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富贵- 第3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到这股力量。李继迁势力大振。
    于是数万铁骑闪电般地扑向夏州西北的王庭镇。
    曹光实与尹宪在夏州未反应过来之前,王庭镇失守,数百宋朝守兵,以及周边近万百姓,全部被李继迁掳获。
    赵匡义得知后大怒。
    正好宋九花了无数心血,绘出了一个南河套的大约地图送到了曹光实手中。
    曹光实与尹宪根据这个地图。以及以前在宋九授意下散布出来的情报网反馈上来的各种情报,制订了详细的计划。
    李继迁不觉,仍与李继忠张浦带着军队四处骚扰宋军,以及从宥州到夏州、银州与府州以西以北的诸堡砦都无法建设。
    十月的一个深夜。尹宪与曹光实二人带着数千精骑,扑向了地斤泽。也许在地图上看不远,只有几百公里,若是开车,三四个小时就能开到了。实际在当时,想要实施这一战略是十分困难的。夏州往北就是王亭镇,然后是安庆泽,黄羊平,再向百一百多里才是地斤泽。中间有崇山群岭,有戈壁沙漠,也有一些绿洲,可这些绿洲上的部族多是倒向李继迁的。
    但就是这种恶劣的环境,让曹光实与尹宪奇迹般地将军队悄悄抵达地斤泽。
    此战击杀李继迁无数手下,多个营帐被烧毁。包括李继迁的正妻罔氏与另一个妻子野利氏全部被抓获。
    李继迁只好耻辱地逃出地斤泽,再次开始了流浪生涯。
    但就是如此,李继迁仍带着兵马,逃出了宋军堵杀。
    这也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结果,一是曹尹二人手中活动的兵力少,茫茫的大漠成了李继迁最好的掩护。二是李继迁的狡猾。
    ……
    “陛下,臣以为李继迁不足为害也。”宋琪说道。
    李继迁数战数败, 宋九都找不到借口来反驳他的话,最后只好说了一句:“可为什么他还能活蹦乱跳地活在南河套上?”
    “大漠之掩护也,陛下,以臣之见,不如让李继捧回夏州,让李继捧安抚,各族归心,李继迁失去民心支持,朝廷到时候自可手到擒来。”
    手到擒来?
    宋九心中冷笑。
    若真是如此,都不会有后来的西夏国。
    不过李继迁先前的表现确实太不给力了。包括宋九都感到了失望。
    他心里琢磨了一下。
    因为李克文没有能力,朝廷将李克文召了回来。
    现在夏州的权利全部交给了曹尹二人手中,没有羌人共治,虽然自己说了那个代表制,这些党项人也不会服气。
    而且李继捧懦弱,不足为害。
    宋九还想到了几件事,不知道另个时空宋军怎么样,但这个时空宋军应当会变得更强。包括大量武器铠甲,在自己主导下,铠甲开始轻便化。可能防御力量削弱了一些,但在行军速度上会更快一点。
    以及丰厚的奖励抚恤制度,士气上也应当会更高一点。至少在这个制度下,兵士更敢于作战。
    西北诸道路与堡砦完成了八成,难缠的横山地区也完成了六成,也就是朝廷能控制一半横山地区了。差的就是宥夏银这一段,在李继迁骚扰下,工族陆陆续续地,至今只完成了四分之一。但比没有肯定要好得多。
    因此最后宋九也没有作声。
    实际宋九心中有一个很不好的想法。宋琪五次三番地给自己上眼红,那么就让李继迁来替自己打宋琪的脸吧。
    宋九回到枢密院。
    他未表示反对,不代表着真正不作为。
    先写了两封信,分别给折家与王家,请他们务必配合,侦探南河套的地形。
    南河套范围太大,若是从古长城向北计算,到黄河这一地区面积都比后世的浙江省面积大。
    还好有折家与王家,不然李继迁得到屈野河各部支持,后果更严重。
    也还好。他的不争气,甚至都没有吸引萧燕燕的注意。
    不过从眼下看,宋九很有些想不明白,李继迁除了百败百战的那种精神,并没有表现出在军事上有何修养。难道这是一个李绩式的成长人物?
