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主三国- 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里,公孙续可以选择以弓箭射击七千人的袁军大队。但公孙续没有。追击逃跑的人,是骑兵最愿意做的事情了。公孙续本人也是这样。于是,公孙续选择追击那一千多人的袁军步兵。骑兵都没有再用弓箭了。一个个挺枪纵马,实施最为直接的屠杀。

    在这样的平坦空旷之地,那一千多名袁军士兵怎么跑,也是跑不过骑兵的。假设有两名步兵,分东西两个方向跑出。一名骑兵只需要先追其中一人,杀死之后,再掉过头来,追杀另外一人即可。

    现在的情况是,公孙续的骑兵有七百多人,少于被追的袁军士兵。袁军士兵在危险的时刻,自动出现了乱跑的现象。向各个方向奔出的都有。袁兵没命地往前狂奔。他们不敢停下来也不敢回头。虽然明知这样下去必然难以逃过被屠杀的命运,可如果留在原地,却只能死得更快。连绵不断的惨叫声从身后传来。不用回头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同袍正在一个一个挤上通往黄泉的道路。

    追击的骑兵们一点都不心急。慢慢地杀,总会杀完的。他们锋利的枪尖像扎稻草人那样洞穿了一个个袁兵的身体,枪头的刃口像砍西瓜那样不断地砍下了一个个袁兵的脑袋。大约一盏茶的时光,杀完了。

    ……

    杀完了。指的是来自第二道埋伏的袁军士兵的绝大部分,被公孙续的骑兵们杀死了。为什么不是全部呢?是因为公孙续的士兵们自动停止了屠杀。

    好像公孙续的士兵们觉悟还挺高的哈。杀了许多人之后,突然良心发现,就准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这当然是痴人说梦了。士兵的职业,就等于是刽子手。刽子手们砍杀正欢的时候,是不可能良心发现的。这也不是说他们没有良心,而是说,在这样的时刻,他们发现不了自己的良心。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住手呢?很简单,当然是被迫的了。被什么样的情况所迫呢?当然不可能是有人拉住他们的手,或者有人对他们晓以大义,而是有了新的敌情。

    新的敌情,却是老的敌人所制造的。就是那支七千人的袁军大队,就是那支一直都处于下风的袁军。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看自己的敌人。袁军处于下风不假,但袁军不可能始终甘于处于下风。

    公孙续大意了,公孙续的骑兵也大意了。追杀逃跑的袁军步兵是快乐的,他们都去享受这种快乐去了。《晋书。阮籍传》说:“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得意了,快乐了,就连自己的样子都忘记了。顺便说一句,阮籍就是这个时代的人。只是现在还没有出来而已。

    ……

    七千袁军,把公孙续的七百骑兵包围了。公孙续的骑兵发现的时候,包围圈就已经完成了。公孙续自己,还不是最先发现的。

    包围圈很大。当然,不大不行。如果不大的话,岂不是早就被发现了。包围圈越大,需要的士兵就越多。这里,袁军又一次充分发挥了自己兵多的优势。有优势不用,过期作废。

    这么大的包围圈,必然不会很牢靠。圈上的袁军士兵,也就只有一层。骑兵一冲,绝对能够跑得出去。七百骑兵冲出包围圈,其伤亡不会超出七十人。

    但是,公孙续的确不是名将,公孙续的确比较差劲。公孙续迟疑了,发呆了,一时之间,并没有发出突围的命令。

    袁军则没有发呆。所有的袁军迅速往中间靠拢。尽量缩小中间骑兵的回旋余地。并且,随着包围半径的缩小,圈上最先只有一层士兵,很快就变成了两层、三层、四层士兵。

    然后,公孙续才下达了突围的命令。

    公孙续对于战场的情况掌握不是很清晰。观察也是匆匆的,判断却是迟迟的。这时,突围的命令发出了,向哪个方向突围呢,就又迟疑了一下。到了最后,却没有任何根据地,随便选了个方向。

    还好,公孙续的运气并不是很差。他所选择的突围方面,面临的只是一般的袁军士兵。并没有中、高级将领把守。

    公孙续带领骑兵的时候,一般都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现在是突围,公孙续还是按照一般的习惯,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

第二卷 第255章 飞箭救人

    第255章 飞箭救人

    袁军战士有没有觉悟?这样问有些不对。应该问。袁军战士的觉悟高不高?这下,答案就清楚了。他们的觉悟肯定不高。但是,觉悟不高的袁军士兵,同样也能做出觉悟高的事情出来。不信你瞧。

