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的田园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女的田园生活-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些鱼儿为了争夺食物,有些甚至是从鱼塘里跃了起来。
“哇,跳起来了诶!”苏荷惊叫道。“丫丫,再给它们吃一点。”
这会的丫丫看到鱼儿跳了起来,也顾不得那包子是自己的口粮了,一点点的掰了丢下去,直到一个包子被她们俩掰完了,她们两才后知后觉。
这会两人终于是想起苏菱所说的不能浪费粮食了,担心苏菱会责怪她们,两个小手都拧在一起了。
特别是丫丫,上齿都咬着下唇了,她觉得自己仅仅是一个丫鬟罢了!主人家想对你怎么样就怎么样!
------题外话------
别担心!不会只有这些字数的!中午二更就会送上的了!
多多支持哈!

、一百一十三章 赏荷吟诗

苏菱看着丫丫的样子,就知道她在担心什么。
“怎么了,丫丫?”苏菱很是耐心的问道。
“对不起,大小姐,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将馒头扔下去的……”说着说着仅是哽咽了起来!有点语无伦次了。
“没事!姐姐也没怪你呀!快别哭了哈!”苏菱轻揽着丫丫,安慰的拍着她的背!她也知道丫丫的担子比较小,但是心思有比较细腻,肯定是害怕自己会责怪她了。
苏荷也在一旁安慰着!
丫丫这才慢慢的停止哭泣了。
夏日里,白天的时间很长,也是农民忙活的好时候,不过靠近荷塘这一片基本上都被苏菱一家的买下了,也很少会有人到这边来干活,当然,出来苏菱家自己请的长工外!
而鱼塘边上的一大片,则是为起来形成了牧场。
里面养着的小鸡小鸭也都已褪去了绒毛,长大了。
终于是到了苏东放假的日子了,学院里很多学子都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在外求学的,或许是考虑到这些学子刚来会不太适应,所以这第一次的假期很长,足足有五天呢!
苏东新去那学院适应得也比较的快,毕竟之前他也李家在外求学过了,只不过那会李家更近罢了。
这次放假,苏东特地约了一批同窗好友到家里来赏荷!才去学院没多久,苏东也交了几个朋友,想要趁着这次机会好好的交流交流感情,还能赏荷吟诗,何乐而不为啊!
苏东的同窗中真正见过荷花的也很少,毕竟在北方会养荷的人特别少,出来一些有钱人家的庭院会养荷观看外,其他地方都是很少见到的,更何况是一大片的荷花。
几人一见苏东提起都特别的感兴趣。
其中兴趣最大的就要属黄源泉了,黄源泉这人对朋友特别的够意思,他们几人虽然都十分要好,但是谁也不清楚人家家里的家世背景,不是都说了英雄不问出路,能聚在一起就是缘分一场,所以对于这些都没有太计较,苏东只是隐约知道他家里是当官的,在白县还是挺有能力的!
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苏东的另一个同窗李林甫,苏东和他交往是也没有特地打听过的,后来听他提起李氏布庄,才知道正是妹妹在帮忙画设计稿的那个,得了,两家竟然都有生意上的往来了,交好那是一定的了。
而另一个罗庆,在几人中他是最沉默寡言的,平时他绝对不会先开口说话的,只有你问他是他才会应答!但是苏东也知道这仅仅是性格使然,千人有千种性格,他并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是那么善于交流。
几个人住的是同一个院子,因此平时交往比较多,走得也比较近,感情自然比较好,当一次无意中听到苏东说自己家里种植有一大片荷花时,几人早就想要看看了,现在又正好是荷花开了的季节,刚好合适。
苏菱家的这一池荷花有大半部分已经盛开了,也有很多是结着花骨朵的,荷花的香气散发出来,远远的都能闻得到。
