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伦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伦琴-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战争进行到法军不得不举起白旗投降的时候,伦琴的研究也终于宣告 

成功了。这一天,伦琴正在维尔次堡大学的物理研究所里,孔脱老师兴奋地 

给他送来了一期新到的杂志《布坎都罗夫物理学和化学年鉴》,上面赫然刊 

登着伦琴盼望已久的第一篇论文。伦琴激动万分,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关 

于空气比热和它在一定容量和一定压力状态下的关系”,威廉海姆·康拉德·伦 

琴著。 

      “太棒了!这样一来我也算是第一次进入国际学术界的行列了!”伦琴 

心中阵阵狂喜。《布坎都罗夫物理学和化学年鉴》是读者很多的一份杂志, 

于1824年由物理学家约翰·克里斯托夫·布坎都罗夫创刊并任首届主编,当 

时,它主要是物理和化学界的权威人士们发表文章的杂志,孔脱教授就常给 

这个杂志撰写论文。作为物理界的一个无名小卒,想要在上面刊登论文是非 

常困难的,所以伦琴才感到从未有过的自豪与骄傲,而这也确实是值得自豪 

的。 

     完成对“比热”的研究之后,伦琴继续踏踏实实地在实验室做其它实验, 

如镀白金玻璃的焊接等实际问题。后来他又迷上了“电”,打算对“电”进 

行深入的研究。同时,他也积极地为自己获得物理学博士一事努力着,但 

是…… 

     维尔茨堡大学是一座古老的、极富盛名的学校,它也难免有许多陈规旧 

俗。因为伦琴没有获得过高中毕业证书,该大学拒绝给他讲师的职位,他的 

论文也没有通过。虽然在教授会上孔脱老师宁肯牺牲自己的职务来为伦琴辩 

护,但无论他怎样反复说明伦琴的研究是如何超众,也没能说服那些固执的 

老教授,他们死守着规定毫不妥协。 

     最后,孔脱教授只好劝慰伦琴:“你不要太难过,看来在这里你是不可 

能当上讲师了!因为要转变学部那些人的想法是不可能的,我也深感遗憾! 

不过,伦琴,你放心,我会想办法转到允许你当讲师的大学里去,你要有耐 

心。” 

     伦琴遭遇这个挫折后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好在已成为他的妻子的别鲁 

塔在旁多予宽慰,他才慢慢摆脱了不快,重又专心致志于研究工作。 

     当时在与德国一海之隔的英国有一位非常卓越的物理学家詹姆斯·克勒 

克·麦克斯韦。他生于1831年,比伦琴大14岁。他在二十四五岁时,就做 

出了卓越的成绩,34岁时,建立了把电和磁统一起来的极其卓越的理论,40 

岁时就当上了剑桥大学实验物理研究所的所长——这个研究所因其悠久的历 

史和传统而举世闻名。 

     麦克斯韦的成就鼓舞了27岁的伦琴下定决心把电磁学再向前推进一 

步。 

     普法战争的结果是: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州变成了普鲁士的领土。阿尔萨 

斯的首府斯特拉斯堡的面貌全然一新,新成立不久的斯特拉斯堡大学也意欲 

招募各界贤才,孔脱老师闻讯想去就任新职——这当然有为伦琴的前途考虑 

的因素。 


… Page 12…

     他找到伦琴说:“我想,那是所新成立的大学,对你的资历大概不会像 

维尔次堡这样挑剔。伦琴,这次你跟着我去吗?” 

     伦琴有些犹豫。他在想这样一来,人们会不会嘲笑他没有老师的帮助就 

寸步难行呢? 

     伦琴坦率地向他最尊敬的老师讲出了自己的担心。 

     孔脱老师笑了起来。 

      “我们都是搞科学研究的,最有说服力的是研究成果,别人说什么于事 

何干?在维尔次堡妨碍了你今后的发展,你何必因为怕这怕那而非要呆在这 

个是非之地呢?” 

      “可是,我总给老师添麻烦,心里也很难过……” 

      “你说些什么呀,伦琴,你做了很多很有成绩的工作,显示出非凡的才 

能,却在这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我是你的老师,怎能保持沉默呢?威廉, 

只是我不希望你太介意这些小事。这些是能够改变的。虽然维尔茨堡大学拒 

绝你当讲师,但在斯特拉斯堡,我保证,你一定会当上教授的!” 

