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学霸 作者:太阳咪咪笑(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8-13正文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学霸 作者:太阳咪咪笑(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8-13正文完结)-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别再把现在的功课给耽误了。

    当孟时花了一天的时间,把语文数学两本暑假作业全都做完的时候,爸妈啥都不说了,主动去帮她借了初一上学期的英语课本。

    没办法,一直到差不多十五年后,貌似英语还是从初一才开始学的。

    初一上学期的英语课本,太简单了。

    二十六个字母,读写,简单的日常对话,你好、对不起、不用客气、很高兴见到你……

    果然,她这个大学上了一年的英语专业学生,在面对这初一英语的时候,还是很轻松的。

    可她也不敢大意,老老实实地一遍遍把课本弄了个透透彻彻。

 第014章

    初一上下册的英语,孟时都全部看完了。

    因为只是初级入门,真的是很简单。

    她把所有的单词、句式全都记住了,能够流利地说出,完全不受任何阻碍。

    可是孟时觉得这还远远不够。

    所以,她买了两本牛津字典。

    这两本字典可相当贵,而且在这小镇上还没得买,是到城里的新华书店买的。

    买两本字典的原因很简单,一本是英汉大词典,一本是牛津字典。英汉词典是英文单词中文解释,而牛津词典是英文单词英文解释。

    孟时怕自己有的英文解释看不懂,就买两本对照着看。

    当然了,英汉词典就是高中以下的学生学英语看的,因为很多时候,汉语对英文单词的解释,还有不准确的地方,必须用英文解释才能更准确地表达那个词的含义。

    孟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背单词。

    她并不是说按照词典上的排序方式,从首字母A一直背到最后,这样也太傻了,毕竟她又不是要去当语言学家,而是要会说会用。就算是汉语词典,她也不可能认识全部的汉字。

    初一英语课本看完了,就看初二的,每一个单词,她都要把中文释义和英文释义都搞明白。

    背单词背句子,实在是很枯燥的事情。

    这个时候又不可能找到英文电影英文歌来轻松地学,只能用这种方式了。

    不过,她也不会过分地逼迫自己。因为初中这些单词都很简单,大部分她其实都认识,所以她每天早上都会背五十个单词,都是简单常用熟悉的,并不会花费太多时间。

    晚上睡觉前,再重复一遍早上学过的,第二天早上,除了背新单词之外,还要再回过头来复习之前的单词。所以,刚开始几天很轻松,但是到后来,花费的时间就比较长了,因为要复习的太多!

    不过,孟时可不是真的小孩子了,她有绝对的自控能力。

    在自己背单词的时候,她也会交给弟弟一些简单的英语名词,比如说水果啊,书啊笔啊之类的简单词,以及简单的对话。

    背单词之外,她的时间也很多。

    地里的活,爸妈不让她插手。让她在家学习、带弟弟,就够了。不过孟时主动把做饭的事情揽过来,农家饭做起来很简单,不费事,她完全能够应付。

    弟弟是圈不住的,他在家里待一会儿,就会出去找别的小孩疯玩一会儿。

    孟时就有时间写东西了。

    不过,这次她打算写的,是推理悬疑。

    没办法,国内的稿费实在是太少了,她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其他的赚钱方式,以她现在的身份,相当难实现,只有稿费,算是比较容易一点的。

    国内的推理小说发展一直都不够兴旺,而推理小说在华夏的近邻和是老对头的R国,却是从出现之初,就成为最受欢迎的小说类型。

    R国的推理小说,涌现出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作品,甚至也不乏能够跟福尔摩斯这样的名作相提并论的作品。

    孟时以前,也是推理小说的爱好者,当然了,她最爱的就是夏洛克……

    现在,她就纯粹是以圈钱为目的。

    相对于科幻小说来说,推理可就难写多了。

    尤其是,即便是她清楚地知道一个故事的主线和结局,要想把中间的细枝末节给填充完整,也是相当困难的。

    读者可都不是傻子,书中任何的缺漏之处不合理之处,都是会被读者挑出来的。

    不过,为了钱,她不介意狠狠地下点功夫。

    第一篇,《龙眠》。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部小说并非是纯粹的推理小说,更像是推理加上了灵异。

    一度,有人说这部小说的诡计设计得并不好。

    可是这部小说,依旧获得了91年R国的推理作家协会奖。

    同样的,也正是因为诡计设计得普通,孟时才选择这个的,这样不会太担心漏掉线索。

    《龙眠》其实要告诉读者的就是:缺失了一部分的人固然不幸,可多出来超能力的人,也未必就幸福,简而言之,用某些评论员的话说就是:知道得多未必是件幸福的事!