不说苏菱一家,就连着附近的人都都很喜欢到这来赏赏荷,看看鱼,晚饭过后,夏夜里,月明星稀的,大伙也睡不了那么早,以前都喜欢围在村头的老槐树下,叨唠着家长里短的,现在确实更喜欢在苏菱家的荷塘上闻着这清香的荷花香味。
对于这几张鱼塘和这一堂的荷花苏菱可算是下来大本钱的了,鱼塘和荷塘的周围都围上了栏杆,就担心安全问题,堤岸上也都种植了杨柳,微风轻抚,柳条随风飞舞。
半天的紧赶慢赶,苏东终于是回到家了。
还好他有提前回信说这次会带同窗好友前来,苏母也早早吩咐丫鬟将他的东厢房都重新打扫了一遍,一个月没住人了,虽然经常有人打扫,但是泥尘还是很多的。
苏母这几天就一直盼着,整天的念叨着苏东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院门外响起了马车的声音,苏母就知道应该是苏东回来了。紧接着又是“吁”的一声,苏母就更加确定了,想要起身出去迎接,但是苏菱在一旁搀扶着,她娘这肚子已经是七个月有余了,可经不起这么折腾。
“娘,你慢点,大哥就在那,走不了。”
“诶诶,娘知道。”虽是这样说,但是脚下的步伐可是没有减缓下来。
而苏荷早在听到马车响声的那一刻就冲了出去。
看到苏东从马车里走下来,立即张开双手冲了上去。
苏东一把架起了苏荷!“小心点,毛毛躁躁的,要是摔了怎么办?”虽然是责怪的话语,但是那话语中的宠溺是无法掩盖的。
苏菱扶着苏母出来,苏东的同学这会也都从马车上下来了,苏东向苏母和同窗相互介绍。
那几人都很是客气的作揖问道,“苏夫人好。”
苏母觉得自己的儿子喊自己夫人太奇怪了,“你们呀!也都别和我客气,要是不嫌弃就喊我一声大娘就好了。”
倒是黄源泉再听了苏母这话后,说道:“哪有那么年轻的大娘啊!婶子还差不多。”几人又改口唤道:“婶子好。”
苏母无奈,随他们吧!怎么叫得开心就怎么叫,一个称呼罢了,她也不会在这个上面计较。
苏菱在一旁看着,就觉得这人怎么这么油腔滑调,讨人欢心啊!
虽是说要来赏荷的,但是赶了一路的赶车他们几个也累了,所以苏母就让他们几个先好好的休息一会,把赏荷宴安排在明天,等他们养好了精神再说。
苏东带着几个同窗在花溪村的荷花塘要开一场赏荷宴,吟诗作对的事不知怎么的就传了出去。
镇上学院里的学院很多都前来围观,就连镇太爷都来了,原本以为只是一场小打小闹的赏荷宴,没想到把镇太爷都吸引来,苏菱这才重视了起来。
在荷塘两边的安地上都摆了桌椅,又另外设了一桌在凉亭里,由着苏东陪着镇太爷。苏父还特地把造物局的陈大人也给请来了。
镇太爷姓冯(青石镇的人都称他为冯太爷其实他也没有很老,年纪不过是和苏父一般),她的夫人就是上次苏菱帮着设计服饰那一个,所以苏菱也是有幸见过镇太爷的了。
冯太爷今天特别的开心,她知道苏菱一家正在推广地瓜的事,他也打理的支持,这是要是成了,对他的业绩也是有好处的,毕竟是在他管辖的地方。
今天看到那么多的学子,又对着这满塘的荷花,他诗兴大发,毕竟当初他也是科举出身,特别爱吟诗作赋,还许诺谁要是得了第一,就种种有赏。
有了冯太爷这话,众人就向打了鸡血一样。
苏菱知道他们今天是吟诗大会,也早早的让人备下了笔墨纸砚,这会正是赶上用场了。
众人看着这满塘的荷花,或粉红,或玉白,从碧波中婷婷擎出水面,迎风婆娑,轻盈袅娜,有如凌波仙子般娇美。它粉面含春,清丽放爽,郁香弥远,盈人衣袖,令人心醉神怡,快意无涯!
若漫步在叠绿堆翠的荷塘边,映入眼帘的是一朵朵玉蕾吐艳的花朵,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娇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的景色。
冯太爷说话完毕,众人只等得上前大显身手。
苏东作为主人,肯定是他第一个上前吟作的了,只见他提起笔,大笔一挥,就念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让人感受到这一大片荷花壮美的景象,也能让人感受到,在风中,它绿波翻腾,清香四溢的样子。
苏东的字并没有大家的气势磅礴,有的只是稳重,或许这和他自小生长的环境有关吧!
