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元史-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定极环,广半寸,厚倍之,皆势穹窿,中径六度,度约一寸许。极星去不动

处三度,仅容转周。中为斜十字距,广厚如环,连于上规。环距中心为孔,径五

厘。下至北极轴心六寸五分,又置铜板,连于南极云架之十字,方二寸,厚五分。

北面剡其中心,存一厘以为厚,中为圜孔,径一分,孔心下至南极轴心亦六寸五

分。又为环二:其一阴纬环,面刻方位,取趺面纵横輄北十字为中心,卧置之。

其一曰立运环,面刻度分,施于北极云架柱下,当卧环中心,上属架之横輄,

下抵趺輄之十字,上下各施枢轴,令可旋转。中为直距,当心为窍,以施窥衡,

令可俯仰,用窥日月星辰出地度分。右四游环,东西运转,南北低昂,凡七政、

列舍、中外官去极度分皆测之。赤道环旋转,与列舍距星相当,即转界衡使两线

相对,凡日月五星、中外官入宿度分皆测之。百刻环,转界衡令两线与日相对,

其下直时刻,则昼刻也,夜则以星定之。比旧仪测日月五星出没,而无阳经阴纬

云柱之映。

其浑象之制,圜如弹丸,径六尺,纵横各画周天度分。赤道居中,去二极,

各周天四之一。黄道出入赤道内外,各二十四度弱。月行白道,出入不常,用竹

篾均分天度,考验黄道所交,随时迁徙。先用简仪测到入宿去极度数,按于其上,

校验出入黄赤二道远近疏密,了然易辨,仍参以算数为准。其象置于方匮之上,

南北极出入匮面各四十度太强,半见半隐,机运轮牙隐于匮中。

○仰仪

仰仪之制,以铜为之,形若釜,置于砖台。内画周天度,唇列十二辰位,盖

俯视验天者也。其《铭》辞云:“不可体形,莫天大也。无竞维人,仰釜载也。

六尺为深,广自倍也。兼深广倍,晙釜兑也。环凿为沼,准以溉也。辨方正位,

曰子卦也。衡缩度中,平斜再也。斜起南极,平釜镦也。小大必周,入地画也。

始周浸断,浸极外也。极入地深,四十太也。北九十一,赤道齘也。列刻五

十,六时配也。衡竿加卦,巽坤内也。以负缩竿,子午对也。首旋玑板,曌纳芥

也。上下悬直,与镦会也。视日透光,何度在也。絜谷朝宾,夕饯昧也。寒暑发

敛,验进退也。薄蚀起自,鉴生杀也。以避赫曦,夺目害也。南北之偏,亦可概

也。极浅十五,林邑界也。黄道夏高,人所载也。夏永冬短,犹少差也。深五十

奇,铁勒塞也。黄道浸平,冬昼晦也。夏则不没,永短最也。安浑宣夜,昕穹盖

也。六天之书,言殊话也。一仪一揆,孰善悖也。以指为告,无烦喙也。暗资以

明,疑者沛也。智者是之,胶者怪也。古今巧历,不亿辈也。非让不为,思不逮

也。将窥天朕,造化爱也。其有俊明,昭圣代也。泰山砺乎,河如带也。黄金不

磨,悠久赖也。鬼神禁诃,勿铭坏也。”

