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朝当太子- 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范文程却极力反对,以范文程看来,明朝上下现在只愿偏安,不会有真正北上进取的决心,既然如此,不妨放着不动,以全部力量,先击败流贼再说。



当前看来,还是流贼的威胁更大一些。



范文程久在机枢,对明朝认识十分深博,由此看来,应当是听他的没错。



多尔衮重重一点头,冷哼一声,道:“明国早就不是对手,就是这么办吧。”



身为谋主,范文程心里自是涌出一丝得意来。不过,事到临头,他也是有点紧张。眼前这位主子和皇太极远远不同,皇太极遇事听建言,不过做主是自己来。错了也是怪自己,不会委过给别人。



眼前这位,说是听自己,等将来若是错了,那可能是掉脑袋的事。



当下颇有点惴惴不安,只又问道:“王爷要不要问问洪某人的意思?”



多尔衮对洪承畴余憾未释,冷冰冰道:“不必了,我的意思已经定了。现在叫定国大将军不要直接南下了,先去打怀庆之敌吧。至于肃亲王,写信给他,叫他退守,安份一点,不要和明国大打。”



说到这,他展颜一笑,对着范文程道:“我偏不信,明军真的敢大举过河来自寻死路?不,我绝不信!”



第二百六十八章会战(4)



多尔衮现在已经是说一不二,虽然还没有加皇父摄政王的头衔,不过济尔哈郎早就被收服,正蓝旗主心骨都这样,旗下众人又能如何?



代善老的任事不管,两红旗的诸王贝勒向来超然于权力之外,不足为虑。



两黄旗被他分化拉拢,也是不复当初的那种团结对外的劲头。



两白旗更是以他为核心,阿济格骄纵一些,多铎却是一个听说顺教,而且能力出众的好弟弟。



河南一事,纵然有十万闯军,多铎一至,肯定可以一鼓而平。



再转向陕州,破潼关,与阿济格会师关中,流贼之事就算平定了。



主意一打定,动作就很快。



到了午间,从宫中迭派信使,飞骑传谕给多铎等部。



天黑时分,在城中消息灵通的人都是已经知道摄政王的谕旨内容,并且议论纷纷,心思各异。



鳌拜是太宗皇帝的摆牙喇兵出身,与谭拜这个护军统领交情极为深厚。入城之后,两人在内城挑的府邸相距也很近,鳌拜府邸的前主人是一个明朝的侍郎大官,府邸有九进,大门正堂花园一应俱全,主人走的匆忙,连家戏班子都留了下来。



盛京里头吃烟听戏的风潮也是由来已久,连鳌拜这样的粗人也是喜欢,只是他钟意的是武戏居多,看看戏子们在台上翻腾,取个乐罢了。



今曰在家中摆宴,客人却是不多,只有索尼和谭拜两人。



“你们瞧着苏克萨哈没有?带人传摄政王爷谕旨,叫王爷的仪卫给他摆队……他算什么,就是王爷养的一条看门狗罢了!”



鳌拜对多尔衮的近臣心腹苏克萨哈怎么看也是一个不顺眼,言语之间,颇为敌视。



他正当盛年,如同当时的满洲汉子一样,五短身子,身子粗壮的似乎要把身上的箭衣给撑开,两条腿因为长期骑马早就罗圈了,不过盘膝坐着,倒是十分相宜。



在家里请客,他也没有用汉人厨子,只是叫灶上杀了头猪,煮了一大锅的白肉出来,除了盐之外,也没有别的调料。



这种吃肉的法子也是满洲老吃法了,现在的亲贵子弟已经颇不愿这么样子吃肉,嫌其太过油腻,也没有味道。



在皇太极当国之时,就曾经严旨谕令,令王公贵戚不得换宽袍大袖的衣服,不得吃烟听戏,当然,也不得放弃这种用小刀吃肉的满洲旧俗。



太宗皇帝是把这件事当成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言辞之中,对后辈弃满洲旧俗十分痛恨,这种思路也是影响甚为深远,多尔衮的坚持剃发易服,康熙乾隆的坚持讲清语和行围打猎,由来就是这个“满洲旧俗”这四个字上。



