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你而不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因你而不同-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着满满一屋子人,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只能点头和微笑。就在这时,会议室的另一道门打开了,我们的大厨推出了一辆小车,车上是一个巨大的蛋糕。

我被推到了话筒前。这一次,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演讲,它是历经艰辛之后的一次就职演讲,因此我的言语之中更多的是感动,不过,我还是用一个美国式的笑话开头。我说:|Qī|shū|ωǎng|“今天是我最兴奋的一天,因为从今天开始,我就不必整天和律师一块儿工作了!”

屋子里响起一阵笑声。我接着说:“其实,我非常感谢我的律师。你们也都知道,我来这里的过程充满了艰辛,是我的律师团队不眠不休地为我争取到了自由。过程越是艰难,我为这个公司服务的渴望就越强烈。另外,我真正庆幸的是,我终于可以和你们一起工作了!你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工程师,能和你们一起工作让我非常激动!”

新公司,新环境,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觉非常的开心和安心,就像后来我跟媒体记者说的那样,我感觉自己年轻了10岁。在这一刻,我忽然体会到在微软离职之前看到满天焰火的感受,璀璨的烟花点亮了我的世界。

在总部工作的那几天,经常有一些素不相识的谷歌员工在走廊碰见我时,嘴巴都会忽然张得大大的。我甚至听见有人惊讶地说:“I had a KaiFu Lee sighting today!(哇,我今天居然看到了李开复!)”在英文中,“sighting”通常是指看到了非常罕见的东西,例如UFO之类。我第一次感觉到,这场世纪诉讼真的让我变成了“名人”!

魔鬼试题(1)

这么酷,又如此舒适的公司,进去当员工难不难?这个问题在硅谷已经达成了共识,进入谷歌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你必须是全球顶尖学校里的学生,这样才拥有一张进入谷歌面试的通行证,这是一直以来谷歌奉行的基本原则。他们认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首先存在于世界上最优秀的高校里。因此,在谷歌的大楼里,斯坦福、MIT、哥伦比亚、卡内基·梅隆等世界顶尖学校的毕业生随处可见。

当然,有了一张名校毕业证,不等于就可以轻松进入“童话王国”了。接下来,谷歌会用“魔鬼试题”来考验你的智商和应变能力。而其试题的变化多端和毫无头绪总是让人感到非常头痛,只有通过这道笔试的候选人才能得到接下来的面试机会。

我和互联网之父Vinton Cerf

越是充满挑战,人们对这个神秘王国就越是向往。全美的数学天才都开始加入这场奇特并充满挑战的考试,而谷歌也逐渐成为了“最顶尖人才”的俱乐部。在这里,我见到了许多我以前就认识的最优秀的人:为我介绍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约书亚·布洛赫(后来成为Java的顶级专家),SGI几乎所有部门的首席科学家,苹果用户界面的专家,来自IBM、贝尔实验室、DEC实验室的并行计算专家,来自MIT、斯坦福的教授。公司的每一个角落都藏龙卧虎。

有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穿着三件套的礼服,头上戴着新谷歌工程师每人一顶的螺旋桨帽,径直走进我的办公室,他说:“开复,你好,我就是你的新室友文特·瑟夫(Vinton Cerf)。”文特·瑟夫!那不是互联网之父吗!这足以证明谷歌正在汇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天才”,当然这也对其他的软件和互联网公司招聘优秀人才的计划造成了相当的压力。

关于谷歌的招聘,广为流传的故事还有一个。2004年10月,一份“谷歌实验室能力倾向测试”出现在几家著名的美国杂志上。试卷开头,蛊惑意味十足地写着“试试看!把答案寄回谷歌,你就有希望去谷歌总部参观,并成为其中一员”。尽管只有21个问题,但每一道题都相当刁钻,有着谷歌一贯剑走偏锋的风格。

里面有实打实的数学题,比如“用3种颜色为20面体上色,每个面一种颜色,有多少种组合?”有毫无头绪的主观题,如“什么是世上最美的数学方程?” 有数不清的自由发挥题,如“以下空白,填上点儿好东西”或者“用你的画笔,改变这张考卷的外观”等。后来,在全球顶尖高校的BBS上都流传着这份测试题和各式各样确定或不确定的答案。