      “老师,……” 

      “这也是我答应去斯特拉斯堡的前提条件之一。” 

      “哎呀,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表达对您的谢意。” 

      “威廉,你应该感谢的是你自己。我看了你最近的那篇论文,你的发现 

是非常重要的,它使我感到将来你是一定会有前途,会有成就的。像你这样 

的青年人,我也非常需要啊!” 

     伦琴听到老师的这番话,心情非常舒畅,同意与老师一起前往斯特拉斯 

堡。 

     斯特拉斯堡是阿尔萨斯州的首府,普法战争后才归属德国的。斯特拉斯 

堡大学于战争结束后的1872年重新开办,并更名为“凯撒·威廉海姆大学”。 

归属德国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配备了新的研究设备、聘请了一批年轻有为 

的教授,比如化学方面,约翰·富里德里希,阿道尔富·凡·白亚教授被聘 

为主任,他是红色素曙红 (即红墨水的染料)的发明者,后来由他奠定了有 

机合成化学的基础,白亚教授当年仅有37岁;物理方面,由33岁的孔脱教 

授主持。 

     来到斯特拉斯堡大学,孔脱教授干劲十足,到任后不久他就完成了一次 

成功的实验,即现在物理学上众所周知的“孔脱实验”。伦琴也开始专心致 

志地写他的论文。 

     这天,伦琴正忙着做实验,孔脱老师笑着走了进来:“伦琴,能抽一会 

儿空吗?有人来问一个小问题,我想让你给他们解释解释。” 

     伦琴抬起了头。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已长起了不少胡须,完全像个学者 

模样了。 

      “什么事儿啊?老师。” 

      “你听说过‘火花姑娘’的事儿吧?” 

     原来在斯特拉斯堡附近的农村,有一个女孩子脱衣服的时候发出了磷磷 

的火花,竟成了当地的一大话题。 

      “噢,是这件事啊。我听别鲁塔说过,好像斯特拉斯堡的主教也对这个 

奇怪的火花挺关心的。” 

      “他们村子里来人请咱们去看一看这是不是稀奇的事。” 

     伦琴随孔脱老师一同到了“火花姑娘”的村子里。还真是的,当那位姑 


… Page 13…

娘脱下外面穿的一件毛衣时,发出了轻微的“啪,啪”的响声,同时还可看 

见星星点点跳跃的火花。 

      “哎呀,尊敬的教授先生,您看这该不是衬衣着火了?”在旁边的农妇 

害怕的喊了一声。 

      “这不就是摩擦生电吗?” 

     孔脱老师也笑道:“嗨,这算是什么奇怪的事啊!正常现象嘛!” 

     孔脱教授和伦琴很快就走了,村子里前来看热闹的人们也都相继没趣地 

回家了,从此后,有关“火花姑娘”的可笑的传说消失了。 

     归属德国后的斯特拉斯堡终日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剧场每天都有精彩 

的歌剧、话剧表演。在苏黎世时,伦琴经常光顾这些娱乐场所,而眼下,他 

却拒绝了一切消遣,就连妻子别鲁塔想请他一起去跳舞他也毫不动心,只是 

一门心思扑在即将完成的论文上,其它的事,除去孔脱老师特别吩咐必须照 

办的,他一概不理不睬。所以,不久论文就写成了。 

     伦琴颇为自得地把他这篇有关电磁学研究的论文交给了孔脱老师,以为 

又会像以前一样得到夸奖。不料,教授看过论文之后,却显出一副不感兴趣 

的样子: 

      “这个式子一定要这么写吗?能不能再简单一些?”“对仪器的说明也 

不清楚。” 

