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随身空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宅在随身空间-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有几次鱼确确实实上钩了,但程爷爷的响应速度太慢,线才拉倒一半,鱼挣脱就跑了。
小心肝被挠的痒痒的天明,憋不住了,对他道:“爷爷,还是我来吧,你的起杆速度太慢了,这样钓不上鱼。”
小老头还挺固执,依旧心有不甘道:“你再等等,等我钓上一条再给你。”
那得等到什么时候?
不过天明还是没说什么,人家爱玩就让他玩会算了,不急于一时。
程青华的运气还是相当的好,这次放下鱼竿后,不一会又有鱼儿咬饵了。
“程爷爷,快起杆!”
“起杆太早了,浮标都没沉下去呢。”
“可以起杆了。”
在天明的一系列提示指引下,程爷爷终于钓上了人生的第一条鱼:巴掌长的小黄鱼。
这种小黄鱼不是海里的那种,刀削面状身材,腹部有黄色条纹,在内陆湖里相当常见。
“爷爷,你已经钓上一条了,这下该轮到我了吧?”看程爷爷乐的不行,天明问道。
程青华胡子一瞪,板起脸来:“你这小伙子怎么这么不懂礼貌,爷爷我钓上条鱼,好不容意开心下,你就过来抢?不行,等我钓上一条4;5斤重的大鱼上来,再给你玩。”
天明无语,不带这么玩的吧?早知道就不带您出来玩了。
没办法,鱼竿在人家手里,天明只能看着主权牢牢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在一旁干瞪眼。
这时候,外公的话从远处传了过来:“天明,准备做饭了。”
吃饭了……果然,外公已经将铝锅支了起来,在湖边杀鱼呢。
“快要吃饭了。”天明高兴的道。
对骨灰级钓鱼爱好者而言,身上都会带一口铝锅,如果钓到鱼了,那就吃鱼。钓不到,建议还是不要带锅在身上,没有足够的信心钓到鱼,带米和油,在钓鱼圈只会闹笑话。
今天的午餐就是外公钓到的那条5斤多重的大鱼。
天明在周边捡了些干燥的野草,小树枝。煮一锅水煮鱼要用不少柴火,天明特意多跑了点路,去附近山上捡了很多干树枝过来。
鱼入锅后,即便没有放入任何佐料,鱼香还是飘出了很远,旁边那些钓鱼客都耸动着鼻子躁动不安,一点心思都没有。
有几位还跑过来,伸着脖子望了望冒着白色热气的铝锅。发出啧啧感叹。
一小把细白的精盐,黄色的辣椒粉,红色的麻油。
依次放入调料,拿勺子舀一点尝了尝,外公点了点头。鱼汤已经做好了。
“叫他们都过来尝一点吧。那个程老弟,给他盛一碗,嗯,记得把刺挑掉。”
叫程爷爷过来吃饭,他还有些不好意思,都叫他吃鱼了,还在钓鱼点枯坐着。
外公带的碗是那种木头小碗,普通中碗大小。轻便易携,外公一共带了四个过来,但喝鱼汤的人多了,只能多人共用一个碗了。
铝锅到是不小,5升水倒进去都能放的下,煮处理后4斤不到鱼,毫无压力。为了让鱼汤更有味道,外公还在里面洒了一些葱花,少许豆泡,香味扑鼻。天明尝了一口,烫的舌头发卷,但就是舍不得吐出那鲜鱼汤。
“程爷爷,喝点汤吧,小心别烫着。”天明盛了一碗鱼汤过来,递给了程爷爷。
程青华虽然80多了,端个碗筷吃饭的力气还是有的,即便有些发抖,但鱼汤总算没洒出来。
问着香味,小心翼翼的尝了一口,果然,被烫了一下。吹凉了之后,才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不停地说:“好喝,味道真不错。”
一锅鱼汤,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周围的钓鱼客,都和外公特别熟,基本上都尝了几口。
长辈为先,天明是最后一个拿碗盛汤的。只喝了一碗,混个半饱,倒是程老爷子运气好,第一碗喝的快,天明给他再添了一碗。
下午,本以为鱼竿该归我了,没想到程老爷子还没尽兴,真想钓条大鱼上来。天明实在不好在说什么,恰好有点困,找了块干净的地方,睡了一觉。
天明是被程老爷子叫醒的:“喂,我钓上鱼了,你看看。”
揉了揉双眼,不情愿的爬了起来,一看,还真又钓上一条了。一条小鲤鱼,四两出头,比之前的小黄鱼大点。
“我有点累了,你来钓吧。”将鱼竿还给天明,听程爷爷还有些意犹未尽:“下次我也买根鱼竿过来。”
看外公那边,好像又钓上大鱼了,一帮人又跑过去看,议论纷纷。程老爷子也憋不住过去了。看他走路蹒跚不稳,慢吞吞的样子,总感觉没外公那么风风火火。
人老了心却年轻。天明发现,两个老头开始聊起来了。
首先打破沉默的是外公:“你哪里人啊?”“做啥子的”“儿女怎么样?”一问一答,外公那中气十足的大嗓门,浓浓的本土气息,远在20米之外的天明听的清清楚楚。
程老爷子说了什么,天明没听太清楚,一心钓他的鱼去了,不过看两老头越聊越开心的样子,估计是互相看对眼了。
下午4点多,时间不早,是时候回家了。
看了看鱼篓,2条1斤多的草鱼,3条小鲤鱼,这是天明一下午的收获,相当不错。
“外公,时间不早了,我要回去了。”然后又对程青华道:“程爷爷,可以回去了。”
“这么快啊,还没和刘老哥聊个够呢?”
