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首饰鉴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珠宝首饰鉴评-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车花工艺要求花纹造型优美,分布均匀,层次清楚,整体平稳。
图215 车花工艺
4。喷砂工艺
喷砂工艺是将贵金属首饰件表面的局部喷沙成砂面,使抛光面与喷砂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饰品的艺术美感(图216)。
喷砂工艺要求喷砂面与抛光面对照鲜明,“砂”应准确均匀地喷在预留的位置上。
5。抛光工艺
抛光工艺是指金属饰品成型后,对其表面进行光亮处理,使饰品表面呈现出光滑明亮的金属光泽。
珠宝首饰件对其表面性质要求很高,传统是手工打磨和抛光,现代使用机械打磨和抛光。
图216 喷砂工艺
以前的抛光机主要是震桶和振动抛光机,现多用磁力抛光机和缝隙系统的转盘抛光机,可以达到手工抛光的光滑研磨和高亮度抛光的效果。1992年开始引进的拖拽抛光技术,与以前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在抛光过程中工件在运动,而抛光介质本身不动;每个工件都有其支撑位,工件之间的表面不会接触,因而不会损坏其表面。
抛光工艺要求抛光面光洁明亮,粗糙度均一,无抛光痕,呈现强金属光泽。
6。电镀层工艺
电镀层工艺是一种利用电化学技术对贵金属首饰和贱金属首饰进行表面镀层覆盖处理的加工方法,将金属表面转变成金属氧化物或者无机盐覆盖膜,以改变饰品表面色泽外观和光亮度保护,并使饰品镀件表面获得所需的理化性能或力学性能(颜色、硬度、平滑感、耐蚀性、耐磨性),从而达到美丽的外观效果和仿真目的。按镀层的表面状态可分为镜面镀层和粗面镀层两类,或分为有光镀层、半光镀层和无光镀层。
镀层的方法有电镀、化学镀、熔射镀、真空蒸发沉淀镀、气相镀以及刷镀法和摩擦镀银法等。
根据镀层的目的,电镀可分为保护性镀层和仿真性镀层两类。为防止金属饰品腐蚀和氧化,常以镀锌、镀锡、镀镍等镀层予以保护;或在贱金属饰品表面镀上金、银、铑等镀层以达仿真(仿金、仿银、仿铂)的目的。电镀过程,实质上就是让镀液中的金属离子或金属络合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通过扩散、对流、电迁移等电极反应还原成金属离子沉淀在饰品(阴极)表面的结晶层。常用的金属有铜及其合金、镍及其合金、银及其合金、金及其合金以及铑等。
电镀层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前处理、电镀和后处理3个主要阶段,即抛光→电化学除油→电镀→清理。
例如仿金电镀工艺流程:
仿金电镀可以是CuZn、CuSn、CuSnZn,也可以是铜锌合金经过处理后以产生逼真的镀金效果,仿金效果可以达到18K、22K、玫瑰金等色泽。
电镀是饰品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表面处理技术,新的电镀工艺不断出现,如代镍合金镀层、光亮镀铜、光亮镀镍、合金电镀、多层镀、复合镀、非晶态镀、功能镀、纳米电镀等。
电镀层工艺要求镀层符合工艺要求,达到镀层目的,表面光亮,色泽均一,外观美丽。
7。化膜工艺
化膜工艺是指金属离子在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在饰品表面淀积成膜,以改善饰品表面物化性质的方法。
化膜工艺有两种,一是金属离子呈液态沉积在饰品表面成膜,二是金属离子呈气相沉积在饰品表面成膜。
(1)液相成膜。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手段,使金属与某种特定的化学处理液相接触,从而在饰品表面形成一层附着力强,能保护基体金属免受腐蚀影响,或提高有机涂膜的附着性和耐老化性,或赋予饰品表面装饰性能(色彩、着色)的化合物膜层的技术。如铜饰品、不锈钢饰品、钛饰品、铝饰品、银饰品等的表面着色处理。
1)铜饰着色。在铜饰品上着古铜色、蓝色、绿色、褐色、金黄色、红色、黑色等。
2)银饰着色。在银饰品上着古银色、黑色、蓝黑色、绿色、黄褐色等。
3)锌饰着色。在锌饰品上着黑色、红色、深红色、灰色、绿色等。
