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继妃 作者:彩田(晋江银牌推荐vip2014-07-13正文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庶女继妃 作者:彩田(晋江银牌推荐vip2014-07-13正文完结)- 第3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换了一个首辅,威望、资历、能力没一样比得上杨培实的,大事小事什么都要拿来请示正统,正统皇帝郁闷得要死。一天千头万绪的简直叫他焦头烂额。
  他这又慢慢想起杨培实的好处来了,也慢慢想起了杨培实当过自己的老师,曾经悉心教导自己的情形。
  总而言之距离产生美!距离有了,美就来了。
  所以一听杨培实来了,皇上十分高兴。立刻命令陈嘉亲自去神武门迎接。
  陈嘉只能捏着鼻子去了。两个冤家对头见了面,不但没有丝毫的火药味,还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相谈甚欢。
  一个说:“您老人家老当益壮,风采更胜往昔,真是可喜可贺!”
  一个说:“陈公公您统领大内,侍候皇上,内外交口称赞,真是辛苦辛苦!”
  两人一路上虚与委蛇,相互吹捧,实际上肚子里恨不得将对方掐死,脸上偏偏带着极为真挚的笑容。
  陈嘉将老太爷引到了乾清宫的东暖阁。皇帝已经换了一件正式的龙袍等在这里了。穿得正式也是表示对杨培实这位三朝元老的尊重。
  老太爷对着皇上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正统皇帝亲自走下御座将老太爷扶起来,十分动…情地道:“多日不见,杨卿白发多了不少,你也见老了!”正统这一点上倒比陈嘉真诚多了,老太爷去了一趟山东,一路风餐露宿的,人确实老了不少。
  老太爷谦恭地道:“多谢陛下挂念!人生七十古来稀,老臣今年已经七十有二了,能够活到如今这个年纪还是多年感沐皇恩的结果呢!”
  正统听了这话十分高兴,“爱卿快请坐请坐!”
  小太监搬了椅子进来,老太爷告罪一声,坐了下来。自有小太监端了茶点上来。正统关心了几句老太爷的生活情况,便说到了正题,十分和蔼地道:“不知爱卿这次前来见朕,可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你尽管告诉朕,朕一定帮你解决。”
  这句话的分量可是不小。
  老太爷先是谢过皇帝的隆恩,这才笑着道:“启禀皇上,老臣这次前来见驾,一是多日不见,想要一瞻圣颜,二是臣编了一本《大雍为政得失》,想借此机会将这本书献给皇上。”
  大雍是大楚之前的一个朝代,延续了三百多年才宣告覆灭。整个朝廷分崩离析,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太…祖适逢其会,一步一步建立起如今的大楚。
  杨培实道:“大雍三百年的历史中有无数的历史事件,很多都值得我朝警醒和学习,老臣很早就想编这样一部书,只是当时政务繁忙,实在抽不出时间来。现在退了下来,终于将这本书编完,还请皇上过目!”
  他来的时候已经将书交给了陈嘉。进入皇帝手里的东西都要经过陈嘉检查的,陈嘉便将厚厚的一本书递给了正统皇帝。
  正统早就知道了老太爷想要编书的事情,也就好奇地拿过来翻了翻,道:“凭您的见识和学问,这本书必定是好的。等朕有时间,必定通读!”这话倒也是发自真心的,这段时间他越发感觉杨培实主政时国家运转有序,有条不紊。
  话题便自然而然说到了大雍的一些事情。老太爷道:“世人都说大雍最圣明的天子乃是第二代皇帝雍太宗,微臣却是不敢苟同!雍太宗杀兄屠弟,逼其父皇让位,单是德字一项上就差了许多。”
  大雍开国皇帝雍太…祖立其长子为太子,次子亦即后来的雍太宗与太子争位多年,始终处于下风。史书上说后来太子在广安门设下埋伏,企图发动政变杀死雍太宗,反而被太宗一箭射死。太宗又杀了跟随哥哥一同参与政变的弟弟,逼迫父皇让出了皇位,开国皇帝做了太上皇,而他却做了皇帝。后来开创了一代极盛之世,后世对他溢美之词颇多。
  当年这段历史正统皇帝自然是知道的。便笑道:“雍太子暴虐残酷,乃是庸劣之辈,远没有太宗众望所归!广安门之变,太宗也是迫不得已才奋起反抗!”陈嘉也跟着点头,史书上就是这么说的。
  老太爷侃侃而谈道:“臣一直觉得奇怪,雍太子本来就是太子,将来天下注定要是他的,他为什么急不可耐地发动兵变,非得要杀死自己的弟弟呢?何况按照史书所载,雍太子蓄谋已久的政变反而反应无措,被弟弟一箭射死!倒是仓促应战的雍太宗不但毫发无伤,还将太子以及拥护太子的齐王杀死,并且趁着这个机会,将太子和齐王的十几个儿子全部杀得一干二净,永除了后患,到底谁是有备而来,实在耐人寻味!”
