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球通史-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0世纪初,除农民和城市工人以外,俄国还有一个中产阶级也对沙皇政权愈益不满起来。反映这批人的观点的政治组织是立宪民主党,通常以其缩写名称称为卡德茨(Cadets)。这个党建立于1905年,其纲领和英国自由党的纲领相似: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并设立一个类似于英国下议院的议会机构与它相平衡。立宪民主党包括了俄国许多杰出的知识分子和商人。当沙皇在1905年革命以后不得不接受一个民选议会(杜马)时,立宪民主党由于它对议会程序的知识和明确表述而在审议方面起了领导作用。然而,立宪民主党从未赢得可与社会民主党和社会革命党的拥护者相比较的大批追随者。一个原因是,由于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受到阻碍,俄国的中产阶级人数较少。中产阶级还因为国民经济的很大一部分为外国势力所控制而受到进一步的削弱。此外,立宪民主党特别易屈服于沙皇独裁政府的压力,因为出于他们的中产阶级的背景,他们不太愿意用暴力对付暴力。当时的一位英国观察者对他们的地位之软弱作了如下分析:〃立宪民主党虽然应该得到他们是帝国中组织得最好的一个政党的声誉,但没有牢牢控制住国家,因为他们不具备这种控制力,他们不能实践自己的观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世界哲学,没有在人民中生根。因此,他们没有得到农民和工人对他们这一政党的支持,他们仅代表他们自己。〃

20世纪初西方对俄国的影响就是如此。西方的侵入已逐渐破坏了一个独特的、谐和一致的社会;由此产生的种种压力和冲突的反响终至成为1905年和1917年的伟大革命。在考察这些大变动以前,我们将概述俄国在亚洲的政策和日俄战争,日俄战争为1905年革命准备了舞台。

三、1905年以前的俄国和亚洲

正如俄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由欧洲的经济、技术优势决定的一样,俄国和亚洲之间的关系由俄国的优势决定。由于这一优势的缘故,乃至18世纪的俄国已能制服西伯利亚的部落民,向东扩张到太平洋。但是,在东南部,俄国人由于强大的、人口稠密的中国帝国而停止前进,不得不接受了把他们限制在阿穆尔河以北地区的尼布楚条约(1689年)。

18、19世纪期间,俄国人重新向东面和南面推进,获得阿拉斯加、阿穆尔河流域和中亚,从而完成了他们的帝国。阿拉斯加的获得只不过是较早时期横越西伯利亚、向较空寂的地区推进的一个继续。但是,在阿穆尔河流域,俄国人战胜了中国帝国,在中亚,他们把自己的统治强加于古老的穆斯林开国。这些成功之所以能取得,是因为俄国在技术上稳步前进。这种进步同西方相比是不充分的——实际上是从西方得到的——不过它足以使俄国人在与东亚的中国人和中亚的穆斯林交往时占有决定性的优势。因此,俄国人继续扩展他们的帝国疆界,直至受到那些技术方面不相上下或占优势的势力的阻挡为止——那些势力也就是在阿拉斯加的美国人、在印度和波斯的英国人以及在满洲的日本人。

阿拉斯加俄国人向阿拉斯加的推进是在彼得大帝统治期间开始进行的。这位西方化的沙皇对远东和对欧洲一样感兴趣,因此,他挑选丹麦血统的海军军官、维图斯·白令船长率领一支探险队前往美洲大陆。彼得的指示简明、扼要,这也是他作指示的一个特点。

在堪察加或其他某一地方建造一、二条装甲板的船。驾着这些船沿北去的海岸航行;这条海岸的界限尚不清楚,看来象是美洲海岸的一部分。要确定它在哪里与美洲相也要航行到在欧洲人管辖之下的某一居留地,如果遇到欧洲船,要向它了解这海岸的名称,记录下来,登陆,获取详细的情报,画一张地图,把它带到这里来。

