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铁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凉铁骑- 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西凉军治下的情景在大汉广为流传,成为失去家园百姓的最好去处,那里,会有官员为你提供住宿,为你提供田地,只要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就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更为可喜的是赋税极低,你也不用担心会被官府抓起当兵,西凉军似乎不需要这些,一切的一切,无不吸引着百姓的向往,不可否认贾荣在世家之流中的名声很不好,但在民间,却有着极高的威望,纸包不住火,世家的影响力是很大,短时间内能够影响百姓的正确判断,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渐渐的,百姓能够判断出,究竟是谁真心为百姓考虑。

当然,在西凉军治下,每个人都以成为一名士兵为荣,在其他诸侯那里,你只需要有强壮的身体,长的威武即可,但西凉军不同,需要经过重重的选拔,经受考核,不合格的连衙门恐怕都不会要你,西凉军的军制可称得上是这个时代比较完善的,严格的赏罚制度,明确的训练方针,强大的后备。

“主公,幽州军的败势已经成为定局,冀州军之志不小,恐怕是想要占据整个幽州,届时袁绍手握冀州幽州,又有青州半部,必将成为天下第一大诸侯,并州与幽州冀州相邻,军力必将受到牵制,冀州钱粮甚多,袁绍又将黄巾军的张燕拉拢,非同小可。”郭嘉道。

经过平定鲜卑一战,郭嘉所出的计策功不可没,在军中的地位稳步提升,隐隐成为贾诩之下第一人,在西凉军中,一个人的影响力,不是看他的年龄,而是本身的实力,西凉军中不乏年轻的将领,比如糜威之流,最年轻的莫过于马超,小小年纪便在战场上大放光彩,恐怕下一步就会提升为营将,成为西凉军中最年轻的营将。

贾荣点头道:“不能任由袁绍发展下去。”袁绍身上有着四世三公的名头,谁知道会不会像历史那样败亡,若真如现在这般,励精图治,礼贤下士,西凉军将会受到很大的威胁,即使不能取幽州,也不能让袁绍如意。

求一切支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是断崖更新的动力,兄弟姐妹们,不要吝惜手中的红票月票,砸给铁骑吧!

四三三章:袭青州

“文和,这件事交由你来办,务必办的不露痕迹。”贾荣道。

“诺!”

西凉军的按兵不动,幽州的态势,引得所有诸侯的目光,袁绍做大,得益的将会是世家之流,朝中的官员自然雀跃不已,袁家四世三公,即使曹操把握朝纲,依旧不敢对袁绍表现出过多的敌意,在汉朝,身世极为重要,哪怕是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有好的家世,仍旧是寒门士子拍马难及的。

谯县被曹仁围攻数月之久,宣告瓦解,刘备带领大军突围而走,麾下的士兵仅剩三千余人,一路向徐州方向而去,沿途的百姓听闻,纷纷加入,刘备接管豫州以来,广施仁政,麾下士兵对百姓秋毫无犯,颇得百姓之心,不得不说刘备此人收拢民心十分有一套,沿途不断的派人宣传,似乎即使打了败仗也要从口头上捞回来。

徐州牧陶谦很仁义,将刘备等人安置在下邳,分拨粮草,好言宽慰,当年的刘备在大汉平定黄巾的战场之上颇有威名,屡败黄巾,陶谦亦有耳闻。

占领沛国之后,曹仁按兵不动,似乎是在观望幽州的局势,曹军的粮草本身就不宽裕,接连的战斗虽然屡屡获胜,但占领的地方说不好听点,都是需要倒赔的,百姓贫瘠,田地荒芜。

“主公,袁绍其志非小,当初不顾天下人的唾骂,巧取冀州,而后和公孙瓒大战,屡战屡胜,而今幽州势微,袁绍定然是欲将幽州占据,到时袁绍拥有青幽冀之地,麾下士兵数十万,若是其挥兵而来,主公如何抵抗。”戏志才道。

曹操沉吟片刻道:“志才所言虽是,但袁绍始终是联军盟主,多年来对汉帝毕恭毕敬,若是贸然举兵,唯恐师出无名,况且西凉军在旁虎视眈眈,两军相拼,岂不是白白便宜了贾荣,料想袁绍不会轻举妄动。”

“不然,西凉军和鲜卑大战,虽然得胜,占据广袤的草原,但加重了西凉军的负担,数十万草原百姓和流入长安三辅之地的难民,西凉军即使有心,亦无法顾及幽州之地,而我军则不然,只要完全占据青州,则局势必将大变,天下也会形成我军和袁绍军以及西凉军三股势力,至于其他诸侯,则不足为虑,会在战乱中被一一瓦解。”荀彧分析道。

