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富贵- 第4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就不要那么拼命。”玉苹爱惜地说。
    “就这几年吧。”
    内治上没有多大问题了。经过赵恒的改革,已经将他带来的一些变革得到了巩固。当然没有永恒的制度。也许几十年后新的弊端会再度产生。就象二祖发起的改革,成功得不能再成功。然而三祖上位后,没有及时矫正一昧追求经济,带来精神文明上的忽视,于是种种不好的现象产生。但与二祖有何关系?
    因此,这些年来悟出这个道理后,他也渐渐松懈。
    换上朝服,去了中书。
    中书人事再度变动,首相是张齐贤、李沆,副相是王化基与向敏中。
    除了李沆宋九不大了解外。其他三人可以说都是老朋友了,甚至说是老部下。
    西府首相是王显,此外王继英与周莹为宣徽北南院使,与王旦、钱若水并同知枢密院使。难道枢密副使渐渐让临时的同知枢密院使代替,或者说在这个宋真宗眼中军事不重要。
    宋九交接。
    张齐贤与李沆笑了一笑。
    这两人对权利**都不强烈,因此也没有怎么排斥宋九。
    至于向敏中与王化基这两个晚辈更没话说了。
    倒是陌生的李沆先开了口:“宋公当临此位。”
    “事急从权,先坐下几年,然后致仕。人老了,顺着黄河跑了十几天。差一点累倒下去。”
    王化基在边上大笑:“宋公,你还以为你是岐沟关时的年龄啊。”
    实际宋九才五十出头,正是仕途上的黄金时光。
    不过再象以前那样玩,那肯定不行了。
    “宋公回来了。我们一起去政事堂吧。”张齐贤说道。
    一大摊的事呢。
    赵恒闻听后,立即从皇宫出来,赶到政事堂。
    宋九施礼。那场隐蔽的谈话早就抛在脑后了,恐怕以后也不会有人知道。除了赵恒自己大嘴巴说出来。
    几人坐下。
    实际有没有首相的位子。只要宋九回来,不管谁都得尊重。那可是真正的三朝老臣。就不要提政绩了。
    宋九说道:“先说巴蜀。巴蜀陛下无忧也,经张咏治理,巴蜀旁户一词渐成历史,叛贼没有百姓基础,也就成不了大势。不过这也能算是朝廷的错,至少用人不当之错,若是朝廷经济宽裕,下诏减免巴蜀百姓一年税赋,那么平定叛贼会更容易。”
    在这里宋九深深叹惜一声。不管怎么说符昭寿是他的好朋友,居然这种死法……
    但站在公事立场,朝廷是用人不当。
    当年在岐沟关他就看出符昭寿没有军事才能,因此让他提前逃走报信。岐沟关一役后,符昭寿还做了几年知州,在地方上表现也不佳,不知道赵恒是怎么样想的,让他在四川领军。
    “宋公此言使朕想到雷有终派其侄雷孝先献所夺王均,他对范廷召笑言,此鼠窍耳,虽婴城自守,计日可擒矣。”
    “那倒未必,这是一群疯子,一旦逼急了跳墙,想拿下会十分吃力的。”
    “要不要派背嵬军去?”
    “勿用,之所以至今贼未灭,乃是益州城墙高大之故。背嵬军用在野战,而非用在攻城上。若是贼突围而逃,背嵬军又欠了速度。但陛下可以下诏,让雷有终准备一些川骑,防止叛贼在城破之日,逃出城外,流毒更多的百姓。但臣在路上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官兵一到巴蜀就变得很糟糕?就象此次叛乱,仅是符昭寿在盔甲配置上稍稍不公平,就要谋反吗?”