冯太爷拿起那已经干了的笔墨一看,直呼,“好,好,好一个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真真是将这一塘的荷花描写的栩栩如生。”
而黄源泉相中了荷花的孤高,说:“池中所以绿,待我放红光。”这是苏菱如何也想不到的,看他的外表,苏菱就觉得这人不太靠谱,没想到内心竟然如此高洁。
李林甫看到的是“荷塘半日染来红,瘦尽金石昨夜风”的憔悴。
罗庆则赞美它“三秋庭绿尽迎香,唯有荷花守红死”的骨气。
还有人觉得它好玩,“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也有人感悟它率直,“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更有甚者,看到这飘香的荷花,为它的周边环境不洁而不平:“下有青泥污,馨香无不全,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当然了,这些都是在这其中写的比较好的,冯太爷说的有赏其实赏的也不是特别名贵的,只不过是没人一套笔墨纸砚罢了。毕竟他每个月的俸禄也就那么多,除了养家糊口外,能拿出来的也没多少,一人一套笔墨纸砚也是下了大本的了。
------题外话------
我错了,说好的中午更的,但是我看小说看过头,对不起!

、一百一十四章 暴雨

赏荷吟诗会过后,见冯太爷也来了,苏母自然得张罗着上几桌席面,好在现在有了刘婶帮忙,要不她一个怀着身孕该如何忙活啊!
这次的赏荷宴村里的人都有前来观看,以来是村里基本上是没有都过书,就想见识一下读书人的风采,那些打算将自己家里的小孩送去读书的也借此鼓励自己家的小孩一定要努力,将来要想某某一样出色云云的。
苏勤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连镇太爷都来了,自己要是不去的话就说不过去,(其实人家还真没把你当个人物,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你去不去和人家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因此很是喜气洋洋的换上了新衣服,就想着拍冯太爷的马屁。
没想到这冯太爷也是个人精,知道苏父一家和老宅不太亲近,而且对于苏勤这样的人他也没有舀交往的心,所以对于苏勤的各种献殷勤都视而不见。
苏勤气得那是一个胃疼,不过这气他不敢对着冯太爷发,只能是偶尔的挖苦一下苏父,但是见没人搭理他,也自觉无趣。
宴席之间,冯太爷对于苏父推广地瓜的事那是大大的夸赞,也表扬了村长,说他这村长当得好,就应该这样领着村民致富,还表示如果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到衙门找他,他会尽最大努力帮忙的。
要说这冯太爷也确实是个好官,自从中举后,被分配到了这么一个地方,他也没有怨言,勤勤恳恳的干着,对于百姓也算是爱戴有加了,但是也是因为他这么一个倔脾气,对于上司硬是不懂的逢迎,所以都四十来了,官职还一直停在原地,所以他才想要一个大的功绩,能够让他更上一级功绩,现在苏菱推广的地瓜正好给了他这个机会,所以他才会对花溪村如此的关注。
要说他全是为了百姓那也不尽然,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吗!但是在苏菱看来这也已经算好的了,只是他没有像其他官吏一样贪污受贿。
宴席自然是宾主尽欢了,宴席过后,冯太也就领着人走了,陈大人也起身告辞,对于苏东又是一番赞叹,夸奖他不只是心思敏捷,还文采出众,又连连赞叹道苏父生了个好儿子,搞得苏东还一头雾水呢!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和这位陈大人那么熟悉了,不过这话他当然不会当面问出来,只能是过后再问苏菱了。
苏菱也绝对想不到就因为这样的一场赏荷诗会,他们家的荷塘想在可谓是远近闻名了,前来观赏的游人络绎不绝,从中也推动了莲藕的出售,她家的莲藕还没有成熟,前来订购的人已经是很多了。
自此以后花溪村更是会举办一年一度的赏荷诗会,花溪村也因此而闻名。而花溪村里苏家所盛产的莲藕更是出名,连带着苏家以后卖的东西都特别的有口碑,特别是在以后的这几年,苏菱家受到奖赏后,此时先暂且不提。
夏天,暴雨那是经常有的事。
一场暴雨连下了两天,花溪村门前的小河发水了。
发水,并不是那种会造成灾难的大洪水,庄户人家的孩子甚至将发水当做一件好玩的事,只要雨下的没那么大了,小孩子们就往往跑出门来,跑到小河边,欢呼着观看发水的情形。甚至有的大人,也爱凑这个热闹。
当然,也有的庄稼把式是本着很正经、严肃的心意来看发水的。
据说,花溪村这里是一块宝地,在人们的记忆中,除了那一次大旱造成的饥荒之外,就没有过别的灾难。而那次的旱灾,是席卷全国的,比较而言,花溪村这里还算是灾情比较轻微的。真的因为那次旱灾死去的人并不多。
而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