外公站了起来,开始收拾鱼竿鱼篓,他今天的收获最大,4条3斤以上的大鱼,都是他钓上来的。不过他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还是结交了这个知识气挺高的程老弟。虽然是城里来的,对农村的东西懂得竟然也很多。慢慢的,两人的聊起了各自的经历。
一个城里的农业专家,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农,两道不同的人生轨迹,此时发生了交汇。
长聊之下,两人竟有了惺惺相惜之感。互相的称谓也变成了你“老哥”我“老弟”的了。
“刘老哥懂得东西还真多,在城里当过机床操作工,压过花生油,还会修发动机,会开联合收割机……牛!太牛了!”坐着车后座的程老爷子,一路上没少说称赞外公的话。
外公啥时候也学会吹牛了?虽然说得都是真的,但也没程爷爷嘴里描述的这么玄乎吧?外公虽然干过很多行,最多是每行都懂一点。
其实,更牛的应该是你这个国家级农业专家吧?
“我决定了,明天去买根好点的鱼竿,跟刘老哥学钓鱼去!”
吃晚饭的时候,在饭桌上,程老爷子对桌上的几号人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程东的筷子掉到了碗里,惊的下巴快掉下来,吃吃的道:“爷爷,我还是给你买些毛笔宣纸吧,您不是喜欢书法吗?练练书法不错。”
程老爷子不以为意,拿筷子指了指桌上一盘鱼,道:“看看这盘鱼,味道不错吧?但我今天中午喝的鱼汤,比这鲜美十倍!人家刘老哥可是天天喝鱼汤,还有,你看见这条鱼没有?这条稍微小点的,我钓上来的,恩……这条我要自己吃。”
将鱼夹到自己碗里后,程老爷子还意犹未尽道:“别看刘老哥86岁了,看起来却70不到,走路虎虎生风。见识也广,跟他比,我这岁数活狗身上了。”
天明他们的脸部表情比程东差不到那去,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短短的两三小时,外公到底给他灌了什么**汤?如此让他推崇,一口一个刘老哥的,哪有什么专家风范。
这是晓娟也发话了:“爷爷,您都80多岁了,在附近走走看看就行了,没必要去水边钓鱼,太危险了。”
程老爷子一摆手,不容置疑的道:“我算是明白了,生命,在于运动。你奶奶去了以后,我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到现在起床都费劲,有时候就想一觉睡过去得了……没意思,真没意思。但今天,我是明白了,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精彩的事,等我去经历、探索。早早的死了,不值!刘老哥说了,清源山的静波湖,里面的鱼更多、更大!我很想去见识一下。”
看老爷子神采奕奕,不像开玩笑的样子。加之一番推心置腹的话,大家都陷入了沉默,没有说阻止的话。
“爷爷,您想去就去。只要我有时间,还我带你去吧。”天明主动请缨道。
“好!就这么定了。”



第四十八章 村民大会

来到后山的樱桃园、紫竹林,天明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场面。
200多人推车倒土、砌墙码砖。机器轰鸣,钢筋如林,一大群人挑着担子,给地基填充混凝土。
要不是大机器开不进和目村,一些施工活只能靠手推肩扛,否则天林的景区建设还能实施的更快些。
才7;8天的功夫,天林幻想的生态大景区雏形,已经能看出部分轮廓了。
不过想起天林给这200多号工人每人每天200块的工钱,一人一包10块的芙蓉王香烟。加上包中晚两餐,仅工钱,一天得烧5;6万。
除了往工地上跑,天林跑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到镇上的邮政银行,隔两天就要取出好几万。
从一开始的兴冲冲,现在天林的脸上更多的还是忧虑。
听他讲,大农庄的首期计划200万的资金,可能难以完成。
