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宁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冈村宁次-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计算战斗力“的稳妥做法,竟然以为一个大队(相当于中国军队一个加强营的人数)
就足对付得了对方的一个师。从以往作战实践看,杂牌军一个师确实很少能打败日
军的一个大队,但是这次湘北正面战场上参战的中国军队,几乎均是中央直系军队,
官兵素质和装备粮响远胜过杂牌军。对作战课的失误,冈村发牢骚说:“本会战期
间,最早任军司令部作战主任参谋的宫崎周一大佐调任去了北满,自第11军建立以
来,曾参与本军作战的幕僚,至此已全部调走,使我有不胜寂寞之感。”而那些补
缺进来的新手,骄横有余,稳妥不足,冈村也有失察之责。
    下一步该怎么办?日军主攻部队已越过了中国军队号称坚固的新墙河、汨罗江
防线,占领了湘北广大地区,他冈村的指挥刀可以直指长沙城了。但是,赣北、鄂
南的两路助攻部队始终未能与湘北部队连接成线,而湘北主攻部队的后勤补给线又
几乎被切断,尤为严重的是中国军队步步南退长沙,显然是在有秩序地退却集结。
    咸宁战斗指挥所内,冈村整日思索着,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军用地图上,一个口
袋的形状突然呈现在他精明的脑海之中,他这时猛然醒悟,对方已设下圈套让自己
钻。薛岳且战且退,是以长沙城为诱饵、为中心,摆开一个口袋阵,正张大口要吞
噬他的精悍之师。
    10月5日,冈村竭力克制着怅然若失的情绪,下达命令:“全线撤退!”
    狡猾的狐狸最终没有钻进猎人设下的圈套,令兴师动众的薛岳在长沙城下空等
了一场。
    10月7日,冈村将咸宁指挥所撤回武汉,所有部队也都纷纷返回会战前的驻地。
其中,湘北的第6师团回到新墙河北岸阵地,与跟进来的中国军队依然呈夹河对峙状
态。
    历时近1个月的第一次长沙会战究竟谁胜?谁败?中日双方当时即有截然不同的
说法。冈村在其回忆录中,连把此次会战冠之以“长沙会战”名称,都认为是不准
确的。他说第11军的作战原案中并没有一定要占领长沙,而是在赣江与湘江之间打
击中国军队,顺利的话则适情况攻占长沙,因此,如何有他兵败长沙一说?在他那
里,这次会战被称为“赣湘会战”,并认为他是胜利者。
    如今,流逝的岁月已使人们对战史的评论愈益公允和客观。著名民国史专家张
宪文主编的《中华民国史丛书·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一书中写道:“……此次会战,
从日军进攻开始,至日军主动撤退告终,战场全局的主动权基本上操之于日方。中
国方面参战的有32个步兵师、3个挺进纵队,约24万人;日军参战的有4个师团、2个
步兵联队、2个炮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共约10万人,并有海空军配合。战斗结束
时,中方伤亡、失踪达40293人;估计日军伤亡约3万人(此是中方宣布的数字,日
方公布仅伤亡3600人——作者注),物资损失双方均严重。战斗结果,两军都回到
原有阵地。因此,就会战局部而言,双方未分胜败。但从抗战的全局而言,却是对
中方有利。日军要消灭第9战区主力的目的未达到,反而消耗了自己不少兵力和武器,
并退回原阵地。而中国方面判断日军将进攻长沙,为此作好了‘万一长沙不守’的
多种准备,故将日军未能攻到长沙而退却视为胜利。”
    当时在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任作战科长的赵子立先生,也撰文认为:“此
次会战,据实而论只能算是一个平局。”但这一仗使日军上层认识到中国军队不可
侮,“中央直系军队的战斗力,尤其中坚军官强烈的抗日意识和斗志,绝对不容轻
视,而且可以看出其中央的威令是相当彻底的”。
    在日本军队的战争辞典里,与支那军作战打个平手就等于是失败。当重庆的宣
传机器开足马力,一浪高过一浪地庆祝“长沙大捷”、薛岳等人频频在各界祝捷会
