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宁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冈村宁次-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走掉,正好为他提供了佐证,从振奋抗战斗志和领导敌后作战之方便的实际出发,
总部应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在晋东南。
    7月中旬,彭德怀的电报发到延安之后,毛泽东同意了他的意见,同时决定彭德
怀兼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
    经过1941年和1942年这两次大规模“肃正作战”和一系列一般性扫荡,冈村宁
次在华北初步得手。八路军正规部队被迫撤至更深远的山区,有些主力部队化整为
零,以敌后武工队的形式留下来坚持斗争。由于根据地面积锐减,无法供应庞大的
部队和各类机关的给养,出于这个最基本的原因,中共中央开始实行“精兵简政”。
1942年在八路军的三大主力师中,贺龙的120师人数由35000缩减至27000人;林彪担
任师长的第115师及山东分局、山东纵队司令部,仅三大机关就由1万人精简为3500
人;刘邓的第129师师直、第385旅、新1旅和各军分区,由原来420个单位减至269个
单位,人员也精简了1/3。晋察冀边区动作稍迟,转年8月5日中共中央致电晋察冀
分局指出:“你们现在只有80万人口的比较巩固的根据地,其他能收公粮的90万人
口是处在游击区中,而你们连马匹折合计算尚有8万多人脱离生产,这是不能持久的。
目前你们应即下决心减去3万,只留5万,其中文武比例,应是文一武四。”依照中
央指示,该边区又进行了一次较为彻底的精兵简政。
    1943年秋季,冈村将方面军战斗指挥所迁到保定,“在我亲自统帅下,对盘踞
在太行山脉的共军主力又进行了两个月的清剿作战”。这次名为“铁滚扫荡”的作
战,是该年度华北日军一系列扫荡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冈村认为对华北平原和盆地
的作战他已得逞,下一步就是打击躲至深远山区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如果成功,华
北的治安也就被彻底“肃正”了。
    9月初,冈村宁次在保定精心组织策划,把第36、第69师团和伪军共4万余人分
三线布置在东起白晋线、西至霍山的一二百里的正面上,并在西侧的同蒲线、白晋
线构成严密的封锁线,妄图“迫使八路军背水作战,不降即亡”,将太岳根据地全
部摧毁,建立所谓“山岳剿共实验区”。他还从各地抽调180余名军官前来观战。1
0月23日,“参观团”在临汾东北50里的韩略村附近遭到由太岳区开赴陕甘宁边区路
过此地的八路军129师第386旅的伏击,180多名日军军官,除少数几人侥幸逃脱外,
全被击毙,其中有少将旅团长1名,大佐级联队长6名,其余也都是中队长以上军官。
“参观团”的覆灭对日军打击非同小可,如此严重的“事故”自侵华战争以来还是
没有过的,大本营对冈村提出了严厉训斥,恼羞成怒的冈村认定必是出了内奸,亲
自对第69师团司令部及周围日伪人员进行了一次大“甄别”,结果将该师团长井上
贞卫中将撤职,第1军参谋长调离才算完事。由于这次事件的影响,驻晋的日第1军
情绪低落,同时,太岳根据地的八路军部分主力已分头向陕甘宁分头转移,11月中
旬,日军草率收兵返回原驻地。冈村的这次“铁滚扫荡”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结束了。
    实际上到1943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已整整6年了,战争到1941年底已扩大
到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日本国民已开始尝到战争的真正滋味,因战争需要大批的
兵员和高额的战费,使得日本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已没有了战争初期的那种狂
热。国内这些情况,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国外战场,对日军参战官兵的心理产生了
不可估量的影响。多年远征异国,亲眼目睹战争之各种惨状,使得一些士兵和下层
军官对战争开始产生了悲观情绪。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日军内部纪律已逞松弛趋
