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戒之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色警戒之民国- 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8年9月13日晚上,希特勒收到张伯伦一份十万火急的电报,电文是:“由于局势越来越严重,我有意前来看你,以寻求和平解决的办法。我想乘飞机前来,并准备明天动身。”堂堂的大英帝国首相,为何要如此迫不及待地求见希特勒呢?



原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捷克在英法保护下恢复了主权,同英法都订有互助同盟条约,如果德国和捷克交战,英法按照条约必然卷入战争,西欧的战火将蔓延开来。由于考虑自身的利益,张伯伦紧张万分,法国首相达拉第也胆战心惊,达拉第打电报给张伯伦,催他去见希特勒,要他“尽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9月15日,张伯伦匆匆赶路,生平第一次坐了7个小时的飞机,在慕尼黑着陆。之后,又乘坐3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德国的斯加登拜见希特勒。



希特勒喜出望外,他正为侵略捷克的事大伤脑筋。因为当时德国实力有限,准备攻打捷克的只有12个师,而捷克却有35个装备精良的师。德国的国防军参谋部反对侵略捷克的军事冒险。如果英法坚决站在捷克一边,希特勒的如意算盘就落空了。如今张伯伦登门求和,这不是现成的敲诈机会吗?希特勒和张伯伦的谈判在一间密室秘密进行。据战后查获的当时翻译官的笔记透露,当时希特勒大谈他对德国人民、对国际和平、对德英亲善的“功劳”。最后,他皱着眉头杀气腾腾地威胁道:“无论用什么办法,这次都要解决捷克境内300万日耳曼人的问题,就是为此打一场世界大战,也在所不惜。”



深怕战火烧身的张伯伦连忙反驳:“如果元首决定动武,那我们还有什么谈判的必要?”



希特勒猛然提问:“英国是否同意割让苏台德区?”这时的希特勒已不是谈苏台德日耳曼人自治的问题,而是赤裸裸地要求把这一地区割让给德国了。



这一问题并没使张伯伦大为吃惊,来谈判之前,他已同法国商定,两国绝不会帮助捷克作战,而且决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以求和希特勒妥协了。张伯伦慢条斯理地说:“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在德国之内还是之外,原则上对我来说是无所谓的。”



这暗示他同意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了。



9月16日,张伯伦回到伦敦,当晚召开内阁会议,会议上鼓吹只有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才能阻止希特勒进犯整个捷克。



9月18日达拉第也愁眉苦脸地赶到伦敦。经过一番秘密的策划,英、法炮制了一项出卖捷克的计划:“凡是苏台德区日耳曼居民占50%以上的全部领土,都直接转让给德意志帝国”。



第二天,英、法两国向捷政府提出割让苏台德区给德国的“建议”。在人民的压力下,捷克政府起初拒绝这一“建议”。英、法以解除盟约要挟,还警告如果因此发动战争,威胁到欧洲的利益,捷克要付全部责任。在百般无奈之下,捷克政府只好屈从英、法两国的利益,同意割让领土。



1938年9月29日,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达拉第等在慕尼黑的“元首宫”里进行会谈。其实这次会谈没有新的内容,只是对已达成的交易补办个手续。



第二天,四国便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根据协定,捷克必须从10月1日开始的10天内,把苏台德区及其附属的一切设备无偿的交给德国。捷克的两名代表在会谈前已经到来,但不许参加会谈,只能在会议室外的隔壁房间里等待着四大国的判决。希特勒在慕尼黑会议上说,占领苏台德区是他对西方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



张伯伦对此毫不怀疑,回到伦敦下飞机的时,还兴高采烈地声称,他带回来“一代人的和平”,他对英国人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的睡去吧!”



