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里缓缓而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词里缓缓而吟-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可挽回的事实。他看着万里东风,见在晚照中被染得酡红的千里江山,忽然想到中原已是沦陷,国将不国,这样的悲事对于一个垂暮的老人是多么深的打击,如何又不让人惆怅。
  虽然别人都说他晚节不保,但他却是是无奈的,舐犊之爱也让人感到那份情深。他在山水间犹系着国家的安危,他的天资旷逸,神仙风致,
  他的隐士风,也是值得世人称颂。
  【小传】周敦儒(1081-1159),洛阳人,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等。靖康、建炎年间,隐居故乡,闲旷自适而有盛名,当权者屡召不起。绍兴三年(1132),始荐补佑迪功郎。绍兴五年(1135),赐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擢兵部郎中,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
  。绍兴十六年(1146),因与主战派大臣交结,而被弹劾罢官,退隐嘉禾。晚年因秦桧以其子相胁强召,爱其子而无奈出为鸿胪少卿,桧死致仕。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

 
'楼主'  '30楼'  作者:一步两搭桥 发表时间: 2008/03/13 21:08 '加为好友''发送消息''个人空间'回复 修改 来源 删除  【卷三十】张元干

  【派别】豪放派
  【文集】《卢川词》
  爱国词人的旷世悲歌
  靖康之难让一些沉醉于大宋王朝迷梦中的士大夫清醒过来,但可悲的是他们想到的不是如何奋发图强,而是在战战兢兢中屈膝向金国求和。在这种主导趋势下,也有一些人不愿奴颜媚骨。他们剑吼西风,决意要使陆沉的神州恢复往日的宁静。岳飞的那一曲〃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让多少的爱国志士读后热血沸腾。张元干就是在此时挺身而出,发出在亡国后的最强烈之音。
  张元干生在两宋之交,家学渊源深厚。年少之时,他的三位伯父相继地进士及第,此事成为了当地的美谈。在小张元干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也希望能像伯父那样光耀门楣。他早年有过学道的经历,后来又学诗。与吕本中、向子湮等人是诗友。他非常喜欢韩愈的文和杜甫的诗作。江西诗派及韩杜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风格。
  张元干一生的际遇同抗金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政和年间初入仕途,后来发生靖康国难,金兵围困汴京,主战派受到朝廷的倚重。张元干受到主战大臣李纲的赏识,被招为幕府,参加了东京保卫战。他们的一番浴血奋战,终于打退了金兵的围攻。宋徽宗从亳州回到汴京,还是惊魂甫定,主战派暂时也就上升到比较重要的位置。后来主和派又占了上风。宋钦宗听信谗言将李纲免职,张元干也因此获罪。
  虽然皇帝更换地快,但却是一个比一个软弱。南渡后,朝廷大兴的是求和之音。他们忘记了还有半壁江山还陷在金人的铁蹄之下。他们也不曾想到有着虎狼之欲的金国又怎么会让他们偏安江南一隅。秦桧当权,抗金名将岳飞枉死。张元干愤而辞官,归于乡间。虽然他隐居了起来,但在他心中力主抗金、收复失地的愿望一直都存在,他用辞官向当权者作着无声的反抗。秦桧对张元干一直是耿耿于怀,虽然他归隐乡里,但还是没有放过他,说起来这是秦桧一贯做事的风格,当年迫害赵鼎绝食而死就是如此。秦桧派人罗列罪名使张元干被削籍入狱,更为惨无人道的是将张元干生平写的作品悉数焚毁,并列为禁书,看者坐狱。秦桧是害怕张元干文里流露出来的思想会助长民众的抗金情绪。狱中的张元干一直没有同黑暗势力妥协。他还是坚持着他的初衷,直到秦桧死后,张元干才出狱。后来他重游故地,情绪依然。他仍然如故,锐气难档。