“豫州黄巾如何?”程昱疑问道,自从投靠曹操之后,程昱多次出谋划策,为人稳重,颇得曹操看重。

“豫州黄巾,不足为虑,只要稍施好处,黄巾势必不会轻举妄动,而且我军在青州兖州之地曾经大败郭大统领的黄巾,黄巾得知我军到来,还不是望风而逃。”荀彧道。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我军的粮草积蓄无多,不可能与青州的袁绍军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曹操缓缓说道。

“主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此时我军的粮草虽然不多,但依旧有一战之力,袁绍将冀州青州的精锐调走,乃是千载难逢的时机。”戏志才道,在曹操军中,戏志才所处的计策一向是险招,一步不慎便会失败的那种,偏偏这种计策带有很大的诱惑力,荀彧程昱等人的计策倒是中规中矩。

荀彧程昱等人罕见的同意了戏志才的说法,他们也看到了这次机会中带来的巨大利益,青州之地不比豫州,人口众多,钱粮不在少数,说不定能够缓解曹军目前的状况。

曹操见麾下的谋士将所有的情况分析完,不疑有他“军中士兵向青州靠拢,务必在袁绍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占据青州。”兖州的实力有所不足,仓库中的粮草不充足,自然希望速战速决,曹操也明白这一战之后,曹操和袁绍的梁子算是彻底的结下了。

曹操军最大的优势就是兖州有天子,一道旨意,就能将青州大部官员的心拉拢过来,此时的汉室虽然有些衰败,在普通官员的心中依旧是至高无上的。

次日朝堂之上,曹操俱言袁绍不仁,擅自攻打幽州之地,而后上谏汉帝,举兵攻打青州之地。

此时的汉帝和当初在西凉军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言论自由一点,平日的活动自由一点,让他找到了一点做皇帝的自信,但手中没有多大的实力,翻不起多大的浪花,他突然明白当初父亲为什么会组建西园军了,父亲也看到了实力的重要性,得到各路诸侯的支援后,汉帝也勒紧裤腰带组建了一支兵马,名曰御林军,威风凛凛的名字,人数虽然只有千人,整日看到士兵热情高涨的训练,汉帝的心中亦是高兴不已,当然,这些小手段自然瞒不过曹操,对此,听从了谋士的建议,不予理会,暗中却是密切监视,稍有异动,这千把人马,会瞬间被曹军吞噬。

见惯了诸侯的小心思,汉帝也知道此事干系重大,将目光投向了朝堂下的众臣。

国舅董承道:“圣上,袁绍乃是当初讨伐董卓十八路诸侯的盟主,而且幽州之地公孙瓒横征暴敛,早已是天怒民怨,曹大人此举唯恐不妥,当日袁绍率军攻打幽州之际,也曾上言。”

朝中众臣纷纷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大多数还是还是偏向于袁绍。

曹操冷哼一声,上前一步说道:“众位大臣,对天下的了解着实有些浅了,袁绍若是真的心中有汉,为何圣上来到兖州,袁绍始终不入朝拜见,归根结底,乃是不舍得治下的土地,在场的诸位都是聪明人。”

想起曹操几日前,曾将一名暗中图谋杀害他的官员满族抄斩,心中皆是有些恍然,竟然无一人敢上前搭话,心中偏向袁绍是一方面,但官员手中,仅仅是有些私兵,如何能与曹操相抗。

汉帝脸上露出不耐之色,摆手道:“曹大人若是感觉事情可为,就去做吧。”

“多谢圣上!”曹操跪拜道。

相比于贾荣和董卓最好的一点,大概就是曹操没有在朝上过于放肆,什么入朝不拜之类的并没有出现,反倒是毕恭毕敬,若不是官员相害,他也不会下杀手,一旦杀害官员,曹操的恶名也就算是坐实了,到这时,曹操也明白为什么当初贾荣会在天下有那么臭的名声,大半都是朝中官员之功。

豫州经过之前的战乱,民不聊生,百姓流亡他乡,十室七空,此时曹军的一封和解信,郭大自然是连连点头同意,曹军强大,毋庸置疑,郭大不想与其交手,而且先前郭大也曾向朝廷投降,是正经八百的汉庭官员,只不过不听号令而已,这种情况,在而今的大汉比比皆是。

