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跃农门 作者:一树樱桃(晋江金牌推荐vip2015-03-13正文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鱼跃农门 作者:一树樱桃(晋江金牌推荐vip2015-03-13正文完结)-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洪大叔夫妻将人迎进去;先安置下来,之后才从唐小鱼口中听到了事情的缘由。
    又是愤慨又是叹息;男人们不好说什么;只留下媳妇们围着陈氏宽慰。
    “婶子们婶子们;我娘已经不大在意了,您几位就别再说了。”小鱼嘻嘻笑着给几个大婶作揖,“其实现在也挺好的,一切都跟以前一样了。咱们照过咱们的好日子,那些破事儿随风飘了也就是了。这两天亏着大家帮忙把屋子拾掇出来,不然我跟我娘回来都没地儿好住。一会我下厨,做几个好菜大家一起吃吧。”说着又摸了一角银子出来,“李婶,让我柱子哥去打几壶好酒来给叔叔伯伯们吃。”
    媳妇们见陈氏和小鱼这样想得开,心里大石也落下了,当下热热闹闹地去做了席,几家人并在一张桌子上吃喝了一顿了事。
    有江陵县的众人做主,陈氏和小鱼也安心睡了个好觉。第二天一早,小鱼就想着要跟娘回阳明村看一看。
    “那玉薯将要种上了,大家伙儿这是头一回种这东西,我还是得回去瞅一眼才行。万一出差错可就不好了。”
    小鱼这么说,陈氏当然点头称善。她也许久没有回村子里,正好趁着这机会回去看看乡亲们。小鱼拿了些银子出来,一大早先跟陈氏到街上买了不少花布尺头,又去了果子铺买了各色糖果子,打了大大的一包,两个人便去雇了辆大车打算回村子里去。
    左县丞派的差役一直守着大宅,见这娘儿俩要出去,便要跟着走。
    “大人吩咐了,这些日子要勤守着,不能出意外。”四个差役跟着车后头走,凭陈氏怎么说也不肯回去,“咱是领了差事的,头儿在县老爷跟前拍了胸脯子能护了您二位周全,既然这是咱们兄弟的职责所在,您就别难为咱们了。”
    话说到这份儿上,对旁人的好意自然不好再推却。想偷偷塞点钱也被他们给婉拒了,小鱼只好跳下车,给他们一人买了几个大包子并一壶烧酒,“叔叔们垫个饥吧,等我们从村子里回来,我做几道小菜再好好请你们几位喝酒。”
    “那敢情好,谁不知道小鱼姑娘的好手艺。”几个差人笑了起来,“这些天吃不到你们唐家铺子里的黄金棒和小笼包子,可让人馋坏了。”
    另一个人忙插嘴说:“可不兴叫唐家铺子了。小鱼姑娘,你们那铺子要改名儿了吧。”
    唐小鱼还没说话,陈氏却笑了起来:“改什么名字,那铺子就是小鱼的,随了她叫唐家铺子也没什么不妥当,就还是那样吧。”
    几个人在车外,娘儿俩在车里,一路上说说笑笑的,近晌的时候已经到了阳明村。
    见着是陈氏和小鱼回来,村里的人又惊又喜,她们刚在村口下车,已经有人飞奔着去给杨三爷报信儿去了。
    原先藏于大窖的第一批种薯除了江陵县留了两千斤,剩下的计划着先分给江陵县附近的四个县。随着种薯发下去的,还会有小鱼写的育种播种的注意事项。因为是第一回大批量种植,韩知府也是加了十二分的小心。他人现在还在京城里没回来,却已是将文书先行下到各县去了。
    这四个县里挑选试种的村庄也是离江陵县最近的地方,且由官家挑选庄户,统一栽种统一管理。因玉薯出自阳明村,管得倒没有别的地方那样严格,由杨三爷做主,给每户都分了五六斤种薯,让他们跟着杨进宝学着育种学着种。
    现在还是种少,家家只在屋头田边种几棵,但以这玉薯的高产,很快种薯的数量就不会再让人发愁了。
    杨三爷亲自出来接了小鱼母女进家,互相问了好,小鱼将她们给村里人带的礼物都让人搬了过来。都这么熟了,虽然小鱼现在名扬在外,但在杨三爷眼中,她还是当年那个瘦瘦小小,跟着陈氏一路乞讨进阳明村的小丫头,连客套都用不着。很快的,大场院里到处都是孩童的笑声。
    陈氏与进宝媳妇原先关系就好,这时两人自是携手进了里屋一叙短长,杨进宝则是拉着小鱼便去看他们新垒的育苗室。
    地上用上好的青砖铺着,下头埋了通热气的管道,天冷的时候在屋旁的灶上生火,热气便能顺着管道流淌,让整个屋子暖和起来,这原理跟北方的热炕差不多。
    屋子里头搭了竹架子,一层层铺了厚厚的湿沙土,土里埋了新分的芽块。
    小鱼细细检查了一下,这屋里头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得都相当好,可见杨进宝下了大功夫。小鱼又去看了备种的地,已经深耕细锄过了,又下足了积肥,看着应该没什么问题。
    土豆因是切芽培育,切口很容易腐烂。培出的苗种到地里也容易发生根腐病。好在杨进宝之前得了小鱼的信儿,多积了些草木灰,大半下到田里育肥,手头还留了不少。小鱼让他把草木灰加水化开,把育好的苗连着块茎一同浸一浸,这样以后发生根腐病的机率会降低很多。
    两人蹲在地头说了好一会子话。
    那边进宝媳妇叫着要吃饭了,小鱼这才站起身,掸了掸裙子上的土,正要跟着杨进宝回去,眼光这么一扫。
    “咦?”