○大明殿灯漏

灯漏之制,高丈有七尺,架以金为之。其曲梁之上,中设云珠,左日右月。

云珠之下,复悬一珠。梁之两端,饰以龙首,张吻转目,可以审平水之缓急。中

梁之上,有戏珠龙二,随珠俯仰,又可察准水之均调。凡此皆非徒设也。灯球杂

以金宝为之,内分四层,上环布四神,旋当日月参辰之所在,左转日一周。次为

龙虎鸟龟之象,各居其方,依刻跳跃,铙鸣以应于内。又次周分百刻,上列十二

神,各执时牌,至其时,四门通报。又一人当门内,常以手指其刻数。下四隅,

钟鼓钲铙各一人,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初正皆如是。其机发隐于柜

中,以水激之。

○正方案

正方案,方四尺,厚一寸。四周去边五分为水渠。先定中心,画为十字,外

抵水渠。去心一寸,画为圆规,自外寸规之,凡十九规。外规内三分,画为重规,

遍布周天度。中为圆,径二寸,高亦如之。中心洞底植臬,高一尺五寸,南至则

减五寸,北至则倍之。

凡欲正四方,置案平地,注水于渠,眡平,乃植臬于中。自臬景西入外规,

即识以墨影,少移辄识之,每规皆然,至东出外规而止。凡出入一规之交,皆度

以线,屈其半以为中,即所识与臬相当,且其景最短,则南北正矣。复遍阅每规

之识,以审定南北。南北既正,则东西从而正。然二至前后,日轨东西行,南北

差少,即外规出入之景以为东西,允得其正。当二分前后,日轨东西行,南北差

多,朝夕有不同者,外规出入之景或未可凭,必取近内规景为定,仍校以累日则

愈真。

又测用之法,先测定所在北极出地度,即自案地平以上度,如其数下对南极

入地度,以墨斜经中心界之,又横截中心斜界为十字,即天腹赤道斜势也。乃以

案侧立,悬绳取正。凡置仪象,皆以此为准。

○圭表

圭表以石为之,长一百二十八尺,广四尺五寸,厚一尺四寸,座高二尺六寸。

南北两端为池,圆径一尺五寸,深二寸,自表北一尺,与表梁中心上下相直。外

一百二十尺,中心广四寸,两旁各一寸,画为尺寸分,以达北端。两旁相去一寸

为水渠,深广各一寸,与南北两池相灌通以取平。表长五十尺,广二尺四寸,厚

减广之半,植于圭之南端圭石座中,入地及座中一丈四尺,上高三十六尺。其端

两旁为二龙,半身附表上擎横梁,自梁心至表颠四尺,下属圭面,共为四十尺。

梁长六尺,径三寸,上为水渠以取平。两端及中腰各为横窍,径二分,横贯以铁,

长五寸,系线合于中,悬锤取正,且防倾垫。

按表短则分寸短促,尺寸之下所谓分秒太半少之数,未易分别;表长则分寸

稍长,所不便者景虚而淡,难得实影。前人欲就虚景之中考求真实,或设望筒,

或置小表,或以木为规,皆取端日光,下彻表面。今以铜为表,高三十六尺,端

挟以二龙,举一横梁,下至圭面共四十尺,是为八尺之表五。圭表刻为尺寸,旧

一寸,今申而为五,厘毫差易分别。

○景符

景符之制,以铜叶,博二寸,长加博之二,中穿一窍,若针芥然。以方跂为

趺,一端设为机轴,令可开阖,榰其一端,使其势斜倚,北高南下,往来迁就

于虚梁之中。窍达日光,仅如米许,隐然见横梁于其中。旧法一表端测晷,所得

者日体上边之景。今以横梁取之,实得中景,不容有毫末之差。至元十六年己卯

夏至晷景,四月十九日乙未景一丈二尺三寸六分九厘五毫。至元十六年己卯冬至

晷景,十月二十四日戊戌景七丈六尺七寸四分。

○窥几

窥几之制,长六尺,广二尺,高倍之。下为趺,广三寸,厚二寸,上跂广四

寸,厚如趺。以板为面,厚及寸,四隅为足,撑以斜木,务取正方。面中开明窍,

长四尺,广二寸。近窍两旁一寸分画为尺,内三寸刻为细分,下应圭面。几面上

至梁心二十六尺,取以为准。窥限各各长二尺四寸,广二寸,脊厚五分,两刃斜

閷,取其于几面相符,着限两端,厚广各存二寸,衔入几跂。俟星月正中,

从几下仰望,视表梁南北以为识,折取分寸中数,用为直景。又于远方同日窥测

取景数,以推星月高下也。

○西域仪象

世祖至元四年,紥马鲁丁造西域仪象:

