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 作者:斯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莲英 作者:斯仁-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慈禧太后冷冷地说:“你没有瞒我什么吗?”

  “奴才不敢,奴才真的再没做什么事。”

  “既是如此,那好吧。桂祥,你进来。”慈禧太后话音刚落,桂祥领着儿子德恒走了进来。

  李莲英原想即便慈禧太后知道这事,德恒又不在这儿,一切还不都由自己说,最坏也就是被训斥几句而已。这会一看桂祥父子走了进来,顿时傻了眼。

  看他这副神色,慈禧太后知道确有此事。不由大怒:“既没做什么事,为何如此神色!”

  “老佛爷息怒,奴才原想这点小事,不说也罢,免得老佛爷您伤着身子。”

  “小事?你想的倒是挺周全的!”慈禧太后怒道:“现在你还有何话可说?”

  李莲英这才小声说:“奴才急匆匆回家,路上偶遇德少爷,当时他的轿子横在路中。奴才请他让开些,他……一时言语不和,便……”

  “不是这样,他一上来就对我拳打脚踢。”德恒这会儿来了劲。

  “闭上你的嘴!是我问话还是你问?”慈禧太后喝住德恒,接着说道:“言语不合,你便动手?你瞧瞧将他打成什么样子?”

  “奴才当时不知道他是老佛爷的侄儿,如果知道,奴才斗胆也不敢。不过,当时他……”

  “还敢顶嘴!”慈禧太后一看李莲英仍想狡辩,怒喝道:

  “越说你还越有礼了!不知道是他,那么换个人你就可以随便打了?平日里宠着你,你竟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来人,与我重责四十棍子!”

  自入宫以来,李莲英虽则也受过慈禧太后的责骂,还挨过耳光,可哪受过如此重的责罚?看着站在一旁的德恒满脸得意之色,直把个李莲英气得浑身发抖。可有什么办法呢?当下只得趴在地上,“劈啪、劈啪”,四十棍子下去,直将个李莲英打得皮开肉绽,满头大汗。

  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慈禧太后这会方有些后悔了,遂温和地说道:“这下知道苦头了吧,以后还敢不敢再放肆?”

  “谢老佛爷教导,奴才再也不敢了。”

  “恒儿”,慈禧太后转脸对桂祥父子说,“这下解气了吧。

  桂祥,恒儿也有不对之处,你以后也要严加管教!好了,下去吧。”

  待桂祥父子踌躇满志地出了屋,慈禧太后命人将李莲英抬回房中,又亲自命太医给调治一番。

  “莲英,今日苦头吃得冤吗?”慈禧太后不无怜惜地说道。

  “不冤,全是奴才的不是,奴才以后再也不敢了。”

  “你呀!平日里我虽不大管你,但你也该自重些。现在正准备修园子,你万一给我惹出个麻烦来,该如何是好?”

  “奴才知错了,奴才以后一定记着就是。”

  有太医调治,名药补体,不几日,李莲英便行动自如了。

  但经此变故,李莲英却收敛了许多。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

  天恩愈大,性命愈险,不可不慎!

  光阴荏苒,转瞬又是一年春天。这日,阳光灿烂,春风煦煦。午后小憩,慈禧太后便带着李莲英等人前往北海,焚香拜佛。

  北海,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古代帝王苑囿。原为辽燕京城东北一片湖泊,名金海。中有小岛,唤瑶屿,且在此建“瑶屿行宫”。金大定三年至十九年(1163—1179),仿北京汴梁“艮岳园”,以瑶屿为中心,修建了大宁离宫,并将金海改称西华潭;瑶屿改称琼华岛,俗称琼岛。至元元年至八年(1264—1271),又先后三次改建,琼华岛一度改称万寿山、万岁山,湖名太液池。到了明朝时,因与中南海区分而称为北海。经明、清历代帝王扩建,成为皇城内专供皇帝游乐的宏大御园。

  北海与中、南海相接处为一横跨太液池东西两岸的七孔长桥,桥两端石牌坊上分题“金鳌”、“玉蝀”,故又称金鳌玉蝀桥。桥为石造,宽两丈、长数百步。桥栏为汉白玉所造,并雕各种花纹于其上,形貌极美。停立桥上,傍倚栏杆,极目望去,绿柳重萌,莲荷满池,白塔倒影,亭榭参差,好不惬意!