白令于1728年和1740年进行了两次探险。他没有解决西伯利亚和美洲是否在陆上相连的问题,因为他先东航越过白令海,然后才抵达至今还带有他名字的、把两个大陆分隔开的海峡。但是,白令和他的同事确踏勘了阿留申群岛,而且在阿拉斯加海岸登陆。俄国商人为有利可图的海獭皮贸易所吸引,紧跟在探险者后面。商人们首先剥削阿留申群岛的岛民,然后沿阿拉斯加海岸建立贸易站。1799年,各种私营贸易公司联合组成俄美公司。俄国在阿拉斯加的杰出领导人是亚历山大·巴拉诺夫,他积极地、独断独行地指挥各种活动达派年。他的主要问题是要把粮食从西伯利亚运过世界上风暴和雾最多的一个海洋。因此,巴拉诺夫派远征队沿着美洲海岸去建立能在那里为阿拉斯加的贸易站种植新鲜粮食的殖民地。1811年11月,俄国人在圣弗朗西斯科以北的俄罗斯河旁设立罗斯堡,到1819年,他们已在美洲海岸建立了19块殖民地。

这一扩张导致俄国与西班牙和美国的不和。实际上,俄国人在太平洋西北部的存在明显地有助于1823年门罗主义的发表。最后,俄国人决定放弃他们在美洲占有的土地。皮毛贸易的衰落使俄美公司濒于破产。俄国人担心阿拉斯加太遥远了,他们无法保护它不受美国扩张主义的侵害。他们预料自己迟早会失去这一地区,就于1867年以70O万美元的价格把它卖给了美国,也就是说每英亩土地的价格不到2分钱。

阿穆尔河流域其时,俄国人在北美洲的活动重新引起俄国人对阿穆尔河流域的兴趣。俄国人需要在太平洋有一个出口作为向他们的美洲殖民地供应物资的基地。他们的确有了鄂霍茨克港,但这是完全不够的,因为这港口每年一直冰冻到6月,而且几乎不断地被雾笼罩。此外,这港口濒临一条浅河,河内有危险的沙堤阻塞河口。因而,俄国人文重新以渴望的目光前宽阔的、可通航的阿穆尔河看,因为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已将他们从这条河那里逐走。

俄国人的兴趣由于中、英之间1839至1842年的所谓的鸦片战争而得到进一步的促进(见第十六章第一节)。作为战争的结果,英国并吞了香港,并在长江流域有了极大的势力。俄国人这时决心在阿穆尔河流域定居,以免英国人下一步获得对阿穆尔河河口的控制,从而堵住他们通往太平洋的天然出口。在仅仅10年的时间里,俄国人实现了他们在这一极其重要的地区的所有目标。他们取得成功的一个原因是年青购民古拉·穆拉维约夫伯爵的野心和干劲,他于1847年38岁时被任命为东西伯利亚总督。另一原因是中国的软弱,那时的中国与17世纪中将俄国人从阿穆尔河流域逐走的强大帝国相比,只是一个空壳子。

穆拉维约夫伯爵拥有总督的广泛权力,但是,他仍越权派遣从事探险的远征队把俄国旗帜插到外国土地上。他手下的一名军官、来维尔斯科伊船长(后来的海军上将)在堪察加半岛建立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要塞,在撵走萨哈林岛上的日本移民后,踏勘并占领了该岛,使汽船在阿穆尔河下水,鼓励俄国殖民者定居阿穆尔河流域,并沿阿穆尔河河口和朝鲜边界之间的海岸建立了许多贸易站。对一个巨大地区的这种侵入的显著特点是仅使用了少量的人。东维尔斯科伊只有其船上的全体船员可由他支配,因此,他派6个人守卫一个贸易站,派7个人守卫另一贸易站。再各派8个人守卫其他两个贸易越。由于整个地区是一片中国人对它只有模糊的宗主权、没有任何控制的无人地带,这种小规模的行动是可行的。实际上,中国朝廷完全不知道俄国的做法,是俄国政府自己于1851年5月把所发生的事通知了中国人。

5年后,也就是1856年,战事再一次在中国和英国之间爆发。中国人又遭惨败,不得不因天津条约(1858年)而向西方商人开放更多的港口和作其他的让步。穆拉维约夫抓住这一机会警告中国人注意英国人控制阿穆尔河的危险,并提议俄、中两国共同防守这一地区。结果是订立瑷珲条约(1858年);根据这一条约,俄国获得阿穆尔河的至乌苏里江为止的左岸,此外,俄国和中国对阿穆尔河的直到大海为止的两岸行使共同的主权。

