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河血- 第7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朝枝繁春参谋看着面前的石井四郎,这个关东军第731部队的部队长,他盯视着石井,然后开口询问道。

“现在,仅仅只依靠常规武器,看来是很难阻挡中国人的进攻了!”

面对石井中将,朝枝繁春并没有一丝的隐瞒。

“中国人兵力多过我们、战车、重炮亦远胜于我们,至于制空权,你也看到了……”

战场上的全面挫败,使得空前的压力都压诸于诸如朝枝繁春这样的司令部参谋们的肩膀上。

“东京方面,还不同意西伯利亚军团撤回吗?”

由36个师团组成的西利亚军团是关东军真正的精锐,仅战车师团就多达6个,可是现在,在满洲即将陷落时,东京依然不同意西伯利亚军团全军撤回。

“军部依然认为,保持西伯利亚军团是有必要的,他们认为,三个月内,即可实现与德国人的会师,总之……”

盯视着石井,朝枝繁春参谋认真的说道。

“现在,常规力量已经不可能再阻挡中国人了,所以,我才请你过来,”

“朝枝参谋,您的意思是……”

石井四郎明白了朝枝繁春参谋的意见。

“对中国人使用细菌武器?“

尽管在战争中使用细菌武器从而帮助日本赢得战争胜利是石井从事这一研究的的根本原因,但是,在另一方面,石井却知道,使用细菌武器意味着什么。

“怎么样,阁下,有没有把握!”

朝枝繁春参谋期待的看着石井四郎,这是关东军最后的王牌了,至于化学武器,他根本就没有动过念头,那怕就是南方中央军也可对日军实施化学战,更何况是拥有华北发达的化学工业作为依赖的华北军。因此,细菌武器则成了唯一的选择,在西伯利亚的“反游击作战”中,军队就大量使用细菌武器,数以万计的俄国游击队员死于细菌武器的攻击中。

“没有!”

石井四郎毫不迟疑的给出了一个答案。

“什么!”

显然朝枝繁春对于这个回答极不满意,细菌武器可是关东军的王牌,怎么现在就没有任何把握了呢?

“朝枝参谋,”

话声稍顿,石井四郎向朝枝繁春参谋解释道。

“细菌武器是利用细菌杀伤敌人,而为了避免我军被杀伤,所以需要大规模的接种疫苗,但是,我军从来没有大规模接种疫苗,如果对中国人实施细菌战,那么不避免的会对我军造成大规模杀伤!”

早在几年前,石井就曾建议军队为新兵接种疫苗,但是他的建议却没有被采纳,没有被采纳的理由非常简单经费,每人高达一元的接种费,不是军队愿意付出的,在许多人看来,每年几十万元的开支根本就是浪费,而他们的理由非常简单,因为他国几乎不可能将细菌投入到战场。

“这没有什么,反正他们都会战死的!”

朝枝繁春参谋并不能接受石井的解释,而是固执的吐出了一句极为冷酷的话语。而对此主张用“原木”进行试验的石井自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情绪,实际上,他之所以反对,并不是因为对部队造成大规模杀伤,而是因为其它的原因。

“只要我们能拖住中国人就行了!”

“根本就拖不住!”

石井四郎摇头说道。

“细菌武器的威力发挥需要时间,需要几天甚至一个星期才能对敌人造成杀伤!”

“这样的话,我们也争取到了时间!时间,现在我们需要的时间!”

“可是朝枝参谋,中国士兵都接受有鼠疫、伤寒等多种疫苗,这才是最关键的!”

迎着朝枝繁春参谋的视线,石井四郎用抱怨的口气回答道。

“几年前,我就曾建议要给新兵接种疫苗,可是你们都认为没有那个必要,可是在华北,中国人却在多年前,就开始给军人接种疫苗,当然,他们是为了避免军队受到中国多种流行恶疫的影响,但这却使得,我们的生物武器对其没有任何施用效果,甚至,现在我们应该担心的是,中国人是否会对我们实施细菌战!”

