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斃了那隻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別斃了那隻狗-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后,当行为的各项特性都达到满意程度时,它通常已经变成动物能够自然出现的行为之一。你可以要求这个行为成为其他更复杂行为的一部分,把标准动作、速度和距离等等都融合成一个大行为,好比参加赛跑、执行任务或进行每口活动,这个大行为即成为受到增强的行为,这时你可以将它转为间歇性(或维护性)增强时制,只要偶尔单击响片或说声「谢谢!」即可维持行为的流畅表现。高频率正增强方式(训练初时可能经常按响片给食的频繁动作)这时就可保留起来,等到训练新行为时再行运用。

4) 针

对某项行为特性采用新的增强标准时,暂时放宽其他特性的旧有增强标准。

假设你正学习打回力球,每次都能成功地把球打向目标方向,接着你想练练球速,但是当你用力挥拍时球就乱飞,这时候,你先别理会球的方向,只要用力挥拍就好,在你拥有一些控制球速的能力之后,球很快就会恢复正确方向。

学过的东西不会被忘记,但是处于吸收新技能的压力下,原来已学习很好的行为有时会暂时瓦解。有一次我在某歌剧的首次着装预演时,看见指挥家因为合唱歌手连连唱错而大发雷霆,他们好像全然不记得自己辛勤练习之后的歌唱成果,这是因为他们第一次穿着厚重戏服、站在梯子上,而且必须边动边唱的缘故;适应新要求的过程暂时干扰先前学成的行为,等到预演快结束时,他们的音乐学习能力又重现了,并不需要有人从旁指导。海豚训练师称这种现象为「新水池症候群」(new tank syndrome),当海豚移入新水池时,你可以预期牠会「忘记」所有牠知道的行为,直到牠「吸收」了这个新刺激为止。在新情境下,如果你因为训练完成的行为出错而苛责自己或其他人(或其他动物)时,这便是很糟的训练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通常此类错误可以很快自我更正,但是斥责容易导致情绪不安,而且有时容易被聚焦在错误上头,使得错误更难改掉。

5) 永

远抢得先机。

进行行为塑形时,必须事先完善计划整个行为塑形过程,这是为了确保当动物突然大幅进步时,你仍知道下个要增强的动作是什么。我曾经花两天时间塑形一只刚捕捉到的海豚跳过一根高出水面几吋的横杆,当这个行为训练得很好之后,我把横杆调高了几吋,牠不但立刻跳了过去而且轻而易举,很快地我把横杆越调越高,这只刚学习跳跃的动物在十五分钟内已经能跳高到八呎。

这类「突破性」的塑形表现随时可能发生,在人类身上当然也看得到这种现象,许多高智商的动物身上也不例外,我相信这是一个内在觉醒的例子,人或动物突然对自己被要求出现的行为恍然大悟(以上例来说,是跳得更高一点儿),于是便照做了。虎鲸以能够达到塑形目标的能力而著名,虎鲸训练师开玩笑地说:「只要把行为写在黑板上,再把黑板放在水里,虎鲸就会按表操课,完全不需要训练牠们。」

当训练动物突然出现大幅进步时,训练者可能因此措手不及。原本打算要从A行为训练成B行为,可是动物只经过两次增强就突然表现出完美的B行为,这时训练者心中最好已经先有个底,知道接下来要做C行为和D行为,否则你将会不知道接下来要增强哪个行为。

对训练对象而言,行为的突破常是件令人兴奋的事。动物似乎也很喜欢「啊!我知道了!」的感受,而且牠们常会冲来冲去,表现出兴高采烈的样子。因此行为出现突破时便成为能够迅速大幅进步的黄金契机,如果自己未作好准备,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使得动物一直维持在低水平的表现,除了浪费时间之外,最严重的伤害可能是使动物打消动机或感到厌烦,于是牠将来工作的意愿便会降低。

除了一些极佳的环境外,学校系统的规划目的似乎是用来阻碍儿童的个别学习,它不仅不利没有足够时间学习的迟缓儿,也不利快速学习的聪颖孩子,当这些孩子的灵活思考加速学习时,他们并不会获得额外增强。他们只要一眨眼即了解数学老师所讲的东西,但他们获得的奖励却可能是为时数小时或甚至数周难捱的无聊时光,等待其他人一点一滴慢慢完成学习,难怪这些聪明或迟缓的孩子觉得到街头混日子有趣多了。