    接着又下了一道命令。让曹光实将李继迁的妻子野利氏送还给野利族,并且隐晦地暗示。让野利族将这个妇人重新改嫁。
    这是一种试探。
    宋朝君臣可能不知道。未来这个野利部又出了一个西夏皇后,成为李德明李元昊的忠实打手。
    而且他们就居住在横山,一旦与李继迁联手,或生出反意,影响同样深远。
    这就是一个机会,若野利族听从了自己的话。将女儿改嫁,从此与李继迁一刀切开,宋九不戒意给他们一个机会。若是不想一刀切,那么他们也是宋九的目标。
    宋九又喊来一个堂吏。让他送一个帖子去三司。
    一会儿堂吏带来一份厚厚的文书,宋九打开翻看。
    这是三司的财务报表。
    一年还没有结束,不过大约摸的财税收入与支出能看出来了。
    这一年风调雨顺,国家那么大,总有些灾害,可规模不大,地方上就消化掉了。再加上前线没什么战事,就包括对辽东都没什么支援了。国家财政情况十分良好。
    宋九看完,对石显说道:“我们出去看一看兵士。”
    随着禁兵越来越多,不是所有禁兵都在开封城的,洛阳有,大名府也有,宋州那边同样有,但主要集中在开封附近。这个宗旨宋九并没有变动,变动的是将兵士从城市转到了乡村。
    有没有提高其战斗力,这个不大好比较。
    但有两条能看到变化,第一个是国家养兵成本下降了许多,第二个兵士生活成本下降,家庭情况在改善,象以前那样许多兵士迫于生活,让妻子充作军妓的情况少了许多。
    两人先从皇宫西边的军营察看。
    然后又骑着马去了郊外。
    郊外就是宋九的屯兵制。
    一分为二,一为粮田,按耕地优劣,每年每亩上交两斗到五斗粮食,余下者归兵士本人所得,多劳多得。忙时务农,闲时练兵。
    二为布田,载桑植麻种棉花。这个归家属经营与所得,不用上交。
    类似于轻租田,但又不是,因为有轮戍制度,还有兵士退伍与牺牲后补充的新兵,因此一年一计算,先根据情况每年重新划分给各个指挥使,再由各个指挥使划分约十将,由十将划分给兵士。
    因为上交得少,所以一开始出现许多兵士不习惯农活,将它租给百姓。
    不过后来看到一些兵士肯放下身体,家中情况得到改善,甚至有的妇女勤快,养猪养鸡,一家人生活迅速好起来。还有一年一轮制度,让佃户经营变得很麻烦,渐渐这种情况少了。
    特别是后面补充的新兵,他们多是从农村来,不存在习惯与不习惯的问题。渐渐它成为一种稳定的制度。
    以前兵士给予的包括钱,粮,与布,还有石炭等物资。
    主要就是钱粮布,但这种制度下,兵士不用再给粮布,所以养兵费用在渐渐下降。
    至于隐形的,那就是劳役下降,这个不大好计算了。
    宋九看的不是这个,看了两处兵营后,宋九问道:“石公,你看这支军队可用否?”
    “可用,士气高扬,家人衣食无忧,堪比唐朝初期之府兵也。”
    “唐初府兵吗?”宋九苦笑。也许吧,可是李靖在哪儿,李绩在哪儿?(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四章 持续性的打脸(下)
    论领兵作战,宋九可能还不如大炮崔翰。不过宋九相信,在自己金手指的带动下,应当宋军比史上变得更强大。
    至于强大多少,这个就不大好说了,但宋九也不会认为强大到可以改变战局的地步,实际相比于战斗力的提高,宋九更看重的是养兵成本。因此全国上下这种自信心,让宋九十分担心。
    返回西府。
    宋九放下公文,想了半天,最后下了一道命令,让杨延昭从辽东调回来。
    党进、李汉琼等名将去世了,潘美、崔彦进等名将老了,至于新生代宋九倒是看好了几个人,王承美与折御卿,可他们都是党项人,而且也不能离开府州与丰州。还有一个,李继隆,可他是国舅,这身份让宋九有些忌讳,休要小看了外戚,东汉就是让这一个个国舅坑了。
    因此宋九也打算着手培养下一班新生代大将。
    可是思来想去,不知道该用谁,于是还是用杨家将吧……
    但就在这时,赵匡义更加年轻化。
    原来南唐建州有一个读书人,叫杨徽之。他做了一件古怪的事,不在南唐科举,却跑到了后周来科举。他中了进士后得到重用,做了一个勇敢的事,奏请柴荣将赵匡胤给杀了。
