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可以吗?”西蒙追问。
“我以为你们有别的事?”苏城看向詹森。
美国人对日耳曼人的不通世情也无奈的紧,只得帮忙解释道:“我们也是对大华的海上石油平台有所好奇。先前打电话,也是关于平台技术的。”
“好吧。那就去生产线,边看边说。”苏城重新穿戴好劳保服,喝了两口水,问道:“你们对哪项技术感兴趣。”
西蒙亦不掩饰。直道:“你们的防渗漏系统。”
“好眼光,那确实是我们在简化版里,做的少数几项完全改进。”苏城说话间打开了门。外面的噪音又拥了进来。
翻译说明后。西蒙马上问:“简化版里的完全改进?你们还有别的什么改进吗?”
他着急了以后,说的就是德语了。一番折腾后。人都跑到前面去了。
西蒙和詹森连忙跟上去,一路上望着工人和设备,也是暗暗惊叹。
四车间的生产线绵延两公里,由三个连贯的厂房组成。海上钻井平台的装备制造,并不像是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汽车生产线,使用全自动化的流水线。相反,由于许多部件都是唯一的,而零件则大量由配套厂采购,这里的车间工作更像是发动机生产线,以较低程度的流水线程度,达到较高的精度。
生产线之间的运输,基本上都是轨道和无动力车辆,还有大量的滑轮调来调去。这些都是做石化和化工的工厂所熟悉的方式,直径数十米数百米的大罐子,专业伺服机和大型电机等等,都是一张订单做一两个的,与汽车等小型机械自然不同。
济南动力机厂做的大型柴油机,差不多也是同样的方式,车间内的基础工,也全部使用了济南动力机厂的原班人马。
只见天上地下,全是物料在运动。自动卷板机等大型装备,使劲的蹂躏数十吨的铁板,经过模锻机虐待的物料往往长达十数米,一根根的运进来,进行加工之后,又继续向前面的车间运过去。
每天工作12个小时的工人,全像是上紧了弦的钟表,精确有力且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熟悉工业的詹森和西蒙知道,精确的按照既定的顺序进行工作是非常疲劳的,想要维持激情,几乎很难做到。
只有一种情况,能产生现在的效果。
大工业的激情!
30年代滚动着战争的复兴德国,40年代燃烧着仇恨火焰的危险苏联,50年代渴望着制霸全球的胜利美国,60年代期盼着重回正轨的复苏英国……
只有充满了希望的人,才能在冰冷的机械上,迸发出灼烫的热情。
西蒙不由的回忆起他所接触过的汉堡工人。骄傲的德国工人,同样以钟表般的准时闻名。他们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按时休息,按时喝咖啡,按时领取加班费,按时参加工会活动,按时罢工,按时领取罢工补偿金……
两人快步追上了苏城,就听他喊:“你们觉得怎么样?“
西蒙实话实说,用英语道:“比起这些中国工人,汉堡工人更像机械,好像机器的补充。我承认中国工人的效率不弱于汉堡工人。但是,这样的工作方式,是不能持久的。”
“这就是国家企业厉害的地方。”苏城指了一下办公楼的方向,笑道:“只要一个正确的理由,我们的管理层就能做到持续的激发热情。,在历史上,这种充满热情的工作方式,中国人持续了二十年,只是因为间断而停止了。”
苏城竖起一根指头,道:“正确的方法。明确持续的经营思路。中国的国家企业,能做的比ibm和通用汽车那样的官僚企业好的多。”
西蒙和詹森都泛起了笑容。
詹森笑着道:“像是ibm那样的官僚企业,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见的。”
西蒙笑了两声。眼望着前面的钳工,脸都斜了。
苏城回头看了一眼,暗自一笑。德国佬看的。正是济南动力机厂唯二的8级钳工。像是这种国宝级的工人,虽然听的很多,但实际上,80年代末的中国也不过有数的数千人,在各种部级、副部级和正厅级的工厂里一分,全都是珍稀品种。
西蒙微微点头,问道:“这样的工人,你们有几个?”
“7个。”
“7个!”西蒙满脸的惊诧。
“没错。”苏城表现的非常随意。其实,即使胜利油田力挺。苏城总共也就借来了5个八级工,其中有两个还是和中石油一样庞大的中船重工,本着学习的态度。以及美元付款的份上。才送过来的。
由于机加工水平的原因,7个白金珍稀的八级工。加上上百名白银稀少的五级六级工,差不多是能做出大型浅海石油平台的最低要求了。
西蒙哪里知道里面的秘辛,吃惊又嫉妒的道:“你们竟然把7个这样的工人,用来加工座底式海上钻井平台?”