  在桥东端北侧,有一座古老的建筑,这便是迄今已有八百年历史的团城。它最早是金朝在岛上建造的大宁离宫的一部分。元初又修了仪天殿,明时加修围墙,自成一体。整个建筑精巧玲珑,轻盈美丽,宛若镶嵌在玉盘中的一颗明珠。城初为高台,在台上筑城,于南侧设门。上建有佛殿,名承光殿,为元代仪天殿故址。殿内珍藏一尊羊脂玉佛,由大块汉白玉雕成,头顶及衣褶嵌以红绿宝石,光泽清润,堪称稀世珍宝。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羊脂玉佛的左臂上却隐隐有道疤痕。

  “老佛爷,听人说这羊脂玉佛通身洁白无暇,怎的左臂上却有道疤痕?”待慈禧太后顶礼膜拜后,李莲英忍不住开口问道。

  慈禧太后久久凝视着那羊脂玉佛,一语不发。她的思绪不由得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英法联军攻陷京城,咸丰帝挈眷匆匆北走热河,京城陷于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老佛爷,奴才……”

  慈禧太后这才缓过神来,叹口气道:“还不都是那些洋毛子干的!想来真是让人痛惜。”

  “奴才不知这回事,求老佛爷饶恕。”李莲英慌忙跪地说道。

  “瞧你这样,起来吧!出去走走。”

  停立桥头,但见水光潋滟,杨柳依依,一只翠绿色的鸟儿悠闲地飞翔于天际,宛若天际“留白”中恰到好处的点缀;桥下一片碧水深深的,静静的,清清的,无数的水蛭、小鱼畅游于水中。忽的一条二尺多长的大鱼跃出湖面,鳞片映画出一道弧光,弧光之下泛起一片涟漪。好惬意呀!看着这一切,慈禧太后忍不住仰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就在这时,她的眉头忽的皱了起来。

  站在一旁的李莲英急忙顺眼望去,只见远处一高大建筑物直插云霄,俯视禁苑。原来是北堂呀,这不早就有了吗?莫非老佛爷又想要……

  “老佛爷,这外国人也太可恶了,把咱好好个佛像弄个疤不说,又在这建个教堂,真是岂有此理!它建得这么高,宫里有点啥事,岂不都让那些洋毛子瞧了去?”

  “可不是吗!”慈禧太后看看李莲英,不无惋惜地说道,“以前曾让他们搬迁,可就是没个结果。”

  沉思了好长一会,只听李莲英开口道:“老佛爷,依奴才看,不如借着修园子的机会,让他们搬走算了。”

  “谈何容易呀!”慈禧太后皱眉说道,“中法交涉,好不容易才算了结。一波甫平,一波又起,只恐会再惹出麻烦来。再说了。这北堂情况复杂,它乃是圣祖仁皇帝(即康熙帝)敕建的天主堂,如果现在管堂的教士硬不肯拆,又该如何是好呢?”

  “老佛爷,这洋毛子也并非全不可理喻,您说是吗?”不等慈禧太后回答,李莲英已接着说道:“如果善言相商,就说咱修园子要用这块地,另外觅一块适当的空地与他们,一切搬迁费用由咱出,照情理说,他们没有坚持不迁的道理。”

  听了李莲英的话,慈禧太后觉着颇有些道理,可转念一想,又觉不妥,李鸿章答应的钱至今还没着落,如果这时提出修园子,岂不是不打自招,于是说道:“你说的不无道理,只是现在还不能提修园子的事。再说这搬迁费用又从何来呢?”

  “老佛爷您这就多虑了,依奴才看,这事只要让李中堂去办,保准马到成功。”

  “李鸿章?这话怎么说?”慈禧太后不解地问。

  再看此刻的李莲英,眉开眼笑,洋洋自得。只听他娓娓说道:“让李中堂办这事,依奴才看有三个好处:其一,他已知道老佛爷修园子的事,不怕泄露;其二,他和洋人多有往来,交涉起来肯定是轻车熟路;其三,这搬迁费用不就几十万两银子吗,让北洋衙门出,不是九牛一毛吗。”

  一箭三雕,简直太妙了!听了李莲英的话,慈禧太后顿时眉头大展,不由得发出两声得意的笑声,旋即下旨,召李鸿章进京见驾!