    她走了几步,下到隔壁家的田里,从绿油油的稻田里拔了一根稻子出来。
    “咋了?”杨进宝回身望着她。
    小鱼看着手里那根稻苗,绿色的茎叶上有几块不起眼的黄灰色斑点,越是靠近根部,那灰斑颜色越浅。她不觉皱起了双眉。
    “小鱼?”杨进宝又在叫她。
    “哎,叔啊,你等我会。”她把裙角掖到汗巾里,甩了鞋,赤脚下到田里,这边拔一棵,那边起一株,远远的正过来下田的主人家瞧见可不乐意了。
    “谁啊谁啊,怎么祸祸庄稼!”那男人扛着锄头就冲了过来。
    “这么多啊。”小鱼连头也没抬,手里抓着一把刚结了穗的稻子蹲在地头喃喃自语着。
    “是小鱼啊……”那男人跑到近前,才发现肥了胆子敢拔他家稻子的人是唐小鱼,一旁还站着神色尴尬的杨进宝。
    “我说小鱼,你干啥呢,怎么拔我家稻子!”虽然看着了拔苗的人是小鱼,那人也没减了气势,把杨进宝扒拉到一边去,指着她说,“你瞅瞅瞅瞅,这拔了这么多棵呢,糟蹋了多少粮食啊!”
    唐小鱼口中念念有辞,像是没听着一样,光着脚又要往别家跑。
    “这是怎么了?听不见人话?”男人怔了一下,拉着杨进宝嘀咕,“小鱼这不是又傻了吧。”
    “你才傻呢,怎么说话的你。不就几根苗吗,至于这么说孩子。差了粮食我杨进宝补给你!”杨进宝平时不声不响的,其实是个直肠子硬脾气,他对小鱼信任那就是百分百的信任,最见不得有人置疑她。
    “我又不是那个意思。”男人知道杨进宝的驴脾气,连忙摇手,“这不就是顺嘴突鲁了一下开个玩笑嘛。”
    “玩笑可不是这样开的,你也不怕老天爷罚你!”
    杨进宝还要骂几声,突然见着小鱼远远在站在别人家田里招手叫他。
    “叔,叔,快点过来!”
    杨进宝撇了那人,快步跑了过去。
    男人也撂了锄头,跟着一道跑了过去。
    “我瞧着田里头的稻子怕是有病了。”唐小鱼站在泥地里,手里攥着一把被她连根拔起的稻子,指着上头的白斑和灰斑说,“你看,这田里也有了。”
    杨进宝拿过她手里的稻子看了看说:“这,还行吧,你看这苗还是很壮的。”迟疑了一下,他也弯腰去翻看田里的稻子。
    看了一会,他直起身,脸上神色不大好。
    “我叫大伙儿都到田里看一看。”如果只是一两棵叶面根茎上有这样的灰斑,只要拔掉就行,但他刚刚看了一下,十棵里差不多有四五株叶子上都有了这斑。
    “应该是刚发病。”唐小鱼看着手上的苗,看起来像是灰斑病初期症状,现在治还来得及。若再晚一些,大田里都扩散开,只怕不等灌实了浆稻子就全要伏了。
    今天开春少雨,本就误了农时,现在种下的稻子差不多就是各家的口粮容不得有误。杨进宝连顿都没打,与跟过来的男人打了个招呼,两人分头去各家叫人。
    这一查下来,大家后背都出了冷汗。
    原本都以为只是零星的小病,下田的时候,见到有枯得厉害的,不过一拔了事,没想到这病传得这样快,田里有不少都生了灰斑。
    小鱼叫大家多备草木灰,和着生石灰配成药水,贴根洒一遍,又让人包着头脸,将药水对着稻叶洒一回。
    “也不用慌,这病才起,能治得的,只要现在压下去了,总能打得着粮食。”小鱼深知粮食对农民的重要性,灰斑还算好,如果是起了稻瘟那才叫人绝望。只怕乡亲人辛苦半年,最后只能得把子白穗了。
    原本小鱼和陈氏只打算在阳明村看看就走的。因为小鱼发现了稻子灰斑病,母女俩又在村子里住了两天,眼见着她和杨进宝商量着配出来的药有效果,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灰斑病本就容易传播,加上气候因素,能在阳明村出现,只怕这病在别的地方也存在。小鱼回去的时候带了几棵病株,没回大宅子,直接进了县衙。
