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女主播 作者:白鹤凌(起点vip2013-4-30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女主播 作者:白鹤凌(起点vip2013-4-30完结)-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算出了大约的资金数目。
    这可是一笔十分庞大的资金,以华夏国官员最好马上在任内体现出政绩的工作作风来说,这样的项目回收期太慢,他担心他们不一定真地能够投入。如果项目不能投入,他可不想做无用功,浪费时间。
    “需要多少钱?”宋平问道。
    “我算了一下,如果分成三期规划的话,第一期大约需要5亿左右,这仅是居民的安置费用,补偿费用,还有一些古建筑的修复费用等。第二、三期是开发宣传期,大约合起来也需要七亿元左右。”
    “啊?这么多?”宋平一听,虽然举一省财政之力这十几亿元不算什么,但放在一个项目上就显得多了。
    “或许可以采用BOT的方式。”彭佳回道。
    “噢,你也知道BOT?”沈燕飞看了一眼彭佳。一般漂亮的女孩子都容易让人误会成花瓶,虽然宋平介绍过彭佳是记者,但记者里也有许多类型,比如一些记者就是专门出出镜,并不具体负责写稿策划等工作。
    沈燕飞在电视界也是红人,经常接受各大小电视台的专访,谈一些建筑方面的话题,是这些电视台的客座嘉宾。因此知道许多漂亮的女孩在电视台就是出镜的花瓶之用。但一听彭佳的语气,便知道她对些方面应该有所了解。
    “现在国内采用BOT的方式来做政府项目的并不多,而且国内的政府也不适应这种方式来做政府的项目。但随着大型项目以及象这次老城区改建这样投资大、见效慢的项目的增多,今后政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一定会越来越容易接受这种方式来与企业共同开发这些项目。”
    彭佳分析得不无道理,何况,她重生之前,这样的企业与政府共同投资,共享利益的方式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一种共识,比如国内许多跨海收费大桥、高速公路的修建都采取了这样的办法。
    作为建设厅里的专业人员,宋平自然知道BOT融资模式的含义。
    所谓BOT融资模式,即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移交,是项目融资的诸多方式中的一种,在我国又被称作”特许权投融资方式。一般有东道国政府或地方政府通过特许权协议,将项目授予项目发起人为此专设的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基础设施或基础产业项目的投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在规定的特许期内,项目公司拥有投资建造设施的所有权,当然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所有权,允许向设施的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并以此回收项目投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的成本费用,偿还贷款;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设施无偿移交给东道国政府。
    “嗯,你分析得很有道理。我在国内做了几个相关的项目,其中有一些,当地的政府部门由于财力不济,最终又舍不得利益共享,所以导致了许多好项目夭折。真是十分可惜。”
    “这种方式比较新鲜,但也不是史无前例。我可以想办法进行一下游说工作。”宋平自从为父亲救场之后,在宋如海的心目中,地位一下子提升了,因此他说的话也显得有份量多了。在这个项目上,宋如海一定会愿意积极吸纳宋平的意见。
    “好。其实这个项目有一个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的宣传经费。”沈教授道。
    “嗯,什么方式?”宋平问。
    “我有一个朋友,你们可能也听说过,一个叫王井的导演。我之前有介绍他到这里来考察老城区,建议他把这里当成影视拍摄的外景地。”
    “是这位导演吗?”彭佳和宋平对视一眼,拿出了在飞机场贵宾室里王井发给他的名片。
    “对,是他。你也认识他?”