  北堂,位于西苑金鳌玉蝀桥以西,西安大街路南的蚕池口,所以又名蚕池口教堂,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康熙四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康熙偶感伤寒,旋即转为疟疾,三日两头,寒热发作,颇感困顿。虽遍征天下名医,服药不少,但全无效验。恰在这时,有两名法国天主教士,呈进一种白色的药粉,说是从本国寄的,名为“金鸡拿”,专治疟疾,且有强身健体之功效。康熙帝大为欣慰,当即服用一剂,果然效应不凡,药到病除。于是康熙帝决定在皇城内赏给进药教士宅第一区,作为酬谢。

  赐第是由康熙帝亲自检阅皇城舆图所选定的,就在西安大街路南的蚕池口。那里有座明朝官人织锦的工场——云机庙。入清之初,大半废弃,但却留下好些当年侧近主臣的赐第,于是康熙帝便挑了一座最好的第宅,改建成天主教堂式样,赏给法国教士,题名“仁慈堂”,表示感戴圣祖的仁慈。

  第二年,法国教士因仁慈堂西侧有一段空地,起意修建教堂,于是上奏康熙帝“蒙赏房屋,感激特甚,惟尚无大天主堂,以崇规制。现住房屋,固已美善;而堂为天主式凭,尤宜壮丽严肃。用敢再求恩赐,俾得起建大堂。”康熙帝接到此奏折后,当即将那块空地恩赏了一半于那教士,修建教学,教堂建成,康熙帝亲赐“万有真原”横匾及长联,命名为“救世祖堂”,此即所谓北堂。堂长二十五米,宽十一米,高十米。

  后来,罗马教皇格勒门十一世借“礼仪问题”而横加干涉教堂命名,故康熙帝于五十九年谕令:“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传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北堂遂作废。雍、乾、嘉时期,清政府都沿用这一禁教政策,因此在北京的天主教堂大多长期处于被封闭、禁用的状态之中。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廷被迫与英法等国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有将“前谋害奉天主教者之时所充之天主教堂、学堂、墓坟、田土、房赔还”的条款。于是,北堂重新落入法国传教士之手。

  由于蚕池口紧挨宫廷,加之北堂所建钟楼过高,可以俯瞰内城,因此早在咸丰十一年,总理衙门就曾经向法国公使提出过这一问题。谁想法国传教士对此非但不理睬,反于同治四年重新加高扩建北堂。于是,这个问题在大清国朝廷内变得突出了。

  监察御史朱学驾就曾提出:“近见该夷盖造洋楼,高约八、九丈,登瞰宸图,了如指掌。闻其绝顶,竟可窥其大内,狂悖莫甚于此,……宫禁之外,理宜严肃。”两广总督瑞麟、陕甘总督左宗棠也先后提出此事。但法国公使会同法国传教士,以种种借口周旋,迟迟不做答复。

  同治十三年八月,同治帝载淳频谕兴建“三海”工程。总理衙门再次致函法国主教田列斯:“至于迁移营造费有所需,中国亦必有代筹之处”,打算出钱让法人搬迁。但田列斯却以自己无权做此决定,将此事拒绝。

  同治十三年九日,同治帝驾崩,兴建“三海”工程也因大臣们极力反对而停止。所以,议办蚕池口教堂搬迁之事,不了了之。

  你道慈禧太后这会为啥又提起此事?原来,她鉴于光绪帝载湉成年,即将亲政,打算借着重修清漪园的机会,将“三海”也顺带修修,以为将来“颐养之所”。

  再说李鸿章接到懿旨,内心真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上次李莲英在天津阅兵,提出借款一事,只因购买了军舰,一直拖着。这会慈禧太后召见,能不急吗?风尘仆仆来到京城,李鸿章没急着见慈禧太后,而是先找李莲英,打探消息。

  “总管上次赴津,多有招待不周之处,还请总管要海量包涵。这点小意思,请总管笑纳。”说着,李鸿章从怀里取出张银票递与李莲英。

  五万两!李莲英顿时心花怒放,急忙吩咐上茶递烟,随后笑着说道:“中堂真是太客气了,咱家真有点受之有愧呀。

  不知中堂请安的折子递上去没有?”

  “还没呢!”李鸿章满脸愁容道,“这阵子由于购船,手头紧。太后上次吩咐的事还没办好,我担心……”

  “没关系。这事呆会咱家先替你挡着,不过您可要抓紧些呀!中堂,老佛爷这次把你从天津叫来,又有大事着你去办。”

  “这……”李鸿章一听又有事,脸色更加难看,“不知太后有何事吩咐?”

  看李鸿章这副神色,李莲英忍不住笑了两声,说道:“中堂不必如此,这事别人去办可能难些,不过中堂您去办,肯定是马到成功。您也知晓,皇上年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