“那应该做什么?”
“至少是自升式海上钻井平台吧。你知道这样一个工人,年薪能拿到多少吗?20万马克,20万!”
1989年的德国马克已经升值了,苏城不记得具体的汇率,但是,到了2000年以后,能达到六七级标准的工人,拿到年薪20万人民币的委实不少,8级钳工拿到50万也不稀罕。不过,那个时候的中国企业,已经失去了如此有效的工人激励体制,统一用“农民工”或“工人”谓之……
苏城摊开手,道:“现在的中国,这些工人的地位,要比你们的总经理、董事长都要高,光给钱没用。”
“真的?”詹森不信,跃跃欲试的有些想尝试的意思。
西蒙自己向前移动,观察着这条新建成不久的生产线。
对费诺尔船业来说,中国人的生产线用简陋来称呼也不为过,但是,稍稍观察一下他们的成品,西蒙无论如何也说不出简陋这个词。
一条管道,经过4名工人的安装,快速离开了机器。
西蒙暗道:这样的速度再加24小时轮班,也许用不了100天就能完成。
一会儿,詹森也过来了,问道:“怎么样?”
西蒙大致的看了一圈,心中有数道:“虽然平台变大了,但也就是二代平台的标准。”
詹森点头,这才是正常的。
西蒙见苏城没有跟上来,又道:“不过有一点比较奇怪……”
“嗯?”
“我看到一个涡轮的装置,像是动力设备,但是用在钻井平台上?有点古怪。”西蒙说着一指,道:“我想靠近一点看,被人家挡住了。”
詹森不做具体的技术,但很了解行情,疑惑的问道:“什么样的涡轮?”
“很大,而且安装了大量的电子装置,看样子灵敏性很强。”西蒙皱着眉道。
詹森一边听他解释,一边踮着脚想看前面生产线的情况,同时在脑中描绘着涡轮的形状,听着听着,突然有了感觉,问:“应该有好几个涡轮吧。”
“没错。”
“那是不是有些像推进器?”
只要提点一句话,西蒙就醒悟过来,道:“他们在做动力定位?”
“估计是了。”
“动力定位,是用动力悬停船只。要在钻井平台下面产生一个巨大的洋流涡轮,和海水的流动产生反作用力,让平台固定住。”西蒙摇头道:“动力定位比锚泊定位贵多了,有必要用在浅水平台吗?他们又那么注意价格。”
“也许是为以后做的技术储备。动力定位配合锚泊定位,能极大的提高钻井平台的安全性和钻井效率,这样的话,就弥补了他们平台的不足……”詹森看了眼西蒙,道:“要是真能做出来,估计能在抵御5米高的海浪吧。”
费诺尔公司提供的海洋钻井平台要价600万美元,标准也不过是3米浪下正常采油,4米浪下风动待机,锚泊定位的先天劣势,是平台小技术所无法弥补的。
西蒙表情怪诞的道:“那也要他们真的能做出来。”未完待续。。


正文 第178章 并购船业公司
詹森在中国呆的久了,与苏城也有数次接触,更能理解中国的举国体制和会战体制。
他考虑片刻,道:“我们直接询问苏城吧。”
詹森说话间就走,同时笑道:“哈利伯顿对动力定位也在研究,大华的系统如果能在100天后使用的话,我们不介意出资购买。其实,大华虽然不卖技术,但对技术共享一向很开放,只是要价狠了一些。”
西蒙用鼻子哼了一声。
詹森微笑道:“他们的技术向来有独到之处,要是能节省两年时间,钱不是问题。”
“60年代的技术,经过20年的发展,竟然被中国人抢先了,也是你们太差,到今天都没怎么研究动力定位吧?”西蒙连连摇头,相当之不满。他们费诺尔船业向来钻研某几个方面的技术而已,剩下的全要从哈利伯顿等大型服务商那里购买使用权,现在看哈利伯顿买中国人的技术,各种不爽都涌到了头上。
詹森不明所以,还在边上解释:“就像你说的,我们的钻井平台还没有准备进入1000米深海……技术储备不完善,也是难免的。”
说话间,詹森直奔苏城而去,将自己的意思说了。
苏城不置可否的道:“我们上面谈。”
詹森这才注意到,车间的二楼上,还有一排的办公室,隐隐约约的能看到人影。
进入其中一间,能见到整排的计算机和三名正在使用它们的研究员。