上风光亮相的时候,冈村却怀着一脸愁绪,呆在武汉等着东京大本营对自己的转任
安排。再说,华中派遣军撤消后,新成立的中国派遣军司令部成了第11军的直属领
导机关,西尾寿造和坂垣征四郎成了冈村的顶头上司。论资历,他与坂垣是陆士的
同期生,在关东军时也一直比坂垣的职务高;论年龄,坂垣还比他小一岁。尤其是
近年来,他俩私人关系不睦,坂垣任陆相时几次给他做过手脚,包括这次会战,也
是坂垣以派遣军新任总参谋长的权势,压他变更作战原案,扩大了进攻部队的兵力
和作战规模,令他不大不小又丢了一次脸。他不想继续当这个军司令官,尤其不愿
呆在坂垣的手底下干了。
    1939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转年3月9日,冈村接到了回国转任军事参议官的调令。
启程前,他于17日对集中在军司令部的大佐以上军官致词告别:“我任第11军司令
官21个月,领导过几次大规模作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虽然人们都对我表示慰劳,
但我本身并无特别辛苦可言,主要是仰仗了为我信赖的众多优秀部下的劳绩。唯一
的遗憾是未能摧毁敌人的抗战企图,却将众多官兵留在战场而离去,这是一种‘圣
战未息,残躯独归’的心情。对攻打武汉以来,本军总计数万官兵阵亡、负伤之事,
将终生萦回于我的脑海中。我将一生坚持对阵亡者表彰追悼……”
    接下来,众官自是一番“拜托啦”、“请多关照”之类的日本式客套。次日,
冈村又到南京向西尾和坂垣寒暄辞行,然后乘飞机返回日本。
    军事参议官是日军高级职务中咨询和顾问性质的职务,位尊而无实权,是个闲
差。按日军惯例,它有时是安置劳苦功高而又将退役的高级将领,有时又是高级将
领被赋予更大责任前的过渡性职务。两者孰是?冈村在闲差上能闲多久?且看下章
分解。   
   冈村宁次        
      第二十五章  重获要职
                    返回国内就闹职,不甘寂寞苦待时;
                    攀上东条作奥援,再获重用展大志。
    1940年3月20日,冈村宁次回到离别近两年的东京。
    按例,领兵出征的一方统领回国后,先要进宫向天皇复命。不巧,这几天裕仁
因受风寒避居深宫调养,遣宫内大臣告冈村回私邸听候召见。遵皇命,冈村回家团
聚,四谷坂町自是一番热闹不提。
    26日晨,宫内差人通知圣上召见。下午,冈村搭乘宫内省特别差遣的马车,经
二重桥进宫。见到天皇后,冈村奉上军状,裕仁优握慰问道:“此次多多辛苦”,
随即御赐银制带有皇帝纹章的大花瓶1个。接着,内大臣又带他拜谒皇后,蒙慰勉:
“长时奋战,实属辛劳,祝贺凯旋,望愈加自爱奉公。”并赐银杯1个。29日,冈村
又拜皇太后,蒙赐慰劳之言:“任职军司令官长期奋战战场,祝贺今日荣归。先日
呈上军状,闻圣上颇为满意。战场工作谅多辛苦,甚是感激。”并于别室赐酒撰,
及赐银制烟盒1个。
    皇室拜谒完毕后,他到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那里报告军状,载仁代表大本营当
面宣读了褒词:“前者尊官奉命任第11军司令官,从事华中征战以来,克服天然和
人为障碍,果敢大胆领导作战。或于武汉,或于南昌、襄东及其他作战中,取得赫
赫战果。……恭奉圣旨,谅亦为尊官之本意。当兹完成大任、阙下复命之机,得睹
壮容,衷心欣慰,深感尊官之多劳。惟今正处于诸般形势愈益严重之秋,宜自珍爱,
更加为邦家尽瘁,是所期望。”
    从载仁的这一通官样文章里,冈村除了听到要他“宜自珍爱”的弦外之音外,
没觉得有什么实质性内容。
    冈村这一年已经56岁了,军事参议官这个闲差似乎是他不可能再离开的位置。
可是,过那种半退役的生活挨到完全退休,他能甘心么?从天皇召见他时的言辞表
情看,冈村感到这位年仅40岁的圣上对自己是尊重的,皇太后赐宴赏物更是难得的
殊荣,但皇上毕竟从不过问除首相一职以外的人事安排,要重新获得重用还须等待
和寻找机遇。
    这两年是日本政局动荡较剧烈的时期,连续更迭了四届内阁。先是1939年8月,
平沼骐一郎内阁以所谓“复杂奇怪的国际形势”和“对德苏合作予以反击”而告辞;
