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伐清- 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反驳的意思,就继续说下去:“当年李贼倡乱,以致有今日之祸。兴山李来亨是一只虎(李过)之子,而一只虎是李闯的亲侄子,凶顽比其叔也相差不多……”



南明各朝都对闯营十分提防,不但粮饷尽量少给,全力限制闯营余部的地盘,不给他们立功和扩编的机会,更竭力地分化瓦解,希望把闯营彻底变成没有战斗力的一盘散沙。这个计划虽然没有取得全面成功,不过还是有很大的效果,只不过受益者是满清而不是南明。



现在张煌言同样向邓名流露出对闯营的深深忧虑。虽然邓名绝口不提自己的身世,不过张煌言听过的传闻已经很多了。文安之如此信任这个年轻人,大概的原因张煌言也能猜得出来,现在不清楚的只是他到底是哪家大王之后罢了——张煌言深信文安之肯定知道。



在张煌言看来,对付夔东众将仍应该沿用以前的办法,让他们互不统属,功劳也要分成小份,让各个将领每人都能拿到一份。而现在邓名如此倚重李来亨,在张煌言看来无异是在玩火。李来亨本来就实力强劲,在闯营中有号召力,如果李来亨的实力膨胀得太快,独占大批功劳和缴获的话,张煌言担心会导致闯营出现新的领导核心,对明廷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嗯,”邓名点点头,小心地解释道:“现在虏廷的气焰十分嚣张,虎帅还是服从节制的,如果赏罚不当怕会让将士们寒心。”



“临国公人称小老虎,他也自称虎帅,显然是没忘记他的父亲是一只虎。所谓人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闯贼、西贼反复无常,最不可信,提督可不要因为他们现在显出一副温顺的样子就大意了。”张煌言见邓名对闯营麻痹大意,心中非常担忧。几天前来到营前时,张煌言就曾因为李来亨的身份而忐忑不安,对报出姓名后将受到什么样的待遇也全无把握:“提督万万不可忘了烈皇之恨。”



“尚书所言极是。”见张煌言满面焦急,邓名马上设法让他宽心:“李将军也和我说起过这件事,他深恨不知道自己亲生父母的姓名,偶尔听见有人说起,就惭愧得无地自容。李将军还和我说,将来他无论立下多大的功勋,别人也会首先想到他是叛逆之后,他的子子孙孙永远也摆脱不了这个贼名……”



张煌言听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些同情之色:“唉,临国公本来也应该是好人家的孩子,父母双亡,不得不认了一只虎为义父,也是苦命的人啊。”



讨论完李来亨的身世问题,张煌言又说起安庆的两万浙兵和他们的家属。对于邓名坐视李来亨实力膨胀一事,张煌言是相当有意见的;但把自己的人马交给邓名和文安之,张煌言却全不介意,表示事情就这么定了,这些人应该跟着邓名返回去,以增强文安之的实力。张煌言说道:“军队都是朝廷所用,又不是张某的私人财物,只要能对国家有利,哪里会有舍不得一说?”



只是张煌言再次强调道:“这些人一定要交到成都的杨帅手中,兵权还是要握在我们自己人手里才好。”



从张煌言的营帐离开后,邓名又前往李来亨的营中,讨论继续从南京讨要粮饷的事务。



得知邓名要把兵权交还给张煌言后,李来亨也是大吃一惊:“提督带着这些人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才连获三次大捷,张尚书没有尺寸之功,凭什么把人马拿回去?”



邓名想到,要是李来亨知道这个主意是由邓名首先提出的,恐怕会更生气,也许连教官也不肯派了。邓名只好解释道:“张尚书奋力抗虏已经有十几年了,我只恨自己没有更多的力量,没有办法帮着他把军队练得更强些。这些人马如果能对他有帮助,让他能够在浙东继续把义旗打下去,我又怎么会舍不得呢?”



李来亨依旧反对,找出了不少理由试图说服邓名收回兵权。



邓名问道:“虎帅是不是对张尚书有什么成见?”



“不是我对张尚书有成见,是张尚书对我有成见。”李来亨也不隐瞒,立刻告诉邓名,经过这两天的观察,他深信张煌言没把闯营将士当成自己人看,还带着一副戒备敌人的模样。



“绝无此事,”邓名断然否认:“张尚书对虎帅是非常尊敬的。”



“是吗?”李来亨将信将疑地说道:“我怎么感觉不出来?”