6) 塑

形中途不可更换训练者。

塑形过程当中撒换训练者将冒着让进度变慢的风险,不管移交时多么仔细讨论过增强标准,但每个人的要求标准、反应时间以及期望进步的程度一定都有些许差异,训练对象在适应这些个别差异之前,最终影响就是使动物丧失被增强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新水池症候群」。

每个训练对象当然可以有多位不同的老师,由不同老师教授法文、算术或足球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学习单一行为时,在塑形期间(或半知半解的期间),逐步提高的增强标准最好能维持一致性,每次必须由同一位老师负责塑形某一个行为。举例来说,家中若有两个孩子和一只狗,两个孩子都想教狗儿把戏,你可以让他们去教,但是他们得教不一样的把戏,免得可怜的狗儿困惑不已。

有心向学的人即便在最糟的环境下也能学习。美国哥伦比亚人学曾进行一项广为人知的「猿类语言」实验,它教导猿类使用美国手语的字汇及其他暗码讯号,学习对象是一只名为「尼姆。青布斯基」(Nim Chimpsky)的幼猿。由于预算拮据及其他种种因素,这只可怜的动物在三年期问经历了上百位手语老师,实验人员和学生都失望不已,他们并没有找到尼姆真正使用语言的确切证据,也就是说牠显然不曾造句,不过牠的确学会辨认并理解三百个以上的手语讯号(名词和动词等等)。我认为尼姆处于这种状况仍有此表现已经令人惊叹,而且同样让人惊讶的是够学习,可是这并不是很好的作法。

塑形中途换人训练应该只有一种必要的情况,当然就是在训练持续停滞不前的时候,若原本几乎没有形成任何学习,换人也就不会有什么损失。

7) 当

某个塑形方法没有进展时,改采用别的方法。

无论什么行为,只要训练者动动脑筋,塑形出这个行为的方法不胜枚举。拿教小孩游泳为例,如果目标是希望他们沉入水里的时候不会害怕、很自在,有些老师进行这个塑形任务的第一步时,可能会让他们在水中吐泡泡,有些老师则让他们很快把脸浸入水中便马上起来,而有些老师可能会让他们在水中跳上跳下,直到他们敢跳起来再沉入水中。好的老师在训练时如果看见有个孩子对某个方式感到无聊或害怕时,他会改换方式,同一个塑形方法不一定对每个个体都管用。

马戏团训练师之类的传统训练师常忽略这一点,他们的塑形方法大都经过多代琢磨、世代家传  教熊骑脚踏车就是得这样,教狮子吼就是得那样。这些传统「秘技」已被视为最好的方法,虽然有时这确实没错,但是也因它们常被视为唯一王道,马戏团表演因而老是看来差不多。

美国广播电视名人阿瑟·戈弗雷(Arthur Godfrey)曾到海洋生物世界录过一集节目,他邀请我到他与妻子在维吉尼亚州的牧场作客,参观那里的马术训练。戈弗雷的骑术和训马技术精湛,并且拥有多只表演用马匹。我们观看一只马儿以传统方法训练「敬礼」(弯折一只前脚,前半部身秾往下趴)的过程,动用了两名男子以及多次套索和鞭打的动作,马儿在这种训练之下不断被迫弯折前脚,直到牠学会自行弯起前脚往下趴为止。

我告诉他们没有必要这么做,声称自己不必碰到马儿也能训练牠敬礼(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在墙上放个红点,利用食物和标定讯号塑形,训练马儿以膝盖碰红点,然后再逐渐把红点移近地面!如此一来为了准确碰到红点,马儿即必须折起前脚趴下才能获得增强)。这个无礼的建议引起戈弗雷盛怒  怎么可能有这种说法!如果有其他训练敬礼的方法,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他气恼至极,我们得把他带到谷仓外头来回走个两三趟他才慢慢冷静下来。

令人惊讶的是,人们对于不管用或成效不彰的方法极为顽强坚持,他们一心相信,同样的方法只要多做几次就会生效。行为分析研究先驱莫里·西德曼博士主张「训练时最重要的是理解训练原理,而非只是学习方法」,主要理由在于,每个人都自有「方法」,但是真正管用的方法都得遵循训练原理。