    “是啊,很凑巧,我们刚才接机的时候,正好遇上王导。他也说经一个朋友介绍来看外景地。看来,这位朋友就是您了。”彭佳高兴地说。
    “嗯,正是。这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哈哈!”沈燕飞也很高兴。

    第二百一十五章:牵线搭线

    沈燕飞没想到王井还真地来到了田港考察。他之所以会和王井认识并且变成朋友,那是因为,近年来,王井执导了几部古装戏,都聘请他作为戏里历史顾问。
    因为古装戏里,外景需要布置成相应年代的建筑风格。如果不请一位专业资深的人士来作为顾问,就难免弄出一些笑话。
    别看影视剧只是让观众娱乐几小时的戏,但要拍出一部戏来并不简单,拍古装戏,如果有交待年代背景的,整部戏还要充分照顾到相应的年代背景里相应的风格。这风格包括演员的说话的表达方式、穿衣着装的细节、画面里呈现的建筑风格等等。
    王井经过朋友引荐,知道沈燕飞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建筑专家,对古代建筑颇有研究,于是便请他做了一部古装戏里的顾问,帮助他设计了许多大型的建筑外景。随着两个人工作接触的日益增多,沈燕飞也逐渐成为王井的御用顾问了。
    而这次,沈燕飞一收到宋平快递给他的老城区的报告,观看了宋平附上的彭佳所拍的记录片,当即打电话告诉王井,告诉他找到了一个现成的拍戏做外景地的好地方。
    沈燕飞听彭佳这么一说,当即拿起手机给王井打了个电话。
    王井在香港机场刚下飞机,手机一打开,接上网络信号后,来电铃声立即响了起来。
    “喂,是老王吗?”沈燕飞沉着稳重的声音在电话里响起。
    “是啊,沈教授,怎么?你在哪里?你真是打得早不如打得巧呀,我刚下飞机呢。”
    “听说你刚才还在田港呢,是不是啊?”
    “是啊,你不是说那里的老城区很适合做拍一些历史题材的外景地吗?我前两天专门去转了两天,还拍了一堆的照片回来,发现你老兄的眼光的确很毒辣啊。我准备和田港方面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让那里成为我们的长期拍摄基地。”
    “呵呵,我也在田港,就是为了老城区改造的事来的。你呀,如果有这方面的诉求,我可以帮你牵线搭桥。”
    “好,这事就拜托你了。”王井一听也很高兴,如果沈燕飞答应出面,就省了自已好大的力气,毕竟,田港对他来说是一个新市场。对当地的政府官员他也不是很熟,如果沈教授能帮他搞定是最好的。
    “没问题,咱们都是老朋友了。呵呵。”
    沈燕飞挂上了电话,对宋平和彭佳道:“王导对老城区十分满意,有想法要把老城区作为他长期拍摄的外景地。”
    “那真是太好了。别的不说,那几亿的宣传费用就可以省下好多。”彭佳高兴地道。
    上世纪80年代,第一部红楼梦的电视连续剧在河 北 石家 庄正定县拍摄,搭建了宁国府、荣国府的外景,修建的宁荣街,后来,随着这部经典的红楼红遍全国,红楼梦的拍摄基地也成了当地的一大旅游景点,吸引了全国游客的注意。
    每一次这部经典电视剧的重播,都会勾起人们到红楼拍摄基地故地重游的念头。
    可以说,正 定的旅游业就是以此为最大的引擎的。红楼外景地设在此处,功不可没。并且,这让正 定没有花一分钱,就极好地宣传了自已。
    所以,以大导演王井的名气,只要能在老城区里取景,拍出一两部经典的电影,那么对于打响老城区的名气,那简直便如快马加鞭,让老城区的名气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
    “宋平,我可是在王导面前吹了牛啦,要帮他联络好老城区作为外景地的事。这项任务就交给你了。”沈燕飞知道眼前这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因此也毫不客气就地现用上了。
    “呵呵,求之不得。”宋平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实则对双方都有极大益处的任务。
    这项任务完成的话,老城区能借着王导和王导电影的名气走向全国,甚至世界;而王导也不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去做一个用完即拆的外景。因为老城区的面积够大,建筑风格从明代以来至近代民 国时期都一一呈现,自已不论拍什么电影,都可以从中取景。
    “老师,你吃完饭先睡一觉,收拾一下,…我们来接你吧。”宋平对沈燕飞道。
    “好,坐了几小时飞机还真感觉有点累了。我是最不喜欢乘飞机的,那忽高忽低的起降和空中遇到的气流真是够呛。我小睡一会,养足了精神再一起去。”沈燕飞在学生面前也不客气。
    “沈教授,有一家对这个项目很有兴趣的企业,老总想要亲自听听你对老城区规划的看法。下午我们把他叫来一起去老城区转转,可以吗?”彭佳这时忽然问沈燕飞。
    “可以的。如果企业有心,是好事。我估计这个项目想要投资的企业不会多。”沈燕飞实事求是地说。
    “您答应就好。谢谢了。”
    彭佳和宋平把沈教授送到他楼上的房间前,就和沈教授告辞了。
    “你是想把王总叫来和沈教授面谈是吗?”宋平问彭佳,上一次彭佳引荐王志远夫妇之后,在后来的这段时间里,王志远夫妇也和宋平多有联系。当然,仅限于一些礼貌性的接触,这也是企业家温差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
    在项目八字还没一撇之前,过于亲切显得过于急切和急功近利了。适度保持距离,让双方都舒服。
    “是啊。你没听沈教授说,这个项目投入大,见效慢。让王总亲自来听听沈教授的专业意见,比我这个门外汉在那瞎扯要权威。毕竟,要投入这么多钱,也不知道王总能不能拿得下来不?”