  正统皇帝想了想,也觉得这件事其中有着很大的蹊跷。“您的意思是,太宗皇帝叫人篡改了史书?”
  “皇上果然天纵英明。臣翻阅史料,雍太宗干预修史,野史笔记的记载十分繁多。就是官方的记录里,雍太宗曾任《太…祖实录》编纂机构的正总裁,他一个九五之尊的皇帝,纡尊降贵地做这个总裁官,里头的意义自然不言自明。”
  “不但如此,臣还怀疑,干预修史,刻意夸大了他在建国过程中的重要性,以证明他宫门之变,夺取政权的合法性!臣遍查史料,有理由相信,当年的雍太子其实并不像史书上描述的那样昏庸暴虐、难堪大任,实际上,他是一位心中有天下格局的优秀帝位继承人。”
  听到这里,正统皇帝心中微微一动,当年的雍太子、雍太宗,不正好有点像今天的太子和赵王吗?
  杨培实像是没看见正统皇帝的脸色一般,继续说道:“臣一直觉得怀疑,历代的开国皇帝,几乎每一个都是雄才大略,为何单单这个雍太…祖,这般昏庸无能,不但错选太子,被迫退位,光芒甚至完全被太宗所掩盖!”
  听到这里,正统已经是脸色微变了。杨培实说得再有道理不过了,其实这个问题就连正统以前也考虑过,真实的历史必然是太宗即位之后歪曲篡改了历史,夸大自己的作用,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他陡然出了一身冷汗,太子刚刚废掉,赵王就敢联络大臣逼自己立他当太子。若是自己真的答应了他的要求,岂不是有朝一日,也有可能像是雍太…祖一样被迫退位,做那有名无实的太上皇。
  正统皇帝想到这里已经心中警铃大作!
  正统皇帝神色凝重地看着杨培实道:“若是爱卿站在宫门之变以前的立场上,会如何处置两个儿子夺嫡之争?”
  老太爷拈须微笑道:“这件事情,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惟其在‘平衡’二字而已!”
  平衡!正是杨培实昔日作为帝师的时候,给他讲过的为君之道最重要的一课!
  杨培实说完了最重要的几句话,又和皇帝说了几句闲话,就起身告退了。陈嘉送他出来,心里暗暗嘀咕,这个老狐狸,从头到尾仿佛没有一句话是涉及朝政的,可是实际上句句话都暗有所指,偏偏谁也拿不住他的把柄,实在太过老奸巨猾了。
  杨培实走了,正统却长时间地陷入了思考。
  他在暖阁里想了一个下午,终于下定决心。“陈嘉,你来拟旨!”
  “第一道旨意:立刻将废太子叶敏舒从刑部天牢中释放!圈禁在毓庆宫中,由……”皇帝想了想,最终决定道:“由潞王叶敏昭负责看守!”
  “第二道旨意:户部主事程大全等七人结党营私,即刻锁拿入狱,交部议处!”正统提到的七个人,正是拥立赵王事件中叫得最欢的几个。正统并不想牵连太广,导致朝野震动。就把这几个官不算太大,但叫得最欢的家伙给拎出来了,杀鸡儆猴。他们倒也未必就是赵王的死党,本来想拍拍未来新君的马屁,没想到马屁拍到了马腿上,不但一点儿好处没得到,反而锒铛入狱了。
  “第三道旨意:免去赵王叶敏瑜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一切职务,命令其到吏部行走!”免去叶敏瑜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一切职务,就是彻底把他和兵权隔离开了,正统这是怕他起兵逼宫啊!叶敏瑜本来是军功起家,正统这一道旨意可见他对叶敏瑜的防范之心了。
  调他到吏部去,表面上看似乎是弥补抹去他军权的损失,实际上吏部本来就是萧家的一亩三分地,而萧家作为赵王的外家,本来一向就是赵王的铁杆支持者,所以最后,叶敏瑜还是吃了大亏!
  陈嘉心知肚明:平衡平衡!杨老太爷两个字就救了废太子叶敏舒的一条命!