    赵匡胤登基后大怒,准备杀掉杨徽之,赵匡义说道,此人是忠臣,杀不得。赵匡篆未杀,但如宋九所想的那样,无论赵大还是赵二,皆有小家子气,缺少了李世民那样的气魄与胸襟, 也休想他们象李世民对魏征那样用杨徽之。因此杨徽之贬成了一个小知县,一做就是十几年。直到赵匡义登基,杨徽之才重见天日。
    此人也是一个名臣,最少在宋九眼中是宋朝排行到前三十名的文臣。
    杨徽之有一个侄孙叫杨亿。
    据传这个杨亿七岁就能作诗,赵匡义产生兴趣,派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去试杨亿才艺,再送京城复试,一连三天,十一岁的杨亿作赋五篇, 一气呵成,文采颇佳。
    赵匡义很高兴。便让太监王仁睿将杨亿送到中书,听宰相发落。宋琪等人心领神会,便出了一个《喜朝京阙诗》的诗题,让杨亿作一首诗,
    杨亿只想了一盏茶功夫。便写下一首五言律诗:
    七闽波渺邈,双阙气岧峣。
    晓登云外岭。夜渡月中潮。
    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
    前四句诗情画意,特别是三四两句,五六两句又大大的拍了君臣一个马屁。
    也许不算太出色,可考虑到他的年龄,以及这种大场合,反正换宋九在十一岁时肯定是做不到的。
    宰相们纷纷夸奖。
    于是赵匡义录神童杨亿为进士。然后授为将士郎守秘书省正字。将士郎乃是阶官,守秘书省正字是职官,没有差官,就是带着官职继续读书吧。
    但也是十一岁的官员啊。
    消息传出。不知道让多少官员心中五味杂陈。
    但更奇怪的是杨徽之本人对他这个侄孙不感冒,相反的对赵匡义以文章才气为标准录取官员重用官员一直持批评态度,倒是很赞成宋九的观点,才气副之,官员作为才是根本所在。
    因此对这次十一岁的进士,杨徽之不但不高兴,相反地持否定态度。而且他的亲戚晚辈中,他不是看好杨亿,而是他的外甥宋绶。
    实际这两人皆是宋朝后来的一代名臣,以气节文学闻名于世。
    宋绶与鲁宗道、蔡齐等人皆是天圣时代的著名名臣,正是他们辅助,造就了天圣之治。不过杨亿同样不差,乃是宋真宗时的名臣。
    相比于杨亿,宋朝另一个神童晏殊也许在才情上胜过杨亿,但在政治上却远不及杨亿。
    对此,宋九不置与否,杨亿这个名字他似乎听过,但与李继隆一样,一点不了解,甚至都不分清打虎英雄李继隆与李处耘之子李继隆的区别。
    于其关注这个神童,不如关心另一个人。
    寇准混了数年知县,终于升迁为殿中丞通判郓州。与吕蒙正他们相比,不算太快。但也不算太慢,他仅用了五年时光,便从一个普通的学子脱变成一个大州的通判。
    寇准临行前,宋九将他请到西府。
    寇准莫明其妙。
    宋九拿出来一叠诗稿,小寇的诗写得很不错的,许多歌女传唱,也让宋九搜罗了一些。
    寇准还是不解。
    宋九说道:“平仲,我也送你一首诗。”
    “卑职不敢。”寇准很紧张地说。
    从宋九手中传出几首仙,但仙完了,宋九便不再作诗填词,包括赵匡义让群臣写诗,宋九都不写。
    赵匡义无奈,包括他在内,以为宋九这样做是想替物格学正名的。
    宋九道:“无妨。”
    于是写了一首诗: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寇准很纳闷,地名不冲突,此时粤与越通用,多指南海,富春江叫富春渚,也不难理解。
    然而连在一起,寇准表示看不懂了,为何是三十一年,他仔细想,三十一年前岂不是柴荣做皇帝的那一年?那么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是什么意思啊?
    包括其他几句,都让他看不明白。
    宋九又说道:“平仲,本官听闻有人说我是房杜,这个不敢自夸的,不过也能称为勉强合格吧。”
    “宋公乃国家栋梁,是谓名想。”
    “平仲,我不喜欢人家谄媚,说不定你找出本官一些缺点,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