    彭佳虽然很想王总拿下这个项目,但却不知道面对这么巨额的投资,王志远是否意志坚定。
    不论什么样投资,在资金投入之前,至少要彻底了解这个项目,清楚自已的预期和资金承受能力。
    所以,彭佳叫王志远来接触沈教授,也是抱着这样的目的。
    王志远一接到彭佳的电话,立即放下了手头的一切,沈燕飞的名气在业内赫赫有名,他之前为了了解这个项目,也曾多方打听到沈燕飞的电话,想要约沈燕飞见个面。
    但是沈燕飞不是在上节目,就是飞到国外去讲学了,一时间竟没有约上。而眼下,沈燕飞竟亲自现身田港,这让王志远可是高兴坏了。
    下午两点半,王志远早早就来到约定的大茂酒店一楼的大堂里等候彭佳和沈燕飞。
    “王总,你来得这么早?”彭佳和宋平一进酒店大楼就看到了正坐在沙发椅上的王志远。
    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来说,等候一个对自已企业发展极有益的人,半个小时并不算多。王志远初创业之时,为了等待米国花旗银行的一个经理,人家在开会,他足足等了七个多小时。
    “呵呵,不早不早,我这心里激动的嘛,中午也睡不着,干脆过来等你们。”
    “好,佳佳,你和王总在楼下等,我上去叫沈教授就可以了。”宋平对彭佳道。
    他正欲迈步去乘电梯,却见沈教授提着那个大大的公文包,从电梯里走了出来。
    “老师,这位就是王总。”宋平见沈教授走到身边,便向他介绍道。
    “你好沈教授,我是王志远,以前和您有打过电话的,不过约了几次都不凑巧,这次来大华能见着你,真是太高兴了。”王志远真心实意地道。
    “噢,原来是王总。你好你好。”沈燕飞被王志远这一提,也记了起来,赶紧和他握手。
    “走吧,要不,大家都坐我的车?佳佳你们的车就不用开了,放在酒店里吧。”王志远道。
    “能坐得下吗?”宋平看看这么多人。如果坐不下太挤就没必要,还是自已开车过去。
    “没问题。”王志远给司机打了个电话,叫他把车开到酒店大堂门口。
    不一会儿,眼见一辆黑色的加长林肯驶到了酒店大堂门口。
    “各位,请吧。”王志远做了个请的手势。
    原来这辆黑色的加长林肯是他开来的。
    王志远还真没吹牛,这加长的林肯车内是一圈的真皮座椅,就算是宋平这个大高个坐进去也不觉得挤。别说是他们四个人了,再加两三个也还是不会难受。同时,车里面还有小冰箱和吧台等,王志远亲手为这三位客人倒上了三杯饮料。
    由于各项性能卓越,车子行驶起来相当平稳。大家坐在里面,并没有感觉到自已是坐在一辆疾驰的车上。
    沈燕飞也暗暗感受到了王志远的财力。这也正是王志远要达到的效果。要知道,对于商人来说,外在的形象有时候也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就象现在,至少沈燕飞知道王志远是享受得起加长林肯的富豪。对于他接手这个项目,就多了几分信心。
    其实,王志远最看重的是彭佳说的,将老城区今后打包上市的计划,如果他能接手这个项目,在今后的打包上市中占据30左右的股份,那么他就心满意足了。
    还来不及倒第二杯饮料,车子很快就驶到了老城区。

    第二百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