  年轻时的张元干胸怀大志,收复失地是他一直的梦想。他亲身经历过保卫汴京的那次战争,对侵宋的金人恨之入骨。他将词作为投枪匕首,那一首首爱国的词篇成为他抗击金人最有力的武器。他鼓舞了无数处于迷茫之人,号召他们为了家园起来奋战。他的词充满了对神州陆沉及奸臣当道的悲愤之情。他的豪放与东坡不同。陆游、辛弃疾词与张元干词非常相像。张元干词,名声最大的便是两首《贺新郎》,但也是因为这两首词而触怒了秦桧,受到迫害。见其中一首《贺新郎》: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燕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李纲在靖康元年金兵围攻汴京时,力主抗敌,固守开封,取得东京保卫战的胜利,被钦宗命为亲征行营使。后李纲罢职,张元干因为幕僚身份也被获罪。绍兴元年,宋高宗拜秦桧为相,罢免了李纲的相位。后来朝廷派议和大臣王伦出使金国,李纲在贬谪地洪州上书反对议和,招来朝廷的一片不满,遂又被贬官至福建长乐。张元干写下此词,对李纲反对议和的行为表示了无限的敬仰和精神上的支持。
  拄着竹仗登上高楼,仰望苍穹。满天垂着星斗,江面上风波骤起,浪声滔天。月光流泻在萦绕着烟雾的江渚上,细碎如银。天边吹来几丝浮云,在狂风的席卷下,转眼间散地无痕。江面上见不到夜行的航船,单调地让人害怕。一群雁儿扑啦啦坠在芦苇深处。人们在这个时候大都是进入了梦乡,唯有他形单影只地怅望着关河,无处不充溢着凄凉。他想着疏狂一醉,然而一个人独酌还是无滋味。繁华的扬州被今人洗掠过后剩下来的只有那座破败的城池。十年如一梦,他的故国已经沉去。独自倚在高楼,想着这一切感觉是不胜寒。他盼望着何时才能再出一个旷世英雄,领着他的铁骑,气吞胡虏。在饮尽葡萄美酒的同时,不破楼兰终不返还。胡地琵琶幽咽的弦声,听了之后让他产生了更多的怅恨。虽然宝剑布满铜锈,忠臣成了谪仙,但他还是要凭浩荡长风,凌空一羽,飞上九天。
  另外一首《贺新郎》是为抗金名臣胡铨而作,试看: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高宗十二年,胡铨上书反对议和,并请求斩秦桧等人以谢天下。结果触怒赵构,将胡铨贬为新州编管。张元干听说此事,不顾再次触怒秦桧的危险,作词为胡铨送行。张元干爱国的赤子之心,在词中尽数体现出来。
  梦魂中他还是不能离弃未复的中原故土。秋风又起,送来远处戍营号角雄浑的声音。想到离落的汴京,而今应是一片荒凉。为什么如昆仑天柱般的黄河中流砥柱也会被摧毁,浊流泛滥,生灵涂炭。他的故国,如今沦落成了狐兔盘踞的窠穴,难道真的是天意要如此。老来,心中藏有无数的忧伤,却没有可以倾诉之人,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无人听呐。南浦的柳条依依,今日一别,两人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他一个人独自去那荒僻之野,不忍成伤。暑气消退,岸柳生出凉意,明朗的天河沐在月辉中。天际,银河在斜转,星疏云淡,天边飘着几缕残云。千里万里的江山,不再是他们的故国。百般无奈中他对着床头低声长叹,是又思起了故人。他想寄一笺音书,可鸿雁飞不过衡阳,新州那么远的路途,音书又怎么送达。望着青天,古今的事在岁月中悠悠而过,何必拘泥于此,还是不应该计较个人的恩怨,浪费大好的青春。他端起心爱的酒杯,一觞一咏,为君唱一首送别的《金缕曲》。
  晚年,张元干漂泊在异乡,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日益加深。朝廷收回失地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他看不清未来,终日沉浸在忧伤之中。看他的一首《石州慢》: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情切,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消肌雪。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到得再相逢,恰经年离别。