    公孙续一马当先,向袁军的包围圈冲了过去。公孙续的骑兵看见了,于是就紧随其后。这时,公孙续及其骑兵从天下向下俯视的话,就是一个V字阵型。这样的阵形,曾经在很多三国里面被渲染,仿佛是无敌的阵形一样。而实际上,公孙续并没有排什么阵形。前面一带头,后面再跟上,很自然地就产生了那样的阵形。

    袁军士兵与公孙续的骑兵一样,也看见了公孙续的冲锋。在公孙续冲锋之前,袁军的包围圈上的士兵基本上是均匀的。也就是说,每一个部分的士兵人数大致是相等的。公孙续这一冲,立即就发生了变化。袁军士兵立即朝着公孙续即将冲锋的位置靠拢。那个位置上原本只有三层士兵,转眼就增加到十几层,而且还在继续增加。

    假如公孙续此时调转方向,冲向包围圈的另一个地方,袁军士兵将会同样在另一个地方聚集。当然。实际上公孙续并没有调转方向。公孙续想的是,勇往直前。如果调转方向,就不够勇敢了。

    为何袁军士兵会在即将被冲锋的位置上聚集呢?这样的结果,最大的可能,是出自于将领的命令。但此时却不是。袁军最高级、最富于智慧的将领沮授、逢纪、许攸等人均不在此地,郭图还没有被袁绍重用。袁军将领并没有下达那样的命令。

    实际上,袁军士兵这样的行为是一种同仇敌忾的表现。既不能说他们觉悟高,也不能说他们很勇敢。在今天大部分时间里,他们被公孙续的骑兵压着打。伤亡虽然不重,但却非常辛苦。因此,他们人人都想改变先前的窘境。因为想法一致,所以同仇敌忾。就这么简单。

    ……

    这样一来,公孙续所面临的压力就大了。公孙续的个人武艺如何?当然是赶不上关、张、赵的,就算张辽、张郃也赶不上。公孙续的个人武艺其实就跟公孙瓒差不多。

    北海太守孔融有个部将名叫武安国。此人以虎牢关与吕布交战,战了十余合。被吕布一戟砍断手腕,弃锤于地而走,后被众诸侯救出。很显然,武安国的个人艺术,要比五回合就被吕布一戟刺于马下的河内名将方悦要高出一大截。而方悦,既然被称为名将,其实武艺也是不错的。只不过他遇到了吕布,运气不好。

    再看公孙瓒,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瓒败走。到底战了多少回合,不知道。但是,公孙瓒完整无伤,却是肯定的。于是。我们可以判定,公孙瓒的个人武艺比起武安国来说,又要高出一些。

    公孙续也就是这样的武艺。打张辽、孙策这类武将,是打不过的。但是,就算是遇到了关羽、张飞,拟或是遇到了吕布,也还是能够支撑几个回合的。这样算起来,其个人武艺就跟于禁等人差不多了。

    公孙续直接就杀向了袁军士兵。在以前与乌桓人的战斗中,公孙续也是这样的直接和勇敢。长期的磨砺,才使得脑筋并不怎么聪明的公孙续拥有了强大的个人战力。

    普通袁军士兵当然不是公孙续的对手。在公孙续的枪下,沾着即伤,挨着即死。士兵多有什么用?唯一的用处就是延缓公孙续的速度,但是却不能阻止。

    ……

    既然袁军士兵聚集的原因是同仇敌忾,那么袁军的将领呢?当然,袁军将领也同样同仇敌忾。只不过由于将领较少,位置较远,一时之间还没有赶过来而已。如今,众多袁军士兵的阵亡,延缓了公孙续的速度,袁军将领就到了。

    共来了两名将领,只不过却不是同时到达的。一人叫赵睿。另一人叫吕威璜。赵睿在前,已经到了。吕威璜在后,落后了五丈多远。

    还没有赶到,赵睿和吕威璜就看到了这边的战况。眼见公孙续杀了一个又一个的袁军士兵,二人愤怒异常。赵睿先到,也没打招呼,一刀就劈向了公孙续。公孙续早就看见了赵睿,当即举枪便迎了上来。