提及旧事,石井的心里就压着一团火气,研制细菌武器的一个前提就是研制疫苗,虽说他们的疫苗研制取得成功,但是军队却认为没有那个必要,而这又使得如果投入细菌武器,在对已方造成杀伤的同时,却对中国、军队没有任何杀伤。

“而且,防疫学是建立在对细菌的了解上,中国人既然可以大规模的生产疫苗,那么他们对细菌的了解,至少不会比我们差多少,而且他们还可以得到美国人的帮助,假如,我们对其使用的细菌武器,纵使是没有对其部队造成杀伤,但势必会带来对平民的大量杀伤,实际上细菌武器在大多数时候,其杀伤主要针对的是平民,而不是军人,到时,中国人极有可能进行报告!”

这正是石井反对实施细菌战的原因,一但使用细菌所倒置的必然是大规模的报复。

“现在在山东,中美联合轰炸机部队已经进行了组建,他们随时都会对帝国本土实施轰炸,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人大量使用细菌炸弹或者化学炸弹,作为我们对其使用细菌武器的报复,那么,朝枝参谋,你告诉我,到那时,会有多少人死去!”

或话石井可以冷酷的用数千个中国人、俄国人以及盟军战俘作为试验对象,对他们加以残害,但正因为如此,了解细菌战的他知道,一但中日两国间爆发大规模的细菌战,最终的胜者将是中国,而不是日本。

“到那时,中国人可以把细菌炸弹投到帝国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数千万人将感染病毒,而我们却无法实施同等规模的报复,朝枝参谋,所以,我并不赞同使用细菌武器!”

“可是!”

朝枝繁春厉声直视着石井,尽管他只是一个大佐,而石井是陆军中将,但这并不妨碍他用这种眼神盯视着对方。

“如果不使用细菌武器的话,我们随时都有可能战败,出于帝国的利益,我认为,至少在撤退之前,我们应该将满洲变成一个死亡之地……”

“那样的话,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中国人的报复行为!”

“这是阻挡中国人的最好选择了!”

朝枝繁春的话声稍顿,然后认真的说道。

“或许不能感染中国、军人,但至少可以感染许多平民,这样的话,可以让中国人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平民的身上,这样也可以为帝国争取时间!”

“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他们的报复!”

石井毫不客气的回答道。

“战争就是这么简单,用战车对付战车、用飞机对付飞机、用军舰对付军舰,如果我们首先实施细菌战,那么就给了中国人全面报复的借口,朝枝参谋!”

“如果,我以司令部的名义下命令给你呢?”

朝枝繁春有些不耐烦的说道,他的潜台词已经再明显不过,他是要告诉石井,你是一名军人,你需要服从命令。

“嗯……”

稍做沉默,石井站起身,手扶着军刀,一副要离开的样子,但在转身离开前,他却接着说道。

“如果那样的话,我会直接向东京的军部提出质询,我想到时候,东京是会支持并且赞同我的观点的!”

说罢,石井四郎便离开了办公室,只留下坐在那里的朝枝繁春,而朝枝繁春好一会才愣头愣脑的说道。

“这个家伙,可真够傲慢的!”

在吐出这句话之后,朝枝繁春便拿起了电话,在电话接通后,他一一抽电话的另一头进行了报告,而报告的内容无非是先前同石井四郎的会话。

“是的,阁下,石井将军认为,如果实施细菌战,那么帝国本土将不得不面对中国人的细菌轰炸,届时帝国的损失将远超过中国!因此他认为,绝不能实施细菌战,”

听着电话另一头传来的参谋长的叹息声,朝枝繁春同样显得有些无奈,现在,显然已经没有其它的办法了。

第1100章各怀心思

民32年的夏天,是在猛烈的攻势和那隆隆炮声中开始的。在这个时候,战争似乎像是永不会停止一般,在东北,近百万北方军与中央军并肩作战,在南方,驻于云南、广西以及缅甸的上百万中央军和地方部队,蓄势待发的越过边境或停火线向马来亚、越南以及泰国的日军发起最后的进攻。

在越南,中央军第三集团军在河内全歼了日军一个师团,在越南国民军的配合反攻下,在越南北部,日军的统治已经完全瓦解,在马来亚,日军在后退时同样遭到南洋抗日义勇军的攻击,而在泰国,在泰军的倒戈一击下,日军几乎全线溃退。

