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元史-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信阳州。二十年,以罗山县当驿置要冲,徙州治此,而移县治于西南,号曰罗

山新县,今州治即旧县。户三千四百一十四,口三万三千七百五十一。(至元七

年数。)领二县:

罗山。(倚郭。)信阳。

归德府,唐宋州,又为睢阳郡。后唐为归德军。宋升南京。金为归德府。金

亡,宋复取之。旧领宋城、宁陵、下邑、虞城、谷熟、砀山六县。元初与亳之酂

县同时归附,置京东行省,未几罢。岁壬子,又立司府州县官,以绥定新居之民。

中统二年,审民户多寡,定官吏员数。至元二年,以虞城、砀山二县在枯黄河北,

割属济宁府,又并谷熟入睢阳,酂县入永州,降永州为永城县,与宁陵、下邑隶

本府。八年,以宿、亳、徐、邳并隶焉。壤地平坦,数有河患。府为散郡,设知

府、治中、府判各一员,直隶行省。(抄籍户数阙,至顺钱粮户数二万三千三百

一十七。)领县四、州四。州领八县。

县四

睢阳,(下。倚郭。唐曰宋城,亦曰睢阳。金曰睢阳。宋曰宋城。元仍曰睢

阳。)永城,(下。)下邑,(下。)宁陵。(下。)

州四

徐州,(下。)唐初为徐州,又改彭城郡,又升武宁军。宋因之。金属山东

西路。金亡,宋复之。元初归附后,凡州县视民多少设官吏。至元二年,例降为

下州。旧领彭城、萧、永固三县及录事司,至是永固并入萧县,彭城并录事司并

入州。领一县:

萧县。(下。至元二年,并入徐州,十二年复立。)

宿州,(中。)唐置,宋升保静军,金置防御使。金亡,宋复之。元初隶归

德府,领临涣、蕲、灵壁、符离四县并司候司。至元二年,以四县一司并入州。

四年,以灵壁入泗州,十七年复来属。领一县:

灵壁。(下。)

邳州,(下。)唐初为邳州,后废属泗州,又属徐州。宋置淮阳军。金复为

邳州。金亡,宋暂有之。元初以民少,并三县入州。至元八年,以州属归德府。

十二年,复置睢宁、宿迁两县,属淮安。十五年,还来属。领三县:

下邳,(下。州治所。)宿迁,(下。)睢宁。(下。)

亳州,(下。)唐初为亳州,后改谯郡,又仍为亳州。宋升集庆军。金复为

亳州。金亡,宋复之。元初领县六:谯、酂、鹿邑、城父、卫真、谷熟。后以民

户少,并城父入谯,卫真入鹿邑,谷熟入睢阳,酂入永城,其睢阳、永城去隶归

德。后复置城父。领三县:

谯县,(下。)鹿邑。(下。此邑数有水患,历代民不宁居。)城父。(下。)

襄阳路,唐初为襄州,后改襄阳郡。宋为襄阳府。元至元十年,兵破樊城,

襄阳守臣吕文焕降,罢宋京西安抚司,立河南等路行中书省,更襄阳府为散府,

未几罢省。十一年,改襄阳府为总管府,又立荆湖等路行枢密院。十二年,立荆

湖行中书省,后复罢。本府领四县、一司,十九年割均、房二州,光化、枣阳二

县来属。(抄籍户口数阙,至顺钱粮户数五千九十。)领司一、县六、州二。州

领四县。

录事司。

县六

襄阳,(下。倚郭。)南漳,(下。)宜城,(下。)谷城,(下。)光化,

(至元十三年南伐,明年设官置县,属南阳,十九年来属。)枣阳。(至元十四

年,属南阳,十九年来属。)

州二

均州,(下。)唐初为均州,又为武当郡。宋为武当军。元至元十二年,江

陵归附,割隶湖北道宣慰司。十九年,还属襄阳。领二县:

武当,(下。兵乱迁治无常,至元十四年复置。)郧县。(下。兵后侨治无

常,至元十四年复置。)

房州,(下。)唐初为迁州,后为房州,又改房陵郡。宋置保康军。德祐中,

知州黄思贤纳土,命千户镇守,仍令思贤领州事。至元十九年,隶襄阳路。领二

县:

房陵,(下。)竹山。(下。)