4)不锈钢饰着色。在不锈钢表面形成氧化着色层,即利用其本身无色透明的氧化膜由光的干涉进行着色,而且色泽经久耐用。
5)铝饰着色。通过阳极氧化处理,在铝表面形成厚而致密的氧化膜层,以显着改变铝合金的耐蚀性,提高硬度、耐磨性和装饰性能。铝氧化膜着色方法主要有电解发色法、化学染色法和电解着色法。
(2)气相成膜。按膜层形成原理可分为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两大类。其主要用于材料表面改性,制备各种特殊性能薄膜和装饰性薄膜。广泛用于贵金属或贱金属饰品表面处理的是PVD法。
PVD,是在真空条件下利用蒸发或溅射等物理方法,使需镀材料气化成原子、分子或使其电离成离子,通过气相过程在工件表面沉积形成膜层的工艺。它可以形成TiN、TiAl等有色金属化合物层,通过改变化合物的种类和组成来改变颜色。物理气相沉积法主要有真空蒸馏、溅射镀膜、离子镀膜等。在白银行业,溅射技术是最被广泛应用的技术。
1)蒸发镀膜(真空镀膜)是在真空条件下,用加热蒸发的方法使镀料转化为气相,然后凝聚在基体表面的方法。加热有电阻加热、电子束加热、高频感应加热和激光蒸镀法。
2)溅射镀膜亦是在真空条件下,利用荷能粒子轰击材料表面,使其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而溅出进入气相,然后在工件表面沉积的过程。溅射方式有二极溅射、三极溅射和四极溅射、射频溅射、磁控溅射、反应溅射等。
PVD膜层的颜色多种多样,有深金黄色、浅金黄色、咖啡色、古铜色、灰色、黑色、灰黑色、七彩色等。通过控制镀膜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可以控制镀出的颜色。
CVD成膜技术,主要应用于银器(首饰、银币等)防暗化。芬兰贝耐克公司研制的nSILVERTM技术是一种新颖的独特的表面控制薄膜沉积技术,该技术可同时在多个三维物体上沉积均匀的透明的无针孔的保护膜。保护性抗暗化薄膜的两个最重要特性是充分的抗暗化保护和不可见薄膜。nSILVERTM正是基于这种高透明和非常薄的(一层厚度小于100nm)氧化物涂层来实现的。nSILVERTM的银器纳米防暗化技术与其他薄膜技术相比较有许多优点(表21)。nSILVERTM技术是一种经济的可批量生产的工艺,每批可加工几个甚至几千个白银制品,VER包括首饰、银币及纪念章等。
8。涂层工艺
在首饰表面形成以有机物为主体的涂层,即涂层被覆,这是一种简单而又经济可行的表面处理方法,在工业上通常称为涂装。涂层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提高首饰的耐久性;二是将首饰的表面转变成涂层所具有的色彩、光泽和肌理;三是赋予制品隔热、绝缘、耐水、耐药品和耐腐蚀等性能。
涂层所用的材料是各种涂料,它们由主要成膜物质、颜料和稀料等混合加工而成。主要成膜物质是涂料中的主要组分,大多数为各种合成树脂,其主要作用是使颜料分散,并使涂料附着于被覆盖物的表面上。涂层被覆的形式有热喷涂和烤漆,此外还有以陶瓷为主题的搪瓷和景泰蓝被覆等。
热喷涂是一种表面强化技术,它是利用某种热源(如电弧、等离子弧或燃烧火焰等)将粉末状或丝状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加热到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然后借助火焰本身或压缩空气以一定速度喷射到预处理过的基体表面沉积而形成具有各种功能的表面涂层的一种技术。
现在流行的烤漆工艺已经在首饰表面工艺中应用,经过烤漆工艺处理的首饰表面,华丽而不失高贵,流光溢彩,风情万种。
9。拉丝工艺
拉丝工艺是指用金刚砂压在饰品表面作定向运动,从而形成细微的金属条纹的一种工艺。该工艺要求条纹清晰流畅,搭配自然,纹路不得走样变形,美观大方(图217)。
图217 拉丝工艺
第三节 镶嵌工艺
镶嵌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早在原始社会,雕塑家就使用了镶嵌手法。1983年辽宁凌源牛河梁新石器时代神庙遗址中出土了一尊五千年前的女神头像,眼睛是两颗碧玉琢成,灵动逼人,这是中国镶嵌工艺的开端。到了夏代(距今3 900—3 500年),二里头遗址出土了铜牌饰显示出镶嵌工艺已相当成熟,标志着镶嵌从其他艺术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艺术——青铜镶嵌艺术。夏代镶嵌工艺发展到春秋战国,出现了大量灵巧精致、繁缛富丽的镶嵌器物,它们是夏代技术的继承和发展。