“千真万确。就在今天,刚才我和张尚书说话的时候,张尚书还谈起了虎帅,还有虎帅的先翁。”邓名这句话倒是不假,但接下来就是彻底的编造了:“张尚书说,他久闻虎帅的先翁治军有方,所过之处秋毫无犯。这次他带着浙军从舟山出来,下令将士不得骚扰沿途的百姓,他订这个规矩时,心里想着的正是岳王和令尊。”



“哪里,哪里,先父如何能和岳王相比。”李来亨嘴上谦虚不已,但眉宇间已经满是笑意。



“张尚书还说,大家只有团结一致,才能驱逐鞑虏,所以他想帮我说服安庆的人马到湖广、四川去,因为张尚书知道我们急需人力。”邓名继续说道:“张尚书还特别提到了文督师,说他气量广大,能够和夔东众将齐心协力,这些年来朝廷若不是猜疑忠贞营太过,湖广、四川的形势早就可以缓解。幸好我们还有时间,以后只要放下门户之见,驱逐鞑虏也并非难事。”



李来亨叹了一口气:“久闻张尚书乃是英雄人杰,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说话的同时,李来亨暗暗下定决心,明天再挑选一批精干的军官,帮浙军好好整顿部队。



这是梁化凤又派来使者,他在郎廷佐的指示下,搜罗了一批闽军的俘虏,大概有一百来人,以前都被清军充作苦力,每日带着镣铐或是在严密监视下劳作。郎廷佐一直催促梁化凤设法把邓名要的人送出城来,但甘辉、余新这样的重量级人物梁化凤轻易救不出来;就是被俘的闽军军官也不好办,强行从大牢中带出来不但会引来城中清军非议,而且管效忠和蒋国柱还在边上虎视眈眈;因此梁化凤就把苦力队里的闽军挑了出来,打算用这些人交换邓名手中的一些旗人。



“尽管是普通士兵,但我们也应该用旗人和他们换,总算开始交还战俘了,我们要让梁化凤能够向城内的其他鞑子交代过去,这样事情才能继续进行。”邓名马上做出了决定,只是旗人是他手中最有利的砝码,南京的满清文武官吏没把汉人当人看,但是满兵的命在他们眼里却很值钱。这三次作战明军只俘虏了五十个左右,邓名也不会当然不会一口气都换了,最后他表示可以还十个回去,但是绿营士兵可以交还回去二百个,以显示明军愿意以多换少的决心。



“这是我们的第一次交换,务必要做的漂亮。”邓名召集大批军官,认真地部署了一番。



第06节战俘



关于交换俘虏的程序,郎廷佐和梁化凤是存在分歧的,郎廷佐希望秘密地完成,而梁化凤则主张公开进行。



在郎廷佐和邓名商议好的剧本里,两江总督绝对不是被交换回去的——这使郎廷佐感到太屈辱,而是被梁化凤从明军营中“劫走”。所以郎廷佐希望所有的交易都不为人所知,以免导致他将来的神奇脱险也会被联想到“交易”上去。梁化凤在这个剧本里受益,所以他最开始也支持秘密地进行交易,但很快梁化凤就发现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他没有办法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大量的闽军俘虏放出城。



梁化凤吸收管效忠的经验教训,对满洲兵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不但从来不让同行的满洲兵将打头阵,而且告诫部下把最好的坐骑让给满洲大兵。听说邓名手中有几十个满洲兵将后,梁化凤就一直在琢磨着如何把他们好生地换回来,借此赢得满洲八旗子弟更大的好感——如果交换是秘密进行的,梁化凤怎么趁机吹嘘自己的功绩呢?而且这些满洲人活着回来后,秘密也不可能守得住。



按照原剧本,梁化凤赢得的是英勇的名声,与向满洲大兵展示赤胆忠心相比,梁化凤觉得后者的价值更高。因此,梁化凤不但公开宣布要进行俘虏交换,还搞得满城风雨,闹得南京城里尽人皆知。



南京城内的满城现在只有两千多户满洲家庭,经过镇江之战,南京的满洲八旗损失了数千旗丁,好多家庭就此男人死绝,其余很多家庭也都仅存一个男丁而已。南京满城的圈子并不大,旗人们平日抬头不见低头见,被邓名抓住的满人虽然不多,但城内的满人都认识他们,若是他们回不来的话,又会有几十个家庭就此男丁死得一个不剩。