  残冬的寒水一点点退去,留下浅水般的痕迹,若隐若现。春意慢慢迷漫开来,轻烟淡笼的沙岸,望去阔远深长。阳光照着溪边幽幽的梅花,生出暖香。数枝争相开放的梅蕊,告诉了人们这是早来的春。他是漂泊在天涯上的倦客,尝尽了新仇旧恨。见得春来,也是要肠断魂也消。长亭门外,重重叠叠的山,如他心中连绵不绝的愁。画楼中的她,独坐在窗前,料峭的春风吹得如雪的肌肤暗暗地消歇。枕前的云雨相爱,尊前的花好月圆,都已是旧时之景。他归如似箭的心,装着多少的凄凉。待得归来之时,在西窗共剪烛花,将满心的心事缓缓地与她诉说。不过想到相逢,却又是,离别的时刻,伤情。想到杜甫《姜村》诗中的一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那份幽微之情,发自于颤悠的指尖,触人肺腑。
  张元干的思情之作,情深意长。再也看不到那个剑吼西风的侠士,他的心柔弱地化指成绵。再举一首他的小令,也是如此的隽永清新,见《点绛唇》: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凉帘幕,香绕屏山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沉沉的秋夜,清寒难耐。窗外的寒蛩在不断地悲啼,叫得檐花飞落。清寒染上小楼,帘幕凉透。兽炉轻盈的尘烟袅然而上,在秋寒中散出一段幽香,萦绕在屏风之上。他望眼欲穿,等待着征鸿送来锦书,无奈鸿雁的情意比秋云还薄,断不肯为他相送。锦书难托,谁能明白他心中的万千心事。夜深,他凝望在一个人的寂寞中,决绝地要将两个人的约会忘却。
  张元干做着失路的幽人,一生为复国事业,操碎了那颗壮心。南渡之后,他心中的愁苦越聚越浓。乡间小径上,你会遇着一个白发冉冉的老人,用沙哑的喉声,唱着他用血写成的离歌。
  【小传】张元干(1091-1170?)
  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长乐(今属福建)人。钦宗靖康元年,任亲征行营使李纲的属官。官至将作监丞。高宗绍兴时,不愿与奸臣秦桧同朝,致仕南归。后因作词赠送主战派胡铨,触犯秦桧,被削去官职。其词早年即以清新婉丽著称于世。靖康事变后,词作多以抗金救国为主题,慷慨激昂,风格豪迈。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对后来张孝祥、陆游、辛弃疾等人的创作很有影响。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

 
'楼主'  '31楼'  作者:一步两搭桥 发表时间: 2008/03/13 21:08 '加为好友''发送消息''个人空间'回复 修改 来源 删除  【卷二九】吕本中

  【派别】婉约派
  【文集】《紫薇词》
  恨君不是江楼月
  北宋朝廷南渡之后,偏安江南一隅。神州陆沉,国已不国,一些文人于是沉浸在亡国的醉生梦死中,但也有一些人不甘沉沦,拍案而起。秦桧的一味求和的政策,让一些士大夫敢怒而不敢言。吕本中却是风骨凛然,屡次向宋高宗上书恢复大计,曾因议和事情忤逆了秦桧,又和主战派大臣赵鼎是故友,于是被人罗列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贬官罢职,他在仕途上走得极其坎坷。
  吕本中年轻时曾戏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陈师道等二十几人列入其中,并以黄庭坚为宗。他是纯属无心之举,但历史上便有了江西诗派这个说法。虽然后来他对这件事情相当后悔,但事情已经发展地不由他控制,江西诗派的名气一日高于一日。尽管他不是江西人,但也被后人补了进去,吕本中无意成为诗派中人,但他的诗做得好,是诗派成员中的佼佼者。清纪大才子说他诗:〃清瘦而身老,江西诗派之最佳者。〃
  吕本中作词和作诗完全是两种风格,他的词风细腻温婉,深得婉约派的佳妙,与秦少游词风相近。吕本中的表叔范温,曾在酒席上说:〃我乃山抹微云秦学士女婿是也〃。按此说,吕本中和秦少游还有一定的亲戚关系,两人又都是深情的词人。虽然吕本中用余情填词,存词也不多,但是还是有脍炙人口的佳作流传下来。见他的一首《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