    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就要谋反的话,不但军队无法管制,百姓也无法管制了。
    “臣一直想不通,更不会因为路途遥远,那么两广岂不是更远?可能因为巴蜀再三叛乱,叛乱已成了一个习惯……就象雷有终的军队一到益州,又开始了抢掠,抢掠百姓财物,抢掠年轻貌美的女子……”
    宋九不想说,若是临阵换帅,若是引起雷有终不满,也加入叛军,那个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所以臣以为难不难在平叛,而是平叛后的治理,必须要有强力的大臣为益州知州,那怕是良臣,懦弱者皆不可以前去。还有就是强力的将领,臣以为马知节可以,等平乱后还是委屈他再去巴蜀。”
    在王顺起义前,马知节知梓州,王继恩恶其不附己,只给他原彭州羸弱三百兵,让他与王顺交战。王顺十万攻城,马知节从早打到晚,气愤说道,死贼手,非壮夫也。这个贼不是王顺,而是指王继恩。不想死得不明不白,于是持槊突围,第二天居然找来援兵,再次杀进彭州城。再加上以三百平刘旰之功,迁为秦州知州。
    “此臣善,可以为益州知州兼本路转运使。”
    “那么巴蜀可安也。”
    这是第一件朝廷头痛的事。
    宋九又说第二件事:“臣未来京城之前,刻意骑马先行赶到郓州,又顺着黄河岸边一直看到孟州。实际治河之策,臣早先就与先帝讲过。中书还有臣做的模型。之所以如此,乃是黄河积沙太重。若想久安,一为在上游植树造林,束土减沙,二是自范县开新河,将黄河引入济水,利用济水的水流量束水冲沙,然后于桓沟、清水开凿新运河通向淮河,上面再开一条新河,通向御河,水小时引水冲沙不让河沙沉淀,水大时及时泄洪。但这样成本太过高昂。因此还是臣与王明那时的办法,只不过当时因为种种情况,国库一直很紧张,王明治河半途而废,许多地方的缕堤月堤等都没有建好,更没有划分好泄洪区范围,所以才有了这次缺堤。若是国库充足,可以将王明当年治河工程完善,再者,河套尽归我朝所有,可以于两岸植树造林,特别是渭水,尽可以地用水泥砖石建设房屋,减少秦陇地区的木材砍伐,这样还能减少与蕃人之间的冲突。那么黄河危害就会减轻。或者将来会扩大,不过若是那时财政允许,可以依臣的策略,花费一些钱帛,进行束水冲沙。这份存档应当还在尚书省的水部。”
    黄河是一个大问题。
    除非将青海大非川再度变成水草丰美的大牧场,除非将南北河套再度变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否则怎么治,也未必能治好。
    只能说治一治,会减轻一些黄河的危害。
    最后才说辽国。
    “辽国必伐我,而且可能会有一次很大规模的侵犯。”
    “原因有二,不为报复,就算先帝出军毁掉了幽州城,然而也建设起来了,就算迁回许多燕云百姓,他们对我朝百姓的伤害更大。不为钱,这几年经过萧太后与韩德让的治理,辽国也开始富裕起来。第一个原因是为了韩德让,如今韩德让任命齐王,大宰相,南北枢密使,一人拥有了耶律休哥与耶律斜轸两人的权利,几乎掌握了辽国的所有军政大权。并且还允许建有斡鲁朵宫帐,斡鲁内是辽国皇帝才配有的近卫军队。还不够,辽国皇帝亲笔书写丹书铁券,斋戒焚香,召集所有大臣,用列祖列宗发下誓言,对韩德让永不相负。”
    “陛下,如你这样待臣,臣会发生什么,先是吓得昏倒,然后连忙收拾家眷,逃到海外。那么韩德让会怎么办?”
    能军政大权一把抓,但能让你公开设置皇室才有的军队么?能公开设有皇室才有的军队,但能让皇帝当着所有重臣的面发誓永不相负么?
    或者说曹操等人才是真正的第一权臣。
    然而将曹操以一个汉人的身份放在辽国呢?(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六章 真三司使
    但是众人缄默。
    宋九意思非是纠缠韩德让获得多大权利,而是韩德让获得了这么大权利后,他的心态。
    获得这样的权利,不管他与萧燕燕是什么样的关系,也会心中戚戚,一旦萧燕燕死,辽国那个皇帝当真承认他这个莫明其妙的汉人父亲?然而有办法,那就是祸水东引。
    不时地与宋朝发生战争,让两国交战将上下眼光吸引住,那么他与他的后代便不会有危机。
    但这条理由还有点儿说服不通。
    宋九接下来继续说道:“第二个原因是辽国萧太后。”
    “为什么要幽州,幽州外有燕山,还有古长城,略作修葺,便成了最好的防御工事。江山在德不在险,不过有了潼关的关中与没有潼关的关中总是两样的。所以唐朝时奚人与契丹人无法南下,形成危害,所以每当突厥入侵,不敢过份扬鞭南下,以免后路被切断。不过再看契丹那边。几大种族,辽东深处生活着的多是女真人,再往北还有一部分室韦人,然而哪里气候更寒冷,人烟稀少,暂时不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辽东南部是渤海人,汉人。辽国北部是乌古人,敌烈人。西部是阻卜鞑靼人,西南部是白达旦部,夹山一带,有汉人,吐谷浑人,党项人,以及少量契丹人、吐蕃人。南部燕云地区多是汉人。唯独燕山起,一直到上京这一带,才是契丹族与奚人集中地区。”
    “比战斗力,契丹人战斗力未必比女真人强。至少个体战斗力不及生活在寒冷地区的生女真人,但他们还不算最强的种族。最强的种族是在契丹北部,乌古敌烈各部。只不过契丹举族整合在一起。其他各部分化,才被契丹人管控。一旦让我朝得到燕云地区,那么以我朝的内治,还有汉唐的历史,可以随时出兵关外,契丹人与奚人首当其冲。逼到那一步,稍稍失败,各族就不再受他们节控,北方各族四分五裂。辽国瓦解!”