在这份慕尼黑协定签署后,陈绍当着众多将领说道:“悲哀的英国,他们建造的那些军舰和飞机都是玩具吗?愚蠢的法国,他们难道忘记了一战,忘记了希特勒当众撕毁《凡尔赛合约》。一群整天一厢情愿的傻子,二愣子都比他们明白当中的厉害。”



陈绍真的没有想到,他原本以为德国如此咄咄逼人,英法不会重蹈覆辙,这场战争会提前打响。只是一切都回到了原位,和历史上一样,慕尼黑协定继续签订。



有时候陈绍真的想把张伯伦和达拉的脑袋敲开看看,里面装的是不是大便。德国动作如此明显,每年都在扩军,这都看不出德国的目地?真不清楚他们是怎么当上所谓的首相和总统的。



和陈绍一样想法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丘吉尔。听到这个协定后,回到家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停的咒骂着张伯伦,略显肥胖臃肿的身体一抖一抖,脸色十分的难看。



丘吉尔在德国一次次宣布扩军时,就已经多次警告张伯伦,德国侵略的野心昭然若揭,再不制止以后就晚了。只不过他的话都被当成了耳旁风,一次次的警告并没有改变现今英国的态度。



所幸,英法在军备发展上并没有停止下来。只不过很多东西都直指中华帝国,英国还没有忘记当年战败之痛,始终记得中华当年那一“耳光”。而对于中华,英国在生气的同时,也十分的嫉妒。



缅甸铁路已经建成通车,每天都有大量的货物在仰光码头装船,走海路被运往欧洲。这条铁路成为西南无数工厂的另一个出海口,一个规模不亚于防城港码头的出海口,在这里,西南地区的出口产品,有一半会被运往这里。



东南亚试点城市也全部建设完成,繁华的雏形已经在东南亚地区上演。吸引了很多的东南亚民族迁往试点城市,迫于《香港合约》的条款,英法还无法在明面上阻止那些东南亚民族,边境的守军只能看着每天络绎不绝的迁徙人群干瞪眼。



看着华人在东南亚的治理区,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英国只能是羡慕、嫉妒、恨。要不是忌惮中华陆军强大的威慑力,英法早就迫不及待的要夺取中华的劳动成果。只不过理智告诉他们,一个拥有近六亿人口的中华,一个拥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军事强国,不是他们可以随便揉捏的。



这些年来,中华虽说一直都没有军事行动,但留给世人的教训已经不少了。很多人的心里跟明镜一样,别看中华现在一直都在安安静静的发展生产,军事实力也蛰伏了,但他们都清楚,中华现在就像一只刺猬,身上的刺虽然没有竖起,那是因为还没有感受到危险,而一旦发怒,身上的那些刺绝对会让入侵者鲜血淋漓。



一个十年前都可以让世界震动的国家,没有理由十年后变弱了。没有看到日本和苏联剑拔弩张,但都很谨慎吗?没有看到现在中华虽然只有一艘战列舰,但重新夺回亚洲第一海军的日本却不敢有招惹中华的举动吗?要知道,中日可一点也不和平,就连外交关系都还未建立起来。中华就连办事处都没有在日本建立,而且十年过去了,日本岛上连一个常住的华人都没有。



日本的举动,已经向世人展示,如今的中华并非表面上看起来如此祥和。



第二百六十一章 中华军工业



世界局势距离中华说远也远,说近也近。



对国外局势高度关注,陈绍也只是想更好的掌握历史的进程。历史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只能用情报来分析。只不过,有些东西改变了,有些东西还是一成不变。一些事迹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原本担心失去对历史掌控的陈绍,见到许多事情还是有迹可循,内心也稍微放松了下来。



十年来,陈绍也不得不承认,一些东西改变得很大。各国军事发展比起后世,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这主要是归功于中华在十年前的军事压力,有压力就有动力。很多装备都提前被研制出来,这不得不说,中华在推波助澜方面居功至伟。



只不过有些东西,在陈绍有意的指引下被淡化。分部世界各国上千个间谍,是陈绍手中隐性力量的代表。他们的规模不大,但作用和规模成反比。他们为陈绍研究世界局势,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资料”库,可供陈绍随时阅读,掌握世界局势。



黑暗战线表面上看不到战火硝烟,内中的战场只有间谍们自己能体会得到。作为红警基地唯一可以战斗的生化人,情报手机工作,只是他们一半的工作。暗杀破坏无处不在,拥有各色面孔和各种伪装技能,让他们在行动中无往不利。