正是因为如此,当梁化凤开始吹风要交换俘虏时,就有大批的满人登门拜访——这个情况放在清末一点儿也不稀奇,但在清初顺治年间,梁化凤顿时有一种面子大如山的感觉。首先来拜访的是那些牵挂丈夫的妻子,或是为她最后一个儿子而来的老母。不过很快就有男性旗人扛不住人情,也前来梁化凤营中,为他七大姑、八大姨的小儿子讨要一个交换名额。



这么多旗人求到自己头上,当然让梁化凤喜不自禁。就在不久前,他把部下最好的坐骑亲自牵到满洲大兵面前时,对方也不会道谢一声,而是带着理所应当的表情接过缰绳,鼻孔朝天地翻身上马。不过有喜就有忧,被邓名俘虏的五十多个满人都有亲朋前来索要名额,梁化凤谁也得罪不起,一份短短的十人名单写了又撕、撕了又写,折腾了两天仍然确定不下来。



梁化凤不敢自己指定人员名单,但是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帮忙出主意。本来江宁驻防八旗提督管效忠是一个很好的人选,但现在此人在南京的满城中已经是过街老鼠,人人都恨不得咬他两块肉下来,梁化凤绝对不肯把这个赢得人情的机会送给他。另外一个合适的人选就是两江总督郎廷佐,同样身为汉军旗人,而且地位崇高,但是郎廷佐目前住在明军营中沟通不易,而且两江总督也不愿意在自己身份微妙的时候趟浑水,所以断然拒绝了梁化凤的要求,仅仅手书“梁提督便宜行事”七个大字作为回复。



梁化凤又迟疑不决了一天,城外的邓名实在等得忍无可忍,派使者去追问到底意欲何为?



梁化凤无奈地告诉使者,已经恭请满城赐给自己首批交换人员的名单,目前确定了五个人。因为现在满城群龙无首,而且事关亲人性命,城内争吵不休,乐观地估计还要再有一天才能见分晓。



听使者回报后,邓名当即下令把五十个满洲兵俘虏都拉出来,五个人一组抓阄,十分钟后拟好交换人员名单送去南京,告诉城内不必再议,就以这个名单为准,明日上午交换俘虏。



确定时间表后,邓名就将此事通知了郎廷佐,并邀请对方明日在明军阵中参观,监督交换俘虏的情况,借此向郎廷佐证实自己言出必行。



郎廷佐欣然接受了邓名的邀请,并要邓名提供各种化妆用品,最后还特意嘱咐道:“老夫一定要被梁化凤救走。”



“只要福建官兵都平安无事地回来,郎总督的愿望一定可以实现。”邓名再次向他保证。



第二天邓名首先释放了二百绿营士兵,这些士兵本来他也不打算杀害,以交换的名义释放还可以节省二百两银子,但这些士兵并不被南京允许入城,因为清军担心有明军的人混杂其间。这时梁化凤也已经把一百多名骨瘦如柴的闽军带出城门,解开他们身上的绳索后,就让他们自行返回明军营地。



今天距离交换俘虏最近的瓮城城楼上,密密麻麻站着好几百名旗兵,一个个都眼巴巴地看着明军的动静,生怕邓名会食言反悔。不过邓名并没有任何毁约的意思,当他看到远处的清兵开始给明军解开绳索时,就下令把十名旗人放归。



这十个旗人默默地走回南京城门前时,城上的族人都怀着复杂的心情看着他们:他们是后金与明朝作战以来,首批被活着释放的旗人俘虏,以往无论任何一支明军,只要抓到旗人就毫不犹豫地斩首。正知道投降也没有活路,满洲旗人在战场上都会殊死抵抗,这次被俘的这些旗人都是或是因为事发突然,或是力尽被擒,没有一个是主动投降的。但邓名同样没有没有虐待他们,而是给他们和其他俘虏一样的饮食。



一早就等在城门前的梁化凤,带着亲卫满面堆笑地迎上来,对着这几个俘虏就是一阵嘘寒问暖。可惜邓名不再近旁,没机会亲眼目睹梁化凤的殷勤,不然他一定会觉得对方是扮演抗日电影里伪军的好材料,要是梁化凤懂得喊两声“太君”,那就更加完美了。



被释放的闽军战俘哆哆嗦嗦地蹭到明军的阵地前,也不知道自己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邓名看到不少福建士兵向自己望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