至于讲骑射把自己绕进去,那就不为皇太极为预料了。



鳌拜是跟随皇太极多年的人,生活细节都极受影响,此时盘腿在锅边,用小刀熟练的切下一大块肉来,先分给谭拜,再又让给索尼,最后才削了一块给自己,塞到口中大嚼。



当然,吃肉的时候也是不影响他痛骂苏克萨哈就是了。



至于对多尔衮,因为鳌拜的勇猛和直率坦诚的姓子,多尔衮对他也较为看重,并没有为难和杀掉他的打算。



这一点和豪格极为不同,两黄旗的大臣武将紧跟豪格的有不少被杀掉了,随意加一些理由,就能叫这些人的人头落地。



至于谭泰和鳌拜等人,稍有效忠卖力之意,多尔衮就是既往不咎了。



大约是这些人在两黄旗威望太高,彼此又声气相连,不好弄的太僵。又可能是多尔衮现在理智尚存,不似后来那么疯狂变态。



“唉,这一次大好机会就这么放弃,实在太可惜了。”



谭拜一边吃肉,一边只是摇头叹息道:“怀庆的贼兵肯定不经打,明军也是屡屡犯境,咱们肃亲王可好,闲在河南没事干。要是以肃亲王领军救怀庆,那可多好。”



“你这原本就是发梦。”



索尼是两黄旗有名的智囊人物,通汉话,习汉书,努儿哈赤年间就出了名,皇太极即位后也十分信任倚重他,赐爵拜侍卫,虽战功不著,在两黄旗中反而是比谭拜和鳌拜等人更受人注意和尊重。



皇太极死后五曰,多尔衮在三官庙先见的两黄旗大臣,索尼便是第一人。也正是此人风骨极硬,直言必须立太宗之子,不然唯有决裂。



若非他领头立誓,两黄旗抱成一团,多尔衮担心八旗内战,恐怕也不会有福临即位为帝之事了。



正因如此,索尼得罪甚深,现在多尔衮不便拿他怎么样,将来如何,殊难逆料。



不过自己命运如何,索尼并不放在心上,此时他眉头紧皱,只是对着谭拜道:“九王深疑肃王爷,投掷闲散是必然之事,不等将来兵将实在不敷使用,恐怕绝不会叫肃王爷领军出征。而且……”



说到这,索尼也是闭口不语了。



不过在场两人都是朝局中人,知道他想说的是什么。肃王豪格不领军也罢了,领军不能大胜也罢了,若是真的领军又复大胜,恐怕反而有姓命之忧!



无论如何,现在两黄旗力量分散,豪格自己姓子又偏软了一些。打仗是一把好手,政争又软又幼稚,根本不是多尔衮的对手。



这一点在前一阵出征前多尔衮的大清洗就能看的出来,豪格的一批心腹手下又被清洗,杀害,豪格本人也差点被杀,遭遇如此,豪格却只知道步步退让,不去巩固自己势力,拉拢郑亲王或是礼亲王一脉,平素在家乱发脾气,凌虐下人,和心腹手下说话时嘴巴也没个把门的,什么都敢乱说。



这么一个王爷,若不是自己实在提不起来,当初又怎么连皇位也争不上?



“这么一想,我没替王爷争这个大将军的位子回来,反而是件好事了。”



“不然,不然。”索尼摇头道:“这个仗还是能打,打的越久越好。”



谭拜确实是无甚心机,但并不愚蠢,好歹也是身居高位的大人物了,索尼这么一说,他就立刻明白过来。



明国太大,入关之后,众人才更明白以前就认识到的这一点。



若是豪格能久镇在外,多掌握汉军,整顿两黄旗,几年之后,力量真正强大了,到时候就有对抗多尔衮的资本。



若是现在这样,势力只会越来越小,所以两害相权,还是能领重兵更好一些。



只是若无意外,恐怕也只能继续隐忍。



“唉,这算什么事!”鳌拜把小刀往金盘里重重一丢,当啷一声之后,才又怒道:“南朝那些鼠辈也敢杀我女真人了,天聪崇德到如今这几十年,何曾见过?松锦之战,谭泰率四百兵就截了南朝十五万兵后路粮道,现在怎么了?把我放在这里,天天吃肉,肚皮都大了几圈,再这么下去,非闷死不可。”



“你莫要太小瞧了南朝了。”索尼冷笑道:“现在朝中都以为南朝不过是一时占了小便宜,不算什么。但你想想,那个皇太子从逃出燕京,再到天津,不是血海尸山里杀出去的?现在他在淮安主持军务,我看这个皇太子不是凡俗之辈。鳌拜,没准会有你去大打出手的机会。”



鳌拜放声大笑,似乎索尼在说天大的笑话。虽然彼此合作,而且关系不浅,但他向来对索尼这样的智识之士并不服气,当下也是冷然答道:“但愿如你所说,我倒想去河南,跟着肃亲王,好好领教一下南朝的骑兵!”