在世界各国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后,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经济危机虽然让世界各国工业受损严重,但军工方面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经济萧条后,各国的军备发展又加快了很多。



1938年了,陈绍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在前三年就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三年后完成,从29年以来,九年的时间,已经完成了三个五年计划,并且第四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三个五年的规模,平均用时三年不到。这个速度也只能说是远超陈绍的预计,中华各种项目的建设发展也渐渐的趋于平缓。



随着战争步伐的步步紧逼,陈绍的第四个五年计划也开始倾向于军事方面。第一个五年计划,每年的军费占全国财政预算的百分之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是百分之三,第三个五年计划是百分之五。到了第四个五年计划,军费已经增长到百分之十。



这个预算在战争时期算得上很低,但在和平时期,每年百分之十军费预算,已经算是不低了。军费的消耗大户是海军,其次是空军,最后才是陆军。



按照陈绍的计划,从明年开始,平均每年要增加一个航母战斗群的实力。而且是帝国级航母战斗群,不是始皇级航母。也就是说,单单海军,每年就要增加总吨位十四万吨的舰艇。



帝国级航母和名将级战列舰已经海试完毕,并且直接动工建造了两种舰艇的二号舰和三号舰。而陈绍的决议,两种舰艇的四号舰也开始动工。如果全力开工,只要一年半的时间,在40年时,中华就有八艘真正意义上的主力舰,排水量都是在七万吨以上。



而且始皇级航母一直都未停止建造,两年一艘的速度,到如今已经有八艘始皇级航母加入海军。这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如果要是如今的中华海军公布自己的海军实力,绝对可以让世界抖上几抖。他们震惊的不是中华海军的实力,而是震惊中华有这么多的航母。八艘四万吨左右排水量的航母,已经是全世界航母实力最强大国家。正全世界都拼命建造战列舰的时候,可想而知,这些航母一旦曝光,会引起多大的震动。



航母的战斗力是在二战时,才被全世界国家所认可,二战还没有开始,如今他们还未见识到航母舰载机的厉害之处。虽然很多国家都有航母,但并未被完全重视。他们还陷入在战列舰强大的光辉中。



不过让陈绍感到满意的不是中华有多少的军事力量,而是用二十几年建设起来的强大工业体系。当年的苏联闭国建设二十几年,创造了二十几年的红色奇迹,如果不是有着强大的工业能力,苏联是不可能和德国打消耗战。也没有办法挡住德国几百万大军的进攻,迫使德军只能叹气于莫斯科郊外和斯大林格勒。



而正是有了世界第二的军工业基础,随后才有无数的坦克大炮参与反击德军,没有这些工业的支持,光凭盟国的支持,是绝对不可能武装起一千两百万的军队,用人海去填补德军的装甲优势。



中华现在正是和苏联一样,致力于发展国内的工业能力,努力追赶西方列强。二十几年的工业建设,已经不是英法如今的工业能力可以比拟的。也完全把苏德甩开。几十亿资金毫无保留的投入,从全世界收购了大量的工业设备,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和美国比比工业能力。这是陈绍的一个执念,他要创造真正的中华奇迹。



如今这个目标距离中华已经不远了,如果要公开所有国家的工业能力,中华已经可以和美国扳扳手腕了。特别是在造船业上,完全不嘘美国。就算美国再牛,也比不上红警基地。几天就可以搞出一个造船厂,还近乎于白捡,你美国再厉害也没有用,超过是毫无疑问的。



美国可以一个月下水一艘航母,七天下水一艘万吨货轮。中华全力爆发也不弱,在造船工业方面,二十几年来,陈绍培养了几十万造船工人,而且这个数量还在每年快速递增。在他们的努力下,每天都有大型货轮下水。当中有超过一半的人,都有建造军舰的经验。一旦转成战时经济,那真的可以实现,下军舰如同下水饺。



十年变迁,在发展造船工业时,中华从未停止过其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