  作者有话要说:已经300章了,其实坚持日更到现在很不容易的,毕竟除了写文,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那样的事,但我尚有激情在写,也希望乃们仍有热情在看(^o^)/~

第301章 早知今日早何必当初

  皇上一连下了三道旨意;放叶敏舒出刑部大牢;调叶敏瑜去吏部,又锁拿了三个拍马屁技术不过关的倒霉官员。
  在官场里立刻又掀起了一阵狂风骤雨。
  叶敏瑜在赵王府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惊慌失措。在赵王府中他也有一套自己的班底;并且这一阵子他也搜罗了不少能人异士;他便叫人了几个心腹的到书房里商议。
  遣了服侍的人下去。叶敏瑜先问王府长史官徐莫;“父皇的这道旨意,到底是怎么回事?”徐莫掌管着王府中的情报消息,在皇宫之中也是有消息来源的;他清了清嗓子;将皇宫内发生的事情和叶敏瑜说了一遍。
  有人要推举他做太子,叶敏瑜昨天就收到了萧宗昌递过来的消息;却没想到上折子的人这么多,一时之间受到了这样的打击。里头的弯弯绕绕叶敏瑜自然是懂的。他叹了一口气:“也是本王一时大意了!”
  叶敏瑜脸色全都不大好看。赵王这一次不但一点好处没得到,反而被削弱了不少,
  正统对他的打压意图非常明显,只要发出这样一个信号,官场里的那些老油子们自然就会跟他保持距离。
  叶敏瑜神情自若地道:“事已至此,现在咱们要做的只有两点。第一,这件事明显有人在背后策划,如今敌在暗我在明!咱们先要把背后的敌人给找出来。这件事就交给徐长史去做,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查出这个幕后黑手!”
  徐莫道:“谨遵王爷钧命!”
  大伙见叶敏瑜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的挫折而消沉,反而日渐成熟与沉稳,一时间不由全都打起了精神。
  叶敏瑜满意地点点头:“第二件事,却是要和大家好好商议商议。经过了推举太子这件事,父皇明显对我有了猜忌之心,接下来该怎么办?”
  众人的目光就全去看詹事主簿赵弘。詹事主簿才是一个正七品的小官,就算在赵王府里也是极不起眼的,但是叶敏瑜对这个赵弘。赵弘是在荆襄的时候投奔叶敏瑜的,原本是个屡试不第的举人。不过此人足智多谋,极具大局观,叶敏瑜十分看重他的才华,他也给叶敏瑜出了不少好主意,慢慢变成了赵王府的智囊。
  王府的其他人也对赵弘非常尊敬佩服。
  叶敏瑜也一直觉得赵弘比萧总昌手下的那个智囊人物李锐有过之而无不及。
  赵弘见众人都盯着他看,也不做作,直接道:“殿下。现在形势复杂混乱,咱们之前没有防备,被人阴了一把,致使皇上对咱们产生了误会,固然对咱们很不利。只不过事情毕竟没有坏到不能收拾的地步!”
  他说话很慢,却自有一种让人信服的气质,众人一时全都听得有些入神了。叶敏瑜点了点头,鼓励他继续说下去。赵弘道:“如今皇上垂垂老矣,殿下又与太子不同,最是英明神武,深孚人望,就算皇上立了您作太子,这猜忌之心怕也不久就会来到了!因此就算皇上要立您当太子,您也要固辞不受才是!”
  叶敏瑜听得一怔。太子倒了,他一直觉得这个太子非他莫数才是了,他也是当仁不让,赵弘怎么就劝他不要去争了呢?
  徐莫忍不住插言:“照你说的,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这太子之位难道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不要了?”
  赵弘笑道:“非也非也!天子高居九重,惟有德者居之!大皇子狂悖忤逆,如今已经身陷囹圄,自然不必去提他;五皇子年轻识浅,对国家没有尺寸之功;不论外家势力,还有在朝廷中的威望,都不能和王爷相比。而殿下年纪轻轻就文武双全,在朝廷在民间在士林,都有很高的威望,这个太子,您就是不争,还能落到别人手里不成?”
  叶敏瑜眼睛一亮,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赵弘说得真是再对也没有了,既然这个太子争不争都是自己的,自己又何必表现的吃相那般难看,惹了父皇的嫉妒呢!
  赵弘道:“接下来,下官请您做两件事。第一,以才疏学浅,不能克当大任为名,把吏部的差事也给辞了;第二,请皇上赦免了太子的死罪!”
  叶敏瑜皱眉道:“第一件事本王明白,吏部这个差事我兼不兼,其实没有多大区别,我去和父王说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