势,抗命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恶性事故。如驻山东的华北方面军第12军,曾发
生过数起士兵拒绝上前线,并殴打和枪击军官的事件,甚至导致了军司令官土桥一
次中将及几名师、旅团长被解职。
    冈村对读职部属的处理从不手软,同时也有完络的一套,特别是他的前任多田
骏过去曾两度担任华北日军首脑,下面的关系盘根错节,这方面他更需小心。华北
日军的旅团长、联队长级军官常年在区县驻守,一般没有机会来平、津大城市游乐,
冈村认为“华北地区与一般战场不同,任务单一专搞治安整顿,因而有改变一下气
氛的必要”。他提议经常让这些中级军官来平、津聚会一下,“表面上布置共同研
究课题,实际上向他们提供二三天换换心境的机会”。而换心境的方法,不外乎饮
宴逛景、肆意淫乐。结果,“这样实施的效果甚好,与会者皆大欢喜”。他坦率地
承认,“勿宁说这是从维护统率的见地出发的”。
    经过连续几年各种规模的“肃正作战”,冈村命令司令部幕僚编写了《剿共指
南》一书,发给各个部队,对扫荡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诸如守备碉堡、警戒铁
路、构筑工事、安排步哨、接近村落、进行搜索、乃至防备手榴弹等等,均作了具
体规定。冈村称“这本书当时起了很大作用,甚至连与共军作战堪称我等先辈的国
民党军,停战后也立即把这本书译成中文加以运用”。
    但是,尽管他挖空心思研究战术,企图彻底消灭华北的抗日武装,然而却无法
克服兵力不足的根本弱点。从1942年下半年开始,日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由盛
转衰、兵力吃紧,不得不从中国战场上调兵增援,至1943年底,冈村麾下已有五六
个师团被调走,占华北日军师团总数的近一半。剩下的部队守卫主要城市和重要交
通干线犹恐不足,更不用说主动发起大规模军事进攻了。而中共武装渡过了1941年
到1942年的最困难时期,趁日军兵力空虚之机,又迅速获得了恢复和发展。捉襟见
肘的冈村宁次手里没有几张牌好打,只得仰天长叹;良将无兵,犹如巧妇难为无米
之炊。
    他是否为良将?另当别论。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来临,从大范围说,东
京大本营注意的焦点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这关系到日本帝国的生死存亡,因为
只有美国的海空力量才能直捣它的本士;从中国战场来说,对蒋劝降不成,军事打
击的矛头又集中在国民党军身上,因为它认为这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出路。
而这样一来,自冈村宁次在1943年秋季发起的所谓“铁滚扫荡”草草地倡旗息鼓后,
华北日军再也抽不出多少机动兵力发动大规模的主动进攻行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各抗日根据地,则趁势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此时,坐在北平翠明庄里的冈村宁次
已无计可施。
    除了主要对中共武装进行“肃正作战”外,冈村赴任华北临行前,东条英机交
办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劝降。这件事,在日军里是个机密,当时外界舆论也是众说
纷纭。欲知内中情形梗概,且看下章细说。   
   冈村宁次        
      第二十七章  诱降纳叛
                   诱降“弟子”阎锡山,伯川滑头两面安;
                   又与重庆建密线,不了了之未成款。
    冈村宁次在华北职任上的主要劝降对象阎锡山,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阎比冈村年长一岁,1883年10月8日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阎家是个小地
主,其父阎书堂后来在五台县城开了家钱铺,以放印子钱为生。锡山字伯川,别号
龙池,乳名万喜子。他6岁时生母曲月清去世,因继母不养前家子,便由外祖母领去
抚养。9岁入私塾念书。幼年时期的阎锡山有家归不得,虽然外祖母疼爱,但寄人篱
下,被人白眼看待,使他受到很大刺激。所以此人小时的性格就与一般孩童不同,
他有时沉默寡言,有时顽皮难管,有时驯顺,有时狂暴。12岁时与同窗曲满堂玩耍
失和,竟掏出小刀把对方刺伤。因此,孩子们都说:“万喜子不是好惹的,还是离