      “你还需要再仔细改一改。”孔脱老师说完就转身出去了,留下伦琴一 

个人,他觉得特别失望。其实,孔脱老师心里很明白,伦琴的工作是非常优 

秀的,他的论文也做得很棒,但是他考虑到这个年轻人受到的夸奖已经太多 

了,弄不好他会因过分得意而头脑发热,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做教师的,总 

是希望自己的学生不仅要有好的学识,也要有好的品德。 

     按孔脱老师的要求,伦琴对论文几经修改,最后终于得到了老师的首肯。 

就连著名的化学教授白亚先生也对这篇文章大加赞赏,对它的著作者伦琴产 

生了极大的好感,夸他实验做得精确,论文写得认真。 

     由于孔脱和白亚两位教授的积极努力和争取,虽然在斯特拉斯堡大学也 

有那么几位严厉而保守的教授,伦琴的论文还是在教授会上通过了。1874年 

3月13日,伦琴当上了斯特拉斯堡大学的物理学讲师。 

     渐渐地,新物理学家伦琴讲师也有了名气,来听他讲课的学生越来越多。 

     过了一段时间,伦琴收到了一封信,上面写道:“希望您能来胡恩哈伊 

姆农业大学担任物理学和数学教授”。这是伦琴收到的第一封聘书,标志着 

他终于离正真的教授的日子不远了。 

     收到信后,伦琴急忙赶去同孔脱教授商量。教授看着自己心爱的助手, 

微笑着说:“恭喜你,伦琴。你盼望已久的教授职位马上就要得到了,所以, 

你一定得去。另外,据我的了解,胡恩哈伊姆大学的你的前任韦伯教授转任 

到苏黎世大学了,你到那里开始讲课时,一定要表示出对他的尊敬,这不仅 

仅是一个礼节问题。还有,去之前你还要详细了解一下他的工作情况。” 

     得到老师的鼓励,伦琴准备接受聘请。谨慎、细心的别鲁塔还专程去了 

一趟胡恩哈伊姆,促使伦琴下定了决心。夫妇二人动身前往就任。 

     胡恩哈伊姆是仅次于慕尼黑的德国南方的第二大城市。农业大学位于胡 

恩哈伊姆一个小小的城镇上。 

     这确实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学,学校内到处都有冒着泡的发酵池, 

散发着酒精的气味;还养了一些蚕。校内陈旧的木制校舍与斯特拉斯堡大学 


… Page 14…

那些高大的建筑物相比,只能算是一个高级中学的水平。不过学校的周围环 

绕着茂密的森林,还有潺潺的流水,景色十分幽静。 

     伦琴到达新学校以后,最关心的是物理研究所的情况。可是在这里却没 

有发现实验仪器之类的东西。所谓的研究室里,空空荡荡的只摆了一张桌子。 

伦琴有些发愁:像以前一样,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具吧,可是连制造工具也 

没有。他一筹莫展。 

     几乎有一年的时间,伦琴没有进行过物理实验。但是,他的时间并没有 

白白浪费过去,在此期间,他下功夫专门学习了数学。因为数学是搞好理论 

研究的有力武器和必备工具。 

     在农业大学的学生们眼里,物理学教授伦琴先生总是板着面孔,不过他 

的实验又总是做得那么精彩。 

     搞物理学研究的却不能做实验,令伦琴十分苦恼,他曾追悔莫及地对别 

鲁塔说:“原来我想宁为鸡首勿为凤尾,以为当上小城之主就能随心所欲地 

进行研究了,所以,我才来到了这里。谁知,却作茧自缚,困住了手脚。一 

年过去了,我仍然一事无成。” 

     孔脱教授那里也不断地接到爱徒一封封倾诉苦衷的信件。“在这样的乡 

下大学,即使是挂上了教授的牌子也毫无意思。”“我还是想回到斯特拉斯 

堡帮帮您的忙,孜孜不倦地走科学的道路更好。”其中尤为动人的字句是: 

 “宁为建筑金字塔的苦力,也不为沙漠之王。” 

     孔脱教授也很为他的现状着急,想要设法帮助他回到斯特拉斯堡大学。 

凑巧的是,大学里正好有一个理论物理学副教授的职位空缺,伦琴倒是一个 

合适的人选。不过,校方则担心伦琴已经是其它大学的正教授,不一定愿意 

回来屈就副教授一职。只有孔脱教授最清楚伦琴的心思,他给伦琴寄去了一 

封长信,信中说: 

     亲爱的威廉海姆·伦琴教授: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请回到斯特拉斯堡大 

学担任理论物理副教授一职,这到7月1日前一直有效。我相信再也没有人 

比你更适合这个职位了。让我们继续进行我们做过的丰富多彩的研究工作。 

如果你能在这里开始新的工作,你还会发现,在胡恩哈伊姆渡过你的一年半 

时间,对你绝不会是毫无益处的。 

     当初,你曾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