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涅诗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涅诗集-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三位瓦尔基丽,
骑着云马横空驰骋、
发出甲盾般铿锵的歌声:
“君候交恶,国民争战,
每个人都要获得威权;
至善是君临统治,
至德是勇武刚毅。
“哈哈!任何据傲的钢盔,
都不能在死神面前防卫;
英雄的性命牺牲,
邪恶的奸徒获胜。
“月桂冠,凯旋门!
明天他要胜利入城,
他战胜了优势的敌人,
获得了土地和子民。
“议员和市长一同出迎,
欢迎胜利者光临,
同时将钥匙献呈,
队伍走进了城门。
“哈哈!城墙传出轰隆的声响,
号角和喇叭吹得响亮,
钟声充满了宇内,
小民们齐呼:万岁!
“阳台上有许多美人
站立着含笑相迎,
将花冠向胜利者抛赠。
他向她们从容致敬。”
海斯丁斯战场①
① 瓦尔基丽(Walkiure):北欧神话中奥丁((Odin)神的侍女,一译女武神。奉今在战场上空,用枪指示
当死的战士,将战死者的灵魂导入瓦尔哈拉或英灵殿(Walhalla)年享祀。
瓦尔沙姆②修道院院长
听到英王哈罗尔德③
在海斯丁斯不幸战死的消息,
不由得深深地叹息。
他派了阿斯哥德和艾尔利克
两个修士作为使者
要他们到海斯丁斯的死者之中
找寻哈罗尔德的尸骸。
他们垂头丧气地走了出去,
又垂头丧气地回到院里:
“神父,世界真使我们伤心,
我们已经被幸福遗弃。
“善良的人丧了生命,
可恶的私生子①获得胜利。
武装的强盗瓜分国土,
把自由的人民变成奴隶。
“诺曼底最微贱的瘪三
在下列颠岛上做了领主;
我看到一个贝叶②的裁缝,
足佩金马刺策马驰驱。
“现在做撒克逊人的真倒霉!
在天国里的撒克逊圣人们,
你们也难逃这种耻辱,
请你们要各自留神。
“现在我们才弄懂天意,
今年曾有一颗大彗星,
拖着一只火把的扫帚,
在夜空里大放红光飞行。
“这颗凶星的不祥征兆
已经在海斯丁斯应验,
① 海斯丁斯(Hastings):伦敦东南海滨都市。
② 瓦尔沙姆(Waltham):艾塞克斯伯爵(EarlsofEssex)领地的都 市。哈罗尔德二世的葬地。
③ 哈罗尔德二世(HaroldII,1022—066):英国国王。一○六六年 和诺曼底公征服者威廉的军队,战于
海斯丁斯,大败,国王及其禁 卫兵卒全体战死于森拉克(Senlac)丘上。
① 诺曼底公威廉是罗培第二的私生子。
② 贝叶(Bayeux):法国诺曼底半岛上的都市。该地以刺绣闻名。在该市博物馆中保存有绣着诺曼底公征
服者威廉征服英国图的壁毯,为十一世纪末的作品,称为贝叶壁毯(TapisseriedeBayeux)。
我们去过海斯丁斯战场,
在死尸堆中找了多遍。
“我们在那里找来找去,
一切的希望都告消失——
我们竟是没有找到
先生哈罗尔德的尸体。”
阿斯哥德和艾尔利克说罢,
修道院长搓着双手,不胜悲悼,
他沉湎于沉恩之中,
最后长叹一声说道:
“在巴登斯坦河畔的格兰德斐德①,
正在森林的当中,
爱狄丝?许望嫩哈尔丝②
住在一座茅草篷中。
“因为她的脖子像天鹅的长颈,
所以人称她爱狄丝?许望嫩哈尔丝;
我们的国王哈罗尔德,
他爱过这位妙龄的美貌女子。
“他爱过她,吻过她,拥抱过她;
到后来遗弃了她,忘得干干净净。
韶光如箭;这话说来
已经过了十六年光阴。
“修士们啊,请去找这位女子。
带她一同前去海斯丁斯,
这位女子的慧眼
会在那里找到国王的尸体。
“你们要把国王的骸骨
带回这儿瓦尔沙姆修道院里,
让我们为他的灵魂诵经,
按照基督教仪式举行葬礼。”
在午夜时两位使者
抵达林中的茅庐:
“醒来,爱狄丝?许望嫩哈尔丝,
① 海涅杜撰的地名。
② “许望”(Schwan)意为”天鹅”,“哈尔丝”(Hals)意为”颈”。两词合在一起称Schwanenhals。
马上跟我们前去。
“诺曼底的公爵
已经打了胜仗,
哈罗尔德国王战死在