蕲州路,(下。)唐初为蕲州,后改蕲春郡,又仍为蕲州。宋为防御州。至

元十二年,立淮西宣抚司。十四年,改总管府,设录事司。户三万九千一百九十,

口二十四万九千三百二十一。(自此以后至德安府,皆用至元二十七年数。)领

司一、县五。

录事司。

县五

蕲春,(中。倚郭。)蕲水,(中。)广济,(中。宋嘉熙兵乱,徙治大江

中洲,归附后复旧治。)黄梅,(中。嘉熙兵乱,侨治中洲,后复旧。)罗田。

(下。兵乱县废,归附后始立。)

黄州路,(下。)唐初为黄州,后改齐安郡,又仍为黄州。宋为团练军州。

元至元十二年归附。十四年,立总管府。十八年,又为黄蕲州宣慰司治所。二十

三年,罢宣慰司,直隶行省。户一万四千八百七十八,口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九。

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

县三

黄冈,(中。州治所。)黄陂,(下。兵乱侨治鄂州青山矶,归附还旧治。)

麻城。(下。兵乱徙治什子山,归附还旧治。)

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庐州路,(上。)唐改庐江郡,又仍为庐州。宋为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

设淮西总管府。明年,于本路立总管府,隶淮西道。二十八年,以六安军为县来

属,后升六安县为州。户三万一千七百四十六,口二十二万九千四百五十七。领

司一、县三、州三。州领八县。

录事司。

县三

合肥,(上。倚郭。)梁县,(中。)舒城。(中。)

州三

和州,(中。)唐改历阳郡,后仍为和州。宋隶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

置镇守万户府。明年,改立安抚司。又明年,升和州路。二十八年,降为州,隶

庐州路。旧设录事司,后入州自治。领三县:

历阳,(上。倚郭。)含山,(中。)乌江。(中。)

无为州,(中。)唐初隶光州。宋始以城口镇置无为军,思与天下安于无事,

取“无为而治”之意以名之。元至元十四年,升为路。二十八年,降为州,罢镇

巢州为县以属焉。领三县:

无为,(上。倚郭。)庐江,(中。)巢县。(下。)

六安州,(下。)唐以霍山县置霍州,后州废仍为县。梁改灊山县。宋改六

安军。元至元十二年归附,二十八年降为县,隶庐州路,后升为州。领二县:

六安,(中。)英山。(中。)

安丰路,(下。)唐初为寿州,后改寿春郡。宋为寿春府,又以安丰县为安

丰军,继迁安丰军于寿春府。元至元十四年,改安丰路总管府。十五年,定为散

府,领寿春、安丰、霍丘三县。二十八年,复升为路,以临濠府为濠州,与下蔡、

蒙城俱来属。户一万七千九百九十二,口九万七千六百一十一。领司一、县五、

州一。州领三县。

录事司。

县五

寿春,(中。倚郭。)安丰,(下。至元二十一年,江淮行省言:“安丰之

芍陂可溉田万顷,若立屯开耕,实为便益。”从之。于安丰县立万户府,屯户一

万四千八百有奇。)霍丘,(下。)下蔡,(下。至元十三年,隶寿春府。二十

八年罢府,与蒙城皆来属。)蒙城。(下。)

州一

濠州,(下。)唐初为濠州,后改钟离郡,又仍为濠州。阻淮带山,与寿阳

俱为淮南之险郡,名初从豪,后加水为濠。南唐置定远军。宋为团练州,初隶淮

南路,后隶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归附,设濠州安抚司。十五年,定为临濠府。

二十八年,复为濠州,革怀远为下县来属。领三县:

钟离,(下。倚郭。)定远,(下。)怀远。(下。宋为怀远军,领荆山一

县。至元二十八年,以军为县,隶濠州,省荆山入焉。)

安庆路,(下。)唐初为东安州,又改舒州,又改同安郡,又复为舒州。宋

为安庆府。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抚司。十四年,改安庆路总管府,属蕲黄宣慰司。

二十三年,罢宣慰司,直隶行省。户三万五千一百六,口二十一万九千四百九十。

领司一、县六。

录事司。

县六

怀宁,(中。)宿松,(中。)望江,(下。)太湖,(中。)桐城,(中。)

灊山。(至治三年初立。)