接着上台的阿部信行内阁执政仅4个多月,就因内阁成员意见不一致而挂冠;继之的
米内光政内阁上台才半年,又因被陆军省认为“消极保守”而不得不自行辞职。19
40年7月22日,在军部的支持下,近卫文囗第二次登台拜相,组成新内阁。
    1939年,日本国内发生罕见旱灾,粮食普遍欠收。为此,日本政府为了适应战
争需要,实行居民限量购买粮食政策。另外又从国际市场购大量面粉,以补充物资
短缺。日本国内,为扩大军工生产,将不少民用工厂转为军用,重要资源被统一控
制,限制了近百种商品的购买。电力不足,金融不稳定,通货膨胀加剧,引起了日
本国民的不满。对外关系上,日本在1939年也很不顺利,先是与苏在诺门坎发生直
接军事冲突,反又与英美发生摩擦,美国宣布废除“日美通商条约”,使日本更觉
得通过“南进”获取资源的重要性。
    在第二次近卫内阁上台前夕,德军于1940年4月占领丹麦和挪威,5月侵占荷兰、
比利时和卢森堡,攻入法国。6月,法国向德国投降,英军撤出欧洲大陆,英国本也
面临着入侵的威胁。希特勒的胜利愈加刺激了日本的南进侵略欲望,他们看到资源
富饶的南洋一带已成为英、法、荷等国无力防御的“真空地带”,是千载难遇的南
进良机,叫嚷“不要误了公共汽车”,准备乘英法之危,在南洋趁火打劫。当时,
日本军部估计,德国很快会进攻英国本士,欧洲战争会在短期内结束。因此,军部
不少上层决策者都倾向于认为,即使在“中国事变”未得到解决之前,也应当不失
时机地断然南进。东条英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东条在这届近卫内阁中担任陆相。在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时,他比冈村晚一期,
年龄也比冈村略小。而且他几年来一直鼓吹的“南进”主张,冈村也不以为然。所
以,此前陆军省人事局长野田向他征询陆相人选意见时,冈村提出梅津美治郎是最
合适的,旨在阻止东条当上陆相。但是,当东条走马上任真的成为陆相后,在闲差
上寂寞难耐的冈村宁次,为获得重新出山的机会不惜抛开意见分歧、不顾学兄的身
分,居然拜倒在东条的门下,真可谓有失风度了。
    时至40年代初,冈村过去在军界中的靠山和奥援,早已老的老死,遭贬的遭贬。
而现在的身居要职者,反倒有不少给他作梗者。他再不拉住东条英机,岂不更孤掌
难鸣?
    对冈村的这段窘状,有部日文版的冈村传记谈到一例:1940年初秋的一天,冈
村穿着笔挺的西装,到世田谷北泽的小(口克)敏四郎家去。分别多年的盟友,对冈
村的来访很冷淡。小(口克)没有一丝笑容地把他引进房内,在客厅谈了一阵,后来
把他送到门口时说了一句;‘你以后不必到我家来了。’冈村本来是接受了东条陆
相的旨意,想找赋闲在家的老友小(口克)跟他一起去满洲工作。而小(口克)看不惯
冈村当东条的马前卒,表现了倔强的性格。冈村只好自言道:‘小(口克)还是这个
脾气。’然后没趣地回家了。”
    东条投桃报李,对冈村自有一番关照。1941年4月,幸运终于降临在已闲差1年
多的冈村头上,他被授予大将军衔。这令他格外兴奋,在同期的士官学校学生中,
他率先进入了这个令人炫目的高位,而坂垣征四郎、安藤利吉并未能和他同时晋升
为大将。当冈村宁次拜受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时,他们才和多田骏一起被授予此衔,
在时间上已经晚了数月,区别可就很大了。这预示着大本营很快就要委他以重任。
    再说近卫、东条等人执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南进”为日本的基本国
策和新内阁的施政纲领。他们提出的《基本国策要纲》基本方针是:“以皇国为核
心,建设以日满华为一环的大东亚新秩序。”“大东亚新秩序”又被表述为“大东
亚共荣圈”,由该届内阁外相松冈洋右在1940年8月1日发表谈话时首次公开使用,
其范围包括“西伯利亚东部、内外蒙古、满洲、中国。东南亚各国、印度及大洋洲”。
这个基本国策要纲以积极准备南进为基调,已改变了将解决中国问题作为南进前提
条件的立场,提出即使中日战争不能结束,只要形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