曹军聚集在青州地带自然引起了冀州官员的注意。

尚未等袁绍的军做好准备,曹军就已经发起了攻击,曹军精锐,连下郡县,所过之处,有些官员看到圣上的旨意到来,竟然大开城门,迎接曹军入内,让袁绍大为震怒。

曹操也严令手下的将士不能侵犯百姓,对于世家也是保留支持的态度,封他们的子弟做官,颇得世家之心,投靠曹操,无非就是想让家族的事业,再次上升一个高度。

整个青州之地,曹操可谓是兵不血刃就到手,当初在青州平定黄巾之时,曹操就已经立下了赫赫威名,而今上有天子旨意,手有数万精兵,自然是势如破竹,青州在袁绍的经营之下,自然非同豫州可比,粮草倒也算得上殷实,解决了曹军的燃眉之急。

袁绍此时正在幽州之地,等他得到消息的时候,曹军快将青州占据,速度不可谓不快。

“竖子,竟敢如此欺我!”远在涿郡的袁绍看到曹军竟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青州完全占据,大怒道:“来人,点齐兵马,随我夺回青州!”

沮授拱手道:“主公,无需震怒,那曹操狡诈多谋,必定是酝酿已久,此时最关键的乃是加强冀州的防御,防止曹操借机偷袭,而后火速占领幽州,迟则生变。”

一向不和沮授怎么对付的许攸亦是劝道:“主公,沮大人之言在理,曹军此时已经占据青州,若是带兵前往,反倒便宜了幽州的阎柔。”

袁绍长叹道:“事到如今,只有如此了,命令文丑鞠义带领大军防备曹军。”

如今公孙瓒的军队已经完全退到了临渝,这个辽西最后一座城市,接连的大败,军中的士卒开始出现逃窜的情况,公孙瓒盛怒之下,牵连这些部曲的将领,依旧起不到好的效果,反倒弄得军心紊乱,人人自危。

不比沿途各县,临渝城高墙厚,城内守军有三万人,而且公孙瓒早已将多年的收敛聚集在此,就是数万大军鏖战一年也不是难事,想要啃下这块硬骨头,阎柔还有颜良显然是要付出一番代价的。

青州被曹操不费吹灰之力攻占之后,曹操亦是趁机上谏天子封郭大为中郎将,欲要招揽郭大。

曹操的招揽在黄巾军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多年与汉军交战,使得黄巾的将领对汉军灭有什么好感,虽然郭大向汉庭投诚,军权没有交出,此时曹操挟大胜之势,豫州黄巾岌岌可危,谁也不能肯定,曹操会不会趁着大胜,平定豫州。

四三四章:郭大的犹豫

自从得到这道圣旨之后,郭大亦是夜不能寐,他懂得圣旨中的另外一层意思,投靠汉庭之后,不过被封为了一个不起眼的杂号将军,但中郎将不同,即使是在而今的战乱时期,被汉庭承认的中郎将,还是有一定实权的。

“将军,于大人求见!”

郭大点头道:“让他进来!”自从拥有汝南颍川郡之后,黄巾实力大涨,虽然治下的百姓依旧是生活疾苦,相比于流亡他乡好上了许多,而郭大亦是喜欢手下的士兵称呼他为将军,这样的称呼让他感觉浑身上下无比舒畅,从一个人人喊打的黄巾反贼到而今的大汉将军,何其不易,其中的艰辛,恐怕只有自己能知,郭大能够在汉境纵横多年,本身的实力自然是不容小觑的。

“先生深夜至此,不知所为何事?”

于单拱手道:“为将军心中之事而来!”

“哦,且说来看看。”

于单停顿片刻,缓缓说道:“将军戎马一生,至今算是有了治地,正所谓名不正而言不顺,曹军精锐,此时又占据了青州之地,实力再次增长,反观我军,只有豫州两郡之地,而且治下的百姓疾苦,即使曹操不兴兵来犯,恐怕我军也不能长久,而今将军是为汉臣,若是违抗朝廷命令,朝令夕改,唯恐引起天下人唾骂。”

“一派胡言!天下人算得了什么,黄巾不就是人人喊打的反贼,而今不也是大汉军队,哼。”郭大怒道,任谁辛苦而来的成果别人否认,也不会有好心情的。

“将军息怒,且听我说完!”于单继续道:“我军之中将领和汉军交战多年,双方苦大仇深,但将军若是归顺汉庭,不会再为以后的生活而担忧,曹操此人雄才大略,将军亦是征战沙场的悍将,在其麾下亦能受到重用,而军中的将领也能有一个正当的名分,成为大汉军的将领,有些将领会极力反对,但以后他们也会明白将军所为的深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