淮东道宣慰使司

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

扬州路,(上。)唐初改南兖州,又改邗州,又改广陵郡,又复为扬州。宋

为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三年,初建大都督府,置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十四年,改

为扬州路总管府。十五年,置淮东道宣慰司,本路属焉。十九年,省宣慰司,以

本路总管府直隶行省。二十一年,行省移杭州,复立淮东道宣慰司,止统本路属

淮安二郡,而本路领高邮府及真、滁、通、泰、崇明五州。二十二年,行省复迁,

宣慰司遂废,所属如故。后改立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移治汴梁路,复立淮东

道宣慰司,割出高邮府为散府,直隶宣慰司。户二十四万九千四百六十六,口一

百四十七万一千一百九十四。领司一、县二、州五。州领九县。

录事司。

县二

江都,(上。倚郭。)泰兴。(上。)

州五

真州,(中。)五代以前地属扬州,宋以迎銮镇置建安军,又升为真州。元

至元十三年,初立真州安抚司。十四年,改真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复为州,

隶扬州路。领二县:

扬子,(上。倚郭。至元二十年,省录事司入焉。)六合。(下。)

滁州,(下。)唐初析扬州地置,又改永阳郡,又复为滁州。元至元十五年,

改滁州路总管府。二十年,仍为州,隶扬州路。领三县:

清流,(中。至元十四年,省录事司入焉。)来安,(下。)全椒。(中。)

泰州,(上。)唐更海陵县曰吴陵,置吴州,寻废。南唐升泰州。元至元十

四年,立泰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改为州,隶扬州路。领二县:

海陵,(上。倚郭。)如皋。(上。)

通州,(中。)唐属扬州。南唐于海陵东境置静海镇。周平淮南,改为通州。

宋改静海郡。元至元十五年,改通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复为州,隶扬州路。

领二县:

静海,(上。倚郭。)海门。(中。)

崇明州,(下。)本通州海滨之沙洲,宋建炎间有升州句容县姚、刘姓者,

因避兵于沙上,其后稍有人居焉,遂称姚刘沙。嘉定间置盐场,属淮东制司。元

至元十四年,升为崇明州。

淮安路,(上。)唐楚州,又改临淮郡,又仍为楚州。宋为淮安州。元至元

十三年,行淮东安抚司。十四年,改立总管府,领山阳、盐城、淮安、淮阴、新

城、清河、桃园七县,设录事司。二十年,升为淮安府路,并淮安、新城、淮阴

三县入山阳,兼领临淮府、海宁、泗、安东四郡,其盱眙、天长、临淮、虹、五

河、赣榆、朐山、沐阳各归所隶。二十七年,革临淮府,以盱眙、天长隶泗州。

户九万一千二十二,口五十四万七千三百七十七。领司一、县四、州三。州领八

县。(至元二十三年,于本路之白水塘、黄家疃等处立洪泽屯田万户村。)

录事司。

县四

山阳,(上。至元十二年,安东州归附,以本县马罗军寨作山阳县。十三年,

淮安路归附,仍存淮安县。二十年,省淮安、新城入焉。)盐城,(上。)桃园,

(下。)清河。(下。本泗州之清河口,宋立清河军,至元十五年为县。)

州三

海宁州,(下。)唐海州。宋隶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五年,升为海州路总管

府,复改为海宁府,未几降为州,隶淮安路。初设录事司,二十年,与东海县并

入朐山。领三县:

朐山,(中。)沐阳,(下。)赣榆。(下。)

泗州,(下。)唐改临淮郡,后复为泗州。宋隶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三年,

降为下州。旧领临淮、淮平、虹、灵壁、睢宁五县。十六年,割睢宁属邳州。十

七年,割灵壁入宿州,以五河县来属。二十一年,并淮平入临淮。二十七年,废

临淮府,以盱眙、天长二县隶焉。领五县:

临淮,(下。)虹县,(下。)五河,(下。元隶临淮府,十七年来属。)

盱眙,(上。宋招信军。至元十三年,行招信军安抚司事,领盱眙、天长、招信、

五河四县。明年,升招信路总管府。十五年,改为临淮府。十七年,以五河县在

淮之北,改属泗州。二十年,并招信入盱眙。二十七年,废临淮府为盱眙县。)

天长。(中。)

安东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