    “因此萧燕燕屡屡发起进攻,利用他们人人皆兵的优势,生生将我朝拖垮,甚至可以会扬鞭南下,进攻开封。开封沦陷,我朝也会四分五裂了。那么中原百姓又会象五代十国那样,分成若干势力,不得不再次敬奉辽国为太上皇,辽国高枕无忧矣。”
    在史上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党项。
    当然,萧燕燕不会为了党项,母子俩大军深入,置于险地。
    对那一战宋九略略了解一些。
    当时辽**队情况很危险。但宋朝派使城下议盟,得到大量岁币,得了钱。得了面子,乘势退兵。
    那一战萧燕燕与辽国不仅是因为钱。好象也被打寒了心,再加上岁币。澶渊之盟才得到落实。不过辽国也要了效果,宋朝暂时也不敢对燕云有什么想法了。
    随着边境和平,燕云繁荣起来,辽国更多的人不想入侵宋朝。
    因此所谓的和平,其实还是打出来的。
    “经过几年时间治理,辽国渐渐富裕,人心归安,征高丽,以及平各部叛乱,军队始终得到了锤炼。辽国有了能力发起数次大规模的进攻。陛下登基以来,兢兢业业,萧燕燕担心一个更富更强的王朝屹立在南方,然陛下与太祖太宗两位皇帝不同,长于内治,短于军旅,所以她也渴望将我朝的发展扼杀在萌芽中。”
    “当然,这是臣的一种猜测,是不是如此,还要往下看。”
    政事堂一片沉默。
    吕蒙正没有与宋九共过事,寇准虽共过事,那是唯我独尊,根本就不会深想。
    但是张齐贤、向敏中、王显都做为下属与宋九在西府共过事,甚至说受益非浅。
    不但他们,影响的还有石普,史上石普虽能打,不过其人比较贪婪,贪财贪功,但在宋九调教下,这些缺陷皆不大严重了。
    宋九言少事多,不象田锡他们大嘴巴整天乱喷,甚至不喜强烈的语气怦击时政,以至让吕蒙正与寇准有些不耻。
    不过张齐贤他们不会这样认为,了解得越多,越觉得宋九的“可怕”。
    实际赵恒脑袋里也在回想一幕,那时他还小,父亲动怒,这个小九,好话不一定灵验,坏话却一定会发生。
    他在边上问,宋九诅咒我朝?
    元侃啊,这不是诅咒,而是一种替国家的忧虑。
    那父皇为何动怒。
    不是动怒……唉,反正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如今赵恒明白了。
    他担心地看着宋九。
    “陛下,勿用担心,若真是如此,却是一次大好的时机,一次收复燕云的良机!”
    这一刻宋九眼中杀气腾腾。
    不管怎么说,辽国在北边那些残暴的行为,让他激怒了。
    ……
    宋九细细翻看着三司的账目。
    中国史书最奇怪的一幕,那就是记载战争时刻意地疏忽了后勤。
    原因简单,写到后勤就会碰到一个字,钱!
    若是真连钱字也不愿提,那倒是好事儿,实际古今往来的官员九成以上一个比一个贪!
    “虚伪的文化啊。”
    没有钱能办好事吗?
    因此赵恒问他计从何出,宋九说道:“我先去三司看一看。”
    但他的性格注定他这一辈子不能成为一个斗士,也不可能与寇准是一条路子的人,好处就是他不会得罪很多人,可能会让他富贵一生,坏处就是尽管有了金手指,不会发起强烈的改革,以至他主持的革新中依然存在着许多弊病。
    然而不能疏忽他的作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