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斃了那隻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別斃了那隻狗-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许多传统动物训练师的想拭及行为也都充斥着迷信,他们有些人告诉我,海豚较喜欢穿白色衣服的人、骡子一定非揍不可、熊不喜欢女性等等。而「训练」人类的人可能也一样糟糕,例如他们可能相信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一定得大声责骂不可。这类训练师受到传统的摆布,训练时每次都必须按照完全相同的步骤,因为他们无法区分哪些方法有效、哪些只是迷信。这种无能(或混淆)常见于多种专业领域  教育界、工程界、军中,特别是医界,令人瞻寒的是,极多施予病人身上的处理程序并不具疗效,它们纯粹只是沿习或时兴的作法而已,任何住院过的病患随便想都能想到六项不必要的程序,这些程序都是迷信行为罢了。

有趣的是,单单向人指出迷信行为无效并不一定能使它消失,由于它受到强烈制约,人们可能因而为它强烈辩护,如果攻击某位医生惯用的疗法无用或甚至有害,你一定会遭到猛然反击。我相信如果有人命令那位有九个暖身迷信步骤的投手脱掉那顶他得碰四次的棒球帽,他一定会奋力抗拒。

不过,你仍然可以去除自己的迷信行为,方法是一议自己明白它与获得增强物无关。我儿子泰德是银行家,他的嗜好是参加剑击比赛,他每个星期会找出两三段时间练习,而且常在周末四处旅行参加比赛。有天他碰上一名很强的对手,他却因为把最爱用的一把剑忘在家中而提不起劲,当然,他输了那场比赛。后来他发现提不起劲比起那把剑更影响他的剑击表现,而且使用「最爱用」的剑其实全是迷信行为。

泰德于是开始着手去除所有他找得出来的剑击相关迷信行为,他发现自己有很多迷信行为:一定要穿戴特定衣物,心中深信一夜睡不好、吵架或甚至比赛时把果汁喝光了等等都可能影响比赛表现,他系统性地一一检视这些状况,每找到一个迷信行为就消除对它的依赖。现在,每次参加比赛他都能轻松自信以对,即使赛前一小时他恶运连连似地错过火车、弄丢球衣球具、与出租车司机争吵,或者穿着练习用服装和配错对的袜子、使用借来的剑也都无所谓了

利用正增强可以做什么? (p。66)

(What。Can。You。Do。with。Positive。Reinforcement?。–。p。29)。

以下是我认识的人应用正增强的一些例子:



设计师茱蒂为了温故知新,每周到附近大学上一次夜间绘画课,班上同学多半也是设计师或商业艺术家。考师每周指定回家作业,但这些专业人士有许多人根本不做作业,老师总是习惯至少花上十分钟向全班唠叨作业欠缴的情形,茱蒂被骂烦了,于是建议老师不要再批评不缴交作业的人,而改赞美那些缴交作业的人。老师接受了建议,日后在课堂上公开称赞每件完成的作业。到了第三个星期,老师不但有一班快乐学习的学生,缴交作业的人数也增加了。



大学生仙娜到朋友家中拜访,却遇见朋友为了帮家中的德国牧羊犬的耳朵上药,四个成年 人企图协力抓住牠,不要让牠挣扎乱动,却徒劳无功而且还有些危险。仙娜并不特别爱狗,不过她学过正增强,她从冰箱拿出一些起司,五分钟之内狗儿被她训练得安静不动,她一个人轻松完成耳朵上药。



有位年轻女子嫁了一名男子,结果她的先生爱指使人又很苛刻,更糟的是,她同住的公公也是一个样儿,这名女子的母亲告诉我这则故事,她第一次造访时看到自己女儿的遭遇甚为惊恐,但她女儿说:「别担心,妈,等着瞧吧!」她的作法是遇到命令和苛刻言词时尽可能不予反应,但两人之中任何一人出现和颜悦色或体贴倾向时即马上作增强,给予认可及热情。一年之内她已使两人改头换面,成为亲切和气的好男人。现在他们都会带着微笑欢迎她回家,而且都会马上起身帮忙拿杂货。