    黄知县得了信儿,也是骇了一大跳。
    原本以为开春的一场大旱消弥了,没想到后头还有稻瘟等着他。这刚放回肚子里的心又被拎了起来。
    “大人也不必太过担心,这不是稻瘟,不至于令到田地绝收。但是这病如果不能及时治好,一定会造成减产,而且减得也不少。”小鱼说,“我想请大人先发文到下头的各村子,让他们赶紧自查一下田里有没有出现此类病症,如果没有那最好,若是有发现,少量染病的植株一定要立刻拔除烧毁,如果已经染了大片,务必要照着我的方子配好药,根基填埋,叶片喷洒。”
    黄知县连连点头,叫了何主簿去发文。想了又想,还是觉得心里头不放心,对小鱼说:“本县打算去各地走走,看一看灾情。”说着,他拿眼看着唐小鱼。
    唐小鱼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点头说:“还请大人带着小鱼,我也想实地看看情况如何,如果有别的病,我那方子可能还要改一改。”
    作者有话要说:
    
  ☆、第49章 收账

第49章收账
    小鱼跟着黄知县这一去就是一个月的时间。
    因为她是跟着黄知县一道走的,食宿安全方面陈氏自然不用担心。趁着这空儿,她已经让原先大杂院里的人全都搬进城西的宅子里;停售了许久的唐家早食也再次供应了。
    此时陈氏和唐小鱼的新户纸已经办好,她们正式落籍在了江陵县;放妻文书已经备了案;京城府衙的公文回来,那边已经明确解除了陈氏与唐明诚的婚姻关系。这让陈氏彻底松了口气。
    她这回算是跟唐家彻底断绝了关系。她再怎么过都跟唐家没有半点瓜葛了。
    过了一个月,唐小鱼跟着黄知县才回了县衙。黄知县微圆的双颊陷了进去;人看起来倒是精神许多。唐小鱼因为一直在外头跑,被晒黑了不少,不过也是精神奕奕的;整个人都往外发着光一样。
    “此番多亏了有小鱼在啊。”黄知县坐在后衙,喝了口热菜长长叹出一口气;对着何主簿和左县丞笑着说;“你们不知道;亏得小鱼发现得早,不然咱们县里不知有多少家要喝西北风呢。”
    左县丞笑着说:“要不怎么说唐姑娘是咱们县的小福星呢。”
    黄知县哈哈大笑道:“可不是;他们原先还不信,以为本县诓哄他们,不好好细查。要不是本县一个村子一个村子亲自去看,也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家因轻忽而遭灾。原本半个月就能回的,结果本县和小鱼被邻县拉了去,非要小鱼帮着他们也看看,这才耽搁了行程,到此时方回。”
    何主簿双眉微蹙道:“也是,本县有灾,相邻各县只怕也躲不过。此事要不要告知府君大人?”
    韩纶前些日子刚回巴郡,府衙公事堆积如山,这一时半会怕是来不及顾上其他。
    黄知县捋了捋胡子说:“汉庭不用担心,本县与相邻几县的知县已经说好,大家一起送信给韩大人,现在信应该已经递到府衙了。韩大人向来注重农事,知道此事一定不会轻忽的。”
    这边他们商议着公事,那边唐小鱼已经回到了家里。
    陈氏亲自打了热水让唐小鱼洗去风尘,她搬了个小凳子给女儿洗头发,本来挺心疼小鱼掉的肉,不过见她闪闪发亮的双眼时,那些心疼和埋怨的话也就说不出来了。
    “你啊,一个女孩子家家,怎么这么喜欢种田。”
    “那是,农业是第一生产力嘛。”唐小鱼舒服地泡在木桶里,头仰着让陈氏给她浇水,”大家都是一样的,手上有粮心里不慌。咱们是老百姓,老百姓最大的愿望不就是肚里有食,身上有衣,天下太平,无兵无荒吗。只要地种好了,大家都有饭吃,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