    故事结构并不复杂,人物也不多。

    孟时先将本书涉及的两个案件,各种细节全部摆出来,然后再进行串联。

    她写的比较慢,第一遍,先将整个故事写出来,然后到第二遍,才是重点检查有没有缺漏。

    到第三遍,就是着重修饰句子了。

    暑假才过去了一个星期,《科幻世界》给她的回复信件也寄来了。

    《侏罗纪公园》和《独立日》都可以由杂志社帮忙找人翻译成英语,并且帮忙投递到M国的科幻杂志。

    但是有一个要求。

    孟时需要支付每字1分的翻译费,其实通常来说,翻译是按照英文单词算钱的,不过杂志社应该是找的熟悉的翻译员进行翻译的,所以按照中文计数,对孟时稍稍划算了一点。

    叹了口气,孟时除了接受之外,别无他法。

    谁叫自己英语水平不行?不然的话,自己翻译岂不是更好?

    她写稿子,才每字2分的稿费,翻译费就要每字1分……

    不过,她也能理解。这些稿子一般都是找的大学的老教授翻译的,老教授们的水平非常高,但是他们的工资却不高,这点儿钱,也就是赚点外快。

    也就是在这个年代,才能用这么便宜的价格请动教授了。

    孟时倒也没觉得太肉疼。

    反正这两部作品在M国发表了,稿费不会低,同时,在M国发表了,才有机会被M国好莱坞看见,才有机会被改编成电影,那才是大头!

    孟时没回信,而是直接给编辑部打电话,回信太慢了。

    答应了翻译费的要求,杂志社又跟孟时谈,如果杂志社帮忙投稿的话,到时候稿费要跟杂志社二八分成,杂志社二,孟时八。

    这一点,孟时也答应了。

    这也就意味着,独立日的稿费杂志社不用给她了,直接用来支付翻译的钱了。

    整整一个暑假。

    孟时背完了初中三年的所有英语单词和课本内容,也写完了《龙眠》。

    八月三十号,孟时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信件。

    《侏罗纪公园》和《独立日》均投稿给了M国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M国《阿》杂志编辑已经电话回复,确认接收这两篇稿件,其中《侏罗纪公园》的稿费为税后800美元,《独立日》的稿费为税后600美元。

    看到这封信,孟时简直想哭!

    按照现在的官方汇率,1美元兑换3。7659人民币,也就是,《侏罗纪公园》稿费为三千块,《独立日》的稿费为两千两百多!

    而且,这个稿费还要在国内扣税,扣完税之后,再跟杂志社分成……

    孟时最后到手的,两本书加起来,三千七百块人民币左右。

    当然了,如果要是能拿到美元,通过民间方式兑换的话,她拿到的钱至少能翻倍还多。

    可问题是,现在也就极度缺乏外汇的国家,怎么可能会把外汇给她?

    直接就按照官方汇率换成人民币了!

    这可真是哭都没地儿哭去,除非是美元留在国外,不进入国内。可问题是,就这么几百块美元,留在国外能干什么?

    孟时只能安慰自己,没事,只要这两篇小说发表了,被好莱坞看中了,到时候的影视改编权,她就能打捞一笔了!

    同时,她也寄希望于自己即将发往R国的推理小说,这稿费可比华夏和M国要多得多,不过这也跟稿子的类型有关,毕竟写推理的,脑细胞死得比较快!