几天之内,谷歌总部收到了成千上万份答案。谷歌副总裁艾伦·尤斯塔斯说,“其中有很多答案来自经济学家、教授和高智商人士,他们无意应聘,只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能力。”

最有趣的是,我们曾在斯坦福大学附近的高速公路和麻省理工学院旁边的地铁站做过这样一个广告:{first 10digit prime found in consecutive digits of e}。就是说:你是否能推算出e这个自然数里面的第一个十位数质数,如果能,就把那十位数加上,并到那个网站去看看。那些解决了这个问题的数学天才到了网站之后,才发现里面还有好几道计算机难题,最后,成功过关斩将的天才会发现,谷歌其实是在邀请他去总部面试。

魔鬼试题(2)

正如前一章所描述的那样,所有能被邀请去谷歌面试的人,都已经被贴上了“聪明人”的标签。毫无疑问,我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这种招聘风格带到中国,吸引全中国的计算机人才。

在回到中国之前,我还是“光杆司令”一个。在谷歌总部,我非常希望找一些优秀的华人工程师帮我去招聘。对于这件事情,我的内心还有些打鼓,因为以我的经验来看,在公司的内部借调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有时候还会引起部门负责人的不满。

当我找到几个聪明的中国员工,担心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我带你们去中国进行招聘,你们的老板会不会感到不高兴啊?”那几个员工的表现几乎一模一样,他们立即露出诧异的表情,“怎么会?这对整个公司来说是好事,我们的老板当然不会阻拦!”

已经习惯了以前公司部门之间争抢人才的我,遇到这样大度的公司,一时间竟然转不过弯来。也许,这就是我感受谷歌文化的第一步了。

最先分配给我的是两个产品经理,一个是聪明绝顶的郭去疾,一个是周密精干的俞可。郭去疾毕业于科大少年班,早年做过我的学生,后又经我推荐去斯坦福读了MBA,他长得圆头圆脑,经常有精灵古怪的主意。而且他很有战略眼光,我们在讨论的时候,别人常常还没想清楚问题,他就兴奋地说:“啊,我知道了!”

而俞可则是一个聪颖腼腆的产品经理,他的求学经历可以说非常奇异。小时候,他从北京移民到巴西读完了中学,之后去了美国得州大学读计算机系,最后在斯坦福完成了硕士学位。当有些人看到他的履历表时,都会惊呼:“哇,你是中国人,又在巴西和美国长大,那你的乒乓球、足球和篮球肯定都特别好!”他就害羞地一笑,说:“哪儿啊,我是中国足球的水平、巴西篮球的水平、美国乒乓球的水平!”对方听了这样的回答,总是禁不住哈哈大笑。

后来,我又从IBM雇来陶宁,从别的部门“借”来Ben陆、朱会灿两位工程师。我们6个人加上周红,组成了谷歌中国最初的阵容。

周红是个非常典型的谷歌人。她讲起话来很有条理,总是念念不忘谷歌的价值观。由于进入公司很早,她有一大箩筐关于谷歌的故事,经常讲着讲着就露出甜甜的笑容。

和所有的谷歌人一样,周红有着天才一样的经历。从小进入科大少年班,18岁到美国留学,在斯坦福读完博士之后就进入了谷歌。尽管在谷歌得到的财富足以让这个32岁的年轻人“提前退休”了,但是一听到和我回中国,她迫不及待地加入了进来。

Ben陆,原名陆韵晟,我们都习惯叫他Ben陆。他在上海出生,香港长大。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后,他又直接考上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也在谷歌工作了好多年。Ben陆看起来非常内向,总是一副特别认真的样子。他回到中国后,和一个叫Dan的男孩共用一间办公室。别人总是取笑他们,“一个Ben,一个Dan,合起来不正是笨蛋吗?”