与詹森曾经见过的那些用红色绒布盖起来的电脑不同,这些露天坦着肚皮的机器,在显示器上和电脑桌上还放着书本,贴着纸条,一看就是常用的样子。
西蒙则注意到了ibm的牌号,发现它们都是三年内的商用机型,且数量不少,不由暗自数了一遍。还特别关注别的房间的电脑数量,结果被赶了出来。
即使这样。他也稍稍有些惊讶,在詹森耳边,道:“他们可能是全电子制图了。”
詹森极其缓慢的点头。
如今做高端机械,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手工画设计图,一种是做电子版格式。两者在效果上也没有绝对的区别,真要说不同,那就是国际竞标通用后者。
因为国际竞标是世界性的。新加坡的船厂可能竞标委内瑞拉的项目。做好的图纸带过去,不免有各种修改的要求。这些都是要打回新加坡总部进行修正的,飞机往来不仅昂贵缓慢。而且风险大大增加,远不如电子版实惠。
因此,有志于参与国际竞标的公司。就要考虑使用全电子版格式的设计图,而且不能使用中文。否则,船东的设备没有中文解码,打印出来就是乱码。
中国现在的船业公司和石油公司,连自己的海上钻井平台需求都无法解决,对国际竞标自然毫无兴趣。詹森作为哈利伯顿的中国区代表,去过很多大型企业,但也从未见过中国人使用全电子版的设计图。如果换成别的公司,他还不会想三想四。可是,考虑到大华实业刚刚勇夺阿布扎比的油田,詹森的眼神就变幻起来了。
别的且不说,光是动力定位的技术和防渗漏两点,就已经能够组成一个海上钻井平台的核心了,剩下的部分,他们完全可以像费诺尔船业一样。整体承包,再分别外包,从而赚取超额利润。
詹森看着办公室里的各种设备,暗道:苏城这家伙,肯定不是让我们来看看的。
想起这家伙在大华实验室推行的保密制度。詹森愈发确定。
苏城去边上倒水回来,笑道:“那么。你们是想要动力定位的技术?”
“没错。”詹森抬起脖子准备挨宰,道:“你开价吧。”
80年代在中国的老外,通常都是习惯了挨宰。同样是游故宫,中国人花1毛钱,外国人得掏2美元。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老外也没觉得贵。
但是,苏城这次没有搞价格歧视,一副不想卖的警惕样子,道:“我们的动力定位系统,也是在测试中。”
“我们理解,但是,如果是成系统的技术的话,即使不完全,我们也有兴趣。您开个价吧。”以这套技术来说,詹森觉得花几百万美元根本不算事。
苏城轻笑道:“你们可以先看一下动力定位的技术文件。”
“可以吗?”
“描述性的没问题,再说,都是确定了专利的技术了。”苏城笑的好像很大方的样子。
西蒙诧异的想:中国人还真的很好相处。
只有詹森心中忐忑,觉得苏城埋下了什么秘密陷阱。
片刻,大量的技术资料真的送了过来,还有一些电子资料,也转入了该房间里。
一位六旬老太,在电脑系统上操作,帮助做展示。
苏城介绍道:“这位是从中船重工退休的沈柯瑜女士,现在负责我们和中船的平台外包业务。顺便说一句,我们最大的外包供应商,就是中船重工了。”
“沈柯瑜女士,您好。”詹森望着老太满脸的褶子,心想:这么大年纪,还能工作啊。
事实上,橘皮老太的电脑水准,比这个房间里的三个人都要强。
只见人家快捷无论的输入一串符号,调出了动力定位系统的三维图,又将不该出现的数据全部消除,整个动作,根本让人反应不过来。
西蒙惊讶道:“这是pdms系统吧?三维布置设计管理系统?”
“是的。”苏城颔首。
“嗯,只有这样做出来的海上平台才能完整的体现碰撞抵御能力。”西蒙用英语说这些词,也不是非常清晰。
苏城轻轻的笑了一下,没有回答,而是指着屏幕,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