他认为在这个经济不是特别景气的地方,150一天的工资应该会有很多人来。招工启事贴出去后,跟本没人理。甚至还听到有人轻蔑的说:就是给别人家修猪圈,请个泥匠,也得180一天吧。还得小心伺候着,把人给气跑了,短期内想再找个肯帮你干活的师傅,难。
近些年,随着h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人均8000米刀的小康社会。当然,8000米刀,4万多人民币,大部分人都是“被平均”的。物价虽然年年上涨,但工资确确实实也涨了。在一些大城市,每月拿2万工资可能都活不下去。
这也跟天林长期待在农村有关,不知道时代的改变日新月异,稍稍有些脱节了。
所以,尽管精打细算,天林发现原本能持续建设一个月的工程项目,只能坚持半个月多一点了。不仅如此,由于缺乏大型机械,最多只能完成56%。
估测失误啊,天林脸上的愁容越来越明显了。
原本他还想着,建一圈600米长,2米高的围墙,加上一座仿古城门楼,一个果树生长玻璃室,2,300万差不多了吧?
没想到,200万只能完成那圈城墙。
见弟弟不说话站在工地旁边闷头想事,站在旁边的天明问:“怎么了,还在想资金的事?”
叹了口气,天林道:“不想想办法再筹措一批资金,我的首期计划可能都完成不了。”
“你还是太急了,等过段时间有钱了再搞不行啊?你那蔬菜大棚每年不是能赚7;80万么,这首期计划,一两年肯定要吧?”
郁闷的吐了口气,天林道:“哥,你不懂,正月十五已经过去了,大部分人还是会回城里的,到时候这工地上能留下3;50人就不错了。这么点人,如果不涨点工资,实行包工制,每天200块的工资肯定是满足不了他们的。如果身强体健的都走了,留下一批残弱帮我干活,一年之内怎么完成我的首期工程?”
所谓的包工制,就是将某项目以固定的酬金承包给某人,干的快,拿钱多,积极性好。现在有些包工团队,每人每年赚10来万很轻松,自然看不上一天200的资。
像天林这么大的工程,包工制一定是要实行的。
天明听懂了,天林是想要更多的金钱,换取更快的速度。
“那你打算怎么办?”天明问。
仿佛下了什么决心,天林道:“只能借或者找人筹款了。村里的有钱人还是不少的,包工头老金,县里开工厂的王林,都是村里可数的有钱人,不知道找他们能不能借到?”
“王扒皮?你可千万别找他借钱,他可是村里经常放高利贷坑人的,上次赖金生的事,你应该知道吧?”
赖金生好赌,一次输红了眼找王林借钱,借了10万,后来输光了还不起。最后他在县城买的一套20万的房子,被他坑走了。
“我知道,只不过现在银行不给贷款,亲戚们也没钱借。看来,只能找村民筹款了。”
“村民筹款?”
……
骑着摩托车跑东跑西,到了下午3点,天明和程东才把村上50来户,在家里能说的上话的村民请了过来。
门口道场上,坐了一排排翘着二郎腿的大叔大婶,加上旁边看热闹的抱小孩的小媳妇,有上百号人。
瓜子磕的吧唧响,交头接耳的。等天林以村支书的名义,召集他们来后。人到齐了,好一会才安静下来。
“各位大妈大嫂,大叔大伯。今天叫大家来,还是为了我的农庄计划,你们也应该听说了,我想把咱们村建成一个集蔬菜大棚、果林种植、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经济旅游村……到时候,我们每年将接待上百万的游客前来观光,创造上亿上十亿的收入……”
听天林口中的大计划说完后,台下有些骚动。有些人激动不已,有人昏昏欲睡,而大多数人,一如既往的磕着瓜子。
讲了20多分钟了,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天林接着道:“但要想共同致富,光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村里却有100多户,500多人。如果大家能踊跃加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出3年,只要跟着我干,我保证,每家每户,全年收入不低于10万!”
10万?台下轰动起来,年收十万,这是一些当了一辈子的农民们,想都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