咱秃哈剌吉,汉言混天仪也。其制以铜为之,平设单环,刻周天度,画十二

辰位,以准地面。侧立双环而结于平环之子午,半入地下,以分天度。内第二双

环,亦刻周天度,而参差相交,以结于侧双环,去地平三十六度以为南北极,可

以旋转,以象天运为日行之道。内第三、第四环,皆结于第二环,又去南北极二

十四度,亦可以运转。凡可运三环,各对缀铜方钉,皆有窍以代衡箫之仰窥焉。

咱秃朔八台,汉言测验周天星曜之器也。外周圆墙,而东面启门,中有小台,

立铜表高七尺五寸,上设机轴,悬铜尺,长五尺五寸,复加窥测之箫二,其长如

之,下置横尺,刻度数其上,以准挂尺。下本开图之远近,可以左右转而周窥,

可以高低举而遍测。

鲁哈麻亦渺凹只,汉言春秋分晷影堂。为屋二间,脊开东西横罅,以斜通日

晷。中有台,随晷影南高北下,上仰置铜半环,刻天度一百八十,以准地上之半

天,斜倚锐者铜尺,长六尺,阔一寸六分,上结半环之中,下加半环之上,可以

往来窥运,侧望漏屋晷影,验度数,以定春秋二分。

鲁哈麻亦木思塔余,汉言冬夏至晷影堂也。为屋五间,屋下为坎,深二丈二

尺,脊开南北一罅,以直通日晷。随罅立壁,附壁悬铜尺,长一丈六寸。壁仰画

天度半规,其尺亦可往来规运,直望漏屋晷影,以定冬夏二至。

苦来亦撒麻,汉言浑天图也。其制以铜为丸,斜刻日道交环度数于其腹,刻

二十八宿形于其上。外平置铜单环,刻周天度数,列于十二辰位以准地。而侧立

单环二,一结于平环之子午,以铜丁象南北极,一结于平环之卯酉,皆刻天度。

即浑天仪而不可运转窥测者也。

苦来亦阿儿子,汉言地理志也。其制以木为圆球,七分为水,其色绿,三分

为土地,其色白。画江河湖海,脉络贯串于其中。画作小方井,以计幅圆之广袤、

道里之远近。

兀速都儿剌不,定汉言,昼夜时刻之器。其制以铜如圆镜而可挂,面刻十二

辰位、昼夜时刻,上加铜条缀其中,可以圆转。铜条两端,各屈其首为二窍以对

望,昼则视日影,夜则窥星辰,以定时刻,以测休咎。背嵌镜片,三面刻其图凡

七,以辨东西南北日影长短之不同、星辰向背之有异,故各异其图,以画天地之

变焉。

○四海测验

南海,北极出地一十五度,夏至景在表南,长一尺一寸六分,昼五十四刻,

夜四十六刻。

衡岳,北极出地二十五度,夏至日在表端,无景,昼五十六刻,夜四十四刻。

岳台,北极出地三十五度,夏至晷景长一尺四寸八分,昼六十刻,夜四十刻。

和林,北极出地四十五度,夏至晷景长三尺二寸四分,昼六十四刻,夜三十

六刻。

铁勒,北极出地五十五度,夏至晷景长五尺一分,昼七十刻,夜三十刻。

北海,北极出地六十五度,夏至晷景长六尺七寸八分,昼八十二刻,夜一十

八刻。

大都,北极出地四十度太强,夏至晷景长一丈二尺三寸六分,昼六十二刻,

夜三十八刻。

上都,北极出地四十三度少。

北京,北极出地四十二度强。

益都,北极出地三十七度少。

登州,北极出地三十八度少。

高丽,北极出地三十八度少。

西京,北极出地四十度少。

太原,北极出地三十八度少。

安西府,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半强。

兴元,北极出地三十三度半强。

成都,北极出地三十一度半强。

西凉州,北极出地四十度强。

东平,北极出地三十五度太。

大名,北极出地三十六度。

南京,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太强。

河南府阳城,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太弱。

扬州,北极出地三十三度。

鄂州,北极出地三十一度半。

吉州,北极出地二十六度半。

雷州,北极出地二十度太。

琼州,北极出地一十九度太。

○日薄食晕珥及日变

世祖中统二年三月壬戌朔,日有食之。三年十一月辛丑,日有背气,重晕三

珥。至元二年正月辛未朔,日有食之。四年五月丁亥朔,日有食之。五年十月戊

寅朔,日有食之。七年三月庚子朔,日有食之。八年八月壬辰朔,日有食之。九

年八月丙戌朔,日有食之。十二年六月庚子朔,日有食之。十四年十月丙辰朔,

日有食之。十九年六月己丑朔,日有食之。七月戊午朔,日有食之。二十四年七

月癸丑,日晕连环,白虹贯之。十月戊午朔,日有食之。二十六年三月庚辰朔,

日有食之。二十七年八月辛未朔,日有食之。二十九年正月甲午朔,日有食之。

有物渐侵入日中,不能既,日体如金环然,左右有珥,上有抱气。三十一年六月

庚辰朔,日食。

成宗大德三年八月己酉朔,日食。四年二月丁未朔,日食。六年六月癸亥朔,

日食。七年闰五月戊午朔,日食。八年五月壬子朔,日食。

武宗至大三年正月丁亥,白虹贯日。八月甲寅,白虹贯日。四年正月壬辰,

日赤如赭。

仁宗皇庆元年六月乙丑朔,日有食之。延祐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