海斯丁斯的战场上。
“一同前往海斯丁斯,
我们去找寻国王的遗体,
把他带回瓦尔沙姆修道院里,
这是修道院院长的指使。”
爱狄丝?许望嫩哈尔丝不发一言,
她急忙忙束紧了衣裳,
跟着修士前往;她的白发
在风中散乱地飘荡。
这可怜的妇人赤着双足
跟他们走过沼泽丛林。
一到黎明他们已经看出
海斯丁斯白垩质的岩影①。
像白色的殓布一样笼罩在
战场上的迷雾渐渐消逝,
海鸦飞到了空中
发出讨厌的凄啼。
在血腥的地面上,
可怜地躺着千万具死尸,
身残骨暴,皮开肉烂,
旁边还有战马的尸体。
爱狄丝?许望嫩哈尔丝
赤着脚在血中来往;
从她凝视的眼中;
发出箭一般的搜索的眼光。
她找得来,找得去,
常常要吃力地驱逐
那些贪婪的群鸦;
教士跟在后面气喘吁吁。
① 面临英吉利海峡的英国海岸是一种白垩绝壁,从海南遥望英国给人们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白色之国”,
所以英国古称阿尔比翁(Albion)(拉丁语:Albus 白色〕。
她找了整整一天,
天色已暮——突然间
从这可怜的妇人的胸中
恐怖地发出刺耳的叫喊。
爱狄丝?许望嫩哈尔斯
已经找到了国王的尸身。
她不发一言,她也不哭泣,
她只在那苍白的脸上接吻。
她吻他的前额,吻他的嘴。
她把他紧紧抱住不放:
她又对着国上的胸部
吻那血迹斑斑的创伤。
她又望望国王的肩部——
她对着他肩部吻个不停——
肩部有三个小伤痕,那是从前
她给他留下的快乐的齿印。
修士们找了几根树干,
把它拼合起来;
这就是尸架,就在它上面,
放上国王的遗骸。
他们把遗尸运到瓦尔沙姆修道院,
好在那里举行葬典;
爱狄丝?许望嫩哈尔斯
跟在她爱人的尸体后面。
她露出稚气的虔敬样子,
念着送终的祷文;
这声音在夜间真是凄惨——
修士们低声地念着经文。
查理一世①
在森林中炭夫的小屋里,
国王独自坐着发愁;
他坐在炭夫的孩子的摇篮边,
摇着摇篮,单调地唱着催眠歌:
① 查理一世(Charles,1600—649):英国的暴君。一六四九年一月被处斩刑。本诗最初于一八四七年发
表在一本期刊上。海涅在这首诗里巧妙地刻划出封建君主和人民之间的尖锐的对立。
“嗯唷嗯哼,草堆里是什么响声②?
那是绵羊在羊栏里咩咩喊叫——
你的额头上带着记号,
你在睡时露出可怕的微笑。
“嗯唷嗯哼,猫儿已经死去——
你的额头上带着记号——
你要变成大人,挥着刀斧,
森林里的橡树已经颤抖了。
“从前的炭夫的信仰已经消失,
现在炭夫的孩子们
嗯唷嗯哼——已经不信天主,
他们更不信仰什么国君。
“猫儿已经死去,耗子都很快乐——
我们一定要走上死路——
嗯唷嗯哼——天上的天主,
还有我,人世的君主。
“我的勇气消失,我的心儿发愁。
它一天比一天更加忧愁——
嗯唷嗯哼,你这炭夫的孩子,
我知道,你将来就是杀我的刽子手。
“我的丧歌是你的催眠曲——
嗯唷嗯哼——你将要预先
剪去我这灰白的鬈发——
我的脖子上响着刀声。
“嗯唷嗯哼,草堆里是什么响声——
你将要获得了国土,
你将要使我身首异处——
猫儿已经死去。
“嗯唷嗯哼,草堆里是什么响声?
那是绵羊在丰栏里咩咩喊叫。
猫儿已经死去,耗子都很快乐——
睡吧,我的小刽子手,好好地睡觉!”
玛丽?安托瓦内特①
② 海涅在法文译本上说明这是德国催眠曲中的歌词。
① 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1755—793):法王路易十六之后。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敌视革
杜伊勒利宫②中的玻璃窗,
闪耀得多么光亮,
可是那里,就是在白天,
也有古代的幽灵出没来往。
在百花殿③上出现了
玛丽?安托瓦内特;
她每天早晨在那里
举行庄严的起床式。
盛装的宫娥们。大半站在一旁,
其余的都坐在凳上;
穿的是绞罗、锦缎、
饰着珠宝和花边的衣裳。
腰身纤细,箍裙膨大,
一双可爱的高跟纤足,
从裙下灵巧地露出——
啊,但愿她们还有头颅!