1984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在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夏王朝最后的都城遗址墓葬中,发掘出土的十余件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是夏代主要流行的青铜器饰品,运用了代表当时最高工艺水平的青铜器制造和绿松石镶嵌技术,是集铸造和镶嵌于一身的神秘艺术品。其制作工序可能是先铸好铜片,然后在铜片上凿出凹槽,再行镶嵌宝石而成。它是史前兽面纹到商周饕餮纹的中介和传承,对于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这种铜牌饰,外部轮廓为束腰明显的长条形,上下各有一对可供穿缀的钮。它的正面,有数百颗长方形绿松石片相互衔接,规整排列,铺嵌成图案,历经三千多年不松脱。这些绿松石片,曾被多次用过。二里头遗址出土此类铜牌饰现存3件(多件流散到国外),是目前发现最早、也是最精美的镶嵌铜饰。
第一件铜牌饰发现于M4墓中,放置在墓主人的胸部略偏左处,其凹面附着有麻布纹,上面的兽面纹是青铜器上已知最早的一例。其形象、纹饰与11号墓都很接近,只是略小一点。
第二件铜牌饰(现存于洛阳市博物馆)出土于11号墓,放置在墓主人胸前。该件通高16。5cm,中间呈弧状束腰,宽11cm,最窄处只有8cm宽,近似盾牌形,背面是一整块铜铸件,有4个穿孔钮上下两两对称,绿松石整齐排列并镶嵌于其上,上面的兽面纹双目圆睁,鼻与身脊相通,两角长而上扬,卷曲似尾,眼睛呈现梭形。青铜的青黄色配绿松石的蓝绿色,色彩有反差,非常漂亮。
第三件镶嵌绿松石铜牌饰发掘于M57号墓。它呈圆角梯形,瓦状隆起,以青铜铸成兽面纹框架。出土时绿松石片全部悬空(原来似有依托),也是一猛兽形象,圆头圆眼弯眉直鼻,下颌有数颗利齿,身有鳞状斑纹,所嵌400余块绿松石片多数十分细小,至今无一脱落。这一件与前两件相比有点特殊,前两件是将绿松石镶嵌在一整块铜铸件上,这件是把绿松石片镶嵌在镂空的青铜框架上,背面无依托。绿松石片至今仍不散落,技术之高超,令人惊叹。
出土这3件铜牌饰的墓葬中,随葬品都很丰富,如有铜爵、铜铃,玉器有戚、璧、圭、刀、管状器、柄形器等,还有绿松石管饰和漆盒等。这些铜牌饰可能是夏朝百官用于宫廷舞宴的饰物,象征“百兽率舞,百官信谐”,用于“明尊卑,别上下”的重要礼器。在“群臣相持而唱于庭”时佩戴于宫廷百官胸前,闪烁发光以夸耀舞饰舞具的精工巧做。
今天宝石镶嵌饰品的加工工艺,则依宝石的形状而定,一般可分为琢型镶嵌工艺和随型镶嵌工艺两类。
一、琢型镶嵌
宝石琢型常见的有弧面型、刻面型、珠型及自由型,对不同琢型的宝石,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镶嵌。
1。框角镶(包角镶)
框角镶是指将爪齿放在宝石锐角的顶端,并将每一个角都镶包住,底座按宝石形状而定。
图218 框角镶
框角镶嵌工艺,要求爪齿镶嵌宝石位置正确,无漏包和松包现象,底座与宝石形状相协调(图218)。
2。爪镶
该工艺是用较长的金属爪(或柱)紧紧扣住宝石的镶嵌方法。爪数有3个、4个、6个,爪形有三角爪、方爪、椭圆爪、随形爪等。其优点是爪齿很少遮挡宝石,最大限度地突出宝石(图219)。
爪镶时,爪的大小一致,间隔均匀,所镶宝石位于镶座的正中并且保持水平。
3。钉镶
钉镶是直接在金属材料上用钢针或钢铲在镶口的边缘铲出几个小钉,固定住宝石,又分钉版镶、起钉镶,钉的数目有2个、3个、4个和密钉镶(亦称群镶)。
图219 爪镶
钉镶工艺标准是,宝石要有同样的大小和高度,并且保持水平。宝石间的间隙应相等,宝石间的腰棱可以接触,但不可重叠和挤压(图220)。
4。包镶
包镶是指用金属边将宝石四周包围住,是一种最牢固的镶嵌方式。弧面型戒面多用此法镶嵌。
图220 钉镶
包镶工艺,要求宝石与包边之间无空隙,包边均匀流畅,沟缘平整光滑。刻面宝石的顶部底尖不能露出托架;素面宝石镶边的高度略高于戒面的最大腰部;马鞍形宝石戒面的底部为弧形,托架底部的弧形必须与之弯曲一致,镶边略高于宝石的厚度;菱面形宝石采用封底镶口时,封底中央应钻一小孔,用以调整戒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