有个国二女生住在都市里,她喜欢周末带狗到乡间散步,可是她的狗经常跑走,召牠回来时牠又常拒绝回到身边,尤其到了回家的时间更是如此。某个周末她关始这么做:每当狗儿东跑跑西跑跑,然后自动跑来找她时,她便对牠施出浑身解数,称赞牠、拍拍牠、像对婴儿般对牠矶叽呱呱讲话、抱抱牠等,等到回家的时闲到了,她叫狗儿过来,牠便很高兴地回来了,女孩以盛大的仪式欢迎狗儿,这个增强物显然胜过狗儿平常拖延时间所获得的自由,从此牠去乡间散步不再出现问题。



一名初级行政人员有个恐怖暴躁的上司,他从自己工作内容当中找出了一些可能增强上司的地方(例如拿文件请他签名),并且尽可能挑选上司不在气头上的时间找他,渐渐地,这位上司变得和气,后来还开始讲起笑话。



有些人发展出的增强物极为特殊,使得他人一心设法获得这种增强。安娜特是一名住在郊区的家庭主妇,孩子都长大离家了,如果她没有一群朋友经常打电话来分享消息,她几乎与世隔绝。这些朋友不一定是邻居或亲戚,许多人是住在远地的忙碌职业妇女,我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为什么都打电话给安娜特呢?当我们有坏消息(例如感冒、遇到国税局查税或者保母要搬走了),安娜特会安慰我们,给我们忠告,不过这些都是朋友应该做的事,但她的过人之处在于,当我们有好消息,她会特别增强,如果你告诉她银行批准了你的贷款,她不会只说:「太棒了!」,她会特别指出你做了哪些努力,为什么你受之无愧,她的响应可能是:「妳看吧,记得妳以前为了维持良好信用有多努力吧!还记得妳千辛万苦解决了电话公司的问题,还申请了一张航空卡吗?现在一切都值得了,妳被评为好的生意人,不过那时妳得先做出正确的行动,妳也确实这么做了,我真是为妳感到自豪。」哇!这不仅仅是认可而已,这是「增强」唷  而且她增强的是过去所作的努力,即使当时只觉得那真是场磨难。安娜特不会把好消息归类于「好运」,她使它转变成增强他人的机会,当然也增强了大家想打电话给她的意愿。

团体中的增强 (p。69)

(Organized。Reinforcement。–p。32)。

业务代表大会、家长会、卡内基课程或减肥巾心,这类闲授自我成长集体课程的机构其实大多非常仰赖集体对个人的增强效果,掌声、奖牌及颁奖仪式等集体嘉奖形式是很有效的增强物,有些作法还相当异想天开。以前有一位IBM业务主管希望增强手下业务团队的年度表现,于是他雇用了挤满一整个足球场的人,为员工、高阶主管和所有员工家属盛大举行一场派对,他让所有业务代表从球员出场的地方跑进球场,分数板上闪动着他们的大名,由全场群众高声欢呼迎接。

我上过沃纳。欧哈德(Werner Erhard)的「欧哈德研讨会训练课程」(EST),它有些吹擂自我的推销意味,但是从训练的角度来看,我发现这个课程设计得很巧妙,经常高明运用塑形及增强原则。我认为它的名字「训练课程」取得很适切,带领课程的人称为「训练官」,塑形的目标是认识自孜,主要增强物不是训练官的反应,而是所有人表现出的非语言集体行为。

为了发展出集体增强行为,他们要求二百五十名学员在每位讲者讲完之后都必须鼓掌,无论他们是否想这么做,因此从一开始,害羞的人得到鼓励,胆子大的人也得到了奖励,而且任何人的见解(无论见解深入或愚蠢)都被大家接受。

起初大家的鼓掌只是义务性质,但它很快变得具有真正沟通意义  它不同于戏院里的掌声,并不是用来表达欣赏程度,而是表达不同程度的感受和意义。举例来说,我那次上课的学员里有名好辩的男子,我想每次的EST课程都会有这样的人,他经常从训练官的话里挑语病,到了第三或第四次时,训练官闲始回嘴,其实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从逻辑来看这名男子说得一点也没错,但是随着他们吵得越来越久,早已没人在乎谁对谁错,其余的二百四十九位学员都只希望他闭嘴坐下。

这里的规则  其实是塑形法的原则  并不允许我们提出抗议或叫他住嘴,但是他逐渐意识到周遭一片寂静,我们看着他渐渐领悟到没人在乎他是对的,当「对」或许并不重要时,他变得结结巴巴,慢慢地闭上金口坐了下来,所有人立刻爆发出轰堂掌声,表达大家赞同、谅解及全然放松之意  这对他刚刚的体悟是极为有效的正增强。

