世的公交车,就算挤一点,好歹是四个轱辘,不用折腾自己的腿。可现如今……唉,她摇摇头,以后有的是走路的时候。

李梅听到喊“驾”的声音,知道后面的车追上来了,她回头看了一下,果然是一辆牛车,正慢悠悠地跟着后面。

李梅转回头想,牛车再慢,也比她快,因为牛腿比她腿长,还比她多两条腿。就是不知道是谁赶牛车,她一个单身女子可是不方便做陌生人的车。

李梅听到牛蹄子踩着地上的声音越来越近,她没好意思回头,怕人家以为她想搭便车。此刻路上可是没人,想想貌似有点危险,谁知道赶牛车的是不是好人呢?

李梅后知后觉地想到,她脚下不由加快了步伐。

很快,牛车超过了李梅。李梅这才看到赶车的背影,是个身材高大的男人,因为他侧着身子赶车,看不到面孔。

昨天孟瑞山上山打猎,猎到几只山鸡、野兔,还有一只狍子,今天就打算拿去镇上卖了。他把三岁的儿子放到隔壁李大爷家,让李大娘帮忙照看。他顺便借了李大爷家的牛车,放下一只山鸡就匆匆赶车走了。

孟瑞山没想打路上遇到熟人,他驾车过去,不经意地回头一瞥,发现走在路上的竟是李老汉的闺女,他忘记她叫什么了,原先见过她几次,只记得她的样子。

孟瑞山“吁”了一声,停下了牛车,回过身说道:“你是李老爹家的闺女,去镇上?上车吧,坐牛车轻快点,能早点到镇上。”

他说完就去收拾后面的东西,把猎物往一边推了推,给李梅让出个地方。

“呃……好的。”李梅想了想,知道这人是谁,她顿了一顿,就木然地爬上车,坐在孟瑞山为他腾出的地方。

李梅翻出这个人的记忆,知道他叫孟瑞山,也是个可怜人。父母死得早,临终把他托付给大哥照顾。那时他才十一二岁,他大哥已经成家好几年,大嫂是个彪悍的人,家里的财产掌管的死死的,他大哥是个怕媳妇的男人,不是很在乎这个弟弟,看见媳妇欺负弟弟,都不维护他。所以,孟瑞山的日子很不好过。

十七岁时,孟瑞山在朝廷征兵时走了,这一走就是八年,村里人几乎忘了这个年轻人,所有知道他的人还以为他出了事回不来了。没想到的是,八年后,他回来了,不但回来了,还带回一个两岁多的娃娃来。

孟瑞山回来之后,大哥大嫂不让他进门,他带着孩子没处住,李大爷收留他爷俩住了几天。

后来,孟瑞山去找了村里的里长,让里长做主给他和哥哥分家。他说了,只要田地,不要房子,因为他要和孩子吃饭;而且他爹娘过世时说过,房子还有田地和哥哥平分,但是念在哥嫂照顾过他几年的情分上,他就不要房子了。这事儿里长知道,孟家老父走时,把他叫过去托付过这事。

孟家大嫂知道孟瑞山想分家产,气得跳脚,连着骂了好几天。可是孟瑞山确实有份得到一半财产,在里长的说和下,孟瑞山最后得到几亩不是很好的田地,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孟瑞山没地方住,就跑到山上砍了些树木,自己扛回来,在李大爷和他儿子的帮助下,盖了一个木屋暂时住着。后来又请人在李大爷家不远处盖了一座小院子,自己带孩子住。

因为分家的事,孟瑞山和他大嫂的愁也结下了,这要不是孟瑞山长得高,长得壮,一瞪眼有点吓人,估计孟家大嫂能把孟瑞山的日子搅翻天,就算这样,孟家大嫂也经常找茬。

其实,孟瑞山去从军的原因是这样的:

那时,孟瑞山的大嫂整天指使他干活,还不让他吃饱(好像他俩的遭遇一样)。都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他本身长得就高大,饭量也大,他大嫂每次叫他吃俩窝头就不给饭吃了。好心的李大爷经常偷着塞给他点东西吃。后来趁冬天没事的时候,他跟李大爷学打猎,他也滑头,有点心眼,知道自己在外面烤着吃完了再回来,这才没饿死。

不知道谁在孟家大嫂跟前嚼舌头,说看到孟瑞山在山里偷着吃肉,气得彪悍大嫂骂了他三天,什么“家贼难防”“吃里扒外”等等莫名其妙地骂名,那声音大的隔一条街都听见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都心里明白,可是没人给孟瑞山说句公道话。

孟家地里有了收成,卖了粮食得了钱,都叫孟家大嫂拿起来了,孟瑞山一个子都捞不着,倒是活没少干。他都十六七了,长得人高马大的,比他哥都能干,已经到了成亲的年龄。可他嫂子愣是当没这回事,只是留他在家干活,管他口饭吃。当然,自打孟瑞山能当个整劳力干活,他大嫂基本都叫他吃个饱饭,要是吃不饱,哪有力气干活呢?

有媒婆给孟家大嫂说亲,她都把人骂出去,说人家是吃饱了撑的闲得没事干。孟家大嫂认为,她要是帮孟瑞山成亲,不得花钱么,这是其一;其二,这些年她对孟瑞山啥样,她自己心里门清,她觉得要是孟瑞山娶了媳妇,肯定没现在这么听话,不会帮她干活了。俗话说得好:娶了媳妇忘了娘,何况是她这个对他不好的嫂子。所以她死死把这钱,说啥也不给孟瑞山成亲。

孟瑞山知道,自己手里没钱,他提分家也没什么依仗,说不定嫂子会骂他“狼心狗肺”“忘恩负义”,要是闹开了,他肯定得不到什么好处;可要这么稀里糊涂地跟大哥一家过下去,指定不行,他的日子连长工都不如,也就能混口饭吃,再这么下去,也没什么前途,说不定连媳妇都娶不上。

恰好,此时朝廷征兵,他听说镇上贴了征兵布告,就偷偷去报了名。等孟瑞山走的时候,他哥嫂才才知道,气得他嫂子大骂“养不熟的白眼狼”,“最好一辈子别回来”。她生气的是,从此家里少了个大劳力;他大哥则觉得他弟弟什么都不拿走了很好,因为这样他们兄弟俩就不用闹分家,他可以自己占有这那些田地和房屋。

孟瑞山分去边防驻守边疆。当时朝廷有个很人性化的制度,长期驻守边疆地的官兵,可以带家人同去,还可以分到田地和房屋。当然,这些东西是朝廷根据驻守年限和官衔大小分配的。

孟瑞山去当兵时刻没想那么多,他一个乡村少年,没多大抱负理想,就想着出来能混出点什么来,就是叫他自己说,他也说不清。

孟瑞山身强体壮,还有点小机灵,一点就透,所以很快就得到上头的赏识,当众夸奖了他。孟瑞山觉得很有成就感,训练,劳动等越发卖力,后来因为骑射训练的好,还做了骑兵。

渐渐地,孟瑞山混了个不大不小的官职,这时他已经二十有三了,在那些同僚的眼中,他已经到了必须成亲的年龄。像他这个年龄的同僚,有的孩子都六七岁了。

某天,孟瑞山一个很好的同僚一提这事,其他人开始起哄:“这事交给你嫂子了,保准给你找个满意的。”

“是啊,咱们这帮人,就你没成亲了,这么多嫂子,肯定能给你找个好的。”

孟瑞山在众人的起哄调侃中同意了找媳妇这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