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佩琦回忆录 葛佩琦_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葛佩琦回忆录 葛佩琦_2-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后来知道,他在有名的通县师范教书,不久就调到人民大学去了。不料霹雳一声,他竟然被打成极右分子,生活的艰辛,自然不言而喻。 
  “文化大革命”十年,雪上加霜,五荤六索,新帐旧帐一起算,葛佩琦便被打人十八层地狱了!粉碎“四人帮”后,他先到原工作单位人民大学党委申诉没有结果,他坚韧不拔地先后到北京市委、中央组织部连续申诉,最后“告御状”到了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那里,数十年冤狱才得昭雪。他为什么会这样百折不挠,坚持到底呢?无非是自信一生光明磊落,心里无鬼;同时相信党、相信群众。此外,还有许多北大老同学热情帮助并加以指点。 
  起初是听李欣、孙思白等同志详细介绍了葛佩琦的有关情况,我才能够前后联贯起来,比较详细地了解了他大半生的全貌。 
  今年2月间,我从日本回来,葛佩琦的一部书稿《葛佩琦回忆录》已经寄到我的家里来了。我立即给他回信,简单报告近况;过了几天,他有一封热情洋溢的来信,并要我为他的书稿写一篇“序言”;因知之深,自然一口答应下来。往事历历如在目前,而我们都进入耄耆之年,真是不胜感慨系之下,我仔细地看过《葛佩琦回忆录》,全文以时间为序,平铺直叙,只讲历史事实,很少发什么议论,这也是让事实来说话吧。把几十年来出生入死,为党艰苦奋斗的来龙去脉交代得一清二楚。我一边阅读,一边激动,心情很不平静。打入国民党军心脏,孤军深入,万一有失,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正是我们家乡人所说的“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这种特殊工作,需要沉着、冷静、勇敢、机智,可以说非大勇大智莫办;但先决条件必须是对革命无限忠诚,毫不犹豫、动摇。在十分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葛佩琦自始至终地完成了党所交给他的任务。通过这部书稿,也可以透视当年革命“三角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而使读者知道革命胜利的确是来之不易。忘记过去等于背叛;展望未来,也只能从以往和现在作为立足点,不能架空,更不能随心所欲。愿读者都牢记我们的革命优良传统,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做出应有的成绩。 
  像葛佩琦这样一位苦出身,根子正,忠心耿耿,一贯为党为人民正义事业奋斗的好同志,却以莫须有的罪名,罗织成“罪”,含冤受屈长达几十年,这只能说在劫难逃或者时代的悲剧。乌云已经消散,面对现在春光明媚,像葛佩琦这样“劫后余生”的老同志,理应过好晚年吧?但愿如此。作为老同学,我谨向他以及全家祝福。 
  1991年5月21日 
  (END)

  附录: 
  葛佩崎同志的生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葛佩琦同志,因患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于1993年1月13日11时55分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 
  葛佩琦同志1911年9月24日生于山东省平度县。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35年参加革命,1936年参加了我党领导的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葛佩琦同志就读于北京大学期间,在“一二。九”运动时期,任北京大学学生会副主席,是当时北大学生抗日救亡运动领导人之一。在从事学生运动中,曾两次遭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坚贞不屈,表现出革命者的气节。 
  自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到1949年北京解放,多次接受党的指派,在河南、陕西、东北等 地国民党军政机构中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不顾个人安危,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他除了利用党组织为他安排的公开身份做党的工作外,还曾利用党的掩护组织“西安研究书店”,积极营救被捕同志并协助转移。 
  解放后;自1951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工作中勤勤恳恳,认真负责,著有若干学术著作,深受学生的爱戴。 
  1957年葛佩琦同志被错划为大右派而全国闻名,同年遭受拘捕,于1959年6月以“现行反革命”罪及“历史反革命”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冤狱18年。但他襟怀坦白,心胸开阔,能正确对待个人不幸的遭遇,保持革命者气节。在特赦战犯期间,于1975年以国民党将级军官身份获特赦释放。在党中央直接关怀下,1980年12月平反,后由中央有关部和原河南省委书记证明,于1983年5月经北京市委批准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党的组织关系。 
  葛佩琦同志恢复党籍后,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以新的姿态投入四化建设,抱病著述,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为人民奉献余生。 
  葛佩琦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刚正不阿,心胸豁达,坚韧顽强,忍辱负重,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思国忧民,坚信真理,对革命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过。在冤案平反之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广泛地联系和团结群众。他乐于助人,仗义直言,特别关心那些曾受到冤屈而向他求助的人,受到周围群众的尊重。他生活极为简朴,从不以一个老革命的身份自居,始终保持一个革命者的本色。 
  葛佩琦同志离我们而去,我们将以沉痛的心情缅怀他革命的一生。 
  葛佩琦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葛佩琦同志安息吧!
 
  “一二·九”老战士聚会京城深切悼念老战友葛佩琦 

  本报讯 1月25日,部分当年参加“一二.九”运动的老同志聚会悼念老战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葛佩琦。 
  葛佩琦同志1935年参加革命,是“一二·九”抗日救亡学生运动时期北京大学学生会领导人之一。193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后,他长期在国民党军政机关从事我党地下工作,团结广大爱国青年,同顽固势力进行了巧妙的斗争,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全国解放后,葛佩琦 同志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冤狱18年,1975年释放,1980年12月平反。 
  参加座谈的老同志回顾了葛佩琦同志一生传奇般坎坷曲折的经历,高度赞扬了他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心胸豁达,忍辱负重,刚直不阿,坚信真理,坚信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信念始终不动摇的崇高精神,葛佩琦教授平反后,有人曾问他是否感到痛苦和遗憾,他说,过去我经历了坎坷之路,痛苦已经过去,历史出现反复的时候,‘总有人要受挫折,革命的道路没有笔直的。不如人意的事情过去了,’总去想它,就等于自我惩罚。1985年,耄窒之年的葛佩琦教授同部分“一二·九”老战士在中国人民大学与青年学生座谈时,以自己的坎坷经历,勉励青年学生要继承发扬“一二·九”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以这种精神,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行列。他语重心长地希望青年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相信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人民走上光明之路,也一定能带领人民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他鼓励青年人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一二·九”运动的参加者是不计较个人利益的,也是不怕牺牲的,今天在现代化建设中,仍然需要这种精神。青年学生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搞改革,搞四化,需要大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起带头作用,更需要同工农相结合。 
  参加座谈的“一二·九”老战士有邓力群、朱穆之、吕东、袁宝华、韩天石、刘导生、顾大椿、刘居英、任继愈、唐敖庆、胡昭衡、孙思白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力康泰等。 
  (本文载《人民日报》1993年1月30日第四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