后来大家才发现,Ben陆其实一点也不“闷”,他实际上是个相当有激情的人,而且敢于向权势“挑战”。当谷歌中国的声音不能通畅地传达到总部,或者中国工程师遭遇不公待遇时,总是他,敢于写“义正词严”的邮件——“路见不平一声吼”。

朱会灿“看起来”跟我差不多大,但其实比我年轻多了。这个美国加州大学的博士,已经是公司里做过项目最多、最资深的华人工程师了。因此,谷歌中国公司的工程师都管他叫“老大”。后来,朱会灿在我的劝说下回国帮我带初期的中国工程师队伍,成为某篇文章中所述的“谷歌中国的7个师叔”之一。

魔鬼试题(3)

陶宁是北大毕业的才女,在微软做过Windows产品经理。当年在著名的Windows98发布会上,吴士宏从法拉利里跳出来的一幕,就是陶宁一手策划的。加入谷歌后,因为人手欠缺,所有产品和销售以外的工作,从市场、公关、招聘、人事、政府关系到日常公司运营,她都一手承担下来。

在谷歌中国的初建期,我们7个人成为谷歌中国的全部员工,并负责所有的招聘事项,包括联络、宣讲以及制作PPT、复印考卷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

那是一段既紧张又快乐的日子。一开始,由于我的“兵”全是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天才,我几乎忘记他们对中国大陆都已经很陌生了。

在我们走访第一所高校清华大学前,我对周红说,“你帮我安排一下,去见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主任吧。”周红面露难色地说:“开复,我离开中国已经15年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排!”我这才意识到招聘工作可不是我想象得那么简单。我笑了笑,拿起电话拨打114,然后查出清华大学的电话,这样一步步找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电话,并找到系主任的秘书,最终安排了见面。

我和系主任在微软期间见过面,所以当我们会见结束,他说:“开复,让你的车开上来接你好啦。”我笑着说:“我现在没有车啊,我们是打车来的,现在也打车走!”系主任睁大了眼睛,(奇*书*网。整*理*提*供)似乎不敢相信。他拍了拍我的肩,眼神里似乎在说:“哇,这还是以前那个微软的大老板吗?怎么现在居然出行都要打车了!”

我暗笑,心想:“我不但打车,我还是周红的秘书呢!”

全国规模的招聘马上大张旗鼓地开始宣传了,而我也开始了人生当中最密集飞行的日子。每一天或者每两天飞一个城市,下午先做有关谷歌的宣讲,晚上再进行题为《选择的智慧》的演讲。而郭去疾和俞可总是分别飞到下一个城市,将各项工作准备妥当后,再等待我飞过去和他们会合。就这样,我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空中飞人”——不在机场,就在去机场的路上。

在我的招聘之行中,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大学生的热情。第一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场面之热烈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一个容纳3 000人的礼堂早就爆满;而礼堂外面还有3 000名学生被挤在门外。当距离开场还有1小时40分钟的时候,西电礼堂的门口已经排了两个近100米的队伍。后来有学生告诉我,队伍最长的时候是下午6点半前后,超过500米,甚至还有人是从洛阳和杨陵赶来的。

后来,队伍终于失去了秩序,因为太多的学生想进入会场,结果把西电礼堂的大门给挤坏了。当时情形十分危险,幸亏学校紧急安排了“实况转播”,让场外的学生也能听到我的演讲,才化险为夷。从此之后,在其他城市演讲之前,我都会提前告诉校方最好做足安保工作,不要再出任何意外。

在之后的演讲中,为了控制人数,一些高校实行了凭票入场的制度,学生们需要拿到校方提供的免费票才能进入礼堂。但学生们又想出了新招儿,自己用扫描和打印的方式做出了和真票一模一样的“高仿真票”;完全能够以假乱真。于是又出现了新状况,拿仿真票的学生占了拿真票学生的位子,而拿真票的学生一般又会来得较晚,到了现场以后才发现位置早就被抢坐了,于是情绪激动。新的混乱就这样产生了,校方不得不赶紧加派人手解决争端。每场演讲前的礼堂里真称得上热火朝天,听讲座的热情火热,吵架的情绪也火热。

魔鬼试题(4)

所以现在,我无论做有关谷歌的演讲,还是给学生做励志方面的讲座,我都希望校方能安排面积最大的场地,以满足更多学生的要求。

我清楚地记得这样一幕,那是在上海交大。当时我刚刚走上讲坛,就听见台下发出了一片惊叹之声。“怎么了?”我心里暗暗地想。这时台下一个学生大声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