    刀枪相交,赵睿突然发觉自己的怒火消失无踪。就这么一下,赵睿就判断出这个对手貌似不是自己能够解决的。为了今后长期有柴烧,还是应该先把青山留住才是。虽然忠是伟大的,义是崇高的,但人生最宝贵的还是生命,而那生命偏偏又只有一次,看来,还是逃开比较好。

    赵睿的刀已经不在手中。那刀已经变成了飞刀,正在半空中打着转地找地方降落。公孙续的那一枪所挟带的劲力太重了。赵睿的双手犹如已经失去了知觉一样的酸麻无力。好在赵睿骑术比刀法高明,两条腿死死夹住马腹,硬是没有落马。战马奔驰,赵睿掠过了公孙续。

    掠过之后,赵睿松了一口长气。但是,这口气松了之后,却非常奇怪地吸不回来了。赵睿低头一瞧,自己的胸口赫然有一个大洞,正在往外狂喷鲜血。唉,真不该不问青红皂白就冲上去的。这是掠过赵睿脑海的最后一个念头。

    ……

    五丈之后的吕威璜看到了这血腥的一幕,当即便勒住了缰绳。其实吕威璜的武艺远高于赵睿,虽然仍然敌不过公孙续,却也没有太大的差距。在旁边有无数袁军士兵帮忙的情况下。说不定吕威璜还能占据上风。但是,吕威璜怕了,因而就没有上去。另外还有个原因,那就是吕威璜发觉公孙续并没有注意到自己。

    公孙续的确没有注意到吕威璜。公孙续需要注意的地方太多了,四周八面,都是袁军士兵。杀一个,便又补上来一个。公孙续需要全神贯注,才能保证自己不伤。并且,公孙续还需要注意战场整体的把握,争取尽快将骑兵带出包围圈。

    赵睿过来的时候,公孙续是看见了的。那是因为,袁军过来将领,是必然之事。公孙续眼睛一扫,看见到骑着马的赵睿,因而便有了准备。而吕威璜就不同了。吕威璜正好被赵睿挡住了。

    因此,吕威璜就自己跳下了战马,并且在马臀猛击一掌,让战马跑开。战马一走,在遍地是袁军的战场上,吕威璜就不显眼了。

    吕威璜所想的,可不是逃跑,而是施发冷箭。吕威璜对自己的箭术还是很有信心的。而且,射箭很安全。就算是没有射中,对自己也没有什么伤害是吧。

    吕威璜抽出了弓箭,在等待时机。等待什么时机呢?当然是等待挡住的人较少的时机。换句话说,也就是等待公孙续即将冲出包围圈的时候。

    很快,那样的时机就到了。公孙续的前面,只有七八个袁军士兵了。聚集在这儿的袁军,正在与身后的众骑兵交战。只要公孙续再杀开这七八个袁军士兵,那个V字形的尖头就算是露出来了。出头之后,骑兵的速度就能越跑越快。速度一起来,步兵就没什么可怕了。

    吕威璜就在这样的时刻,举起了弓。

    ……

    举弓。嗖,命中。中间差了个瞄准的过程。这人是谁,是吕威璜。那怎么吕威璜不用瞄信就能够命中目标呢,难道说他的箭术还超过了黄忠、太史慈、吕布?那倒是没有。吕威璜射箭,同样有个瞄准的过程。只不过,吕威璜还没有来得及瞄准,另一支箭,嗖的一下,命中了吕威璜的耳际。

    命中耳际,就是说自耳朵附近,射入了脑袋。那这吕威璜自然是活不成了,一下子就摔倒在地。是谁射的这一箭呢?是刘备!

    刘备的箭术在演义中就有不凡的表现。与黄巾对阵时,刘备就曾经射中了张宝左臂,并且还射死了黄巾将领孙仲。不要小看刘备放的这两箭,这两箭可是演义中最早射出的两箭。后来刘备与献帝狩猎,还一箭射中了野兔。相对于关羽、张飞来说,刘备的箭术还是很不错的。因而,刘备射出这一箭,从能力的角度上看,是非常合理、而又正常的。

    但刘备为什么要射出这一箭呢?刘备不是想让公孙续送死吗?

    ……

    这里要说明一下刘备的心肠了。三国志评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尤其对刘备托孤于诸葛亮时表现出来的“心神无贰”大加赞誉。袁绍说刘备“雅有信义”,诸葛亮说刘备“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傅干说“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张辅说“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无数证据证实,刘备是个仁义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