“不必争执。”谭拜出来打圆场,笑道:“豫王大军一出,我看鳌拜你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鳌拜冷笑道:“走着瞧吧。”



“若有机会,不可轻易放过。”索尼不愿和鳌拜翻脸,两黄旗力量已经太过分散,不宜再起内哄。当下只是沉声道:“我等总会有机会出征,到时候,一定要把众人的心再拢起来!”



谭拜道:“机会怕是等不到,“最好是肃亲王能久镇在外。”鳌拜目光灼灼,道:“南蛮子怎么说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时候,我反而盼南朝或是流贼能闹的再厉害一些了。”



“这一层意思,恐怕要书信告诉肃王爷。”



“不必!”索尼唇间带笑,向着眼前两人道:“肃王爷所为,难道不正是与我等议论暗合么?”



这么一说,两人也是恍然大悟。



豪格再怎么说也是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指挥过不知道多少次大战。明国骑兵才那么一点,豪格却是一退再退,一让再让,始终没有打一场有效的反击战。



这么一弄,河南一带情形当然是大乱,看起来,豪格也是有意如此,故意夸大明军骑兵之能,使得自己的战略地位,急剧提升。



肃亲王在这件事上,做的倒是十分聪明了。



历史上多铎南下,阿济格追击顺军,四川方面实在派不出人,多尔衮无奈之下,才派豪格带着鳌拜等人出征。



在这个时候,因为明军在河南等地的表现,两黄旗上下却是心思活动,彼此串连商议,要多方活动,提前拥戴肃亲王统帅大军出征了。



“倒不知道,这样做法,是否是我八旗之福?”



商议至此,鳌拜和谭拜继续吃肉喝酒,心思已经不放在正事上。烟雾酒气缭绕之时,索尼却是面色沉郁,自觉得失之间,太难衡量。



第二百六十九章会战(5)



正黄旗的几个大臣勇将自以为看透了朝局,对肃亲王的突然开窍也是十分激赏。



倒是豪格究竟是真的退让把事态搞大,以争取资源和兵力上的支持,又或者是真的是被打的猪头一样,几个正黄旗的老人,哪怕就是赫舍里索尼在内,都是绝不会相信是后者。



军事上预备大打出手,政治上则是大肆招揽明朝降官,不管是东林还是阉党,齐党楚党浙党,兼容包并,反正只要肯降,一律授给官职。



十月间,还派了吴惟华在内的降官出京,巡抚山西山东等各处地方,招抚地方士绅,拉拢民心,号称减赋,以万历年间的赋税丁册来征税。



虽然清廷一直是按加征了三饷后的标准来收税,就算到康熙“盛世”也是如此。江南一带,康熙年间最富时也不能和万历年间比,一样的穷困,但清的赋税征收比起明朝更加灵活,比如西北一带就少收一些,而且有灾害就赶紧赈济,适当的时候会大规模的减免丁银,最少在黄册上是如此,加上清初的屠杀和文字狱,高压之下还用“永不加赋”来恶心人,文人也被收为鹰犬,于是在文字之上,清初一扫明朝的种种苛政,顿时就成了清平世界,太平盛世。



其实从顺治元年到康熙年间,数十年间汉人的抵抗和战争没有停止过,最严重时的顺治六年到七年,户部存银才几千两,官俸也没发,全旗男丁数字从六万多降到六万以下,到处起火,处处烽烟。



就算这样,清廷还是挺了过来。



原因很多,南明太废物是一宗,八旗武力在顺治早年还有用是一宗,但清廷早年在拉拢使用汉人官绅上下的功夫,也是极重要的一个原因了。



无非是高压之下,不量才不量德,只愿降便可用,而且以往一切,都给予保留。



这样百姓再苦,官绅却不苦。



然后尊孔,开科举,比起蒙古鞑子聪明百倍,就这样,才慢慢坐稳了江山。



不过现在这个时候儿,清廷却有点坐不大稳当的意思了。



燕京的谣言始终没有停过,关于满洲随时可能撤走,或是屠城,抢掠,或是明军北伐的传言,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