他远些好。”
    阎锡山16岁从外祖母家回来,成完亲便到钱铺学商。在父亲的教导下,照料铺
面,印钱帖子,记帐算利息,协助父亲做投机生意。仅两年多的时间,便把放贷小
债主那套精打细算、唯利是图、投机钻营的手段掌握得八九不离十。1900年底,阎
书堂在做银两与制钱换兑的投机生意中跌了跟头,欠了别人的债,只好转让出钱铺
带着儿子跑到了太原。阎锡山经五台同乡介绍,到繁华的柳巷裕盛客栈里当伙计,
混口饭吃。
    时值义和团运动失败,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开办各种新式学堂就是其中
一项。在山西,1902年(清光绪28年)首先成立了山西大学堂和农林、法政、武备
等学堂。因而,投考新式学堂就成了一些人做官为宦的阶梯。阎锡山对于在客店里
当小伙计是不甘心的,因此,当山西武备学堂的招生简章公布后,他便鼓起勇气报
名应考。初试时,做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论》的论文;口试时,他态度谦恭,应
答灵便,深得考官们的赏识,遂被录取。1904年7月,阎锡山被选送到日本学习军事,
先人振武学校,并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07年正式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
习,正巧那时冈村宁次从日步兵第49联队调到该校担任清国留学生队区队长,所以
他俩也算有一段师生关系。1909年,阎毕业回国历任军事学堂教官、监督和新军标
统(相同于团长)等职,辛亥革命爆发后,发动太原起义,一跃成为山西大都督,
此时年仅28岁。从1911年起,直到1949年他66岁时逃离大陆止,他执掌山西大权长
达38年之久。
    抗战全面爆发后,阎锡山被国民政府任命为第2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晋绥所有部
队。下辖第6、第7两个集团军,蒋系汤恩伯的第13集团军一度归他领导,朱德为总
司令的第18集团军名义上也一直在他的麾下。他参加抗战,但态度始终不坚决。他
的战区内,日军、蒋嫡系部队和八路军并存,他要部下“学会在三个鸡蛋上跳舞,
哪个也不能踩破”。所谓“存在哲学”是他的思想基础。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后,
他先逃到临汾,转年2月日军进攻临汾,将他赶到黄河边晋陕交界的吉县。从此他在
那里安营扎寨,选择一偏僻山沟开凿了大量窑洞,取名“克难坡”,把山西省的党
政军各大机关悉数安置在这里。
    因为阎青年时期在日本呆过五六年,对日本人有好感,所以几任华北日军首脑
均认为他是亲日的,一直希望拉住他对付蒋系势力,特别是在华北的中共势力。19
40年春,多田骏秘密曾派人往吉县克难坡见阎,提出日、阎双方消除敌对行为,互
相提携剿除在山西的八路军、决死队,日军则完全交还阎本人及各军政要员在太原
的财产。阎提出要日方先给他装备30个团,所有兵员、武器、粮食、经费均由日方
负责。因为山西全境富庶之地悉被日军占领,分散部署的晋绥军部队给养困难,单
单集中在克难坡的数万机关、学校及直属部队的吃饭问题,阎都无着筹措。但是,
多田骏不见兔子不撒鹰,双方的密谈没有具体结果。
    1941年7月,冈村来华北方面军上任,他认为只要阎锡山能真心投降,要甚给甚,
不必斤斤计较条件。他派特使田边盛武赴汾阳,与阎的特别代表赵承绶会谈,双方
于8月11日达成协议,内容主要是:(1)阎、日取消敌对行为,共同防共;(2)日
方先给阎装备50个团,拨发步枪5万支,机枪5000挺,重机枪500挺;(3)阎第一步
进驻隰县或孝义,将小船窝渡口(吉县属)让给日方,阎通电脱离重庆政府。日方
将晋中10县交给阎方接管;(4)第二步阎进驻太谷,日方将山西政权全部交阎,再
给阎装备50个团;(5)第三步阎进驻北平,日方将华北政权交阎,组织“华北国”。
    这个赌注下得不小,对阎颇有吸引力。但阎与日方达成协议的根本目的是“存
在”下去、扩大实力,所以他迟迟不肯公开表态降日,而希望从具体条件入手。同
年11月,阎又派赵承绶由孝义经汾阳到太原,与冈村特使规定了履行汾阳协定的细
则:(1)双方部队为避免冲突,分别在太原、汾阳、临汾成立办事处,以资联络;
(2)交换物资:阎以桐油、水银、生漆、桃仁等物资向日方换取布匹、西药、纸张、
机械器材等物;(3)交换情报:阎、日双方驻当地部队,经办事处互相交换八路军
活动的情报;(4)晋绥军兵员征募可由日方组织的傀儡政权协助;(5)日方拨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