在这种训练过程中,真正重要的是行为,因此不需要言语,但要向局外人解释这种训练常常极为困难。欧哈德像是禅学导师,常以格言开示,以上例来看,欧哈德的课程格言是:「当你是对的,你就是只是『对的』而已。」意思是,你不一定有人爱,也不一定人很好,你只是「对」而已。如果派对上有人高谈阔论、举止夸张,而我引用这句格言,上过欧哈德课程的人可能都会大笑  事实上,任何一位好的现代训练者司能都会大笑,不过多数听到这句话的人可能会以为我是白痴或喝醉了。好的训练概念并不一定可用言语解释清楚。

别忘了增强自己 (p。71)

(Reinforcing。Yourself。–。p。33)。

增强式训练还可以应用在自己身上,我们常忽略这个作法。我们往往很容易对自己过于严苛,一位我认识的牧师说:「我们很少人为自己设下容易达成的低标。」于是我们经常连续多日忙碌无休,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做,从不留意或感激自己。事实上,除了改变习性或学习新技能时可以增强自己之外,每日生活的努力也应该获得一些增强,我认为缺乏增强物是导致焦虑和沮丧的因素。

你可以利用健康的方式增强自己:给自己一小时的假散步去、和朋友聊天或读一本好书,或者也可以利用不健康的方式:抽烟、喝一杯威士忌、大吃一顿、通宵玩乐等等。

我很喜欢已故美国女演员罗丝·高登(Ruth Gordon)的建议:「演员极需要赞美,如果我撑过一段没有赞美的日子,我就会自我赞美,它的效果一样很好,因为至少我知道这个赞美是真心诚意的。」

第二章 塑

形法 (p。73)

(Shaping:。Developing。Super。Performance。Without。Strain。or。Pain。–。p。35)。

不打, 不骂, 不施压的训练法

什么是塑形法? (p。74)

(What。Is。Shaping?。–。p。35)。

增强动物已经出现的行为,让这些行为更常发生是很好,但是训练者要怎么做才能使动物出现那些牠们可能永远都不会碰巧出现的行为呢?怎么做才能让狗儿后空翻,或让海豚跃人圈圈内呢?

狗儿后空翻、海豚跳圈圈或人类投篮都是经过塑形的行为。塑形法(shaping)是指把一个倾向于正确方向的小行为慢慢进行调整,每次只改变一点儿,朝最终行为目标推进。这个过程有个专有名词  「连续渐进法」(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生物行为并非一成不变,因此才有可能进行塑形法,不管动物的行为是什么,有时这个行为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可能较强烈有力,因此无论你希望塑造出的终极行为多么复杂或困难,你都可以利用牠目前已出现的行为作为第一步,再一步步建立过渡行为。举例来说,假设我想训练鸡「跳舞」,起初我可能会先观察鸡的动作,等到牠每次刚好往左栘动时便作增强,很快地我的第一个目标即能达成  鸡变得常往左方移动,而且牠的动作不  一定每次相同,有时只移动一点,有时做很大的移动动作。接着,我会选择性地增强较大的往左动作,例如增强牠转了四分之一圈,当它成为最常出现的反应时,我可以把增强标准拉高,设定新目标,开始选择增强鸡转了半圈或半圈以上的行为。等到鸡被塑形到为了一个增强物可以快速转完很多圈时,我可能才会认定自己达成终极目标  成功训练一只会跳舞的鸡。

我们都相当习惯塑形也很习惯被塑形,大致说来养儿育女多半就是塑形的过程,无论是打网球或打字,训练任何肢礼技巧主要都得运用塑形法。当我们试图改变自己的行为,例如戒烟、克服害羞或增进理财能力时,我们也常常运用塑形法。

是否能够成功塑造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关键,不在于我们多么精通塑形法,而是我们有多坚持。已故《纽约时报》乐评家海洛,荀贝格(Harold Schonberg)提到一位不算杰出的欧洲指挥家,这位指挥家会为了音乐会要求乐团排演一整年,因而演出极为美妙的音乐。因此,几乎是任何事情,只要投入足够的时问,我们多数人都能略微精通。

但这么做实在很无聊,无论滑雪、弹钢琴或其他事情,我们不都想要尽快学会吗?我们当然都想这么做,这时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