穆拉维约夫这时仔细地勘探了新赢得的地区,发现由于阿穆尔河下游区的冰的形成情况,控制该河的两岸对航行方面的目的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还在朝鲜边界附近的海岸发现了一个极好的港湾。他不顾瑷珲条约的规定,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城市(1860年),用意深长地把它取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即东方的王后。当时,中国已卷入与西方强国的进一步的纠纷中,1860年,北京被英、法联军占领。俄国驻北京的公使尼古拉·伊格纳蒂夫伯爵作为调解人提供了帮助,成功地使同盟国在不太烦苛的条件下撤离首都。作为对这一帮助的报酬,中国政府心甘情愿地议订了北京条约(1860年),把阿穆尔河的从乌苏里江直到大海为止的两岸以及从阿穆尔河河口到朝鲜边界的整个沿海地区给了俄国。随着赢得这些新的辽阔的(存在到今天的)边远地区,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开始停止。这种扩张直到别世纪初才又重新开始,因为20世纪初,沙皇尼古拉二世试图向南侵入朝鲜和满洲,从而加速与日本的一场灾难性的战争。

中亚在此期间,俄国人也正在侵入中亚,不过,他们向这一地区的推进是直到19世纪第二个25年时才开始的。之所以会耽搁,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可与北方有利可图的皮毛贸易相比的经济刺激。但是,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中亚的气候和植被全然不同于俄国人所习惯的气候和植被。紧靠着西伯利亚南部的是居住着哈萨克游牧民的草原区。再往南去,是大沙漠,上面点缀着供养了布哈拉、希瓦和浩罕这些古老的穆斯林汗国的肥沃绿洲。19世纪末叶以前,这些汗国在军事上比分散的西伯利亚部落强大得多,能够一直避免与俄国人亲近。实际上,俄国人为了挡住游牧民对其西伯利亚居留地的袭击,已在18世纪期间从奥伦堡到鄂木斯克修筑了一系列防御工事。

在1824至1854年的30年间,俄国人征服了直到锡尔河的哈萨克草原,从而首次进入中亚。他们希望锡尔河充当一条永久的天然边界,但情况证明并非如此。远离首都、渴求荣誉和晋升的地方指挥官野心勃勃,时常通过造成既成事实来迫使政府有所行动。掳掠集团的经常性的骚扰也致使俄国人不顾圣彼得堡的疑虑和英国的抗议,进一步奋力前进。甚至英国政治家寇松勋爵也承认:〃由于缺乏实际的障碍,由于所面临的敌人对生命的统治是劫掠,而且他们除了失败外不懂得外交上的逻辑,所以,俄国正象地球理应要绕太阳转一样,不得不前进。〃

中亚穆斯林文明的传说中的中心,一个又一个地陷入正在前进中的俄国人之手——塔什干于1865年陷落,布哈拉手1868年陷落,希瓦于1873年陷落,格奥克…杰彼于1881年陷落,梅尔夫于1884年陷落。这些猛烈的推进使在印度的英国人大为惊恐,遂战争的危机和谣言一再发生。然而,这一世纪是在没有公开冲突的情况下过去的,主要原因在于英、俄相隔的距离非常遥远、运输工具又十分有限。英、俄之间的斗争不是围绕武器的较量,而是围绕控制介于它们之间的国家、尤其是波斯和阿富汗而进行的。

俄国的统治大大地改变了中亚,不过程度上仍不及美国的统治对印度的改变。在积极方面,俄国人废除了普遍的奴隶制度和奴隶贸易,仅仅在撒马尔罕及其附近地方就解放了10,000名奴隶。俄国人还铺筑铁路,其中著名的是奥伦堡…塔什干铁路线,它帮助俄国人进行征服和实现现代化。由于廉价的运输和俄国纺织工业的不断增长的需要,棉花栽培有了惊人的增长。1884年,在俄国人的倡议下,有300俄亩土地(1俄亩=2。7英亩)用于种棉花;到1899年,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猛增到90000俄亩。俄国人还引进某些土地改革,包括减少农民的税和农民对国家及地主所须履行的义务劳动。

另一方面,由于俄国人有计划地征用哈萨克人的放牧地,牲畜的数目减少,并出现普遍的饥荒。俄国人没有为土著的教育做什么事,把这一工作几乎完全留给了穆斯林的毛拉。在其他诸如法院系统和地方政府之类的领域,他们不及在印度的英国人活跃。最后结果是,在给中亚和沙皇帝国的其他地区一样带来许多变化的布尔什维克革命以前,众多的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土库曼人、乌兹别克人和塔吉克人并没有因俄国人的到来而受到什么影响。尽管有了铁路建设和棉花栽培的传播,征服者和被征服者还是生活在为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的障壁所分隔的不同世界里。

满洲19世纪90年代,俄国的兴趣从中亚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