在越南,象征**的红低蓝圆白星旗与青天白日满日红一同在越北升起,在马来亚华人组成的南洋抗日义勇军亦升起了与青天白日满日红极为想象的旗帜,只不过左上角的青天白日变成了青天黄日,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着其与中国的关系。

在南京,越南国民党、缅甸德钦党以及马来亚国民党、韩国国民党的代表们,受到行政院的热情接待,而在行政院的招待宴会上汪精卫更是用热情洋溢的演讲向各国代表表示“确保东南亚民族享有**自由的地位,将是中国的责任与义务”,在这个时候,中国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为自身民族的生存而战,而是为整个亚洲民族的未来而战,中国断然拒绝了英法试图恢复殖民统治的要求,而选择了帮助这一地区的民族获得国家的**。

然而,即使把以上这些全部加在一起,也不过是这翻天覆地的一年之内即将开展的重大事件的前奏。

从五月中下旬开始,中央军在东南亚攻势逐渐缓和下来。各条战线先后结束了自己的战斗以后,就停留在四月底已经到达的界线上,继之而来的是全面的长期沉寂,这标志着发动新攻势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

而当南方战线为新一轮的进攻作着最后的准备时,当五亿两千万国民对已取得的成绩的欣慰和对未来的憧憬,在人们的意识中交织在一起。从这种憧憬中,从对国、军现在在军事上已占绝对优势的不断增长的信心中,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即将来临的这个夏天,也许将是这场战争中的最后一个夏天。

不管怎样,大家心里总是这样想的……人们憧憬着未来,憧憬着一个再也没有入侵威胁的未来,一个在世界上享有大国地位的未来,而他们,也将由一个弱国的公民摇身成为大国公民,未来的美好似乎在这一年,向国人敞开了怀抱。

确实,此时的中国人,有足够的理由去憧憬着这一切,战争刺激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南京,十数亿美元援助使得南方建立起了一系列的企业,来自美国的经济工业顾问们协助资源委员会建立现代化的企业。

军事上的胜利、经济上的迅速增长加之农业上的全面复兴,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人们,这个国家已经真正的走向了复兴,走向了崛起,在报纸上,人们谈论的不再仅仅只是战争,而是满怀憧憬的谈论着战后的“宪政”,设计着中国的战后复兴,规划着战后的未来。

不过,当国民们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在前线,战争依然在进行着,毕竟,现在战争并没有结束,实际上,在东北,历时五十余天的辽阳战役已经进行到最为关键的时刻。

汽车行驶在沈阳城外的大路上,这个地方自从民二十年以来一直深深地印在张学良的记忆里,民十九年,率领东北军“入关调停”后,他就再也没回到这座城市,而现在,他率领着部队回到了这座城市,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或许,就是当年的东北军已经消失不再了,尽管现在他率领的部队依然有着东北军的番号,但这支部与东北军的联系,也仅只局限于此了。

在几个小时前,张学良和东北军的一员老人拜祭了张作霖,直到现在,他的心底依然有些酸楚,在某些方面他确实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汉卿兄,在想些什么?”

瞧着身边的张学良神情中的凝重,蒋经国试探着问了一句,他之所以同张学良一同去拜祭张作霖,是因为其是他现在在东北唯一的中央“嫡系”,而在另一方面,他需要张学良在东北的人脉,自张学良来到东北后,借助张学良的名声,他的工作相比于过去有了很大的进展,原本对中央和华北心存观望地方士绅,纷纷向其示好。当然,这也同华北方面的失误有些很大的关系。

“哦,没什么……只是触景伤情!”

收敛起低落的心神,张学良勉强的笑了下。

“经国,你说,东北的老百姓,会恨我吗?”

虽说心知蒋经国借着自己的名义在业已光复的沈阳、大连等地联络士绅,与华北争夺“民心”,但在幕僚们的建议下,他却一直保持低调,以避免介入纷争,而之所以他的“少爷脾气”没有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不敢”见人,虽说初返沈阳的那一跪,多少让性情耿直的东北父老原谅他许多,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在了解了沦陷期间老百姓遭受的那些苦难之后,他更觉无颜见东北父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