她们都没有首级,
皇后自己也是神龙无首,
因此这位御后辇下,
倒也用不着梳头。
可是,她曾有过高塔样的假发,
显露过骄纵的风姿,
她是玛丽亚。特利莎①的女儿,
德意志皇帝②的后裔。
现在她却化为鬼怪出现,
没有头颅,没有发舍,
围侍的不梳头的宫蛾们
也同样地没有首级。
命,阴谋联络外国军队以抗御革命力量。一七九二年八月十日帝制推翻后被囚。一七九三年十月十六日被
送上断头台。海涅本诗是借用这种无头鬼的故事,对那些常常伺机抬头,企图恢复势力的保守思想,进行
巧妙的讽刺。
② 杜伊勒利宫(PalaisdesTuileries):巴黎的法国故宫。一五六四年开工,路易十四时代竣工。法国大革命
后,路易十六和王后彼幽禁在这里。一八七一年毁去。后改为杜伊勒利公园。
③ 百花殿(Pavillon deFlor’):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离宫。
① 玛丽亚?特利莎(MarieTheresia,1717—780):德皇查理六世的女儿。一七四○年查理六世卒,无嗣,
由她即位为神圣罗马帝国女皇。至一七四五年禅位于其夫,是为法兰西斯一世。
② 指查理六世。
这种结果要怪革命
和那一套偏激的理论;
约翰?杰克?卢梭、伏尔泰①
和断头台应负全部责任。
可是真希奇!我觉得
这些可怜的家伙竟似乎
全不知道她们都是死人
而且失掉了自己的头颅。
她们还像从前那样的虚礼,
那种无意义的曲躬奉承——
看那种没头的礼仪,
真是滑稽而怕人。
第一个侍衣宫娥跪着,
呈上一件麻布衬衣,
第二个把它传献皇后,
双双告退,又行跪礼。
第三个和第四个宫娥,
双双屈膝作礼,
跪在辇下面前,
替她穿上袜子。
一位女官走来跪下,
呈上早妆的上衣;
另一位女官也来跪下,
给皇后献上裙子。
女侍官长站在一旁,
扇着她雪白的酥胸,
因为她没有头颅,
她用屁股露出笑容。
太阳用着好奇的眼光,
从遮着窗帘的窗户偷窥,
可是它一看到这些古代的幽灵,
立刻吓得急忙倒退。
① 卢梭提倡人权和限制财产,在他的名著《民约沦)里有民主共和国的主张,认为君主本是人民,并无特
殊权威: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度,反对农奴制度和教会。他们都是法国革命的先驱思想家。
波玛莱①
1
所有的恋爱之神
在我心中欢呼喝采,
他们吹着喇叭大喊:
万岁!波玛莱女王万岁!
这并不是塔希提岛②的女王——
那位已经信了天主①——
我所指的,是一位
野性的放纵的美女。
她在玛比叶乐园里
一星期登台两次,
在观众面前表演她的
康康②和波尔加③舞艺。
每一举步尊严端庄,
每一俯身慈恩浩荡,
自顶至踵,她真是
一位十足道地的女王。
她这样跳着——爱神们
在我胸中将喇叭狂吹,
他们呼喊着:万岁!
波玛莱女王万岁!
2
她舞着。她体态多么摇曳有致!
举手投足多么婀娜生姿!
翩翩来去,摆摆摇摇,
真个令人肉跳魂销。
① 波玛莱(Pomare):原来是塔希提岛女王的名字。此处是指巴黎的一位著名舞蹈演员。她在玛比叶乐园
(Jardln Mabil1e)里献艺,因患染痨病,早年逝世。
② 塔希提岛(Otahaiij;Tdhitilnseln):太平洋中南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最大岛屿。
① 波玛莱女王自一八二七年执政,曾驱逐法国的传教士,一八四二年法国派遣军舰一只,声明要求保护传
教士,女王被迫承认,塔希提岛遂隶属于法。
② 康康(Cancan):由阿尔及利亚传入法国的一种淫猥的舞蹈。约在一八三○年以后,流行于巴黎。
③ 波尔加舞(Polka):捷克的一种四分之二拍子的换步的轮舞;一八三○年左右开始出现于波希米亚。
她舞着。看她金鸡独立,
整个身几盘旋不息,
最后伸开双手悄悄立停,
大啊,请可怜我的理性!
她舞着。她这种舞蹈完全像
从前希罗底的姑娘
在犹太王希律面前所跳的一样。
她双目炯炯,宛如死神的电光。
她的舞蹈使我发狂——我己神经失常——
你要我何以相赠?说吧,女郎。
笑什么?喂!护卫兵!从者!
把那施洗者的头①割了下来!
3
昨天她还为了面包
在风尘中颠倒飘摇,
可是这倨傲的女郎
今天却乘着驷车游荡。
她把鬈发的头颈
在丝垫上靠紧,
露出高雅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