8) 不

可无故中止训练,这么做将形成一种处罚。

这项原则不包括平常在家里临时起意(但仍具意义和成效)的塑形行为  称赞学校作业、欢迎返家的人、鼓励孩子等等,这种非正式的塑形行为有时增强这里、有时增强那里并没有关系。然而在较正式的情况下,例如授课或塑形出动物的某个行为时,在训练时间结束之前,训练者应该专注在训练对象或课程上,这不只是礼貌或良好的自律行为,它也是一种绝佳的训练技巧。当训练对象试着获取增强物时,牠与训练者已有了一个协议,如果这时候训练者开始与路人闲嗑牙、接电话或做白日梦,这个建立起来的协议便被破坏了,增强物停止出现并非由于训练对象犯了错,这种作桔造成的伤害可能远比训练者单纯错失增强好时机更加严重,它可能处罚了一些当时出现的良好行为。

当然,如果你想向训练对象表达责备之意,「移除注意力」会是个好方法。海豚训练师称此为「暂停时间」(timeout),用来纠正错误行为,把装鱼水桶拿起来离开一分钟是少数几个用来对海豚表达「不行!」或「错了!」的方法之一,而它通常非常有效,你可能不认为海豚会有懊恼或悔悟的样子,但是牠们真的有。移除注意力是很有效的工具,所以不要草率滥用或不当使用。

9) 如

果行为越表现越差,请回顾所有塑形的步骤。

我们都知道在多年荒废之后再度尝试说某种语言、背诵某首诗或骑脚踏车时那种非常不安的感觉。有时外在因素会暂时使熟练的行为消失,例如上台紧张而无法好好讲出背得很熟的演讲词,或是跌倒而严重影响攀岩能力。有时候后续学习的东西遮蔽掉原来的学习或者与其抵触,因而出现混合出现的情况,例如你努力想说出某个西班牙文单字,但却说出德文。

有时处罚或其他不好事件的副作用会干扰不相干的行为。身为律师的爱犬人士摩根·史贝克特提及有次服从竞赛时,每只上场比赛的狗儿都避开某个特定赛场角落,哪里藏有什么不好的事吗?只有那些狗儿才知道答案。

有时显然已经训练良好的行为仍会变得很差,而且永远找不到原因。你的狗儿在服从竞赛中一向表现杰出,但这次牠竟然在三分钟坐下等待的比赛项目中起身,游荡到赛场外头。谁知道原因?有人在乎原因是什么吗?这种时候,你需要的不是合理的理由,而是有效的解决方法。修正这类退步最快的方法不是硬碰硬,不应坚持训练对象的行为一定得完全回复到令你满意为止,也不应坚持牠得在完全回复后名予以增强。正确的作法应是回想所有塑形的过程,并且很快地重新经历所有塑形步骤,到新情境(二十年后、在公共场所、在雨中等等)中进行增强,每个步骤只要增强一两次就好。我们在海洋生物世界把这个技巧称为「回到幼儿园程度」,它常能在十或十五分钟内把表现不佳的行为拉回原来的水平。

考前复习功课或上台前翻翻剧本临阵磨枪正是这么做,这种方法多少重复了原本的塑形过程,一让身心都获得复习,应用在动物或人身上都一样好用。

10) 在训

练进展很好时停下训练。

每次塑形训练应该多久?答案取决于训练对象的专注力。猫咪似乎在十多个增强物之后就会变得烦躁,所以训练五分钟可能已经算是相当久,训练狗儿和马匹可以久一点,许多人类课程大都在一小时左右,足球练习、研究生研讨会和其他不同训练则可能全天进行。

结束训练的「时机」比停止训练的「时间点」来得重要,你永远都应该在训练进展很好时结束训练,不但每回训练都应该这么做,而且每回训练到不同阶段(将改换训练下个行为时)也应该这么做。你应该在训练进展不错时就告一段落  也就是说,只要达成了一些进步就停手。

最后达成的行为会记得最清楚,所以你必须确定最后一个行为是值得增强的好表现。但通常我们见到三、四个好反应时,例如狗儿完美拾回指定对象、跳水员第一次完成转体一圈半动作、歌者唱好了一段难唱的歌曲,我们常会兴奋过头而想一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