 第015章

    往R国投稿,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首先,孟时不知道投稿地址。

    不过,这可以让《科幻世界》的编辑帮忙。

    其次,她要选择是给R国的侦探杂志投稿,还是给R国的报纸投稿连载。

    当然,给钱多的就是报纸连载了,杂志投稿的价格可不高。

    思来想去,孟时还是选择了给报纸投稿。

    原因可以说是很简单,R国的推理小说算是很发达的,所以有很多推理小说爱好者自己给杂志投稿,杂志每天收到的稿件数不胜数。她的投稿很有可能被泯灭在一堆的稿件中。

    还有,她是打算用中文投稿的,杂志社在面临那么多稿件时,肯定不会太认真地去看一封中文稿件。

    而报纸就不一样了。

    因为报纸投稿的要求高,所以很多人就算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也不会往报纸那里投长篇连载推理小说的。

    孟时要做的,只是写一段稿件的简介,请人翻译成日文,然后随稿件一起寄往R国某家报社。

    可是想法是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这个时候太闭塞了,如果不是真的对R国的推理小说很偏爱,根本就不会有人懂得孟时想要知道的东西。她所熟悉的《科幻世界》的编辑,根本帮不上忙。

    无奈之下,孟时只能选择另一个办法了。

    她要去邻省省会W市的W大。

    她记得,华夏那位很有名的推理小说家于谦,就是W大数学系的教授。甚至可以说,于谦被众所周知,并非是因为他的计算机教授身份,而是他的华夏第一推理小说家的身份!

    于谦的推理小说在R国也非常非常受欢迎,只不过这个人一向都很低调。

    孟时知道,他肯定有往R国投稿的途径。

    之前她是想着,接触到于谦怕是有困难,所以就想不那么麻烦。却没想到,还是得用上这备用方案。

    去W市,跟去本省省城Z市的距离差不多。

    不过正好,杂志社把M国《阿》杂志的稿费寄给她了,当然,是跟杂志社分成之后的。

    这时候的物价不高,三千七百多块钱,足够她做很多事情了。

    去W市,当然也没问题,不会因为担心这花钱而去不成。

    但是怎么去,用什么借口去,还真是个问题。

    孟时把事情跟外公说了一下,岂料,外公一拍巴掌,“我跟你去!”

    孟时无比惊讶。

    外公细说之后,她才知道,原来外公以前的老同学,本来也是跟外公一样,在D县那所大学里任教的,后来D县的大学被砍了,外公的同学就跟着调令去了W大。两人偶尔还有书信联系!

    有外公去,孟时自然不用多找藉口了。

    就说外公去看同学,顺便带着外孙女出去长见识。

    这才刚9月份,刚开学,孟时的学业并不忙,但是家里的农活正是忙的时候。

    棉花已经采摘了好几批了,摘回来的是带壳的,堆在院子里,白天摘晚上剥。来不及剥,就直接带壳在外面晒着。

    不仅是棉花,种植的少许玉米、花生、黄豆也都到了收获的时候,的确是忙。

    除了外公,还真没人能陪孟时去了。

    不过外公除了腿脚有些不灵便之外,其他都没问题,两人一起倒是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这次不坐火车了,坐汽车。

    汽车为了多拉客,从N市到W市中间顺路的每一个县市都要停一下,上人下人。

    原本五六个小时就能到的路程,硬是给拖成了十小时。

    到了W市车站,孟时和外公找了辆出租车,直接说去W大。

    车费花了十几块,外公有些心疼。这已经快赶上他们从N市到W市的车费了。

    来之前,外公并未跟他的老同学说起过,两人就先在W大外面找了个小旅馆住下。

    孟时的意思是,直接去找于谦教授,若是无法见到人的话,再通过外公的老同学联系。不然的话,看起来好像是太功利了。

    外公却说不用,他跟那位老同学的关系非常好。

    第二天,两人进了W大。

    外公的同学是历史系的,他们直接去了历史系。

    根据路牌,并不难找到,而且在路上,也询问了同学。

    只不过,找到历史系的办公楼里时,询问过后才知道,外公的老同学去B大进行学术交流去了,并不在校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